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东高晓松的新综艺很好看,但有一点我不喜欢

百家 作者:青年文摘 2019-05-31 12:39:19

点击上方“青年文摘”

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点击加星 贴近你心 

作者:归南



上个周末,我的朋友圈一直飘荡着音乐声。

 

一是很多人都去麦田音乐节了,现场的小视频像急雨一样簌簌落在动态里。我在屏幕这端一边感慨年轻人真是体(不)力(怕)好(晒),一边听着远方舞台上飘来的含糊不清的歌词,内心渐渐躁动起来,躺在床上参与了这场远程精神蹦迪。

 

二是被《乐队的夏天》刷屏,还都来自一些平时喜欢分享冷门歌曲的文艺咖。我心想,这得是个什么神仙综艺啊?于是就去看了节目,看完就入坑了。


1


简单说下,这是个把新裤子、反光镜、痛仰、旅行团(这些是名气比较大的)等 31支乐队聚到一起PK,最终让观众票选出前五名的音乐节目。


为了观赏性,制作公司(米未)除了让老板马东亲自控场做主持,还邀请到了张亚东、高晓松、吴青峰来充当 “解读者”,扮演着一般音乐节目里“导师”点评的角色。


忘了说,还有乱入的乔杉(没错,就是洗脚城大拿乔老师)。乔老师全程负责八卦和抛梗,作用很大,不可或缺。



一开始,节目组安排31支乐队依次入场亮相,小白如我,本着认真好学的态度,在每一支乐队入场的时候,都暗暗把节目组给他们营造的记忆点记了下来。


比如,反光镜一来,大家都齐刷刷站起来鼓掌,表示对前辈的尊敬;盘尼西林一开始怕“得罪人”,放弃了投票权,但是后来看到熊猫眼乐队对同公司的前辈果味VC(公司老板所在乐队)大献殷勤(其实就是上前帮忙拿了个琴),又直言不讳地说出了“这点出息,能玩好摇滚乐吗”;来自台湾的旺福把五票全部投给了自己;新裤子和痛仰一出场,大家更是从技术到精神360°花式赞美……


但是突然间,我的小心脏一沉,出来了两支练习生乐队——VOGUE 5和BongBong邦邦乐团。



我对练习生没有偏见,恰恰相反,我觉得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是节目的牺牲品。


因为这个节目一开始就号称,在节目里亮相的31支乐队是从1000多支乐队里面挑选出来的,绝对称得上“千挑万选”。但是看完BongBong邦邦乐团不尽人意的现场演出,我想,1000多支乐队啊,如果完全从专业角度出发,节目组怎么可能会留下这两支练习生乐队呢?难道说淘汰的那么多乐队都不如他们?



如果真是这样,这节目就不必有下一季了。但显然,没有哪个当红综艺是做一季见好就收的,所以在我看来,在一个储备池异常丰富的前提下,留下这两支乐队的节目组,如果不是为了制造冲突的节目效果,还会是什么呢?


可以看一下这两支乐队出场时,大家的现场反应:



不出意料的,在有着强烈自主和反抗意识的摇滚圈音乐人眼里,面容姣好、见人就鞠躬的练习生,像是外来生物一样——“太不rocker了”“走错地儿了”……


2


这一幕多么似曾相识。还记得隔壁《中国有嘻哈》吗?第一季的时候,GAI对着后排的练习生选手说:“假的永远都是假的。”



在创作主要依靠艺术直觉和个人经验、经纪业务大多“自产自销”、有固定乐迷、生长土壤主要是地下Live House和酒吧的“纯正”rocker们看来,包装精致的偶像们的成长是被驯化的、不自由的,这从源头上就违背了摇滚精神。


在被问到“摇滚可以和偶像并存吗”这个问题时,猴子军团的主唱大C是这么回答的:



言下之意:偶像不真实。


这种矛盾和碰撞,虽有看点,但是背后却透露着鸡贼跟预设性的懒惰。


节目组的编导们身经百战,一定懂得这招的效力。他们聪明得很“职业”,知道戏剧化才是一场show最能让人紧追不舍的地方,所以从环节设置到后期剪辑,会通过各种手段制造“冲突”“感动”“悬念”等吸睛元素。


但是,观众是有审美疲劳的。单说“互掐”这种手法,从上星卫视到大大小小的地方台,从婚恋节目到竞技类的音乐、舞蹈、才艺秀,中国观众已经被洗礼很多遍了。


还记得大明湖畔的金星和杨丽萍、郭敬明和DR.魏、张绍刚和求职者吗?



在他们的较量中,总有一方压倒一方,而胜利的那方,总是“真性情的”“敢怒又敢言”的。


节目组要营造这种节目效果可以理解,但是非得把“花瓶”插在一众硬核实力派中间,自己不会先觉得别扭吗?


为什么放着势均力敌的乐队不用呢?他们之间只要不抱团、诚恳互评就少不了看点。


那么是不是觉得,批评偶像是容易的,是“政治正确”的,是人人皆可参与的呢?


这不是“柿子要挑软的捏”吗?


很想知道,是不是以后所有把“real”当作精神纲领的节目,都要请几个男团练习生来制造戏剧冲突?在“对立”的那方输出强势的态度宣言时,告诉观众:不过分商业化的,才是有力量的,才更值得追求。


制作方跟平台很强势,他们可以通过打造一档节目,让一个人、一支乐队,甚至一个行业从小众走向主流;而不知名艺人和他们背后的小公司,出于成名的需求,往往是配合者的角色,在这种不对等的权力关系中,游戏规则往往掌握在前者手里。


当一帮聪明的规则制定者玩起“政治正确”时,这是最令人感到遗憾的。他们既放弃了创造,也放弃了同理心。


3


有人可能会觉得以上是在替偶像爱豆们辩护,其实完全不是,也没有必要。


虚有其表、缺少人格魅力、自我被压制、卖人设、没实力……这些长久以来对偶像们的批评,都是有一定道理和现实依据的。


但我们也必须承认,这些丝毫不影响他们成为这个时代最能影响年轻人的力量。


偶像们有着惊人的粉丝数、超高的商业价值、一举一动都能制造话题和影响舆论的能力,这是他们作为社会成员所具备的巨大影响力,是无论如何都无法被忽视的。


当他们从这些宏大里走出来,进入每一个粉丝的手机相册、私人社交动态、在追的剧目或常听的歌曲列表时,那就是一对一的精神联结了。


粉丝们会因为偶像接到新的资源手舞足蹈,会因为偶像遭遇负面新闻郁郁寡欢,所有的喜怒哀乐都系于偶像一身,仿佛失去了自我。


不追星的人会觉得,这是一帮纯属自嗨的“传教徒”,但只有粉丝们自己明白,追星恰恰是一个寻找自我的过程。



他们在偶像身上投射的审美、情感、希望,让他们看清了自己的内心所需;他们付出的所有时间和精力,偶像们都会用成绩体现出来;偶像的成长,就是他们自己的成长。


粉丝们看起来是一厢情愿,实际上他们从来不缺控制欲和获得感。


梁文道说:一个人去崇拜一个偶像,其实是在利用这个偶像的形象,来告诉别人,我是什么样的人。”


我想这就是偶像的价值——让粉丝在人群中区分出自己,在奉献的过程中战胜他人。


这就是偶像在我们这个时代存在的意义。



所以,居高临下地去审视他们,是傲慢无知的;装作无辜地去利用他们,是不善良的。


Rocker们可能很快就会体会到这些,因为随着节目的热播,大批粉丝正在赶来的路上。


PS:建议被淘汰的乐队去《创造营》或者《青春有你》试试,虽然实力可能并不能支撑他们走得太远,但那也算得上“死得其所”了。


不同的风格,有不同的受众,大家完全可以并行不悖,选择适合自己的很重要。


1

END

1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

点右下角给我一个“在看”


▽ 更多推荐阅读 ▽


那群在试衣间自嗨的女孩,你们够了!


开心一刻|虽然你的年龄过不了六一,但你的智商可以啊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