95后们的游戏灵感之旅:从敦煌、兵马俑、茶马古道到西安

百家 作者:刺猬公社 2018-07-25 00:44:36

导读

当敦煌的飞天、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茶马古道上的骡马邂逅现代游戏,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刺猬公社 | 加菲 



敦煌:在千年的壁画前读懂古人的匠魂


来敦煌之前,刘思奇脑补了不少关于戈壁滩上金戈铁马的铁血画面,原以为沙漠应该是一种“很帅的感觉”。


坐在飞机上临降落敦煌机场的时候,漫无边际的沙漠一映入眼帘,刘思奇和他的队友们就按捺不住兴奋,队长赵泽世甚至说出了“让人眼花缭乱的黄”这样非常“程序猿”的表达。


敦煌鸣沙山 加菲摄


在来敦煌之前,刘思奇和其他四位小伙伴组成的名为“高老师后援会”的游戏开发团队顺利入围“腾讯NEXT IDEA高校游戏创意制作大赛”的初选,有机会和其他高校的同学们一起参与”传统文化采风+72小时极限开发“的活动。


这次传统文化采风选择了甘肃的敦煌、陕西西安的兵马俑和云南大理的茶马古道三个兼具文化历史与艺术体验于一体的目的地,十二支参赛团队奔赴三地展开传统文化之旅。


“必须是敦煌,我们全票通过。” 说起为什么偏偏在三个目的地中间选择敦煌,刘思奇毫不犹豫地说。


刘思奇和他的队友们来自华中科技大学,且都是学校Memo游戏工作室的成员。



其中有三位来自软件工程专业的成员担任了游戏程序的工作,一位来自数字媒体与艺术的成员担任游戏美术,刘思奇成为了团队唯一一个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出身并担任团队游戏策划的成员。


“可能小伙伴们都没有来过敦煌吧,大家对沙漠有种好奇。”没来过敦煌的小伙伴们,大都想象敦煌是那种神秘西域的感觉,沙漠非常壮观。“来了之后感觉(沙漠)比预想的帅,哈哈。”


腾讯NEXT IDEA高校游戏创意制作大赛的主办方们也为此次敦煌采风的同学们安排了精彩的传统文化之旅——不仅有机会进入敦煌莫高窟里一睹丝绸之路大宝窟的风采,还可以在鸣沙山月牙泉听丝绸之路上的声声驼铃;


“对沙漠的印象,大概就是大沙漠大太阳望不到边的那种。真的走进鸣沙山,还是比想象中要更大一些。我们登上沙山之后,在山上看了日落和月牙泉,那时候才明白月牙泉的美——沙漠中的一点绿草和湖泊,可以给路人一些希望和安慰吧。”



虽然回忆起沙漠里目睹的美景,刘思奇依然觉得异常美妙,但想起登沙山“走一步滑半步”的艰难,还是忍不住喊累。


不过这种沙漠美景对于同去敦煌、在“33NT. Studio”队伍中担任游戏美术的乔聃来说吸引力似乎并不太大。


乔聃所在的团队“33NT. Studio”共有5名成员,大家相识于之前参与的Global Game Jam中,团队成员已经有相对丰富的参赛经验。



制图:33NT STUDIO


但团队一起外出采风,这还是头一回。


乔聃从小生活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最南端,从小看着骆驼玩着沙子长大,对于沙漠景观非常熟悉,比起其他小伙伴对沙漠的好奇,她则对敦煌这个神秘之地的文化和艺术更感兴趣。


“因为之前做过一个揭秘古文化相关的作品,也看过一些壁画的素材,很期待看到里面的东西。”乔聃告诉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


当然最让敦煌一行的小伙伴们期待的当属莫高窟了,莫高窟讲解员为大家介绍了各个洞窟的文化、艺术和历史背景。

敦煌莫高窟 加菲摄


虽然已经历经千年,敦煌莫高窟里还保存着几千年前的壁画和雕塑,这座位于古丝绸之路连接西域的中枢要塞,不仅汇聚着中国工匠的智慧,还能处处显现出西方文化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影响。


“之前一直觉得古人是以写意为主的,没想到写实功力也很高。”作为团队的游戏美术,乔聃观察得非常细致。


“在238窟看到成熟的写实造像,比如一些衣褶的处理,还有一些神态和身体动作上的捕捉上,结构的设计者的是很微妙。”乔聃告诉刺猬公社,这些佛像的衣褶处理和西方完全不同,但也能体现塑像的体积感,又想到古代没有成熟的塑像材料,几乎都用泥土和着干草雕塑而成,就更觉得古人技艺的厉害。



刘思奇虽然直言自己不太懂美术,但是看到洞窟里形态各异的飞天,刘思奇还是不禁佩服古人的智慧和审美,“可以说是脑洞很大了”。




敦煌飞天图·局部


“看到墙上的壁画除了震撼就是觉得美了。”刘思奇告诉刺猬公社,“还有某些时刻,比如看到整面墙上数千个佛像的时候,还真是对修筑洞窟的艺术工匠们的工匠精神所触动。”


这种来自传统艺术体验中的工匠精神,也成为刘思奇所在团队参与72小时极限开发营作品的标题来源——《匠魂》。


除此之外,敦煌行的小伙伴们还参观了敦煌研究院的实验室、监测中心和陈列中心,听敦煌艺术研究院的学者们讲敦煌的故事。


提起在敦煌研究院的参观,刘思奇感叹在这里的所见所闻“很开阔眼界”。


在监测中心的大屏幕上,工作人员为大家详细讲解了敦煌莫高窟每天需要监测的数据,包括莫高窟每天接待的人流量、每天开放的洞窟数、洞窟内外的气候、温度、湿度,以及洞窟内的二氧化碳含量、莫高窟周围的环境监测卫星云图等精确数据。

敦煌研究院检测中心 加菲摄


而在敦煌艺术研究院的实验室里,则陈列着各种各样的矿物颜料和实验器材。


工作人员介绍说,敦煌莫高窟里的壁画在石土制墙壁上保存了上千年实属不易,古人们选用的颜料也大都从矿物质中提取出来,研究院的工作人员不仅要研究壁画颜料的矿物构成,还要研究墙壁的矿物构成。

敦煌研究院实验室 加菲摄


在工业尚不发达的古代,艺术工匠们只能从天然的矿物质中提取能够染色的颜料,尽管经过千年锤炼,很多壁画的色彩被氧化,但壁画上人物的轮廓和神态历经千年依然清晰可见。

敦煌莫高窟第454窟壁画·对弈 敦煌艺术研究院提供


“没想到文物保护需要这么多复杂的工序和流程,还有各种数值监测和理化分析。”刘思奇感叹。


西安:72小时的极限开发挑战


七月的西安,正是一年最为闷热的时节。


顶着37度的高温,在西安一家酒店的顶层,这群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五十多名在校大学生、共12支队伍正在紧张地进行72小时极限开发的项目。



这些入围“腾讯NEXT IDEA高校游戏创意制作大赛”初选的参赛队伍从敦煌、茶马古道和兵马俑采风归来,汇聚在这里,进行为期3天72个小时的游戏开发。开发的游戏主题也必须以传统文化为主。


比如来自北京电影学院的苗书瑾是“Wunderwaffe Studio”团队的游戏美术,她的团队选择了云南大理的茶马古道体验,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她对古风、国画、水墨等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喜爱。


“以前玩游戏都是随便玩玩,但我高二在玩《剑侠情缘网络版3》的时候才真正开始对传统文化感兴趣。当时《剑网3》有一个地图副本就是南诏皇宫。”苗书瑾觉得《剑网3》是一款改变她人生的游戏,正是这款游戏让她完成了从游戏玩家到游戏制作者的转变。



而茶马古道一行的石宝山石窟里还留着当年南诏时期的历史印记,看到南诏皇宫的复原版介绍的时候,“这不就是我当年《剑网3》里打的boss吗?”苗书瑾异常兴奋。


而从深圳远道而来的杨霜晴和她的小伙伴们组成的“小老虎”队选择了去兵马俑采风,一方面是因为大家都没有来过西北,另一方面她也希望通过了解不同的文化,能重拾对游戏创作的热情和信心。


无论是在秦始皇兵马俑里听讲解员滔滔不绝讲秦朝历史文化,还是在小雁塔前听唐代长安城的前尘往事;亦或是亲自去拓印一枚图腾印章、欣赏陕西传统民间艺术剪纸、提线木偶和皮影戏……杨霜晴都觉得特别有趣。



杨霜晴 摄


在72小时的极限开发过程中,各个团队需要迅速将采风途中与传统文化交融形成的灵感整理成游戏策划方案,并需要团队一起讨论游戏的玩法和可行性。


刘思奇告诉刺猬公社,在参观莫高窟的过程中,讲解员讲述的一句话让他印象深刻:“我刚来工作的时候,这面壁画上的内容还清晰可见,现在它只剩下一点轮廓了。即使我们技术再先进,我们也不能阻止自然带走敦煌的脚步。我们能做的只是延缓,这也是我们做数字敦煌的目的。”


敦煌虽然是古人在丝绸之路上留给世界的一座文化艺术瑰宝,但这座在沙漠断崖上开掘创作的艺术宝库却难抵时间的蚕食:气候、湿度、风沙都在缩短这座沙漠宝库的寿命。


这也成为刘思奇和他的小伙伴们将游戏策划的落脚点放在壁画“修复”上的原因——试图以保护文物和传统文化为出发点,重塑传统文化艺术。


“我们的游戏《匠魂》主要还是壁画这边启发最大,直接导致我们的美术取材都来自敦煌壁画。包括玩法也是参观了敦煌研究院的实验室之后,了解到许多关于壁画保护方面的工作才有感而发。”刘思奇说。


刘思奇和小伙伴们以敦煌莫高窟的经典壁画《鹿王本生图》为素材,由团队小伙伴手绘临摹了这副经典壁画,玩法设计则以解密消除类为主。




《匠魂》游戏主页面展示图


玩家可以在每个回合内消除壁画上的裂痕,同时壁画上会形成新的裂痕,所以玩家必须想办法避免裂痕形成闭环成块掉落。如果玩家顺利解谜,则壁画会以全新的色彩翻新展示。




《匠魂》游戏“修复”玩法展示图


而乔聃团队的作品《问经》,同样从敦煌莫高窟的参观中获取了创意灵感。


“其实灵感最初的来源是观看壁画的过程,我们需要用手电筒去照着看,然后我们想起来照到某些地方的时候形成了很好玩的阴影,就想到阴影可不可以成为构建关卡的核心因素。”乔耽告诉刺猬公社,“后来发现这种方式可以和佛教文化结合得很好,所以就继续做下去了。”

《问经》游戏美术背景


《问经》的主要玩法是调整光源的位置,改变壁画中阴影的状态,让游戏的主角小沙弥可以在壁画外完成一些障碍的跨越等交互动作。

《问经》游戏动作设计


“起初阴影可以帮助挡掉一些小鬼之类的障碍,但后来我们设计的阴影也会形成一些不好的影响,需要合理移动才能走出某个区域。一开始我们团队想让阴影只有帮助作用,因为‘佛度众生’嘛,但后来我们又加入了相反机制想让游戏有更深的内涵。”乔聃介绍说。



杨霜晴和她的小伙伴们则在参观秦始皇兵马俑的过程中,在听讲解员讲解古代兵家作战排兵布阵的策略时有感而发,查阅了许多关于古代兵法与阵型,找到了“圆阵”这一核心主题,并以《圆始计划》为作品命名。





“我们团队的小伙伴都是硬核玩家,所以大家都很重视玩法。”古代阵形主要用于防御战斗,因此团队将游戏定位成一款策略动作游戏,以古代兵马俑的造型和阵形来对抗现代军队。

《圆始计划》游戏角色设计


“其实制作过程中还会有调整,包括阵形的变换、阵形的角度等,包括里面的兵种也可以随时替换。”杨霜晴介绍说。


经过3天的紧张开发,12支团队的游戏创意一个一个落地成型,真正迈出了将传统文化与游戏结合的尝试。获得这次72小时极限开发营前三名的团队也获得了直接晋级2018腾讯NEXT IDEA高校游戏创意制作大赛复赛的资格,复赛将在今年8月份举行。


传统艺术与游戏:我们还要走多远


无论是敦煌莫高窟里经受自然风霜侵蚀的壁画,还是秦始皇兵马俑里屹立千年的地下军团,亦或是茶马古道上踽踽而行的骡马……随着时间的迁移,历史和文化能否被传承和铭记,成为了保护传统文化艺术最紧要的环节。


而游戏,在互联网技术大潮的助推下成为一个承载文化、娱乐、社交的介质,成为新的文化传播渠道。


今年的游戏界,功能游戏的“江湖”地位愈加显著。它试图通过游戏的方式,将文化、艺术、医疗、教育附着在这一介质之上,而产生新的化学反应,从各个维度拓宽着“游戏”的外延。


传统文化与游戏的结合,更是如此。


无论是此前故宫博物院推出的《韩熙载夜宴图》和《胤禛美人图》,还是今年3月腾讯推出的首批功能游戏中的《折扇》和《榫接卯和》,以及最近在TapTap上评分高达9.8分的《尼山萨满》,均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艺术中取材,借助游戏交互的新介质,让中国传统文化在年轻人中流行起来。


《尼山萨满》游戏美术


“对传统文化最好的‘保护’,应该是用时代最流行的方式,丰富它的意义,让它迸发新的活力。”腾讯游戏学院副院长刘子建曾说。


无论对于腾讯,亦或是更广义范围内的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机构来说,借力游戏让更多年轻人走入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仅仅只是个开始。


加 菲

关注互联网视频内容

微信号:476222898

 添加时烦请注明姓名、机构、职务


刺猬公社是聚焦内容产业的垂直资讯平台,关注领域包括纸媒和数字出版、互联网资讯和社交平台、视频音频平台、影视文娱、内容创业和自媒体、二次元,以及VR/AR和人工智能等未来内容发展方向。

「关键词」解锁


同道大叔 | 我不是药神 | 创造101 | 明日之子2

 世界杯 | 红海行动 | 奇葩大会 | 十万个冷笑话

办公室小野 陈晓楠 薛兆丰 | 卓伟 陈晓卿

陈安妮 | 叶非夜 | 姜思达 | 陈峰 | 张全蛋

短视频创业 | 映客上市 | 抖音变现 | 头腾大战


活动推荐

刺猬公社2018暑期游学早班车发车啦,五家互联网公司邀你来撩!




内容产业报道第一媒体

微博 @刺猬公社

转载、媒介合作联系微信号ciweimeijiejun

商务合作联系微信号yunlugong

投稿邮箱ciweigongshe@126.com

网站www.ciweigongshe.net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
百度热搜榜
排名 热点 搜索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