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张布票到买遍全球

百家 作者:IT时报 2018-12-21 09:12:20


以票换票:集齐结婚三大件


“那个时候有钱也未必能买到想买的东西。” 今年82岁的李莫老人回忆二十世纪70年代的消费生活时,拿出了家中的一叠票据,每种票据上都写着不同的商品品类,小到粮票、油票,大到自行车票、缝纫机票、冰箱票、洗衣机票,人们的衣食住行全都得靠这些票来换,“吃饭要粮票,买油要油票,穿衣要布票,这些票据都是宝贝,用钱都不一定能换得来。”


这些票据几乎构成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的主要消费生活。当时,国家实行计划经济,生活必需品统购统销,粮食、食用油、布匹这些生活必需品按人头分配。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每人每月13.5公斤(27斤)粮票,可以用来买米、面之类的基本口粮;而鱼、肉、木耳、白糖等副食品的供应就特别紧张,只有过年的时候凭票据或者户口簿才能领取票据,牛奶和鸡蛋在当时都算得上是高级营养品。



那个时候去外地出差,要先向单位打申请报告,凭着申请报告,将本地粮票换成一定数量的全国粮票才能出门。李莫说,出差时粮票只能省着用,要是没了粮票只能去特定的地方买议价商品,议价商品的价格很高,当时他每月工资也才30元。


“我们那个年代结婚都流行三件套,自行车、缝纫机、手表,能备齐这三件就算是相当体面了。” 今年60岁的曹英蕃回忆起二十世纪80年代,买这些大件都需要凭票换,但这些大件票在市面上不流通,也不能按需购买,因此就成了紧俏品,“往往一个单位里的20多个人,偶尔能分到几张大件票,还得抓阄抽取。”当时的年轻人为了能体体面面结婚,只能找朋友“一张一张换”。曹英记得,当时她和她的丈夫结婚前,就是先用省下的粮票换了一张自行车票,又把朋友后来送的另一张自行车票交换了缝纫机票,百转千换之后,才总算凑齐了三大件。


改革开放初期,国内大部分商品依然供不应求,人们购物的需求依然停留在满足基本需要的阶段,大家电就和如今的玛莎拉蒂一样,是少数人拥有的奢侈品。一直到二十世纪80年代末期,物资逐渐丰富起来,无论买粮食或其他生活必需品,基本上不再使用粮票、油票等票据。1993年全国取消粮食定量供应,粮票退出历史舞台。


打开新世界:小心翼翼探索网购

1995年7月16日,一个叫Amazon.com的网站上线,彻底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模式。3年后,这股电商之风吹入中国。


1998年3月6日15:30,中央电视台的王轲平通过中国银行的网上银行服务,从世纪互联公司购买了10小时的上网机时。几天后,满载价值166万元的COMPAQ电脑的货柜车,从西安的陕西华星公司运抵北京海星凯卓计算机公司,这成为中国商品交易中心在网络生成的第一份电子商务合同,由此开启了30年后中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之路。


但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那个年代的网上购物依然是一件距离遥远的事。90年代初期,普通百姓家里的上网方式还是拨号上网,电脑右下角两台一闪一闪的小电脑,构成了人们上网的最初记忆。那个时候,人们习惯把上网称为去网上冲浪,形容对一个全新世界的探索。


尽管如此,大部分人在网上的活动还只是停留在去网上棋牌室玩小游戏,购物消费依然是小众行为。人们更喜欢去百货商店购物。“过年前,我妈妈还会带着我去上海买新衣服,买五颜六色的糖果和零食吃。每到我妈妈要买火车票了,就是要过年了。”70后的曹均是杭州人,在他的记忆中,家里要添置一些什么好东西,都会坐4个小时的火车去上海买。当时上海南京路上第一百货,什么都有,从吃的穿的到用的,“那个时候,上海产的商品,在全国各地都是一种品质的象征。”


有数据显示,2001年底,我国互联网用户数增长为3370万,但在网上购物的网民只占互联网用户总数的6%左右。


今年40岁的何磊依然记得自己第一次网购是在一家名为易趣的电子商务平台上完成的,当时他购买的第一件商品是一本电脑工具书,从下单到送书上门,一共用了半个月时间,那是他第一次尝试在线支付,“那个时候,在网上的购物是小心翼翼的,摸索着应该如何付款,也不确定是否能真的收到商品,更谈不上对物流速度有什么要求,能完整地收到,就已经很惊喜了。”何磊回忆说。


1999年8月,邵亦波及谭海音在上海创立了易趣,填补了中国电子商务C2C的空白,此后,不到半年时间,易趣就摘得“国内拍卖网站之冠”的称号。1999年底,国内诞生了300多家从事B2C的网络公司,一年后,电商公司规模增加到700家。由此,1999年被称为“网上购物元年”。


被非典刺激的网购繁荣


至今还有人开玩笑说,是非典刺激了淘宝的繁荣。2003年电商迎来了转折点,那一年淘宝成立,那一年非典袭击中国。有人说,是被非典困在室内无法出门的人开始“被逼着”摸索“网上订货”的消费新模式。现任全球CEO发展大会联合主席龙永图在当时预言,“非典后时代”可能会有一批新的产业和企业家诞生。


如果说非典是外部环境,那大趋势的变化本身离不开不断丰富的物质生产的支撑以及电商网站为迎合人们消费购物需求而转变的运作思路。


2005年,成立20天的淘宝网迎来了第1万名注册用户。当时eBay易趣放言,淘宝活不过18个月。但淘宝却用免佣金的方式最终打败了这位“前辈”。最早一批在eBay易趣上开店的王明回忆说,当时他把自己在eBay上的店关了,转向淘宝。因为淘宝上开店的成本更低,“当时eBay收费名录很多,比如向卖家收取商品登录费,费用在1元至8元间不等;商品交易还要收取0.25%到2%商品佣金,一件在易趣网售3000元人民币商品需要支付eBay服务费约为30元。” 王明的说法代表了一批卖家的想法。2005年,eBay易趣的市场份额下滑到29.1%,而淘宝网则攀升到了67.3%。


淘宝的零成本策略首先催生了一大批卖家,当时,从中国的沿海城市开始,去淘宝上开店成了一种新风潮。“在2010年前后,在义乌随随便便批发一批商品,拍个照,上传到淘宝,一天就能卖出几百单。”王明说,当时在淘宝上开店没成本,每周去进几次货,不需要花费多大力气,因此卖家的定价也十分便宜,各类衣服鞋帽,最新款式都能在淘宝上找到,逐渐吸引全国各地的人去网上“淘”宝,由此打开了中国电商新纪元。2009年11月,天猫举行了第一届双11购物狂欢节网络促销活动。当时参与的商家数量和促销力度都很有限,但营业额却还是超出了人们的预期,突破了5000万,那一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4.91万亿元。近10年之后,也就是2017年,天猫双11全天交易额达到了1682亿元,这一年,国内生产总值为82.7122万亿元。


10年时间,人们的消费主力从实体转向了电子网络。


2003年,北京的京东凭借3C数码在线销售悄然崛起。1998年,刘强东在中关村花了1.2万元租了一个4平方米柜台,这便是最早的京东。2008年6月,京东商城将空调、冰箱、电视等大家电产品线逐一扩充完毕,成为完整3C网购平台的同时,京东的自营物流也成为一块重要的招牌,这为日后与阿里淘宝的竞争奠定了基础。


从万能的淘宝到更真实的网购需求


网络消费的井喷,在大大丰富了人们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商品质量参差不齐,缺乏品牌效应,让电商的品质信誉一度遭遇信任危机。


2008年前后,浙江的杜云(化名)在淘宝花3000元买了一套厨具,收货后发现是假货,一怒之下将商家和淘宝都告上了法庭。结果,一审法院判决,淘宝作为平台无需承担责任,由此引发了社会热议,同一年,三聚氰胺引发的“毒奶粉”事件爆发。互联网消费在内因外患的刺激下开始发生转变。


“过去是看到什么买什么,现在会看一下品牌,看一下评论,仔细慎重地选择。”方方是一位90后女孩,是伴随网络购物崛起成长的一代,买家秀与卖家秀带来的落差,让淘宝很难再像十年前那样成为她网上购物的首选,相比较价格,她更关注的是商品品质,然后是相对应的价格。一批跨境电商平台成了网络消费的“新势力”,并各自在电商市场分了一杯羹。


根据京东大数据显示,一线、二线城市居民群体是进口品牌消费主力,而低线级城市在消费增速上同样也急起直追,比如四线城市2017年销售额同比增速在所有城市中排名第一,而三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增速排名分列第二和第三位。


在2018年举行的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中国的跨境电商平台们如同打了鸡血一般,频频抛出采购大单,千亿级规模几乎成了“基本配置”:阿里巴巴称,未来5年进口金额将达20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万亿),京东则以京东集团为主体直接签约并采购近千亿元进口品牌商品,苏宁全球采购的订单预计将会达到15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200亿),网易考拉在进博会上与百家企业签了2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全球直采200亿美元(约1380亿人民币)。 “预计未来15年,中国进口商品和服务将分别超过30万亿美元和10万亿美元。”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进博会开幕式演讲中指出,将持续放宽市场准入。由此,中国人真正开始了“买遍”全球的消费新升级。


从网上买买买回归线下逛逛逛


“线上购物时间成本高,不如线下看到即买来得便捷。”马琳是上海一位白领,从去年开始,她逐步放弃了网上买买买,在她看来,电商平台的选择太多,过去是货比三家,如今则要货比百家,往往花了一天时间泡在网上,最后却什么都没有买到,还不如到线下商店,在大促期间,差不多的折扣,买起来更省心。


马琳的想法也代表了一批品质消费者购物趋势的转变,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4年到2016年全国网上零售额的增速已经连续三年下滑。


淘宝的创始人显然也发现了人们在电商平台购物遭遇的瓶颈。2016年10月的阿里云栖大会上,马云在演讲中第一次提出了新零售,“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只有新零售。”马云口中的新零售,是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对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


在上海徐家汇区域的百丽鞋业线下店内,顾客拿起任意一双鞋,店内大屏上就会立即出现这双鞋的材质、颜色、价格、搭配不同服饰的效果图以及用户评论情况,这就是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智慧销售体验。在门店的地板和货架上都铺设无线信号传输线,每双鞋鞋底都贴有RFID接收芯片,通过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购物方式,不仅提升用户体验,同时能掌握不同鞋款的试鞋率与购买率间的转化情况,提升门店的精准营销。


类似的尝试已经在全国大小连锁商超内展开。对于消费者来说,过了20年,他们再次回归的实体商店,将不再是过去的模样。通过“智慧大脑”,它们在尝试“读懂”消费者,用更智慧的方式来满足消费者。


编辑:挨踢妹

制图:黄建

图片:图虫创意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往期回顾

从众筹电视机到自己拍电影

从私车滴铃到共享出行

藏在QQ、MSN、校内网里的青春爱情故事

从毛坯房到未来屋 我家的房子连接世界

从遥寄相思到万里共情

网速快了一万倍 变化何止一万倍

不知不觉中,你已经被“授权书”出卖了很多次,或影响房贷、车贷

携号转网将和5G一起到来

今年双十二没有“存在感” 狂欢背后的窘境是什么

同一天,10多万人失业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
百度热搜榜
排名 热点 搜索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