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赚了188亿美元,恐怖的刘强东!

百家 作者:商场如战场 2020-10-22 18:47:23

还是一个宿迁农村娃的时候,刘强东就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我这一辈子不甘抱着QQ聊天、玩游戏,把大部分时间放在玩,我喜欢工作,我希望我一辈子活得能有价值。


这是2014年京东在纳斯达克上市后,刘强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为自己的人生定下的注解。刘强东少时QQ尚未面世,但他描述的状态确实是大多数人的现实,而他,不甘被困于现实。


活得有价值的第一步是为自己找到更大的平台,刘强东紧紧抓住了农村娃能把握的为数不多的机会——通过高考,考上好大学。1992年,因为听说人大毕业生更容易当官,刘强东高考后选择了人民大学,此时他的人生目标是以后当个市长,从而照顾更多的人。



爱折腾的性格在此时就已经得到充分显现,大学四年,刘强东没有成为一个乖乖的学生,而是尝试了许多工作,甚至还开了一家餐馆。刘强东开餐馆的故事已经广为人知,但一个细节恐怕不会引起太多人的注意:因为开餐厅破产,在大学时代的最后一个寒假,在北京的大风大雪里,刘强东从人大走到北京体育大学找朋友吃饺子。


还是学生就能在90年代做几十万的生意,没钱时为了吃到朋友招待的饺子能在风雪中步行几公里,勇、猛、莽,刘强东的性格底色在此时就已经显露无遗。


开餐馆破产了,兜里没钱,年轻的刘强东此时没有得到命运的眷顾。同样是人大毕业生,他的同学有些将要进入体制,开启仕途,有的则在羡慕的目光中准备出国深造,只有刘强东,还没毕业就欠了巨额外债。


和同学相比,大四的刘强东是失意的,但这样的挫折和他日后面对的挑战相比并不算大。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刘强东还将多次向外人展现自己从挫败中重新站起来的能力和勇气,同时书写一个中国商业史上轰轰烈烈的故事。


1

别人眼中的“莽夫”

2004年,刘强东做了个看似疯狂的决定——关掉挣钱的、贡献了90%利润的线下门店,All in电商——此时距离他还掉开餐馆欠下的24万外债仅仅过去6年。

为了还债,从人大毕业后,刘强东进入一家日企,除了日常工作还接了很多兼职,两年内还掉外债后。

刘强东延续了自己爱折腾的性格,出来创立了“京东多媒体”,业务是在北京中关村售卖光磁产品。


当时的中关村是中国零售行业的真实写照,正品与山寨起飞,消费者能否买到货真价实的商品,全靠自己的眼力和砍价能力。刘强东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开始创业。

与很多刚开始创业的人一样,刘强东没有渠道、没有资金、没有客户、没有团队。所有事情都是亲力亲为。


但是刘强东有两种东西——正品和低价,因为讲诚信、服务好,京东多媒体的生意越做越大,成了国内最大的光磁产品销售商。

就在公司上下准备做大业务,成为下一个国美或者苏宁时,刘强东却决定彻底改变发展方向:关掉京东多媒体那些盈利的线下门店,精力全数向线上转移。

放在当时情境下却很难被理解,因此,刘强东的决定在多数员工看来是不解的,不解中,有人选择离开,留下的更多出于对刘强东的信任,而非看好转型电商。

但正是这个“与钱过不去”的决定,成就了今日的京东。勇于冒险的“莽夫”表象下,其实来自刘强东的敏锐观察。


类似这样逆流而动的举动,刘强东做了不止一次。回过头看,不断挑战既有思维、原定规则,是京东每一个重大发展节点都在经历的事情,虽然这些动作在当时都遭到了反对,但时间总是证明,刘强东是对的。

故事看上去似乎是与天赋和运气紧紧捆绑,但对背后细节再挖掘不难发现,眼光精准只是一方面,京东每次逆流而上实现突破的背后,还与刘强东看准了就下重注的性格息息相关。

2

低调内敛的蜕变

作为京东集团不可替代的灵魂人物,“消失”两年之后,京东正对外界重新强调,刘强东与集团品牌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

微胖、浓眉、圆脸,40岁的刘强东看上去像一个“萌憨”的青年,唯一给这张面孔增添了“老板”气质的,或许就是额前的小撮白发吧。


2011年,刘强东还曾高调地在微博上称,“如果转发微博,还能当场认出东哥,50%off。”是不是作秀暂且不提,刘强东对物流的重视绝不是盖的,不光是他自己,连新入职的员工,也都要求从基层快递员干起。

自建物流是京东历史上最颠覆外界思维的决定,即使是从早期就支持刘强东的今日资本创始人徐新,最开始也只同意开通十个城市试点,而且要求京东把相关数据汇报给董事会,董事会看过后再决定要不要在全国铺开。


事实上,互联网领域完全不缺各种高毛利的“好生意”,而物流是资产重、利润薄的“苦活累活”,烧钱做物流让京东经历了十余年的亏损,面临巨大阻力也要自建物流,再一次展示了“莽夫”色彩的刘强东有自己的思考逻辑: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善体验。

刘强东决定亲自下场干物流的底层逻辑并不难理解:相比美国7%、日本5%的社会化物流成本,中国的这项数据直到2014年还是17%,物流成本侵蚀了大量的企业利润,消费者对糟糕的物流体验也积怨已久。因此通过自建仓配一体的物流体系,大幅减少货物的搬运次数,在实现降本增效的同时,也能解决配送体验问题。


而要实现设想,意味着京东需要在全国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建设仓储设施、招募配送人员,因此京东物流从诞生之初就饱受争议,但时至今日,京东物流为京东铸就的护城河价值已经无需置疑。

今年年初,基于在疫情期间的出色表现,京东物流再度成为拉动京东整体增长的引擎。


在收入上,继2017年向社会全面开放后,京东物流完成了从“企业物流”到“物流企业”的转型,根据京东物流CEO王振辉的说法,去年京东物流的外部收入已经超过总收入的40%,规模效应不断显现。

如今的刘强东,更多是成熟企业家低调内敛的形象,但在早期,业务上不断冒险,表达上“口出狂言”的他是一个十足的“战斗派”。和互联网圈爱说“黑话”的风气不同,刘强东不讲高深的理论,不堆砌华丽的名词,看准方向就押下重注,屡屡以团队执行力和资本开道,向目标发起冲击。

3

京东未来的帝国梦


前有阿里,后有苏宁、国美,大局未定。外界对京东自身也有很多质疑:如何平衡自营和POP平台?一旦强调开放,第三方商品品质如何管控?物流重资产投入的同时要怎样降低运营成本?这些问题意味着京东要对中国零售行业价值链做整合,还有一段长路要走。

在京东的发展过程中,资金链断裂的传言一直如影随形。在京东上市前也有这样的猜测,认为如果2014年京东不融资,靠自身改善盈利,时间不够,因此融资的情况决定生死。徐新说:“这样的话每年都要被传几次。开始时还很介意,后来就懒得回应了。”


京东最惨的一年亏损了10多亿人民币。刘强东后来在公开的讲话中说:“我会质疑,甚至也会害怕、恐惧。”但他觉得自己后来想明白了“亏钱”这件事:“京东的低价来自成本控制,京东的现金流来自高效的运转,京东拥有很好的前端用户体验,这些都是京东的核心竞争力。”

无疑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成功。

刘强东把京东在竞争中走过的10年视为“练兵”。现在引入腾讯,发展第三方,直面淘宝,京东面临的是更复杂的环境。“10年前我们能活过来,今天我们已经在行业内占据了很好的位置,发展的关键是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而不是单纯寄希望于友商。”


京东上市准备敲钟时,徐新曾问刘强东什么感受,他说:“什么时候京东成为最赚钱的企业,我就开心了。”

2004年,刘强东30岁,2020年刘强东46岁,而他要打造新的帝国,挤进千亿美金俱乐部。

如今刘强东几年前撒下的种子进入收获期:在资本市场,“京东系”独角兽刷足了存在感,而无论是正在冲刺IPO的京东数科、京东健康,还是估值20亿美元的京东工业品,背后都和刘强东的意志息息相关。


回顾近30年的发展,刘强东如愿以偿,没有成为在打游戏玩手机中度日的普通人,他创办的京东已经定义了人们的部分生活,而他发掘的独角兽,还在持续拓展边界。
狠人刘强东,故事未完待续。
来源:搜狐号《刘强东的创业经历和故事,讲述刘强东的创业史》、百家号《刘强东的第一张名片,那时的京东还叫京东多媒体》、百家号《刘强东创业的故事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