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的柠檬堆上:他们为什么过得都比我好?

百家 作者:青年文摘 2020-11-28 15:21:18

点击上方蓝字“青年文摘”

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添加标 不再错过推送

每天 8点 12点 20点 不见不散~

作者:社长的小号

来源:社会学了没(ID:socialor)


一位同学因为嫉妒舍友成绩好,将舍友填报专升本的志愿删掉,事件曝光后,该同学被拘留10日。这则新闻登上了热搜。



这样的做法让人哭笑不得,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在嫉妒心的驱使下,似乎又很容易做出类似的行为——不成熟,害人害己


删志愿热搜下的热评截图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圈里,学业、工作、情感、消费……方方面面都存在“比较”,可对于这种普遍的“嫉妒情绪”,却讳莫如深。


关于嫉妒,我们都缺少一点直面它的勇气。


@A同学


每天刷朋友圈都会看到,出国的同学又在晒豪车晒party,毕业的师兄秀名校offer,班上的同学又在大企业实习了,好闺蜜又和高富帅男朋友去旅游了,就连以前在班上不爱说话的一个女孩也开始走“网红风”了。这种感觉怪怪的,好像全世界就只有自己的生活还是那么无聊。


▲图/《平凡的荣耀》


前不久播出的职场剧《平凡的荣耀》里,自身非常优秀的兰芊翊,一直默默帮助和支持基础薄弱的职场小白孙弈秋,认可他能够打破常规的勇气,也用心欣赏和支持他。


但是当他出尽风头,得到了自己也没有接受过的肯定和赞赏时,她也会产生嫉妒的感觉。


在我们深夜刷的朋友圈里,在学校和职场隐形的压力场中,肯定会有人疑问:“为什么他们都过得比我好?”


为这种似是而非的“嫉妒感”,当代年轻人正在奋力挣扎出自己的一席之地。



“向上比较”:焦虑+自卑+恨铁不成钢


“看到朋友圈里那些比我过得好太多的同学、朋友,我的心里会有一点别扭的感觉。我也说不清,我知道我希望他们过得好,但我也知道,每天看到曾经一起生活过的同学、朋友,进一步求学深造、得到大厂offer、收获甜蜜恋爱,我也确实感觉到我现在并不好受。”


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利昂·费斯廷格提出了著名的“社会比较理论”。他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评估自己的需求,而我们对自己的评价,往往需要建立在与他人比较的基础之上。


费斯廷格认为,社会比较有向上比较向下比较两种形式。所谓向上比较,即与那些比我们好的人相比,这种比较会导致不安全感与卑微感,挫伤自尊,甚至出现抑郁症状。


▲对隐隐嫉妒的自己感到失望/《七月与安生》


而朋友圈,就是一个极易引发向上比较的修罗场。


当我们不停在刷朋友圈的时候,就是一个不断比较,不断在比较中反复确认自己的价值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难免会产生复杂的情绪。“感觉自己的生命受到了近距离的遮蔽”:明明大家都一样,为什么我过得没有大家好?


我们都知道这样的情绪“不好”,对自己的生活造成非常负面的影响。可为什么我们难以摆脱嫉妒感的缠绕?


根据研究,嫉妒的扳机扣动之后,就形成了自循环——人们会更多地关注,并反复回想那个自己嫉妒的人,他的每一个动作、语气,会记住更多的有关他的信息,然后发现他身上更多值得被嫉妒的地方,引发更多的嫉妒情绪。


它会影响我们认知和行为模式,并且以一种隐蔽的方式表现在交往的每一刻:


(1) 消极地知觉朋友的行为:从中性的话语中读出嘲讽,在一个眼神中体会到被拒绝。

(2) 变得更加争强好胜:会试图抢朋友的风头,集体活动中更容易感知到“不公平”。

(3) 被动攻击:不再甘愿为朋友提供支持,不自觉地贬低朋友所取得的成就。


以上这些描述大多源于临床而非实验室研究,嫉妒就是这样的情绪: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感受,但却没有人想承认。


▲ GIGI_琪琪cri《你好,旧时光》混剪截图/B站


再进一步,既然我们如此需要在与他人的对比中确认自己的价值,那么,关于世界的问题,最终都会变成自我的问题。在对别人的嫉妒中,真正引发的是对自我的深切怀疑。


我没有成为那个想象中最好版本的自己。



当一个柠檬精:无论如何,先酸为敬


嫉妒是一种古老的社会情绪,就连希腊神话里的天神也会嫉妒,但社会环境却一向不大允许大家表达这种情绪。


我们的影视作品、社会教育,都告诉我们,嫉妒者更多的关注点在于他人的失败,他们往往会通过一些不正当的手段阻碍他人的成功。这种对他人的利益构成威胁的行为,只会使嫉妒者成为小人。


但与此同时,嫉妒又是人普遍存在的情感。


当向上比较发生时,我并没有因此想要阻碍他人,但是嫉妒感会产生,只能在无限的压抑与自我怀疑里,反复挣扎。


直到柠檬精横空出世。


▲@语文指挥中心/新浪微博


自己都想不通自己要什么,曾经的同学已经保研+顶级公司offer+每日健身和服装搭配打卡。


我:



今天又赶deadline到凌晨,做到疲乏觉得人生失去意义,打开朋友圈看到朋友公司加班老板请豪华夜宵,同事们还一起敞开心扉夜聊。


我:



自己好不容易在国庆假期忙里偷闲,吃着零食刷着手机,却在朋友圈接收朋友暴击,在我用尽力气平衡工作和空余时间时,他们为什么有大把时间和精力出去玩?


我:



给自己戴上柠檬滤镜,“无论如何,先酸为敬”是年轻人们面对无穷无尽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向上比较”的自我调节。


“做一只快乐的柠檬精”成为我们的避风港,甩出柠檬表情包,用反讽自己的方式宣泄无处安放的焦虑和嫉妒的魔鬼混合物,抵消与嫉妒感如影随形的羞耻感和负罪感。


@知乎用户临舟涸泽


每天转发美好故事,说着什么“我酸了”“我是柠檬精”的人,他们只是单纯羡慕向往着这样的美好,不掺杂任何恶意。那些“又是别人家的爱情”“我酸了”,无非是“要好好恋爱下去”的祝福的另外一种说法。


柠檬精在很大程度上为这种没有恶意的嫉妒感正名,减少了尴尬,为双方都争取了空间。


可对于我们而言,“学会柠檬”是我们正视自己的第一步,“无限柠檬又会让我们落入新的陷阱。


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是“酸菜鱼”,要想成为一条合格的“糖醋鱼”,我们还是要学会看自己更多一点。


你可以成为那个更好的自己。



拒绝表演:生活不是作秀,踏实才是人生


 ▲《平凡的荣耀》兰芊翊扮演者乔欣对消解嫉妒感的解读


我们要学会把自己从“向上比较”的陷阱里拉出来,把关注点放到自己的身上来。


雪莉·特克尔在《群体性孤独》中这样形容社交媒体:


“在twitter或者facebook上,你努力表达某些关于你自己的真实的东西,但因为你同时也在为别人的消费而创作,所以你发现自己越来越多地在想象和你的观众表演。在你本该展示真实自我的瞬间,变成了表演。你的心理变成了表演。


我们都想,留住那些人生中的高光时刻,朋友圈就是这个时刻的公开记录本。


我们也是记录本的可读可编辑的参与者之一,难以消解的是不自觉的比较。而我们能做到的,是点亮自己的灯。


我们可以不嫉妒,但是不能不真实。


比起不停地与别人比较以确认自己的价值,忘记自己的宝贵、放弃自己的可能性,才是更加难以忍受的事。


你不用不停地刷朋友圈,也不用24小时关注时事进展,看看自己是不是又被时代落下了一点。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参考文献:


为什么朋友圈的同学都过得比我好?|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为什么别人都过得比我好?|三联生活周刊

“我希望你好,但不希望你太好”|友情中有嫉妒,怎么了?|简单心理

嫉妒之苦|余秋雨

我又酸了|书单来了

一只合格的柠檬精的自我修养|美誓

90后柠檬精日常:我酸了,你呢?|曲玮玮



公号简介:社会学了没(ID:socialor),一个有趣、专业、接地气的泛社会兴趣社区,让你更多元理解社会,判断社会趋势,更好认识自我,促进认知升级。



▽ 更多推荐阅读 ▽


琼瑶的女人,真会哭


开心一刻|床以外的地方,手够不到的地方,都是远方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