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摆拍风波,没有真实哪来“最美”?

百家 作者:广东共青团 2020-09-23 08:09:23
最近几天,因为一则微博,西安地铁陷入一场始料未及的舆论漩涡。这则打上“遇见最美西安”标签的微博大意是讲一位被新鞋磨破了脚的女乘客,得到地铁工作人员主动及时的帮助,结果却被当事人“打脸”,指责西安地铁官微在编故事。事件发酵后,西安地铁删除了微博,向当事乘客道歉,并责成相关负责同志及有关人员深刻反思。
 
事情来龙去脉并不复杂,处理结果也称得上及时。但需要思考的是,为什么地铁工作人员帮助乘客的暖心故事,酿成舆论翻车事件,变成公共传播的“负面教材”?为什么本是宣传“最美”,到头来却给相关单位招了黑?从当事乘客而言,的确获得了帮助,但“拿着创可贴反反复复摆拍”的帮助、“在微博上添油加醋、强行加戏”的帮助,显然变了味。对公众而言,人们主要质疑的并非是地铁服务态度如何,也不是未经过当事人允许拍照发微博,而是他们面对公众撒了谎。这个谎言所体现出来的不真诚、对事实的不尊重,令人如鲠在喉。
 

图为@西安地铁微博截图


近些年来,公众传播中“编造故事、摆拍照片”并不鲜见,特别是新媒体平台上,各种打着正能量旗号的内容热度不减。去年一组七旬爷爷“采药救孙”的图文故事让不少网友为之动容,然而这个悲情故事被证实是由幕后团队制造,所谓照片也是摆拍而得。前不久“女孩考上清华跪谢父母”视频刷屏,网友发现同一姑娘,而她的爸爸一会儿是“工地上的工人”,一会儿是“捡瓶子的”,一会儿是“植物人”。类似现象屡见不鲜,甚至一些公共服务提供者也刻意追求曝光度和点击量,甚至不惜弄虚作假,究其根源在于唯流量论的顽疾和为了传播而传播的形式主义。在个别人眼中,工作搞得再好没用,只有被看见、上热搜才有用。
 
或许在一些人看来,传播正能量的初衷是好的,偶尔有些事实上的出入也无伤大雅,公众何必较真。确实,借由暖心故事展现社会的真善美本是好事,但靠篡改事实、玩弄文字游戏,这种暖心不仅是廉价的,更是危险的。有句名言,“新闻的作用是突出的表明一个事件,而真实的作用是把隐藏的事实显露出来”。身处社交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人都有麦克风,也都有获取信息的途径,事实显露并非难事。那些华而不实的感动、闭门造车的经验、用力过猛的故事,经不起公众推敲和事实检验。一次次反转、翻车,就会让暖心的帮助失去美意、让公共服务的真诚变了味道,长期以往,难免容易消解公众的信任。
 
一件本可以避免的事件,却一步一步演变成舆论事件,也提醒相关部门在当下互联网传播语境下,亟待提升媒介素养。现在很多企业、机构、政府部门都开设了微博、微信、抖音等账号,依托新媒体拓展服务范围,通过新型传播手段提升自身形象,这本是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主动作为。但现实中,有的只注重传播效果,而忽视传播的内核;有的技术玩得很溜、设备很先进,但没有更新传播的思维方式。其实,不论媒介形态如何变化、传播技能如何高超,尊重事实、实事求是,这是最基本的素养,也是从业人员的伦理必修课。
 
人们常说,说得好不如做得好。对于公共服务部门而言,与其想方设法“强行加戏”,不如踏踏实实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这才是最美的姿态。
 
这正是:演技被拆穿,尴尬又难堪。真实最动人,何必用谎言?
 






文:桂从路
来源:人民日报评论(id:rmrbpl)
编辑:小米



▲关注“广东共青团”B站、抖音、微博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
百度热搜榜
排名 热点 搜索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