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设崩塌李开复

百家 作者:互联网圈内事 2019-01-29 12:13:08


作者:枫冉

出品:互联网圈内事


李开复在中国的身影一直有些模糊。


他不像二马这样功成的创业者,人人对其故事如数家珍;也不像张小龙、傅盛,做出来的产品脍炙人口。


人们约在多处听过他的言论,却很少明了他的卓越成就在哪。


学者?企业家?亦或是心灵导师?


一个明晰的身份是创新工场的创始人,只是比起李开复的声名,创新工场沉闷的投资成绩,在红杉、经纬、IDG面前很难被人想起。


而李开复偏好为人师,站在上帝视角为芸芸众生布道,对李开复的嘲笑、谩骂、抨击每隔一段就会冒出来。


但他依旧执拗的要说,要出书,要把自己“成功人生”的每一处细节向大众纤毫毕现的展露。


你很难用“率真”这样的褒义词去夸他,李开复似乎总有一种错觉,认为自己依旧是中国互联网世界的先知者。


01


“开复,你是想一辈子写一堆像废纸一样的学术论文呢,还是要来真正地改变世界?”


这句话出自李开复自传,描述的是苹果高管邀请其加入的场景。


李开复喜欢分享一个故事:


1991年12月16日上午11点,我即将初为人父。我的妻子先玲躺在产床上,历经着12个小时的辛苦分娩。


我人还在她床边,眼睛却不停地瞄着手表——我没有告诉她的是如果我们的第一个孩子没能在一小时内出生,我将不得不把她留在产房,然后赶回苹果总部,向公司CEO做一个关于人工智能的报告。


幸好我的女儿珍妮弗在正午出生了,没让我做出件荒唐事来。


故事要表露的信息很明确:李开复很早便在苹果做语音识别工作,当年为了语音识别工作李开复忙到到连孩子出生都顾不上。


所以当人工智能如今站在风口上的时候,李开复总忍不住骄傲——1991年,中国会上网的恐都没有几个。


这些年的达沃斯、微博,李开复开口必谈人工智能。但若是盘算起来,李开复的人工智能之路,走的没有结果。


李是典型的硅谷精英,学历顶尖,脚步踏足过所有大公司。


12岁从台湾到美国求学,83年哥大毕业,88年又拿了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博士。


随后在校担任assistant professor(助理教授),但偏偏李开复在后来的中文自传上把自己的职位翻译成“associate professor”(副教授)一个单词之差,给自己贴金不少,但后来由此引来了打假斗士方舟子的一顿乱揍。


其实李博士没有锦上添花的必要,毕竟此等履历,即便放在今天也足以让99%的人仰望。


后来李开复因为语音研究背景进了当时赫赫有名的苹果。


1990年的苹果和今天不一样,彼时的苹果还是计算机行业里无法撼动的老大,微软和IBM都只能仰视它。


爱苹果的用户极端忠诚、狂热,每一次“苹果世界大会”,“粉丝”像是参加演唱会一样围着苹果的英雄工程师卖力叫喊。


电影《阿甘正传》里,阿甘说自己买了一个水果公司的股票,一辈子都不用发愁,那个公司,就是苹果。


但阿甘能靠着买苹果股票成为百万富翁,高知李开复偏偏踩中了苹果业绩的低谷,在苹果任职的6年间,李开复眼看苹果从高峰跌至谷底,在乔帮主归来苹果复苏前夜,李博士又选择离开。


这像是命运开的一个恰如其分的玩笑,有时太聪明却总错过很多需要坚守才能得到的东西,而这种相似的经历,在李开复的人生中其实不只出现过一次。


这是后话。


李开复在苹果主要搞的是语音识别软件,在项目组鼓捣两年,给时任苹果CEO斯卡利展示之后,效果不错。


给了斯卡利一丝希望,彼时这位被乔帮主一句“你愿意一辈子卖甜水还是要改变世界”从百事忽悠来的职业经理人,已经被持续恶化的财务数据搞得焦头烂额。


斯卡利决定带着李开复去电视台做秀,用这种看起来颇为科幻的新技术,告诉世界苹果依旧掌握足够神奇的东西。


1993年3月12日,斯卡利带着李开复上了《早安美国》,节目上主持人跟苹果的语音识别产物“小精灵,有了一次类似我们现在每天和智能音箱的对话:


“请帮我预约一个会议!”


小精灵:“几点钟?”


“下午三点。”


小精灵:“下午三点,第三会议室,开会。”


接连几个指令,小精灵都准确无误地完成了,甚至在主持人问:“不知道什么时间,这样的技术可以变成真正的产品,走到我们的身边来?”时。


小精灵忽然开口了,“你什么时间要和我约会?逗得主持人哈哈大笑。


节目过后,苹果股票应声从60美元涨到63美元。


这是李开复人生的高光时刻,其后,李博士在苹果一路高升,不再深入研究过语音识别,而是醉心于“管理的艺术”,作秀过后的小精灵,亦不了了之。


后来的1996年,苹果陷入最困难的破产前夜,李博士在职业生涯上恰好对苹果“心灰意冷”,要跳去SGI。


所以当现在的人工智能纷纷冒尖时,李博士是嗤之以鼻的,今年达沃斯在其言语中人工智能早已进化到4.0甚至更多。


02


李开复在硅谷的各大公司来回寻觅自己的位置时,也正在错失中国互利网行业的前期红利。


离开苹果,李开复辗转SGI、微软、谷歌。每每都能在这些硅谷大公司中做到高管,但是能够被刻上李开复印记的成果寥寥。


有人提说不还有微软亚洲研究院嘛。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李开复固然帮助微软亚洲研究院开拓了根基,但其中的关键人物其实是张亚勤。


这位中科大少年班的天才是实打实的数字视频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世界级科学家,拥有60多项美国专利,发表500多篇学术论文,并出版11本专著。


张亚勤的美国导师称他为“世界的财富”,同事盛赞他为“全世界中国工程师之最”。


李开复后来回忆,担任首席科学家的张亚勤飞到任何一个国家去开计算机的学术会议,提到微软中国研究院,大家都可能会摇摇头说,不知道。


但一提到张亚勤,所有人会露出吃惊的表情,“啊!张亚勤!”


靠刷脸张亚勤,微软亚洲研究院吸引了李劲、李世鹏等最早的优秀人才入驻,步入正轨,一年后李开复飞回西雅图当副总裁,张亚勤接了第二任院长。


但提起微软亚洲研究院,人们记起最多的还是只呆了1年的李开复,而记不得耕耘5年,无论是在研究方向和管理都贡献极深的张亚勤。


早期的微软研究院,右下角为张亚勤


还有另一个插曲,2005年李开复又觉得微软没有适合自己的职位了,要跳槽到Google 负责其中国研发中心的运营。


结果Google前脚刚宣布欢迎李开复,微软后脚就把李开复和Google以违反竞业禁止协议给告上了法庭。


后来虽然庭外和解,李开复如愿离开工作8年的微软,跳到在他眼里更合适的谷歌,但是彼时两巨头对峙,李开复夹在中间,社交网络上掀起了一股关于“李开复忠诚度”的讨论。


其中不乏谩骂、攻击。李开复向来视声名如生命,后来在其自传中单独辟出一章,用万字阐述其中的来龙去脉和自己的无辜。


但表述的无非也都是微软已容不下自己的崇高理想。


李开复在硅谷纠结于这些恩怨情仇,中国互联网行业遍地开花。


社交、电商、搜索,中国人的聪慧在数年之间体现的淋漓尽致。


猫、狗、企鹅、大熊们把国外的先进模式挪过来进行中国特色的改造,然后就成为了坚不可摧的中国壁垒。


寄托着李开复巨大希望的谷歌中国,就在壁垒中碰壁铩羽而归。


谷歌在中国溃败,李开复黄粱梦醒。


本来以为是降维打击的市场,现在却发现已经看不懂。


随后成立创新工场,李想要抓住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的衣角,但是处处用力过猛。


03


2013年10月,中宣部主管的党建网刊发了一篇媒体人周小平的《十问李开复》。


其言辞之锐利,公众一片哗然。


你极少见到一个官媒,能用“性骚扰”、“扭曲历史”、“间谍”,这样的字眼公然去描述一个名满社会的公知。


这背后,实则不是一家之言,而是彼时整个中国社交网络对李开复的质疑。


第一问:李开复先生,您为何支持对未成年少女进行公开性骚扰? 


第二问:李开复先生,google.cn作恶多年,暗藏后门程序盗取网友信息资料以及银行信用卡信息,作为当时的企业总负责人,您怎么看?


第三问:李开复先生,请问您作为一个失败人士,为何大谈成功学?


后七问有略显阴谋论的历史和家国事件,暂且不表,只看最能引起普通大众共鸣的前三问。


第一问指的是,彼时林妙可微博底下充斥着不名键盘侠的污言秽语,林妙可气愤发声指责新浪应该净化网络环境。


结果李开复转了林妙可的微博,并评论道:“妙可小妹妹,言论自由应是人类不可剥夺的权利,您长大后会慢慢理解。”

     


此言一出,引起上万网友对李开复的抨击。


其实李开复在美国多年,应当清醒地知道在美国对女性进行性骚扰尤其是对未成年少女进行性骚扰是一项相当严重的罪行。


而性骚扰罪不仅包含身体触碰,也包括通过语言、肢体语言、文字等多方面对女性造成压力或者精神伤害。


这种言论颇有种自以为站在认知的制高点,用世俗的屈服经验,给未成年人灌输扭曲理念的意味。


李开复引争议的微博言论不止这一处。


2013年作业本发博称:“由于邱少云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最终食客们拒绝为半面熟买单,他们纷纷表示还是赖宁的烤肉较好。”之后遭万人痛斥。


但李开复却表示:“作业本是一个天生就该写微博的人,也是一个可以知道分寸的人。”


虽说每个人自是可以有不同的观点,但作为粉丝百万的公众人物,在表达内心的同时,难道不应该顾及短短几行字的社会余震。


第二问谷歌中国窃取隐私的质疑。


斯诺登事件发生后,随着内幕不断披露,结果发现google.cn竟然暗藏棱镜计划,监控中国网民的信息以及银行信用卡信息。


但事件曝光,李开复随即发文为自己辩护,称对于谷歌的棱镜计划毫不知情。


     

可当时李开复既是google.cn的负责人又是总裁,说不知情实难以被中国网民相信。



其实最想探讨的还是第三问:作为在网络上大谈成功学的人,李开复到底算不算成功?


前面说李开复是典型的硅谷精英,在自己的职业道路上走的极为顺遂。


但遍数李开复的职业生涯,除了自身的步步高升之外,真心拎不出多少影响了普通用户的的成就。


在苹果时昙花一现的语音识别,在微软时一败涂地的搜索,在谷歌时被寄予众望,却赔得死去活来google.cn,反让百度趁乱崛起,还弄了一身的骚臭,悻悻的回美国。


还有创新工场。


2009年创新工场成立时,李开复念了首罗伯特·弗洛斯的《未选择的路》以表明对未来道路的决心。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路∕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挺励志,但实则创新工场一开始的模式,不是要让创业者选择人迹更少,符合自身的道路。而是用孵化器的模式,以期用评比、选拔的方式,将优秀的创业者批量生产。


易凯资本CEO王冉撰文质疑这种模式的理想化,李开复就喊着要拉他上电视谈论。


但没过两年,创新工场这种孵化模式做出来的东西寥寥,李开复自动把孵化器功能被淡化,把更多精力转向了早期投资。


不过除了从清华科技园500平米办公室,搬进了鼎好大厦的7000平米场地,遍数创新工厂押注的早期投资,也就豌豆荚和知乎能够拿得出手。


也怪不得周小平对李开复质问创新工场:“像您这样竭尽全力扮演中国青年“导师”角色任由企业亏损百亿还若无其事的,只有您李开复一人。”


李开复没有正面回应铺天盖地的质疑,而是引用怀特作品《永恒之王》中魔法师梅林的一段话表达心意:


“治疗悲伤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去学习一些东西。当你受到打击,经历挫折,从骨子里颤抖,看到你的世界被人摧毁,体验你的荣誉被踩进下水道,发生这些事情之后,你要学的只有一件事情。学习世事为何如此变化,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是唯一可以让心永不疲惫,永不疏离,永不后悔的事情。”


但这种看似文艺,实则逃避方式,摆明了要用时间磨平舆论。


如今人工智能风口起,李博士又是座上宾,但已不是站在中心圈的几位。


李开复显得有些过气了,无论商场还是舆论圈,都已不是他的天下,李老师从当年给中国青年写十封信的励志导师,到如今人设蓦然已崩。






本文由互联网圈内事原创出品,转载请留言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