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0亿市值待重估,蚂蚁“科技公司”定位是否依然坚挺?|动察

百家 作者:动点科技 2020-11-04 19:08:45

文 | 动点科技

作者 | 郑惠敏



人算不如天算,此前引发了概念股和战略配售基金狂欢的蚂蚁集团 IPO 突生变数。


11 月 2 日,蚂蚁集团实控人马云、董事长井贤栋、总裁胡晓明被央行等四部门联合约谈引发各方猜测。紧接着在 11 月 3 日晚间,上交所、港交所先后发布了暂缓蚂蚁金服上市的公告。


事件一经报道便迅速发酵,短时间里就霸占了微博热搜榜,网友创作的各种段子和恶搞视频也在微信朋友圈刷屏,由此引发的舆论狂潮并不亚于一次娱乐圈顶流人设崩塌的负面新闻。


“保守估计” 推迟半年


两份公告中暂缓上市的原因大同小异,“被监管约谈” 以及 “金融科技监管环境发生变化” 使得公司 “不符合相关发行上市条件” 或 “信息披露要求”。


当晚,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连夜组织召开集团中高层会议。会议上提及到 “暂缓” 之后,保守估计蚂蚁重新上市的时间要被推迟半年左右。井贤栋向参会人员解释称,监管主要是征求意见,蚂蚁需要尽快满足征求意见中涉及的具体要求。


井贤栋还表示,此次蚂蚁 IPO 打新的的资金会退还给投资人,包括战略投资者与通过支付宝进行投资的散户投资者。在蚂蚁集团重新申请上市时,重新进行 “打新”。


对于暂缓上市,阿里集团发言人表示,“我们会和蚂蚁集团一起,积极的配合和拥抱监管,我们相信蚂蚁的同学,有这个信心,也有这个能力把工作落实好。”


在随后发布的《致投资者》信中,蚂蚁集团表示,对由此给投资者带来的麻烦深表歉意。将按照两地交易所的相关规则,妥善处理好后续工作。“有关发行上市的下一步进展我们将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及监管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并及时披露相关情况。”


受此影响,隔夜美股收盘,阿里巴巴股价大跌 8.13%,市值跌超 600 亿美元。11 月 4 日港股开市前,阿里巴巴股价暴跌 9.27%,截至港股下午收盘,跌幅为7.54%,收于277.2港元。


官媒反击 “普而不惠”


此次暂缓上市,众人猜测与马云此前在外滩峰会上一番对金融系统的喊话有关。在台下金融界监管人士云集的场合,作为 “外行人” 的马爸爸毫不客气地炮轰银行 “当铺思想”、巴塞尔协议是 “老年人俱乐部”、中国式金融监管 “阻碍创新”,并表示蚂蚁集团将会在绿色、可持续和普惠金融的道路上 “一错再错、一错到底”。


网络上,马云的演讲视频引发了很多不明真相的群众叫好,纷纷点赞马爸爸 “敢说”、“为小微企业发声”、“鼓励创新” 等等。可能很少有人注意,演讲的最后,镜头给到了台下一众监管领导,虽然大部分因为戴着口罩看不清表情,但少数几位露脸的领导面无笑容。


如其所言,马云扔了颗 “炸弹”,只是他可能没想到,最先被炸弹炸到的,会是自己。


被约谈的前几天,《金融时报》等官方媒体连续发表多位 “资深学者” 的评论文章,谈及金融创新与监管等问题。


其中,“张非鱼” 撰文指出,“目前的金融科技业务和传统银行没什么本质区别。在我国几家 BigTech 公司的金融业务中,最赚钱的是消费信贷业务,本质上也是吃利差模式。有人批评银行贷款是当铺思维,但从事金融服务的 BigTech 公司与银行贷款一样,在实际放贷中也使用担保品。”


“周矍铄” 分析,“大型互联网企业进入金融领域” 会带来 “垄断和不公平竞争”、“产品和业务边界模糊”、“信息技术可控性、稳定性风险”、“数据泄露与侵权风险” 以及 “系统性风险”,并直接以 “蚂蚁集团” 为例,称其 “一旦出现风险暴露,将引发严重的风险传染。”


《在金融科技发展中需要思考和厘清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时雨” 认为,对于当前所谓最具 “创新” 色彩的蚂蚁集团,穿透来看,其基本的业务模式仍然是支付、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货币市场基金、代销金融产品、保险业务等…… 是不是真正负责任的普惠金融,进而成为可持续发展的 “新金融”,不宜由自我评判


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郭武平发文谈到,“花呗” 与银行信用卡业务基本相同,但分期手续费高于银行,与其普惠金融理念不符,实际上是 “普而不惠”。

一时间,蚂蚁作为 “科技公司” 的价值备受质疑。


据了解,蚂蚁集团支付业务的毛利仅在 10%~20% 之间,而 2018 年蚂蚁花呗、借呗两项业务的利润率已超过 60%,构成蚂蚁集团主要利润来源。


近日,B 站财经 UP 主,同济大学 MBA,凯斯西储大学金融硕士 “珍大户” 解读了蚂蚁花呗、借呗的暴利套路:不走银行抵押贷款,而是通过资产证券化循环放贷,形成上百倍高杠杆,本质无异于 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中雷曼兄弟的 “空手套白狼”。通过复杂的产品设计,将 “高利润留给自己,风险撒给社会。”


而监管发现之后,开始通过资本金限制资产证券化的杠杆,蚂蚁最新的招股书中提及除资产证券化外,其余均为 “金融机构合作伙伴进行贷款发放”,可这样一来,单纯来自于手续费的利润将远低于通过资产证券化进行高杠杆循环放贷


银行抵押贷款与巴塞尔协议要求的资本金设置无疑都压缩了蚂蚁贷款业务的利润空间,如此看来,马云在外滩峰会上的一番 “喊话”,无异于公开向监管为蚂蚁索要好处。


数据上看,通过微贷平台给小微经营者的贷款只占蚂蚁 2.1 万亿贷款余额的五分之一,其余均为面向个人的消费贷款,蚂蚁集团服务小微的说法,有待商榷。而个人贷款也总逃不开 “缺乏对还款能力的有效评估,往往形成过度授信,与场景诱导共同刺激形成超前消费,使得一些低收入人群和年轻人深陷债务陷阱” 等等诟病。


打新中签还是 “中枪”?


一位大型基金投资人士表示,蚂蚁集团推迟上市,可能与大型互联网公司从事金融业务将加强监管有关。


若金融科技监管大力度加强,此时上市,将会提高后续金融科技严监管的难度,也会导致市场重新对金融科技公司估值,股价不断下跌,就会 “套牢” 很多老百姓,从中小投资者保护角度来说,可能暂停上市会更好些,避免上市以后就是一直下跌套牢的情况出现。


而监管方面的确有明显趋严的迹象。


蚂蚁集团被约谈的当天,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官宣了央行下发的金融科技创新应用测试、安全通用、风险监控三项规范文件,金融科技行业标准正式确立或许预示着强监管的到来


同一天,央行、银保监公布网络小贷新规,对网络小贷公司的注册资本金、业务范围、贷款金额和用途、联合贷款等方面作出新的规定,引发行业强烈关注。


同时,推迟上市,受伤最严重的依然是二级市场的股民。


10 月 27 日,蚂蚁集团在香港启动了阳光普照的打新股,万人排队,期间港股券商交易软件一度卡顿,但投资者们还是在 2 小时内抢光了额度。


现在看来,辛辛苦苦加杠杆打新好不容易中签,却还要面临调整估值的风险,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


据报道,155 万股民 1.3 万亿的冻资将使其亏损严重。据统计,1.3 万亿如果全部是融资认购,按辉立证券 2.98% 的保证金计算,本次 155 万股民将亏 4.24 亿港元利息。认购一手亏损 1.3 元的利息。乙组头买入 7 万股,按 20 倍杠杆计算,只 4 天利息亏损近 1.8 万港元。


此外,金融科技相关概念股也并没能幸免。截至 11 月 3 日美股收盘,新近上市的陆金所大跌 8.26%,收于 12.66 美元。


业务还需回归 “科技”


长期来看,暂缓上市将对蚂蚁集团产生怎样的影响,后者又该如何应对金融科技监管环境的变化?


对此,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表示,蚂蚁上市按下暂停键主要来自于监管环境的变化。蚂蚁的收入支柱来源于微贷科技平台,而微贷的 “联合贷款” 模式具有两重风险,一是 “隐性杠杆” 问题,联合贷款存在隐性杠杆,大科技公司以小比例自有出资做大业务规模,容易积聚底层风险;二是 “实质风控” 问题,如果大科技公司在整个业务中拥有强势话语权,那么一些风控实力不足的中小银行就容易沦为纯粹的资金通道。


“而网络小贷新规对联合贷款模式实施了强有力的约束,蚂蚁原有的业务模式被颠覆,支柱收入可能遭受重创,需要对公司进行重新评估,并按照规定向监管和公众进行披露。”


对于蚂蚁的后续选择,苏筱芮认为有两条思路:一是加大纯科技业务的比重,尽快将蚂蚁链等规模化、商业化,用真正的技术驱动来回应市场对科技公司身份的质疑;二是在金融监管的框架内,继续发挥自身的牌照作用,接受持牌机构存在严格杠杆率约束的现实,按照过往持牌金融机构的标准来继续展业


此外,也有行业人士保持乐观,“蚂蚁集团不是因为信贷而伟大”,蚂蚁集团的信贷业务虽然遭受重创,但根基还在。


《蚂蚁金服》一书作者由曦认为,长期来看,暂缓上市将在客观上到倒逼蚂蚁进一步强化科技本质,也就是服务用户的本质,这种倒逼将对蚂蚁的持续创新形成持久的压力


高层对此事会有统筹的、合理的说法与处置。” 监管专家张虎认为,蚂蚁业务由来已久,任何对此事的讨论,都应该建立长期的思路,而不应被短期的意气主导了思维。对于杠杆率、资产证券化乃至高利贷于公平,都应客观看待,不应用单一视角去分析。




本文为动点科技记者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或开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MORE | 更多阅读

动察


DeFi要凉凉?看似大起大落,实为返璞归真

还没量产就计划募资300亿,恒大汽车凭什么?

盗刷、羊毛党、信贷欺诈......手机失窃撕开的金融黑产冰山一角

库克精准“刀法”下,iphone 12 mini 才是“旧瓶”新酒的最佳诠释

嘀嗒出行拟IPO,顺风车市场重启大战在即

台积电重获供货许可?华为时艰仍未解!

不靠场景和流量年入478亿,陆金所差异化打法的底气是什么?

4个亿拿下支付牌照,携程金融还需“走出”携程

2万亿人力资源招聘市场待开发,网络招聘未来还有哪些增量?

走在自动驾驶落地的岔路口:百度、滴滴向左,小马智行向右?

体验极佳的互联网保险却是治标不治本?保险科技的重心在用户不在互联网

金控公司水分大,金融科技企业亟待数字化

没有 iPhone 的苹果发布会,倒也健康又“环保”

进入倒计时的收购案再生变数:TikTok 不卖了?

成为人才“吸铁石”,字节跳动能撬动百度吗?

冲击国内金融科技第一股,京东数科优势何在?

拍照手机消亡史

“我腾讯微博粉丝 140 万 它关停也不可惜”

当虚拟 IP 遇上直播带货,是噱头还是价值连城的商业蓝海?

六问乘风破浪的央行数字人民币

从造富神话到退市收场,复盘暴风科技辉煌与暗淡中的偶然和必然

营收大增但仍然亏损,品宣为上的 B 站三季度恐难盈利

手机更新潮前夜:病毒、不甘和期待

全球年度最大 IPO 预定,三大点透视蚂蚁集团招股书

小鹏汽车赴美上市,造车新势力上演“三国杀”

空有音质的 HomePod,还能扛起苹果 HomeKit 大旗吗?

股价疯涨、利润转正、巨头入局……在线教育的春天真的来了?

营收腰斩、亏损扩大,退市边缘的小赢科技路在“何方”?

猎豹移动海外遇阻,二次创业胜算几何?

被做空 4 个月后,持续亏损的爱奇艺又想涨价了

撕掉 P2P 的标签,陆金所 IPO 还有什么故事可讲?

二十年磨一剑,贝壳找房赴美上市首日暴涨 87.2%

TikTok 起诉特朗普政府,胜算几何?

TikTok之后,出海淘金还热么?

理想汽车的诺曼底登陆时刻

AI独角兽寒武纪即将上市,国产芯片第一股的AB面

美团夏华夏:美团AI加速跑“无人配送”未来可期

“A+H”上市 阿里“王牌”蚂蚁集团浮出水面

315被点名、App遭下架,趣头条该何去何从

科技圈那些“乘风破浪”的姐姐

滴滴自动驾驶首次公开落地,能否重回高光时刻

北斗“收网”背后:暗潮汹涌的卫星市场

京东二次上市,讲了一个向技术转型的新故事


动点科技

@动点科技

动点汽车

@AutoNode

动点出海

@动点出海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