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个新角度,带你看看「当代」到底是什么

百家 作者:毒舌科技 2019-04-28 14:13:08


本文授权转载自:好奇心研究所

作者:刘融


「当代」是不是当代最大的 meme?



如果说今天的生活里,有什么流行语能同时做到「含义丰富」「像万金油一样走哪都能用」和「没有人能说清它到底是什么」这几点的话,「当代」这个词,大概可以排前三。

当代的意思最开始是「目前所处的时代」,看上去就是那种「早就存在于生活中、不需要费心理解」的词语,确实算不得什么新鲜的提法。但如果稍稍在记忆里检索一下,你可能就会发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其实是以「当代艺术」「当代作家」这些相当严肃的面貌出现的,直到最近几年才开始进入我们的日常词库,而且内涵也变得有点不易形容:现在的「当代」,与其说是对一段时间的概括,不如说更接近于「真是一个纷繁复杂、一句两句解释不明白、说时迟那时快的时代」,换言之,「当代」其实也跟「硬核」「流量」一样成了一种景观,一个带点调侃和解构意味的 meme,它真正想说的其实是「喏,看这个世界,就是这样」。

当我们说「当代」时,我们在说什么

好奇心研究所在 2018 年末的时候,曾经问过大家,「今年有哪些小事让你有一个时代开始/结束的感觉?」,得到最多赞同的回答包括「发现当红明星的年纪比自己还小」「再也不用带现金出门」「金庸先生去世」「开始习惯了视频会员付费制度」,它们刚好完整概括了人们对「当代」这个概念的几种典型印象:

  • 以全球化、碎片化、城市化等关键词为代表的生活方式(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咖啡厅、机场这种走遍全世界都长得差不多的「云空间」);

  • 热爱科技、拥抱互联网却又震慑于科技的阴暗面、被手机和社交媒体所困的普通人;

  • 以生动诠释各种小而又小的第一世界问题为特色的时髦情绪(比如社恐FOMO坏消息疲劳);

  • 以及,被名人、网红、商品、大公司所象征的「xx 时代」(共享时代、偶像时代、即时通讯时代,等等)。

这几个维度叠加在一起,共同组成了你眼前的美丽新世界,以及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总会令人若有所思的「时代感」。


但是话说回来,这个被冠以买买买、杠精遍地、网红经济、信息焦虑……之名的当代,究竟特别在何处?存身其中的我们,顶着千禧一代、Z 世代、数字游牧民族、飘一代的荣誉称号,真的已经气质迥异到值得被划分得这么细致吗?

不,我们提出这个问题,并不是想否定「当代」的特殊性。从嬉皮士到 rapper、从电视到手机、从报纸到 Instagram,一代有一代的流行、象征、号召力,变化当然也是实实在在产生了的。我们只是提醒你,每一代人掌握话语权的时候,都会习惯性关注并强调自己的特立独行,习惯性认为「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那帮年轻人怎么这样」,以及「我们这代人过得太不容易了」。 

从这个角度来讲,所谓的「新时代」其实也有点像一台复读机,它跟上个时代的差距,可能没有我们想得那么大:当你看到那些表象(对传统怀有叛逆、总是在追忆过去、对司空见惯的事物感到疲劳)时,如果考虑藏在背后的人类理智和情感,就知道在多数情况下,它们并没有多么时髦新奇,有时甚至是反复出现、普遍存在的永恒体验。

英国科幻作家道格拉斯·亚当斯曾经提出过一个「科技三定律」,「任何在我出生时已经有的科技,都是稀松平常的,是世界自然秩序的一部分;任何在我 15-35 岁之间诞生的科技,都将会是改变世界的革命性产物;任何在我 35 岁以后诞生的科技,都是违反自然秩序的异端」。

这段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xx 时代」的说法为什么越来越密集而且越来越不值钱:在少数情况下,时间碰巧可以被一些叫做「里程碑/导火索/纪念日」的东西明确隔断,但更多时候,「时代」不过是一种「我想找到一个词来概括自己目力所及的一切」的快捷方式,是信息给我们制造的一张网,让我们每每生出「身处其中与有荣焉」的感觉。

既然当代已经被贴了那么多人设和标签(甚至连「当代」这个词自己也成了一种标签),那么我们不妨也试着给它立一些新的人设,说不定还比「流量时代」听起来有趣一点:

牛油果时代

车厘子资历尚浅,羽衣甘蓝名字又太难懂。除了牛油果,还有什么水果能获得这么多人的爱、被称为「全球贸易的象征」、一路从北美横扫亚洲呢?美国农业部说,美国人每年消费 7.5 磅重的牛油果,比桃子、梨子、李子、梅子、油桃加起来还多。根据这个势头,中产阶级完全没必要起名「中产」,根本就应该被叫做「牛油果阶级」才对。

气泡小甜酒时代

「要么不沾酒,要么酗酒」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对喜欢低度数酒精饮料的年轻人来说,「下班在家,自己小酌一杯」才是新的流行。你可以把它解读成当代人更随性了、更爱自己了、更孤独了、更在意人与人之间的界限了……但不管怎么样,小甜酒就是赢了。

「粉色一定是限量款」时代

无论什么商品,人们购买黑/白色款的理由往往是:配置、体验、性能......人们购买粉色款的理由却只有一个:「它是粉色的」。粉色早就不是女性专属色,而是所有人心头得不到的白月光。不然你觉得,为什么那么多人挤破了头、排着长队都要去抢粉色的猫爪杯和粉色的限量版球鞋呢?

没有什么问题是一只猫解决不了的」时代

据说人类养猫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古埃及,但猫真正成为当代人的精神图腾其实也就这几年。猫是空巢生活中的归属感,是办公室里的野生员工情绪抚慰师,是千千万万云猫奴的快乐之源,就连 Netflix 最近出品的《爱,死亡和机器人》都把猫设定成了幕后大魔王……一切都是虚妄,只有猫才是真实的。

「一次性物品怎么越来越多了」时代

笑点看过一次就不再好笑,好友一言不合就可以双向取关,偶像爆出负面就原地脱粉,网红店打完卡就再也不会去……柯林斯辞典把「一次性使用(single-use)」评选为 2018 年度词汇,看看周遭的那些速食金句、速抛真相、一次性电视剧,你不得不承认,就像他们所言,这确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抛弃型社会(throw-away society)」。

「线上聊太多线下有点不适应」时代

面对面聊天在过去曾经是人们的日常,但现在面聊的艺术已经不再是显学,毕竟内心的弹幕再厚也没办法同步到脸上。正确使用黑话、表情包和标点符号,再配上不多不少数量正好的「哈哈哈」才是这年头人人必修的语文课。有人说线下的真实接触即将成为这个时代的奢侈品。但是又能怎么样呢,这不正是我们这些社恐们希望的吗。

「可以给你微信但不能给你豆瓣」时代

是的,社交媒体之间自带地域隔离。现如今连一个「朋友」我们都能分出 17 种类型,哪怕是跟同一个人的友谊,在不同社交平台上的进度也是不一样的。现在谁还没有几个「线上已经是生死之交,而线下遇到三句话寒暄说完就会陷入迷之沉默」「虽然觉得可能会有需要但加了之后不多久就受不了而选择屏蔽 ta」的朋友呢?这不叫虚伪,这叫坚守原则。

「耳机就是人类自带的结界」时代

如果你也有「不带耳机出门就觉得哪哪都不自在」症状,或者「在我的 BGM 里没人能打败我」情结,那么恭喜你,你赶上了难得的「冷漠取代微笑,成为出门标配」的甜蜜时光,这个时代欢迎你。

「Lifestyle ≈ 解压哲学」时代

来自北欧日本的美好生活三件套已经喊了很多年,基本原则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的极简主义还没完全搞明白,以「let it go」为奥义的断舍离又有后来居上的趋势。开袋即食的人生哲学每隔一阵子都会以奇怪的逻辑迭代出一个新版本,上到号称能重启生活的 pyt,下到致力于五分钟放松的 ASMR——焦虑在当代人的日常中有多热闹,号称可以解决焦虑的安慰剂就有多受欢迎。

二手人生时代

信息充斥生活带来的辉煌成果(或者说副产品):你在生活里遇到的所有问题,只要上网去搜一下就能找到操作模板。怎么搭配衣服才低调优雅,去哪吃饭便宜又美味,买哪款耳机更划算,工作还是考研,要不要入手比特币,你只要照单全收就行。总而言之,世界是什么样的、经历生活是一种怎样的感受、怎么经历生活才是最明智的,都有人将谜底全盘奉上。你不需要再自己去探索生活的答案,搜索引擎就能为你提供答案。

「每种情绪都需要有一个名字」时代

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的研究者说,当一种情绪有了名字,你会更加经常地感受到它,而且会觉得它给你带来的影响变得更可控了。可爱的当代人倒也把这一点践行得十分到位:千篇一律的小确幸小确烦已经不流行了,那些鸡毛蒜皮的小情小绪现在有了更多别致的名字:「害怕有更好选择综合症」「空白时间焦虑症」「多任务强迫症」「答案依赖症」,以及在鸡毛蒜皮方面登峰造极的「Whisker fatigue」(意思是:当猫将脸扎进碗里,胡须摩擦到碗边的感受让猫紧张,并使得它们用爪子把食物抓到地面上吃、与其他猫打架或是进餐的时候变得忧心忡忡)……真的,没有比当代人更自我的生物了。

「社交网络需要控制一下」时代

沉溺手机是罪恶的,控制住对信息的无尽渴求才是最大的政治正确。每个人都在喊着「刷微博好累」「放下微信做点别的事」,但就是没有一个人能真的离开它们:热点时刻都有,信息流刷不到头,快乐的游戏机制更是让人上瘾。「人人都在用,我也没办法啊」,我们一边叹息着,一边熟练地给朋友圈的九宫格点下一枚友情赞。

「互联网时代已经过气了」时代

二十年前明明还叫「互联网史前时代」,现在倘若谁再提起「互联网时代」,听上去倒像是打算回忆 BBS、A 盘和 MSN;「元年」「风口」不仅名不符实,而且转瞬即逝的速度已经开始以天为单位了:「当代」也许是个幻觉,但「时代感迭代得越来越迅速」却是千真万确。

「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时代

过去的电视剧比较精彩、小时候的动画比较好看、那个时代的女性比较美丽……「当文青想回到海明威、毕加索时代,海明威们却想回到拜伦、雨果时代,而拜伦们总想着回到文艺复兴,黄金时代总是在过去」,这句话不仅可以诠释童年、乡愁和音乐,似乎也能解释我们为何总是在追忆过去的时光。毕竟科学家曾经表示,怀旧的本质,其实就是一种不快乐。 

「谅你也不敢再经历一次」时代

这个说法来自纽约时报,但描述的却不是什么陌生的感觉。赫拉克里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当代这东西也是一样,当你将它说出口时候,它的一小部分已经成了过去式。一方面,生活好像过得越来越扁平,但另一方面,当你经历某些事情的时候,「被当代生活会心一击」的感觉又会突然在心里泛起来。那一刻的你,可能才真正接近了「当代生活」的本质:有些东西变化了,但有些东西却永远不会变。

#我们关注那些当代人类细枝末节又无比重要的生活动态, 就是“哎你们最近发现没有”类话题。#


    毒舌科技 l ID:dushekeji

    长  按  二  维  码 , 一  键  关  注



    MORE | 更多精彩文章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