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岁得糖尿病的 Uzi ,让年轻人真的慌了

百家 作者:36氪 2020-06-06 23:58:08

“注意身体”不是一句客套话。


文 | 叶橙子
来源 | 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


电竞真的出圈了
这回,电竞是真的出圈了。

只不过,是以一种连圈内人都没想象过的方式。

游戏《英雄联盟》领域里的头号选手Uzi,在6月3日突然宣布因伤病退役,称自己因“常年的压力大、肥胖、饮食不规律、熬夜等原因”,已确诊了二型糖尿病。

而医生警告他,如果病情继续严重下去,并发症很快就会出现。


2012年,Uzi以15岁的年龄初登职业赛场,如今以23岁的年纪退役,至今仍是全球联赛击杀榜第一人的职业选手,陪伴了一代人的青春。

大神Uzi退役的消息,从各个方面吓坏了他陪伴青春的这代人——

不是吧阿sir,23岁?糖尿病?

在绝大多数人的想象里,“这届年轻人身体不好”的话题,还只是脱发、失眠与保温杯泡枸杞的养生话题相关。

然后在领快递时,看着“假发销售破纪录”“生发液销售破纪录”的消息相视一笑。

在那“你懂我懂大家懂”的相视一笑里,大家潜意识里的台词是:

“抱歉,年轻就是可以为所欲为的。”


虽然我脱发、失眠有黑眼圈,但我是好孩子身体扛得住的年轻人。可Uzi23岁患糖尿病的消息戳破了这层美好妄想,让所有人都开始审视自己:

年纪轻轻,真的会得糖尿病这种“老年病”吗?


可以先给出的两个结论是:

1、年轻人真的会得糖尿病;2、糖尿病的患病人数,比你想象的要多太多。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在2019年发布的全新糖尿病地图,全球共有4.63亿糖尿病患者。而中国有1.164亿患者,排第一位。每11个成年人(20-79岁)中,就有一个罹患糖尿病。


这些数据乍一看还不够可怕,可如果放到生活中对比想想,就会发现1/11是一个很大的概率。比如,在Vista新媒体的“唱唱反调编辑部”里,就坐着11人。

而“糖尿病是老年病”的这一印象,也并不可靠。因为中国65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人数为3550万,占比约五分之一。三分之二的糖尿病患者处于工作年龄。

而一型糖尿病患者中,有超过111万名20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

根据一些糖尿病患者的观察与自述,在医院住院部的内分泌区,得糖尿病的年轻人与老年人的比例基本持平。


那些口口声声,说到了70岁还要继续当阿宅打游戏的年轻人们,可以先别忙着担忧自己年纪大、技术不行了。人到70还能保住自己喝肥宅快乐水的能力,这才是真正的赢家。


除了年纪,关于糖尿病的另一个巨大误区,是“得糖尿病是因为吃了太多甜食”。部分甜食爱好者会拿这一说法做调侃,自嘲说“以甜食为天,置生死与度外”。


延伸到看剧看电影的娱乐生活,还变成了网友们磕CP时的甜蜜描绘:“剧情太甜了,我快得糖尿病了。”摄入过多糖分的确与糖尿病的成因息息相关,说它是误区,是因为在糖尿病面前,“甜食”的范围会比你想象的要大。

诸多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会成为导致糖尿病的“甜食”,而你刚喝的那杯“为了健康装模作样”的半糖奶茶,则是压垮身体的最后一根稻草。

《男子高中生的日常》中的吐槽对话:“对不起,我不能吃甜食”“是因为你已经到了得糖尿病的边缘吗?”


长期坐在电脑前工作、回家后浑身疲惫只想往床上一趟的朋友,请捏捏肚子上的小游泳圈。

点外卖时看着商家赠送的一小盒软饮、觉得不喝白不喝的朋友,请算一算垃圾桶里多了多少空盒。

有时候还会被外卖赠饮诱惑,饭后多点了一杯奶茶


白天被学习与工作压抑本性、夜里只想“报复性熬夜”玩手机的朋友,请拿起量角器算一算,看看黑眼圈扩大了多少。

甚至包括觉得水果健康、觉得鲜榨果汁可以大口喝没问题的朋友,不妨去测试一下,看看短时间大量摄入果糖后血糖会如何上升。

Uzi自述里的“压力大、肥胖、饮食不规律、熬夜”,大多数年轻人能踩中一半的雷点。


压力大、熬夜
饮食不规律、大鱼大肉、不运动

知名视频博主毒角show也曾突然住院、确诊糖尿病。出院后,他对自己不规律的生活进行了简单描述,重点还是那几条——

“压力大”“熬夜”“饮食不规律”“大鱼大肉”“不太运动”。


拿这些不良生活习惯和自己一比对,恐怕百分之八十的加班社畜们都会惊觉,自己仿佛是个自爆步兵,身上装满了定时炸弹。

说来有些讽刺的是,这些习惯其实都是被人们说厌了的“小陋习”。

就像当你无论有什么头疼脑热、向父母随口抱怨一句时,他们都会恶狠狠地说“还不是因为玩多了手机”。

我们往往觉得父母强加因果、小题大做,抱着的都是不以为然的心态。怎么了怎么了?晚睡一点怎么了?多吃两口怎么了?

因为无论是晚睡还是压力大,这些习惯和“吃多了甜食得糖尿病”的偏见毫无瓜葛。

但仔细说来,这些“小陋习”与糖尿病的瓜葛其实紧密而简单。而且准确地说,正是和Uzi患上的2型糖尿病有关.

所有人都知道和糖尿病相关的另一个词“胰岛素”,听说糖尿病患者多是胰岛素出了问题。胰岛素在身体中,就像是你家楼下甜品店的外卖员,负责把血糖运送给需要的细胞。

如果当天血糖太多、“卖不出去”,就放到肝脏中储存起来,可能会被转化为脂肪。

可有一天,胰岛素发现自己的外卖道路受阻。它们站在细胞的家门外、喊它们出来拿外卖,可细胞仿佛没有听见。这时,出现的就是胰岛素阻抗。


血糖送不出去,那胰岛素就想按照常理、把血糖送去肝脏。

但推着货车们走到肝脏门口,发现这里脂肪堆积、已经爆仓了。而脂肪堆积的原因,大多是缺乏运动、油腻饮食以及肥胖。此刻多余的血糖只能留在血液里,导致高血糖,也就是糖尿病作为代谢类疾病的主要特征之一。


熬夜、压力大等等习惯,对应的是肥胖的几率变大,以及对身体器官机能的消耗。说到底,很多所谓的“老年病”其实和年龄无关,只是和我们对身体的消耗程度有关。

日常生活里大家争当熬夜小冠军、烧烤炸串做夜宵根本不在话下,只有病痛真正来临的那一刻才会大脑一空:“哦豁,完蛋。”

然后意识到,医生说的“熬夜导致免疫力下降”是真的,龙王萧敬腾那句“夜太美,尽管太危险”也是真的。

更不敢想象的是,如果年轻人早早地就消耗掉了身体资本,得了一身的老年病,那真正等到五六十岁时,大家该咋办?


童年时期那些被诟病欺骗中老年人的各种养生用品广告,如果没有被整顿、侥幸存活到了今天。

那么被骗人群,可能就直接是从17岁到70岁了。什么肩周炎颈椎病、腰间盘突出、糖尿病、高血压、胆固醇等等,都开始出现在年轻人身上。


老年病年轻化这事,像极了爱情夏天,总是“悄悄过去,留下小秘密”。

前一天还是生龙活虎一条好汉、蹦迪厅里的耀眼明星,后一天就突然拿着诊断书、问医生“我还可以拯救一下吗?”

这些“老年病”的共同特征都是积重难返,平常不痛不痒没太多症状,等到发作才后悔莫及。



糖尿病目前无法痊愈
只能控制病情发展

在IDF的糖尿病地图里,就重点提出了对“未诊断糖尿病患者”的关注。有2.319亿未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其中绝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年龄为20-79岁,早期没有明显症状。

在被诊断、甚至是并发症出现危及生命之前,大多数患者扮演的都是自我安慰的角色:“呼,还好我没有。”


23岁的Uzi患上的就是2型糖尿病,并被医生警告说有并发症风险。而这一疾病过往的发病人群的确和大家想象的一样,以中老年人为主。但根据数据调查,年轻人的发病率正在逐渐上升。


另一种1型糖尿病的发病年龄则多在30岁以下,起病突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明显。

两者的主要区别是,1型糖尿病由缺乏胰岛素导致,而2型糖尿病由身体对胰岛素失去响应导致。这一区别的最大影响就是治疗方式的不同。

这两天里,在看到Uzi因病退役消息后瞬间慌了的各位,应该或多或少都冒着被“癌症起步”吓坏的风险,去“千度”了一下糖尿病到底有什么影响。

其中最吓唬人的一条,一定是“糖尿病目前无法痊愈”。

遗憾的是,这条是真的。

而在糖尿病的一般治疗方案里,首要一步就是挽救大家容易在深夜崩溃一百次的心态。

医生会反复向你科普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并告诉你“战胜恐惧的最好办法就是面对恐惧,加油!奥利给!”


虽然它目前没有痊愈的方法,只有无良微商和莆田医院才会宣称他们能“治愈”糖尿病。

但现代医学已经能够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多种治疗方案,通过药物与饮食控制病情,缓解糖尿病对眼、肾、心脏、血管、神经带来的慢性损害与功能障碍。


无论如何,糖尿病都是强行把让你体会“把脑袋放在裤腰带上别着”的严肃疾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病足、心脏病、脑动脉硬化……糖尿病可能带来的多项并发症里,没有一项好惹。

夏日多贪的一口甜西瓜,被碳水诱惑后多吃的两口面,都可能让血糖飙出警戒线。有时药物的不当使用,还可能反向造成低血糖,同时也危及生命。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居世界第一,11个人里可能就有一个患者。

但恐怕在日常生活里,我们鲜少会感受到糖尿病患者的存在感,大多数人不愿声张。

它不像颈椎病或肩周炎,是一项大多数人多多少少能体会的病痛。大家在综艺中看到明星去做正骨、推拿按摩等治疗,还会因为他们“生无可恋”的表情哈哈大笑、或者感同身受。


毕竟仰头时脖子的卡拉卡拉一响,和偷偷躲到无人处给自己打针,或是要常年吃药控制饮食相比,实在是个轻松话题。

Uzi的因病退役,对电竞圈乃至所有关注到这一新闻的人来说,都像是用“小锤四十、大锤八十”在脑门轮流猛敲。

因为太多职业本质和电竞行业相似,日常工作都是久坐在电脑桌前“埋头苦干”。

以往,大家的“怕死程度”,还只是停留在讨论久坐会不会导致静脉曲张、屏幕蓝光伤不伤眼、如何用下巴在空中写“粪”字的方式治颈椎。以及互相自嘲“健身房办了卡就去了一次”“为了看剧熬了通宵”。


但这次,强颜欢笑的年轻人们真的有点慌了。


在身体健康上
请不要开玩笑

畏惧于糖尿病的危险,并害怕自己年纪轻轻就已经“老年病”缠身,再加上还没找到对象,二十岁就变成了“空巢老人”。

现在,与其对着爸妈必转小文章中的各种症状,掰着指头算自己的颈椎到底相当于50岁还是70岁。不如打起精神,认真想想自己的健身计划、早睡计划如何完成。

比如先立一个小目标,在接下来的一周里不再参加朋友圈“熬夜冠军争夺赛”,不再“一天三顿小烧烤”。

总之,在身体健康上,请认真做一个“怕死”的人。这并不是开玩笑。


点个“在看”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