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鸿蒙是什么?

百家 作者:爱范儿 2020-09-10 18:04:53

活字印刷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于北宋庆历年间,由一位名叫毕升的印刷工匠钻研所得。

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活字印刷术发明前,聪明的中国人就已经找到一种取代手抄的解决方案,即 “雕版印刷”。

我们会把文字刻在石碑和木头中,并印版,再替换拓印,把它们 “复印” 在纸上,这也是早期印刷术的雏形。

可为什么,只有活字印刷术被放到了更重要的一部分?甚至把它称为印刷史上最伟大的预定?

技术原理已经说明了一切。

通俗而言,活字印刷实际上是把印版再次分割,将文字分割成一个个实体的单字,然后印刷匠再根据内容,挑出字模,替代印版。

印完后,印版又可以重新拆散,变回字模,继续编排其他内容。

所以,活字印刷的本质,就体现在这个 “活” 上。

它很灵活,不固定,既可分,又可合,还大大缩短了生产者的耗时,做到了比雕版印刷更高的效率。

(图 2)

这种 “我有弱水三千,用时便取一瓢” 的思路也启迪了后人,甚至开拓了操作系统的设计思路:

“如果我们能将系统拆解成一个模块,按需进行组合,并因软硬件形态,场景而变,是否也能摸索出新的可能?”

面对即将到来的万物互联时代,这种高度灵活,沿袭自活字印刷理念的技术结构,或许也会成为鸿蒙赢得市场的关键。

过去的操作系统,通常是跟随一种特定品类硬件诞生的。

我们说,Windows 生于 PC 时代,iOS 和 Android 生于智能手机时代,在对应的设备品类上,它们都能获得最好的体验。

可设备形态一旦改变,情况便多样化然不同。

你会看到,Android 由于应用兼容性,做的平板一直很鸡肋。

Windows 则因为界面设计,在小屏,触屏上会变得很难用。

而多年下来,iOS 也可以间接限制了 iPad 的潜力,否则苹果也不会发展起 iPadOS,另辟分支径。

可以预见的是,通过物联网的发展,以及设备智能化的需求,未来会用到操作系统的场景将越来越多,但受成本和人力的影响,我们不可能为每款设备,都设计一个独立的系统。

如何解决系统和设备之间的 “相性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回到起点,从源头解决。

而硬件生态的碎片化,也将业界走向拟出一个更灵活,扩展扩展性的新系统,而不是继续从硬件角度,来设想系统的存在。

鸿蒙正是为了改变现状而来的。

你会看到,华为并没有把鸿蒙定位为一个 “单设备形态系统”,或者直接提出了 “ 1 + 8 + N” 的全场景思路,覆盖整个物联网。

它的系统层级更清晰,也变得更加完善,可以按照硬件处理器性能,内存的不同,让开发商自己去调整系统模块,灵活更改大小。

在这样的设计下,开发商想要让各种硬件用上同一个系统,就变得非常简单和方便了。

可新的问题也随之诞生:市面上其他系统的跨平台也有不少了,和它们之间,鸿蒙能带来某种不一样?或者说,有什么,是鸿蒙独有的?

这就涉及到分布式技术的运用。

听起来很玄乎,但它却对鸿蒙很重要,这也是华为试图创造一个 “超级虚拟终端” 的关键。

谈分布式技术前,我们先来说两个例子。

在搭载了鸿蒙系统的华为智慧屏上,你会看到,当一台华为手机和一台华为智慧屏联动时,我们可以将手机上的视频通话,游戏等画面投到电视大屏上,反之亦然,整个联动过程不需要任何数据线,完全靠无线打通。

在本次华为开发者大会上,华为还提到了一个华为手机,手表和智能料理机联动的例子。比如说你要做新的料理,手机不仅能和料理机进行功能联动,料理机还可以从穿戴设备上获取到用户的特定身体数据,自动推荐合适的食材。

这些场景听起来没什么特别,只是设备 A 和 B 之间的点对点数据传输,但其中却包含了鸿蒙对于互连场景的思考以及运用。

你试想下,到了未来,各品牌的设备都能联网了,大到家里的电视,冰箱,洗衣机,空调,小到手表,手环,灯泡甚至是门锁,都需要走向智能化,它们又该如何进行联动,协同调动信息,为用户提供真正有用的功能?

另一个例子是华为手表和手机联动的场景。当用户在手机端用滴滴打完车后,他就把手机塞回裤袋,剩下的如看车辆状态,路程信息等,都可以在手表屏幕上完成,此时手机和手表便形成了很好的联动。

鸿蒙拿出来的方案,便是分布式技术。

具体来说,鸿蒙系统是将设备的硬件能力拆散,当作一个共享的资源。当用户需要调用某个能力时,就可以随时从硬件库里撤出,跨设备使用,并同时扩展设备的边界。

还记得开头我们说到的 “活字印刷术” 灵活,可变的原理吗?分布式技术和它很相似,这也是鸿蒙系统中最具想象力的部分。

在这种逻辑下,手机,电视或扬声器等硬件,对用户来说就不再是独立的存在了,只要你有需求,就随时可以把电视屏幕做为手机的延展,又或者,将手表屏幕认为手机的延展。

此时对用户来说,他们体验到的,便是一个由多设备能力组成的 “超级虚拟终端”。这也是华为经常会指出的概念。

在硬件能力共享外,鸿蒙还可以扩展分布式总线。

在硬件能力共享外,鸿蒙还通过分布式软总线技术,简化了鸿蒙设备之间的连接流程,以及数据的互通性。

例如说现在靠 NFC「碰一碰」,就能直接完成鸿蒙设备之间的配网,手机投到大屏的流畅度也获得加强,这都是靠软总线中的极简协议层,才做到了高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的特性。

同时,不同设备间的通信数据,也能使用分布式技术做到管理,既让跨设备数据处理并在本地一样方便,而且数据也能顺畅地在各个设备间流通,你在一个设备上维护的数据增改,依旧可以自动同步到其他与之相连的设备上。

最终,鸿蒙系统的跨设备互连互通,就变得十分优雅和舒适了。它简化了前期配网过程,数据间的分布和同步也足够流畅,还提供了更强的安全认证能力,这都是鸿蒙比其他系统更优秀的部分。

建立起更好的用户体验后,自然也会有更多的消费者,愿意选择华为的产品。

如果说,鸿蒙在系统构成和特性上,已经或多或少体现出它的优势,但在生态层面,鸿蒙需要面对的困难还有很多。

开发者的支持,硬件厂商的合作,这些都是一个成熟生态不可或缺的组成。

在此之外,鸿蒙还需要解决另一个问题:既然正确的是跨平台,应用适应该怎么做?如何让它们在不同的形态,不同尺寸的屏幕上,能否顺利运行?

这也是整个行业希望达成的目标。如苹果,近两年都公开表示想要整合 iOS 和 macOS 两个平台的应用;更早的时候,微软在 Windows 8 时代提出的大一统计划,也是相当具野心,可最终也不了了了之。

针对生态这点,鸿蒙其实也没什么捷径可走,注定得靠时间积累,但对于打通不同平台的应用,华为则把落脚点放在开发端上,打造了一套更简单,更易用的开发工具链,尽可能地让开发者从 “重复造轮子” 中解放出来。

但对于打通不同平台的应用,华为则把落脚点放在开发端上,提供了一套更简单,更易用的开发工具链

对鸿蒙来说,这套开发工具链反而才是更重要的,因为只要有工具,鸿蒙才有机会建成自己的生态。

也没有华为消费者 BG 软件部总裁王成录在开发者大会上说:“如果没有变成编程框架,没有编译器,那就是没有工具,根本就造不出操作系统。”

一个是 UI 体积,鸿蒙的多终端 IDE 工具,可以为开发者提供一站式的开发环境,包括说屏幕布局,UI 控件内部的自动调整,以及编译调试和烧录等,等于是说自动帮 APP 去做兼容,而且整个过程都是可视化的。

在功能方面,鸿蒙则把应用拆解成一个个独立的单元,分门别类,再让开发者针对不同的设备,自由组装 APP 功能,轻松做到应用的跨设备迁移,而这,其实也和分布式技术有众多类似。

例如说华为展示的 WPS 应用,当它在手机,平板电视之间联动时,就会自动针对屏幕的大小,是否有摄像头,是否能联网等硬件特性,自动调整应用展示区域,从而应用的能力分配到合适的硬件上。

还有一个是华为手机和手表联动的例子,在手机上,滴滴打车应用基本会用到全部能力,但换成手表端,只需要调用一小部分模块即可。

所以,鸿蒙这个方案对开发者来说算是很贴心了,而开发流程的简化,也有利于鸿蒙把生态做大做强的。

更重要的是,现在鸿蒙更像是一次轻装上阵,它没有包袱,没有顾虑,所以不需要像其他操作系统一样,因此系统统一化可能会付出的代价。

今年的开发者大会上,华为还回应了一个敏感问题:鸿蒙开源

华为表示,未来鸿蒙系统会采用捐赠给开源基金会的方式开源,其中 OpenHarmony 项目,会率先捐赠给中国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孵化,并在 2020 年 9 月内,面向大屏,手表和车机开放 Beta 版本。

在 2020 年 12 月,鸿蒙将会进一步面向手机设备,开放包括 SDK,开发文档和模拟器等串联工具。

最后我们想说的是,今天的华为,已经是一家年营收超八千亿人民币,全球手机销量排名前三,并与此近 20 万名员工的庞大公司,在当下这个特殊时期,它完全没有必要,也没有理由带着玩票的心态来推进操作系统。

尤其是到了今年,鸿蒙已经开始陆续登陆更多设备,既有华为自己的,也有第三方合作厂商的,这预示着华为已经对鸿蒙系统,规划出非常清晰的发展路线。

所以,伴随着恶意,去揣测鸿蒙的种种动机,倒不如给与更多耐心,客观地评价它正在做,以及未来可能会做到的事情。

做操作系统从来就不会立竿见影,机会偶尔发生,挑战时刻存在。我们并不知道,华为得花多延迟,才能将鸿蒙这个系统从零做到彻底的成熟,可能光是做到前文所说的互联互通,将人与设备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就得花上好几年。

但能肯定的是,今天华为迈出的这一步,已经在极力补足中国通讯产业那仅剩的几块短板。一如它会花数年时间,投入到芯片研发领域一样,鸿蒙也是个野心勃勃的项目。

只要成功,那它改变就不止是华为本身,或者造就一个万物互联时代的新布局。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