氦闪之后,这颗垂死恒星再生剧变

百家 作者:三体迷 2020-12-15 16:54:18
在一项新研究中,天文学家通过分析哈勃太空望远镜的归档资料发现,在过去短短二十年里,刺魟星云Hen 3-1357出现了急剧衰退。按目前的衰退速度估计,我们在二三十年内就几乎无法探测到这片星云了。
下面的对比图清楚地表明,刺魟星云不仅亮度出现迅速下降,形状也发生了重大改变——缠绕在星云中心的明亮蓝色丝状结构几乎消失殆尽,标志性的波浪状边缘也不见了。是的,刺魟星云不再像镶嵌在宇宙黑色天鹅绒背景上的绚丽宝石,变得黯然失色。
刺魟星云距离我们约18000光年,是目前已知最年轻的一片行星状星云,由星云中心垂死恒星SAO 244567向外抛洒出大量物质形成。研究人员表示,见证行星状星云发生如此剧烈变化是极其难得的。
“这种变化非常戏剧性和不寻常!我们居然目睹了星云的实时演化。在短短二十年的时间跨度里,星云发生如此变化,这是我们前所未见的。”研究小组成员,来自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天体物理学研究所马丁·A·格雷罗(Martín A. Guerrero)兴奋地说道。
研究人员发现,星云中氮、氢和氧元素辐射的光线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剧烈变化。尤其是氧元素辐射的光线,从1996年到2016年亮度骤降了近1000倍。
在以前的大多数研究中,天文学家发现的通常都是星云膨胀变大。这一次,我们见证的却是星云基本结构的改变。而且,令人吃惊的是,刺魟星云不仅没有膨胀变大,反而随着亮度骤降而缩水。
在此之前地面望远镜的观测就暗示了刺魟星云的变化,但这一猜测直到现在才被哈勃的观测证实。
那么刺魟星云为何会发生如此戏剧性的变化呢?研究人员指出,这与星云中心恒星SAO 244567有关——这颗垂死恒星温度不断下降,体积不断膨胀,释放出的电离辐射也在不断衰减。
值得一提的是,恒星SAO 244567原本就相当不同寻常。1971年至2002年的观测表明,这颗恒星的温度从不到40000华氏度(22204摄氏度)飙升至108000华氏度(约59982摄氏度)。天文学家推测,这可能是因为它经历了一次氦闪。
相信看过《流浪地球》的朋友,对氦闪不会感到陌生,毕竟这可是人类发起流浪地球计划的起因。
三个多世纪前,天体物理学家们就发现这太阳内部氢转化为氦的速度突然加快,于是他们发射了上万个探测器穿过太阳,最终建立了这颗恒星完整精确的数学模型。巨型计算机对这个模型计算的结果表明,太阳的演化已向主星序外偏移,氦元素的聚变将在很短的时间内传遍整个太阳内部,由此产生一次叫氦闪的剧烈爆炸,之后,太阳将变为一颗巨大但暗淡的红巨星,它膨胀到如此之大,地球将在太阳内部运行!事实上在这之前的氦闪爆发中,我们的星球已被汽化了。 ——《流浪地球》
需要指出的是,氦闪实际上发生在红巨星阶段,本质上是一次短暂的失控热核聚变。
现如今,天文学家又发现,氦闪之后,恒星SAO 244567仍在剧烈变化,温度不断下降,体积不断膨胀。无论如何,希望那里的文明早已“流浪地球”。

参考来源:

https://www.nasa.gov/feature/goddard/2020/hubble-captures-unprecedented-fading-of-stingray-nebula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