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多科技创始人倪凯:专注可量产技术,自动驾驶未来3-5年可望产生回报

百家 作者:DeepTech深科技 2018-12-27 12:38:07

点击上图小程序,参与全球新兴科技峰会


“不同家走的路线也不完全一样,从我们角度来说,我们走的是一条量产落地的路线。”禾多科技创始人兼 CEO 倪凯在接受 DT 君专访时说道。

 

倪凯曾任职于百度研究院,主导无人驾驶和无人机项目。2017 年 8 月,被称为“中国自动驾驶第一人”的他宣布创立自动驾驶公司禾多科技(HoloMatic)。成立至今的一年多时间里,禾多聚焦于“高速公路”和“代客泊车”两个限定场景下的自动驾驶


图 | 禾多科技发布会现场视频演示 Holoparking


近日,禾多在北京发布了其第二款产品:针对停车场景的代客泊车产品 HoloParking。根据发布会介绍,有了这套产品,驾驶员在停车时可以直接在停车场门口下车离开,随后车辆能在停车场内自主完成寻找车位和最后的停车动作。同时在取车时,车辆可以自主行进到停车场门口的指定地点,从而免去驾驶者部分取车的环节。禾多计划在 2020 年将 HoloParking 实现规模化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在技术方案上,HoloParking 不仅需要借助布置在车上的传感器,同时还要借助布置在停车场上的传感器以及高精度地图。

 

具体来说,禾多表示在车上仅保留了符合车规级的硬件,包括传感器和计算单元。但这么做就造成了光靠汽车本身能力,远不能满足在使用中的精确度和可靠性目标,因此,还有一部分计算和传感任务便交由布置在停车场的硬件进行处理,同时再引入高精度地图提高可靠性。

 

在禾多看来,采用这一做法的很大原因在于要实现方案的可落地。但另一方面,这种技术方案需要车端、场端、地图端都进行研发,同时还要让这三端互相之间进行配合,这在技术上也会带来更多的困难。

 

相比于 Waymo、Cruise 等公司尝试在复杂的公开路面开展自动驾驶测试,在停车场这种单一场景下的自动驾驶看起来可能并没有那么"性感",但这是禾多在"可量产"这个问题上给出的答案。

 

"不同家走的路线也不完全一样,从我们角度来说,我们是走量产落地的这样一个路线的。"禾多科技创始人兼 CEO 倪凯说道。"至少三到五年内,我们会专注在代客泊车和高速公路这两件事情上"。

 

在介绍禾多的技术时,倪凯也一再强调可量产这一前提。他表示,禾多的 AI 技术是在传感器和计算单元做到车规级、可量产的前提下,发挥其最佳的配置。

 

在倪凯的观点中,他认为自动驾驶技术进入到大众生活将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步一步地、一个一个场景地实现。这与禾多一直专注于高速公路和泊车两个场景的做法相一致。

 

图 | 倪凯


在一些人看来,自动驾驶是一个高投入的行业,但另一方面,自动驾驶技术成熟、获得收入周期却很长。

 

对这一问题,倪凯说"我觉得它肯定是投入很大的一个事情",但在回报周期这个问题上,他认为获得收入的周期与选择的场景有很大的关系,"就目前来说,L5 甚至城市道路 L4 都是比较遥远的东西,但若较关注一些能够实现或是一些已经接近量产的技术,那么在未来 3-5 年内获得回报都是可以期待的。"

 

现阶段,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一些辅助驾驶技术开始实现了落地进入市场,近期以来,从资本市场传出的声音也更加强调自动驾驶公司的"自造血"能力。

 

倪凯在采访中也认可了自造血能力的重要性,他表示这种自造血能力,或者说是商业落地的能力决定了公司能否走得长远的问题。而除了公司的生存和发展,他还认为商业落地的过程对公司技术的发展是有推动作用的。此外,实际的产品在落地过程同时也是打磨自己技术和积累数据的过程。

 

对于 2018 年自动驾驶领域所取得的进展,倪凯认为在过去一年中,整个社会对自动驾驶的关注度提高了不少,包括自动驾驶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资本市场以及政府部门等对这一领域的关注度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这给自动驾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资源。

 

当然,在取得进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目前,随着自动驾驶技术不断发展,人们开始期待这一技术能够开始落地使用。但从目前的进展来看,别是城市场景这种较难落地的场景中,技术的进步比人们之前的预想中要慢一些

 

除此之外,在 2018 年下半年开始,一些质疑自动驾驶的声音开始出现,比如 Waymo 的 CEO John Krafcik 就认为完全无人驾驶还很遥远,以及苹果联合创始人 Steve Wozniak 曾表示目前还不信任自动驾驶汽车,这引起了很多人对自动驾驶技术产生了更多质疑。倪凯则认为这种反面声音的出现让大家变得更加冷静和客观,这一定程度上对行业的健康发展是有帮助的。

 

在谈到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的话题上,倪凯认为在高速公路的场景下,L3 级别自动驾驶技术在未来 1、2 年将可以逐渐进入到量产阶段,而要能够大规模地被使用,这个时间则需要 3-5 年。

 

-End-


在科技发展越来越超乎普通人想象的年代,我们迫切地需要一场巅峰对话来总结过去,指引未来。2019 年 1 月 19 - 21 日,EmTech China 全球新兴科技峰会,超过 30 位全球科技“掌舵人”将亲临北京,为你展开前沿技术的壮丽蓝图,为你解读技术背后的未来价值!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