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打造“会学习”的运载火箭;报告预测2025年一半工作由机器代替丨科技早新闻

百家 作者:科技日报 2020-10-22 06:31:44

【今日封面】


当地时间10月20日,美国宇航局(NASA)宣布,“奥西里斯-雷克斯”探测器当日完成了在小行星“本努”(Bennu)表面的岩石样本采集任务,这是美国首次在小行星表面采集到岩石样本。资料图为NASA模拟OSIRIS-REx探测器降落小行星“本努”的画面。


数据汇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21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道,过去五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1.42万亿元增长到2.21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2.06%增长到2.23%。基础研究经费增长近一倍,2019年达到1336亿元。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翻了一番,2019年超过2.2万亿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显示,我国排名从2015年的第29位跃升至2020年的第14位。整体上,我国科技创新实现量质齐升,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来源:科技日报)

消息站


●10月21日,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介绍,目前我国有五类13个新冠疫苗进入人体临床试验阶段,是全球获批开展临床试验最多的国家。其中4个进入三期临床试验阶段,整体处于全球领先的位置。(来源:央视新闻)



图源:视觉中国


●10月21日,浙江绍兴秋冬季新冠疫苗紧急接种须知发布,疫苗接种预约登记网络平台也向社会开放。①疫苗接种分为2剂次,推荐间隔28天,年龄18-59周岁;②价格为200元/支(瓶),另收取接种服务费每剂次28元;③疫苗紧急接种对象分为重点保障对象(医务人员、卫生防疫人员等)、重点推荐对象(公共场所服务人员等)和一般对象(自愿接种的其他人群)。(来源:央视新闻)



●10月20日,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官网发布一则《关于对部分超期博士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的公示》。此番公布的超过最长学习年限的博士研究生共52人,其中入学时间最早的一人为2002年入学,已经“读博”18年之久。此外,2003年入学,“读博”17年的还有2人。(来源:人民网)


纯科技


休眠中的列车可以“自动”唤醒了,这依赖于一种全新的智能列车自动控制系统。10月21日,中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在2020北京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览会上,首次发布了这种全新的智能列车自动控制系统。(来源:科技日报)


图源:视觉中国


●我国正在研制会学习的运载火箭。据相关专家介绍,该技术是将智能技术引入导航、制导及控制等各个任务环节,使运载火箭变得更加聪明、自主。据悉,该团队计划力争在2025年使我国在役主要运载火箭初步具备学习能力。(来源:科技日报)


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外景图。图源:人民日报


●10月21日15时09分,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首次达到临界状态,标志着机组正式进入带功率运行状态,向建成投产迈出了重要一步。“华龙一号”是我国完全具备自主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是我国核电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来源:科技日报)


看天下


图源:视觉中国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世界经济论坛的一份报告预测,到2025年,所有工作和任务的一半将由机器来完成。据报道,目前约有1/3的工作任务由机器处理,其余的由人类完成,但到2025年,平衡将发生变化。(来源:中新网)





编辑:刘义阳

审核:王小龙

终审:冷文生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