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莉屠榜知乎

百家 作者:创业邦 2019-10-17 06:42:59



邦哥推荐:


一向严肃路线的知乎似乎在泛娱乐化的路上越走越远。近期雪莉死亡的娱乐圈话题占据了知乎热榜的前三,知乎正在微博化、贴吧化,从社区成为广场。崔雪莉事件屠榜,只是其中缩影。或许待到更大吃瓜事件袭来,知乎也期待服务器宕机的那一天。


来源:AI蓝媒汇(ID:lanmeih001)

作者:叶二



打开知乎,仿佛仍在微博。

 

10月15日上午,知乎热榜前三均为韩国女明星雪莉疑似自杀一事相关,其中“雪莉在社交平台上的放飞自我,真是给外界的求救信号吗”,与“原f(x)成员崔雪莉确认死亡,事情的真相如何”均拿下超过1亿的热度,为近期以来巅峰。



显然当这场再度考验了微博服务器的娱乐内容流量突如其来,知乎同样成为了消费的主阵地之一。

 

区别仅仅在于,平台方面微博上的话题带着tag,知乎上的话题打了个问号。

 

以及用户层面,知乎er仍在刻意营造的理性、专业感,以维持身处鄙视链顶端的幻觉。在“雪莉在社交平台上的放飞自我,真是给外界的求救信号吗”话题下,高赞回答的一条中开篇就批驳了微博上“全世界开始爱她,你是不无辜的雪花”的主流声音,认为没必要,不至于,然后开始解释其中逻辑。

 

但这种差异化内容,本身即是内容消费行为的一种。

 

于是在崔雪莉疑似自杀一事上,无论是微博,还是知乎,无论是微博用户,还是知乎er,都臣服在娱乐内容的石榴裙下。

 

微博一向如此,但这却很不知乎,却又正是知乎有意为之。

 

小而美的存在,撑不起独角兽的体量,也撑不起创始团队与资本的野望,甚至那些号称年薪千万、学历常青藤的知乎er身份多为华丽包装一戳就破,他们不仅贡献不出不错的ARPU值让知乎得以生存下去,还用虚假的人设、刚编的故事极大了搅混了知乎的内容生态。

 

那就不如低头,启动用户、内容下沉,寻求更多流量,向娱乐吃瓜情感鸡汤靠拢。为了突破「增长」这个难题,知乎变得越来越泛娱乐化。曾经的专业答案比例极速缩小,取而代之的是段子、娱乐、八卦、情感咨询等等。



此前坊间传闻,有咪蒙团队的人加盟了知乎。这虽未得到官方层面证实,但可一窥知乎风格的转变。

 

知乎正在微博化、贴吧化,从社区成为广场。崔雪莉事件屠榜,只是其中缩影。或许待到更大吃瓜事件袭来,知乎也期待服务器宕机的那一天。

 

下沉

 

曾经的知乎,确实很有逼格。

 

在最初两年知乎严格执行不开放注册,只积累了40万注册用户。彼时,克制的知乎确实积累了不少优质的用户,李开复、徐小平、洪波等等都是知乎内测时的高频用户,甚至还出现了马化腾的身影,后者以“自干五”的身份,来知乎体验产品。

 

知乎创始团队也对知乎的内容进行整体把控。跟其他互联网社区不同的是,知乎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主动限制用户的增长,并一直在强调其“认真讨论,沉淀有价值信息”的内容导向。

 

这也使得知乎集聚了一批行业内的精英,这些有真本事、免费产出的大V,奠定了知乎的精英社区格调,拉来了第一批用户,也亲手铸造了当时尚不开放的知乎的口碑: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微博之乱耳,无SNS之劳形。

 

其中有一个细节是,早年间知乎内部曾有意识地控制两性问答的内容。

 

虽然两性是最热门的大众话题,但显然“这是一个容易水化的领域”。对此,知乎团队亲自操刀撰写过优质的两性问答,用来引导用户创作。

 

不过对比当下逐步下沉的知乎,这种坚持已不复存在。

 

一个残酷的事实在于,虽然知乎的社区精英气质很受用户欢迎,也有资本追捧,但却与商业绝缘,亦容易被边缘化。况且知乎创始人周源理想下的知乎,是成为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小而美的存在,这不是周源想要的。

 

2013年开放注册前,知乎团队问过自己一个问题:「到底是做一个小众网站,还是一个大部分人都能使用的网站?」他们的回答是后者。

 

这些都注定了知乎的开放与下沉。

 

相关数据显示,在2013年3月开放注册过后,知乎用户数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截至今年1月,知乎用户数已达到2.2亿。从数十万增长到2.2亿,知乎的用户结构也发生了大幅变化,二三线城市用户增多,年轻用户占比也正在提高。知乎从一个小众的讨论社区真正进入到了人声鼎沸的广场,真正成为了“全民化”的知乎。

 

体量上在朝着知乎预期的方向展开,但质量上、口碑上却是泥石俱下。海量的用户涌入,知乎内问答突显出回答虚假化、问题套路化等严重注水化问题,再加上知乎本身也在有意给予娱乐化、情感化内容权重,包括推出类似微博热搜的知乎热榜等等,知乎的内容策略以及生态都发生了天翻覆地的变化。



不仅是此次被崔雪莉屠榜,知乎每日热榜也基本上多为两性情感、娱乐明星类的相关资讯。

 

核心优势的精英用户也逐步流失。2014年年初,知乎上出现一个问题:已经有哪些高质量用户离开了知乎?有人专门去统计了离开知乎已多时的知乎名人:@keso、@和菜头、@佐藤谦一、@徐小平、@李开复……其中一些人甚至删掉了个人页面。

 

取而代之的是编故事段子营销号,以及伪装精英们。

 

“谢邀,人在美国,刚下飞机”、“年薪千万,常青藤学历,N个学位在手”等等,在知乎上遍地横行。此前网上流传一张“知乎学历统计图表”,中科院的有1235676位,哈佛耶鲁麻省有506969位,相比较之下985、211的就少了很多。此外世界500强CEO,在知乎上冒出499个。

 

这一切很梦幻,但确实很符合现今的知乎形象。


焦虑

 

背后,自然是利益驱动。

 

用户规模的急剧增长,不仅极大程度地抬高了知乎的估值,并给知乎商业化带来可变现的基础。毕竟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一个用户都在估值模型、商业化模型中是被明码标价的。且截止目前知乎成立已近10周年,已然需要考虑商业化变现,以及上市等投资人退出通道问题。

 

资本层面,知乎走的还算顺利。

 

就在两个月前,知乎完成约4.5亿美元的F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快手和百度联合战略投资,这是知乎迄今为止金额最大的一轮融资。市场上有消息称,该轮融资后,知乎估值近35亿美元。



但在商业化层面,知乎仍稍显尴尬。

 

知识付费,知乎做过。曾经有一段时间,中产阶级刮起了一阵焦虑风,他们都很担心被同龄人抛弃,担心跟不上时代,或者踏不准节点,以至于错过了未来。

 

于是知识付费风口就借势而起。只是刮了两三年之久,仍是没有成为气候。期间知乎也希望借助知识付费打开局面,也没能站的太稳。它发现知识付费是件美好的外衣,可以鼓吹可以造势,但不能核心依赖。

 

最后知乎还是走回传统的流量路数,依靠平台内容搜索、信息分发以及推荐流,卖起了广告,当然对外宣传的是“知识营销”。

 

以及尝试做内容电商的导流入口,要推种草平台。

 

等等。

 

在外界看来,近几年知乎上线了不少新功能,推出了几款新产品,在商业化道路上不断做尝试,但周而复始,它开始新项目,又关闭,开始新计划,又沉寂。

 

对了,现在还搞起了直播,这是知乎探索商业化新的一次尝试。

 

10月11日,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市场调研和内测运行后,知乎直播功能正式上线,然而这一备受关注的尝试并没有持续太久,仅仅一天后,官方公告称“因部分技术调整可能影响上线体验,故暂时下线直播。”也算是大型翻车现场。



总的来看,截止目前,知乎商业化的任督二脉除了流量变现之外,仍未打通多少。

 

这也意味着在找到更好的商业路径前,知乎只能依赖流量来维持现金流,并追求流量,扩大变现营收,以创造可观数字为后续可能的上市等做准备。

 

显然知乎需要娱乐内容,需要情感内容,需要等等适合下沉口味,适合大众消费的内容。

 

只是如此一来,知乎也就不再是原来那个知乎。坚守小而美,保留文艺精英气质的互联网社区,也就仅有豆瓣了。





MORE | 更多精彩文章

● 杨国福不是张亮的舅舅,小米logo背后竟有这层意思,那些你不知道的商业冷知识…(2) | 不图不快


 凉凉的NBA在中国捞了多少钱?| 不图不快

● 主播“杀进”工厂

● 互联网公司还要亏多久?

● 2.8元懒人支架月销量25万;“起死回生”方便面一年卖出400亿份...懒人经济消费崛起 | 邦TOP



你这么好看,还不点“在看”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