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0,他们句句读在心坎上

百家 作者:青年文摘 2020-12-19 20:57:48

点击上方蓝字“青年文摘”

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添加标 不再错过推送

每天 8点 12点 20点 不见不散~



2020年即将进入尾声,回首这过去的一年,恐怕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浮起万般滋味,正如董卿在《朗读者》第三季特别节目“一平方米”开篇所剖白的那样:“2020年,在人类编年史上,狠狠打上了一个坚硬的绳结,也在每个人的生命里,留下了五味杂陈的刻度。”


如果用一段话来描述你的2020,你会用什么样的句子?在经历了一段突然的停顿和漫长的隔离之后,人们的心中积攒了太多需要倾诉的故事与情感。在2020年的最后一个月,与上一季相隔了八百多个日夜的《朗读者》,带着一平方米的朗读亭再次归来,将镜头对准每一个朴素而又真诚的普通人,并为大家打开了一扇情感宣泄的大门。



与此同时,《朗读者》第三季还在微博上发起了#人人都是朗读者#的活动,众多作家、学者、演员等文化艺术界人士纷纷参与进来,和大家分享自己与阅读之间的故事,我们熟悉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作家刘慈欣、作家麦家、戏剧导演赖声川、话剧导演田沁鑫、世界小姐张梓琳、演员周冬雨、演员朱一龙,也献上了自己的朗诵。细品他们朗读的作品选段,那些关于2020的关键词似乎又清晰了一些。



2020年,平凡英雄逆行渡厄


“人活一世,总要经历很多事,有些事情像空气,随风飘散,不留痕迹;有些事情像水印子,留得了一时留不久;而有些事情则像木刻,刻上去了,消不失的。”




这次,麦家朗读了他自己的作品《人生海海》末处的一段话。


从前许多人读到这里,总觉得这是能一刀戳中成年人痛点的尖刺般的一句。经历过2020,再读这句话,你是否有了不一样的解读?



《人生海海》里的主人公上校是一个在时代中穿行与苦难缠斗一生的英雄。他既是乡村孩童眼中守着两只猫咪度日、不近女色的“太监”,也是奔赴过抗美援朝战场的军人。他忠诚于自我,为国家,为猫咪,为尊严都曾抵死而战。这样一位英雄的人物能于人生苦海中秉持心中本始的正直,以悲悯心忍世,以大毅力扛压,以大胸怀行事。


莫言曾经评论道,在茫茫人海中,也许永远找不到上校这样的人,但我们总是希望遇到这样的人,这也是小说存在的理由。而在2020年疫情期间,曾经我们以为在人海中难以遇到的杰出人物,平凡英雄,我们遇到了太多、太多。


抗击疫情的“平凡英雄”,从医院前线的医护人员到保证补给的运输人,他们似是穿透黑暗的光芒,在他们身上我们都能找到“上校”倔强不屈,悲天悯人的影子。麦家曾说过,自己在“上校”身上寄托了特殊的情感,“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伟岸的人,顽强又悲悯,天才又日常”。这次,麦家朗诵《人生海海》这段话,也是在向平凡的英雄们致敬。



打工人,没有一个不想家的


没有离开故乡的时候

故乡是一幅铺在地上的画

我在画中走来走去

只看到天边遥远的云霞

远远地离开故乡的时候

故乡是一幅挂起来的画

一抬头便能看见

每当月下透过一层薄薄的纱




演员周冬雨朗读了作家杨牧《故乡》的节选。



2010年,周冬雨还是一个学舞蹈的考生,在到南京参加艺考的时候,遇上电影《山楂树之恋》剧组在全国征选“静秋”,从便走上演员之路,离开家乡独自打拼。这次,她将这段《故乡》,献给所有在外打拼,为了梦想奋斗的打工人。


最近,“打工人”的梗火了!“社畜们”自我调侃,拥有钢铁般意志。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即使被现实的冷水日复一日地浇灌,但依旧努力与生活斗争,并且能够乐在其中。唯有“故乡”一词是他们软肋。



热爱生活,感受秋天第一杯奶茶的温柔


“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天气正好不冷不热,昼夜的长短也划分得平匀。没有冬季从蒙古吹来的黄风,也没有伏天里挟着冰雹的暴雨。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好像是含着笑告诉北平的人们:在这些天里,大自然是不会给你们什么威胁与损害的。”





话剧导演田沁鑫朗诵了老舍的《四世同堂》选段。田导是中国当代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新锐导演。她的作品以当代艺术观念和东方美学相融合,在中国戏剧舞台上独树一帜。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她特别喜欢传统文化,喜欢老舍笔下的老北京。她把《四世同堂》改编成话剧,并戏称自己是给老舍打工的。


《四世同堂》描写了北平沦陷后,北京人民的抗战生活。作品中描述的北平之秋天,充满了人情味,有人来人往的街市,各式各样的瓜果,良乡的肥大的栗子,高粱红的河蟹,各色的菊花,有和朋友泛舟的青年,串门子的亲戚,比天堂更繁荣!谁不想徜徉在这样的秋天里,和朋友共享一个下午茶?正如今年火了的“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田沁鑫导演的这段朗读,让我们再次感受了老舍笔下动人的秋天,升起对美好生活无限的向往。2020年,每个人都不容易,而经历过不易,我们也更懂得了享受生活中的小确幸。



不管此刻多么艰难,依然坚定地相信未来


“他来了,他在恒星的巨大河流中漂浮,位于银河系中心的火团,和边缘的僻静的稀落的哨兵似的星星之间,它想到离天空中的一条裂缝远的一端去,这条裂缝像一条蜿蜒而行的黑带,里面没有任何的星星。”





作家刘慈欣朗诵了英国科幻巨头阿瑟·克拉克《2001:太空漫游》中的一段。阿瑟·克拉克是刘慈欣的偶像,他和阿西莫夫和海因莱因,并称为科幻三巨头。刘慈欣18岁的时候,读了阿瑟·克拉克的科幻小说,从此开始对宇宙的宏大与神秘产生了敬畏感。他不止一次公开表示过:“我的一切作品都是对克拉克最拙劣的模仿。”


作为科幻小说一代宗师,阿瑟·克拉克在《2001:太空漫游》中提出大胆的设想,给人类提供了不断向高阶文明进化的单向线性结构,并且告诉我们这种进化永远伴随着强者对弱者的毁灭。刘慈欣吸收了这一观点,并在《三体》中突破了这种简单的冲突模式,将宇宙构想为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由无数星球文明构成。


正因为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刘慈欣才能通过他的笔触带我们领略更加磅礴的宇宙。经典的力量是无穷的,永远值得我们膜拜和学习。


原来短短几分钟的朗读后面,还有这么多故事。朗读者和他们朗诵的作品之间的缘分妙不可言。


高尔基说:书,要算是人类在走向未来幸福富强的道路上所创造的一切奇迹中最复杂最伟大的奇迹。那么《朗读者》可能是于奇迹中绽放的一朵温情的花火,聚微光而灿烂,迎冬日而和煦。



本文来源:《朗读者》新媒体特别节目“一平方米”,青年文摘特约发布

▽ 更多推荐阅读 ▽


滴滴司机“出事”后,2020最气人一幕终于反转:别高估世界,别低看人心


开心一刻|去年许愿财源滚滚,年底只剩圆滚滚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