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陨落!这个当今世界王者般存在的富15代,他的传奇人生画上了句点!

百家 作者:平凡的企业家 2019-05-17 13:21:47

本文经授权转自公众号德国优才计划(ID:ToGermany),不代表每天晚8点观点。如需白名单请联系原作者。


又一代大师与我们告辞了

他让全世界见识到

华人的才华可以有多高

5月16日,

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逝世。

一代华人巨星就此陨落,享年102岁。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微博截图


 今天,让我们回顾贝老的一生 


他的家族,

是一个富了15代的家族,

他更是世界建筑界王一般的存在,

他的作品遍布全世界,

法国巴黎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

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

日本万国博览会中华民国馆......


他却始终说:“我是苏州人。”


他被尊称为“世界现代建筑最后的大师”,

他让全世界,

见识了华人的才华可以有多高!

然而刚刚,这个王者般的中国人,

他的传奇人生,画上了句点。


他,就是贝聿铭

(Bei Yu Ming)



1917年4月26日,

贝聿铭生于广州,祖籍苏州,

而他所在的这个家族,

显赫到可怕的地步。


贝家在苏州已有600多年历史,

从古至今人才辈出。

清朝贝慕庭,是苏州四富之一;

颜料大王贝润生是他的叔祖;

祖父贝理泰,是中国最早的金融家;

父亲贝祖诒任中央银行总裁,

被誉为“金融巨子”。


贝聿铭的父母


绵延不绝的人才已是万中出一,

可贝家还有几代人积累的巨额财富。

贝家就在上海拥有房屋近千幢,

远东第一豪宅绿屋都是他家的。



哦,对了!康熙皇帝,

喜欢得不得了的苏州名园狮子林,

也是他家的,

他从小就在狮子林玩耍居住。


解放后贝家将其家园捐献给国家,如今狮子林已是世界文化遗产。


孟子有言: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偏偏贝氏一族,薪火相传15代,

还能出了个影响全世界的贝聿铭!

算起来,贝聿铭正好是贝家的富15代,

家族的辉煌在他身上,

达到了极致巅峰!



贝聿铭自幼便不同凡响,

有一回,10来岁的他看到上海正在建设的,

上海国际饭店,

24层的高度在当时绝无仅有。


当他得知这幢百米高的建筑,

是由外国设计师设计的,

他顿时油然而生一种愤慨:

难道我们中国人,

就不能自己来设计摩天大厦吗?

我做一名建筑师!

设计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大楼!

上海,成了他建筑梦开始的地方!



18岁,他被家里送往美国读书,

本想学成立即回国,可他万没想到……


他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

虽身在美国,

可他时刻关心祖国命运,

不止一次在给家人的信中写道:

我是来学习的,以后要报效国家,

我想使祖国变得更富强。



他将对祖国的热爱,

全转化为埋头苦读的动力,

与此同时,他也遇到一生挚爱卢爱玲。



1940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

本已准备回国,但日军攻势渐猛,

父亲写信劝他等情况好转再回,

他只好将回国计划暂时搁浅。


既然不能为祖国出一份力,

那就为世界和平献一颗心。

他参加了美国空军,加入美国国防部,

正逢二战,美军对中国是有援助的,

他的这份热爱,又间接传递给了中国。


直到看到抗战胜利,

他欣喜若狂再提回国,

可祖国很快陷入内战,

父亲只能再一次给他写信:

等战争结束了,百废待兴之时,

有你建设出力的那天。


无奈之下,他只能继续呆在美国,

在担任了三年助理教授,

但一方讲台,

远远不足以让他施展才华。

于是他很干脆“炒”了哈佛,

那可是哈佛哎.......


随后,

他选择了早就心心念念的建筑行业,

成了第一位踏进美国建筑界的中国人。

从此飞龙在天,

他一次次大放异彩,

书写了一段华人在美建筑界的传奇!



但最开始,美国人并不看好他,

觉得这个中国人不行啊。

没想到,他一出手就不凡,

一栋既美观又实用的大众化公寓,

令美国人刮目相看:

中国人,很棒!


贝聿铭早年设计的公寓


时间指针指向1954年,

之后接二连三的运动,

令贝家遭逢打击,

更将他那渺茫的回国希望,

彻底消散在时代洪流中。


那深爱的最爱的地方,回不去了,

他将思乡苦游子泪咽回肚里,

从此背井离乡的他,

只能将中国情结融进自己的设计,

他只能以这种方式报效祖国,

他要让全世界看到,

中国人在建筑界,是能有一席之地的!


1955年,他创立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

之后,他一次次取得了,

光耀人类历史的成绩!


美国国家大气层研究中心的设计,

让他在美国建筑界一战成名。

 



得梅因艺术中心,

艾佛森美术馆项目,

让他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国家荣誉奖,

这是协会第一次同时颁奖给,

同一个建筑师的两个博物馆作品。

 



1964年,肯尼迪家族,

决定建造约翰•肯尼迪图书馆,

纪念美国总统肯尼迪。


当时的他,建筑才华横溢,

谈吐不凡充满东方贵族气质,

令美国第一夫人杰奎琳成了他的铁粉。

杰奎琳更断言:“贝聿铭的唯美世界,

无人可与之相比。



1979年,

他苦心孤诣15年的肯尼迪图书馆,

终于建成。


设计新颖、造型大胆、技术高超,

在美国建筑界又一次引起巨大轰动。



正面一瞥,海景无限



他所设计的肯尼迪图书馆,

被公认为美国建筑史上,

最佳杰作之一。

美国建筑界,

因此宣布1979年是“贝聿铭年”,

并授予他美国建筑学院金质奖章,

这是海外华人当时获得的最高殊荣,

他站在世界的舞台上,

为华人争得了荣光!



在肯尼迪图书馆落成前一年,

他还完成了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



而之后,

闻名世界的法国卢浮宫重建计划,

更是让他站上世界之巅,

称霸世界建筑界。



1981年,法国为重建卢浮宫寻设设计师,

结果13位世界知名博物馆馆长,

都共同推荐了贝聿铭。

没想到这个消息刺激了法国人,

卢浮宫代表着法国昔日荣耀,

现在,却要让一个华人来主持重建,

法国人实在无法接受,

他们喊叫着:这会毁了巴黎!



几乎全民反对,

可想而知他面临多么巨大得压力,

但,艺术是全世界的,

他还是拿出了设计图。

而当他的玻璃金字塔型入口,

设计图对外公布后,反对更猛烈。

天知道,在卢浮宫前放个金字塔,

他是怎样想出来的。

法国各大主流报纸都嘲笑他,

法国文化部长更是公开批评,

卢浮宫前的这座金字塔是,

“一颗寒碜的钻石”。

在当时建筑沟通会上,

反对者说的话更是难听,

以至于把他的翻译都气哭了。

随便拎一句大意就是:

你一个中国人,

把毁我们法国卢浮宫当做自己的事业,

毫不利己,专门损人,

这是什么样的精神病……


激烈不休“争吵”持续两年后,

法国人终于选择了相信他。



而时间证明,他是对的!

1988年他的玻璃金字塔落成,

法国人对金字塔的狂热,

甚至一度让埃菲尔铁塔都黯然失色。

造访卢浮宫的游客激增数倍,

而其中三分之二的游客,

宁肯挤在玻璃金字塔前排长队,

也不愿从另外两个入口进入卢浮宫。



他用三角形、光线、玻璃,

完成了一次人类历史上的杰作。


法国人都开始改口称赞:

“这个金字塔是卢浮宫里,

飞来的一颗巨大宝石”。

他还因此被授予了法国最高荣誉奖章。

当记者采访他时,

他却保持一贯的低姿态说:

“我和我的建筑都像竹子,

再大的风雨,也只是弯弯腰而已。”


在接受人类最伟大的卢浮宫设计同时,

他始终也没有忘记,

东方才是自己的根,

我是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出一份力!



在国外几十年,

他从未停止过对祖国的思念。

他和妻子总共育有三子一女,

3个儿子分别名为,

贝定中、贝建中、贝礼中,

寓意就是,

安定中国、建设中国、礼仪中国,

可见他的爱国之情有多深厚。


他还在家里种了四季豆,

以慰藉思乡之情。

他深爱中国诗词、绘画、园林,

这些正是他设计的灵感之源泉,

他以中国为根,长出西方的枝叶,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这句话正是出自他口。


1974年,57岁的他回到了,

心心念念已阔别40年的故土。

而他一看到当时的北京,

就怀着深深忧虑。

在人民大会堂得欢迎晚宴上,

他直接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祖国的现代化建设,

会把传统的中国建筑破坏掉的。

没想到他的进言被采纳,

之后政策规定北京二环以内不建高楼,

故宫周边不准新建建筑物。


可他仍旧忧心忡忡,

因为他发现还有很多建筑,

被西方设计冲撞,

再不见当初传统特色,

开始变得不伦不类。

他心中有了一个使命,

一定要探索中国建筑复兴的道路!



80年代时机终于来了,

他开始为祖国设计香山饭店,

他说:

北京香山饭店在他的设计生涯中,

占有最重要的位置,

他下的功夫比国外其他设计高出10倍。



最终,他用中西结合新方法,

给我们带来的全新视觉感受,

更给祖国带来一个全新建筑起点。



香港的地标性建筑中银大厦,

也是他设计的。

他说:

他要赋予这座建筑以“中国人的雄心”。



1990年,中银大厦就正式落成,

跻身当时香港第一高楼,

使用面积是一旁香港汇丰银行的两倍,

而造价不及其五分之一,

他足足省出了一半的钢材!


线条看似随性又不失格调,

被誉为是几何的绝唱。



这座银光闪闪的摩天大楼,

外形就像是雨后春笋,

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希望和进步。



完成卢浮宫项目时,他很从容很谦虚,

可为祖国完成中银大厦后,

他毫不掩饰喜悦之情:

“我必须说,我感到骄傲,

这是我一生中的一件大事。”



纵观他的一生,

他创造的有着中国风的西方建筑,

无一例外成为全世界的瑰宝和财富。

在他的身上,并存着中西两个世界,

他才华横溢,

是被全世界所需要的人。


他的才华是世界的,可他的人和心,

始终是中国的。

“我来自中国苏州。”

当在国外被问及是哪里人时,

他总是这样自信地回答。


1990年他宣布退休,

但全世界找他出山的人,

依然络绎不绝。

而2002年,85岁高龄的他,

凝聚自己一生智慧的封山之作,

献给了自己魂牵梦萦的故里,

便是苏州博物馆新馆。



2006年苏州博物馆新馆落成,

这栋建筑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无数建筑爱好者为之疯狂。



天人合一、意境悠远,

堪称中国最美的博物馆。



2010年,

93岁的他获英国皇家金质奖章。

而此前他已获得作为一个建筑师,

所能获得的所有最高荣誉。

美国建筑学会金奖,

法国建筑学金奖,普利兹克奖……



2017年3月31日,99岁的他,

获得了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大奖。

他写下一段感言:

我的血管里始终流淌着中国的血液,

建筑无国界,它给世界带来了美丽。



2019年5月16日,

杰出的世界级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

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102岁。

他生前常说:

人生来名誉再多,死也带不去,

而真正能留在人世间的,

就只有建筑本身。

最美的建筑,

应该是建筑在时间之上的,

时间会给出一切作品答案。



既赢得了出世的成就,

又收获了入世的繁华。

他用一个世纪的时光,

在四大洲、10个国家的土地上,

给世人留下大量精美绝伦的建筑,

更重要的是这些建筑里,

融入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融入了中国传统美学,

激励了无数中国人,

让中国人在世界上有了信心和底气!

他是真正的大师风骨,

是令人尊敬的人生赢家,

全世界只有一个贝聿铭,

贝老,您一路走好!


贝聿铭与苏州博物馆的故事

<iframe class="video_iframe rich_pages" data-vidtype="1" data-cover="http%3A%2F%2Fshp.qpic.cn%2Fqqvideo_ori%2F0%2Fp0115hspwg5_496_280%2F0" allowfullscreen="" frameborder="0" data-ratio="1.3333333333333333" data-w="640" data-src="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p0115hspwg5&width=368&height=276&auto=0" width="368" height="276" data-vh="276" data-vw="368" style="display: none; width: 368px !important; height: 276px !important;"></iframe>

文章来源于:德国优才计划,如需白名单请联系原作者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
百度热搜榜
排名 热点 搜索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