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疼她出生即巅峰

百家 作者:青年文摘 2020-07-24 21:40:41


点击上方蓝字“青年文摘”

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添加标 不再错过推送

每天 8点 12点 20点 不见不散~


作者:柳飘飘

来源:柳飘飘了吗(ID:DSliupiaopiao)


最近这段时间,“少年天才”扎堆出现。


几岁、十几岁的孩子顶着不合年龄的光环,刷新我们的认知。



16岁女孩岑怡诺更是多次登上热搜——以非常令人尴尬的方式。

 

她写诗、当记者、出书、多次上台演讲……这些听起来好像还正常。



但,加上走穴商演、一天写2000首诗、15000字小说、宇宙超能量品牌创始人这些标签,味道瞬间就变了。

 


不少人说,她像个搞传销的。


因为女孩演讲的样子,让大家联想到那些去学校做感恩教育的“老师”,把孩子和家长感动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之后,开始卖书的情形。



微博上到处都是她充满了传销味儿的演讲视频。

 


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面对这些议论,女孩的父亲岑刚灿表示,没有夸大宣传:


她如果静心写诗,一天2000首没问题。


如果好好写,一天能写2500、3000首也不一定。



这一力证,更是让女孩被嘲出圈。


毕竟,诗这么灵性的东西,和几千几万的数目一撞上,就不免让人想到那些丧失灵魂、批量生产的机器人。


更有人直言——


别侮辱Al作诗,Al写的可能都比她有诗味。


网友晒的Siri写的诗


不过,倒也没人将女孩身上这些“吓人”的头衔和光环当真,顶多一笑了之。

 

因为大多数人只当她是一个顶着虚名,被利益熏心的大人利用了的孩子而已。

 

往日出现的“天才少年”也不少,但结局都怎么样了呢?  


我觉得令人唏嘘。




2015年,17岁的王凯歆和15岁的李昕泽都做了一件大事——成立自己的公司,当起了CEO。

 

1998年出生的女孩王凯歆,高二没有读完就休学了。

 

然后,她在17岁那年当上了一家名为“神奇百货”公司的CEO。

 


女孩很有想法,2015年,她顺利拿到天使基金公司创新谷的250万资金,成立公司。

 

她还去参加了BTV一档叫《我是独角兽》的创业真人秀节目。在节目上,她信心满满地对投资人喊话:


投我的话,我会帮你们在未来3~5年赚够他们的钱——95后的钱!



不久后,“神奇百货”获得经纬中国领投、真格基金和创新谷跟投的2000万A轮融资,公司估值6000万元。

 

但仅仅过了不到10个月,“神奇百货”官网关闭,CEO王凯歆被曝侵吞公款600万,数据造假,非法辞退员工……

 


听起来就像一场闹剧是不是?

 

相比之下,李昕泽的故事听起来没那么“惨烈”。

 

作为一名00后CEO,他似乎对自己的定位和价值非常清晰。

 


2015年,正在读初三的他,用父母的钱注册成立了“洛阳崇才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同学称他为“未来的马云”“未来的比尔·盖茨”。


李昕泽说,三四十岁的老一辈企业家,已经不理解互联网了,因为他们都老了。

 


任何一个成年人都会被这句话扎到心,但是又觉得这孩子可笑。

 

看了某视频网站对李昕泽的采访,我很难想象那种老气横秋的神态,对着镜头侃侃而谈的模样,来自一个17岁的少年。

 


而雷军竟然在微博上转发了李昕泽那句话,还说:


作为老老老一辈企业家,我个人觉得压力山大。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界未来一定属于00后,加油!



这使得李昕泽在网上的名气更大了,很快,他们宣称拿到了百万级天使轮融资,虽然实际到账不足50万元。



事实上,这个听起来正儿八经的公司,员工几乎都是由未成年人组成的,他们没有工资,“用爱发电”。



而他们的产品,则是几个漏洞百出、抄袭而来的app。

 


王凯歆的“神奇百货”,也同样没有什么核心技术和渠道,只是从淘宝、阿里巴巴等渠道搬运商品的图片,再放到自家的app上,相当于帮顾客在淘宝代购而已……

 

难怪网友们嘲笑这是在过家家。


但也有人苦口婆心,周鸿祎在微博上发言:


17岁的孩子,无知无畏,狂妄自大,做的东西没有创新也没特别的。一干成年人就是围观看热闹,不知道点醒他,推波助澜让孩子真以为自己很牛,心态膨胀。


这对孩子毫无帮助,也害了孩子。


看到周鸿祎的这番言论后,李昕泽妈妈当即帮他把360手机换了


为什么说会害了孩子?


虽然他们当CEO、管理公司像“过家家”一样,可是触碰到的却是实实在在的商业法则和社会制度,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变成诈骗。

 

设想一下,如果创业的理念被包装得很完美,没有人指出他们的问题,任由所谓的创业继续发展,事情会变成什么样?


少年天才,有可能变成骗子。



 

我记得,有纪录片讲述过一场轰动世界的大骗局——《滴血成金:硅谷血检大骗局》。



这个世纪诈骗案的主人公,是一位在19岁时就辍学创业的女孩——伊丽莎白·霍姆斯。

 


她19岁那年,创办了高科技生物公司“希拉洛斯(Theranos)”,宣称他们研发出了一款能改变世界的天才产品——一款名为“爱迪生”的血液分析仪。

 


传统的血液检查需要进行静脉穿刺,提取50毫升以上的血液,用大型的设备才能完成检测。

 

而这款仪器小巧便携到连超市、药店都能用,不仅不用到医院排队,还避免了可怕的抽血场景,仅凭几滴血就能检测各种身体指标。

 


简直是美国人民的福祉、人类医学之光啊。


不仅理念吸引人,她公司的背景也很强大。

 

为她投资、背书的更是美国军政商界鼎鼎有名的大人物,投资大佬蒂姆·德雷伯、传媒大亨默多克也给她投资。

 

蒂姆·德雷伯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华尔街王牌诉讼律师大卫·博伊斯、老一辈政治家乔治·普拉特·舒尔茨、前国防部长詹姆斯·马蒂斯……被她请来做公司董事会的顾问。



很快,她将希拉洛斯从0做到成为一家估值90亿美元的独角兽创业公司。

 


她本人被称为女版乔布斯,登上了《福布斯》《财富》等杂志,在2014年“福布斯美国400富豪榜”上名列第110位。

 

几乎所有人都对她推崇备至。



然而,一篇《华尔街日报》的报道,让这位硅谷宠儿、天选之女迅速从神坛跌落。

 

《华尔街日报》:《一家明星创业公司的挣扎》


2015年,调查记者约翰·卡雷鲁顶着压力揭开了这个骗局。

 


事实上,不用静脉穿刺是假的,“爱迪生”的超强检测能力是假的,甚至连检测结果也是假的。

 


2018年,伊丽莎白·霍姆斯因诈骗罪被起诉,最高将面临20年的监禁。

 

那些蒙在鼓里的员工、支持者既愤怒又难过。

 


诡异的是,直到最后,她都对“爱迪生”这款产品能改变世界深信不疑,直到谎言被揭穿、证据摆在眼前,她依旧坚称产品没有问题,报纸上说的都是假的。



好像连她自己都相信了这个谎言。

 


这场大骗局的萌生、能够骗倒一些人的原因,可能是霍姆斯的家庭影响和童年梦想的延续。


她的家族有着非常辉煌的历史,有创立了辛辛那提总医院(美国最好的儿童医院之一)、辛辛那提医学院的高祖父,出身于名门之后的母亲……她是在先人的累累功绩中长大的。


9岁的时候,她就有成为亿万富翁的梦想。

 


她一直非常努力好学,将乔布斯视为偶像,模仿他的穿衣风格,学习男性低沉的嗓音。

 


她的所作所为,与其说是为了金钱,不如说是出于延续家族荣耀的执念。


可惜,她不懂荣耀真正的本质是什么。


造福社会、对人群有益,才是一切财富和资源积累的根基。


如果不是线人给记者约翰·卡雷鲁提供了消息,这个谎言可能会影响更多人。


这种影响,关乎病人下一步的医疗决策,关乎每一个用“爱迪生”做检查的普通人的生命健康。

 

她从根本上,就不配发财。




当然,不是每个“少年天才”都会变成可怕的伊丽莎白·霍姆斯。


我只是想说,对于孩子们而言,家庭和大人的影响有时超乎我们的想象。

 

“天才”们的共性是,年轻、身上的光环大都名不副实,经不起推敲。

 

岑怡诺一天作诗2000首,拼的只是电脑打字的速度。

 


给她出书的出版社,也并不存在。

 

只有网上流传的演讲视频,和操纵着这一切的她背后的大人,是实实在在地影响着小姑娘的人生。

 

他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少年天才,一开始也没想当骗子。

 

他们模仿成年人的口吻、做着令人诧异的事情,曝光后,在网络上变成段子,被大家用成人世界的规则来衡量、嘲笑。

 

但又是谁,将这些未成年的孩子拉进这个世界,在他们身上贴猎奇的标签来吸睛,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从这个角度看,岑怡诺、王凯歆、李昕泽都是受害者。

 

年纪轻轻想干一番事业有什么错呢?

 

有错的不是他们,而是过度宣扬和炒作其“神童”人设,以谋取更多利益的大人。

 

把岑怡诺推上天才神坛的背后推手,是她的父亲岑刚灿和她的师父姬剑晶。

 

姬剑晶是谁?


一个推销成功学的“演说家”。

 


不出意料的话,他们将会把岑怡诺打造成跟他一样精于商业推销、用成功学演讲来卖课的人。

 

或者说,岑怡诺已经是了。

 


而那些为王凯歆投资的人,都是在商业上摸爬滚打的人精,他们能不知道这个女孩的真正实力?

 

名为投资,实际上是借着她身上的网红名气,来提高自己品牌的知名度和关注度。

 

“echo回声”的创始人刘莙怡说,与其说是90后有能力,不如说是掌权者愿意给年轻人机会。


工具人而已。

 

我为这些孩子感到可惜。

 

虽然成果如此可笑,但他们能被选中做这个“产品”,并非没有天分。

 

岑怡诺5岁时,在少儿朗诵大赛中吐字清晰,毫不慌张。

 


李昕泽是一个对编程很感兴趣的少年,参加过各种演讲和脱口秀节目,面对主持人的提问应对自如。

 


王凯歆在做生意上,也是有天分的。


虽然学习成绩平平,但是在琢磨赚钱这件事情上,却比同龄人有热情和想法,仅靠QQ空间卖货就赚了几万块。



但岑怡诺的父亲决意要把孩子打造成“神童”;


李昕泽的母亲坦言完全不懂儿子的创业;

 

王凯歆的妈妈在她做出休学创业的决定时,只会叮嘱“不管任何合同,一字一句地看,每一个逗号都要看清楚。跟别人签字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能两张纸压到一块签,一块签会印到下面去”。

 

这些孩子连成人世界的规则、商业运行的逻辑都没弄懂,无知、短见的家长就敢放手让他们走向精明的投资人。

 

但投资者所谓的支持,只会让这些孩子走向狂妄、无知和最后的失败。

 

他们面不改色制造“天才”“神童”的神话,又冷眼看着少年们倒下。

 

少年们最初那一点天分,连同那份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无知和无畏,一起被消费,被损耗。


现象背后,是活生生的人。


天才少年,不应沦为“商品”。


是时候,把孩子该有的生活还给孩子了。


希望,有天他们还能找回自己。



▽ 更多推荐阅读 ▽


停业179天后,你笑了,100万人抱头痛哭:终于熬过来了!


人间“过绿器”、出租屋晕倒、独立精致穷,《三十而已》到底真实到什么程度?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