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媒体为什么不客观?

百家 作者:互联网观察 2019-04-30 11:00:29

美剧《硅谷》中曾有这样一幕:互联网巨头互利的总裁盖文为HooliPhone原型机丢失而烦恼,科技媒体都在通过爆料者的报道说这个产品有多烂,作为只手遮天的大佬,盖文通过自己人马迅速锁定了原型机泄露渠道,确认是创业者也是竞争者的理查德,在自己员工醉酒后捡到原型机,并把它交给了科技记者(Tech Journalist)。

盖文威胁这个科技记者,称原型机的来源属于非法,将通过法律手段把她送进监狱,同时他也警告理查德转移原型机很快就会暴露,称:科技记者可不是“记者”,她不会为此而进监狱的。最后的结果是,科技记者的网站被盖文收购,以换取报道裁撤,而理查德作为主角,再一次逃过劫数,继续推动故事发展。

科技记者不是“记者”,不是那种为了揭露邪恶而甘愿承受严刑拷打的记者,《硅谷》中的台词和剧情很好的定义了这一类职业的界限和操守。对于Tech Journalist来说,科技界的规则和秩序是相对透明的,圈子内的人们和关注这个圈子的人,对这个行业真正感兴趣的是钱。

我曾一度对科技媒体的操守问题上纲上线,认为大众被舆论操弄手段搞的不明是非了,但其实大家都是投其所好,跟着自己认可的言论发泄情绪,看形势挣一点小钱。这个行业真正有影响力的是那些懂得规则和套路,时常出来“主持正义”、发出相对客观声音的KOL们,这些人在混沌指数超过临界值时,试图重新建立对行业有益的认知。


要敢于承认现实问题

媒体老师有时候像情绪化的小婆娘,企业们就像哄婆娘的粗汉子,哪天你对婆娘注意力不足,忘记给她买东西的时候,她就给你找事了。其实大家都知道科技媒体,乃至整个媒体行业都靠拿钱吃饭的事实,只不过这个路数不能走的太过,婆娘的脾气不能乱发而无节制,否则狼来了说多了,说真话时就不好用了。

最近数码科技圈发生了三件令人感到遗憾的事:爱否科技因为主笔言论不当直播开人;王自如开箱三星折叠手机涉嫌“跪舔”被全网嘲讽;新三板上市媒体爱范儿大篇幅复制engadget中国文章,据engadget中国微博看,抄袭这事已然不是第一次。

前两件都是因为犯忌喊狼来了太多出的事,爱否之前涉嫌黑华为痕迹明显,王自如和ZEALER的“客观中立第三方”早已被老罗给锤瘪了,最后爱范儿抄袭事件属于Tech Journalist之间的利益矛盾。不过三家知名媒体都踩坑,遭遇声誉危机,根源还是越过了潜规则和规则的边界,甚至是连表面功夫都没有做,用engadget吐槽爱范儿的话说就是:就算洗稿是不是也该认真一点?

假如只是数码科技圈我就不写这篇文章了,相比于数码科技圈大媒体的薄脸皮,报道所谓行业新闻却好传行业八卦媒体的无耻更胜一筹,甚至连基本新闻素养都没有了,成为了没有底线的“小报记者”,听风就是雨的传谣、散步不实信息,只求那一点可怜的点击率。

最近最受关注的是刘强东事件,有媒体创始人站出来声援女性当事方,有媒体转载新注册微博账号发布的被剪辑过的监控和录音,各种立场之间的对立,只愿意相信自己的猜疑,却不关心证据来源和程序正义等一系列问题。双方就像一场小孩子之间的争吵,而媒体则是那个在旁边说耳边话,怂恿对方动手骂娘的挑事者。

怂恿者不乏知名媒体和大型媒体给这个行业造成了重大负面影响,除了刘强东事件,有关于董明珠、锤子、百度等企业的各种传闻和爆料,最近都被澄清是传谣和错误报道。这些追求快而爆炸的知名媒体,往往不会面对自身的错误,进行勘误和澄清,而是需要企业自行购买媒体资源去澄清,这种公关行为的澄清远不如原媒体勘误来的有效,而且谣言的爆炸性影响某种程度是无可挽回的。

在我看来,媒体假装不拿钱是自我欺骗,本身这个行业的从业者并不具有崇高伟大光环,你老老实实告诉大伙今天你收了谁的钱,光明正大挣钱就好了。假如你不讲收钱,还去传谣造谣生事,别人一定怀疑你的人品,质疑媒体老师的劣根性,起码在自我尊重上,造谣传谣还不道歉的人不配谈。


利益相关更少的KOL扛大旗

我曾经很大胆提出了“老罗失败定理”,指出:媒体要真相,本质是要流量;围观者要新奇,本质是求真相;资本要流量,本质是割韭菜。解释利益转化逻辑的“定理”,其实想要告诉各路看官和各等角色,三者之间具有微妙的平衡点。

在“老罗失败定理”那篇文章中,我讲的是媒体和资本热捧的网红,他们将“普通围观者”转化为“积极围观者”的过程,“积极围观者”更加接近媒体、网红和资本,所以对真相和核心信息的需求就会攀升,需求促进之下,媒体直接把网红和资本的老底给端了出来,最后这个“网红现象”也玩完了。

不过今天Tech Journalist 的问题,是媒体打鸡血希望天天端出大菜的问题,是他们靠新奇竞争围观者眼球的问题。按照我的理论体系,在严肃媒体都下海参与注意力生意的今天,“普通围观者”将无法成功转化为“积极围观者”,这是一场关于“卖点”的低层级竞争。在商业上来说:大家都是没有品牌的山寨货,竞争的是价格、外形和生产速度,而不是品质、内在和模式可持续性。

今天的问题非常严重,媒体们就像在玩“微交易”游戏,每天挖掘一点事实不清但卖点清晰的新闻,解决两天的流量焦虑,然后再次继续与其他同样这么做的人做竞争,这会造成围观者的审美疲劳,注意力欠缺现象。今天一个南京应用学院事件,百万点击率的热血沸腾,明天只需要两个娱乐性热点就能把注意力带过去,这是劣币驱逐良币,让真正做新闻的没法活。

当媒体行业整体都陷入廉价和同质化以后,媒体老师和媒体行业的“人格”会遭遇贬值,资本不再害怕媒体的监督,也不会尊重你的意见。很多同行会问我,甲方在广告投放上为什么这么肆意妄为?因为你平日里就不是一个个性鲜明的人,所以你需要做一个乖孩子,去完成每一个宣传点的散布,真正的大V会反过来给甲方提意见,这是普通媒体想象不到的。

媒体“人格”价值的沦陷,在我看来也只有个性鲜明的KOL们能挽救一下,口快心直和利益相关少,是KOL能够打败普通媒体的关键,KOL在说真话维度产生了激烈竞争,在新闻理论上成为聚拢舆论场的阵地,所以他们的价值固然会产生攀升,相比于只生产廉价品的“小编们”来说,KOL一定会因为“此消彼长”效应迎来巨大成长空间。

wwwgx2016互联网观察

每天精选深度互联网业内文章

整理最新互联网业界资讯,欢迎分享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
百度热搜榜
排名 热点 搜索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