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情包夺走刘德华、张曼玉的光环,他8次提名影帝却又失之交臂

百家 作者:青年文摘 2020-12-28 21:10:44

点击上方蓝字“青年文摘”

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添加标 不再错过推送

每天 8点 12点 20点 不见不散~

文章经淘漉影单授权转载

ID:taoluyingdan



明年7月,1961年出生的张学友就年满60岁了。


想必在59年前,张学友的父母怎么也不会想到,在未来的某一天,这个不怎么起眼的小儿子会问鼎华语乐坛的巅峰,还能获得两枚电影“金奖”。



提起张学友,最先想到的就是他“歌神”的名号,虽然他自己经常说“不要叫我歌神”。


他是华语乐坛的第二位“歌神,被当作许冠杰的接班人。


除此以外,张学友在大家心中的形象还有那个国人通用的表情包。



张学友,一个意外进入歌坛却走上巅峰的人,一个在事业低谷进入影坛拿下“两金”最佳男配的人。


一个8次提名影帝却又失之交臂的歌手。


一个凭借表情包夺走刘德华和张曼玉光环的男人。




在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20世纪80年代,华语乐坛也开始进入繁荣新时代。


“流行乐教父罗大佑引领音乐新潮流,齐秦发行了自己的新专辑,邓丽君享誉国内外,第一代“歌神”许冠杰打响了自己的名号。


年轻的张学友还不曾踏入乐坛。


▲少年时期的张学友


那时,张学友的父兄长期不在,家中只有母亲和妹妹,作为家里唯一的男人,张学友在读完大学预科之后就决定进入社会,扛起挣钱养家的重担。


临近毕业,学校举办了一次歌唱比赛,张学友成为选手中的一员。


拿下亚军的张学友说,他不是为了扬名,也不是因为喜欢,他只是认为在上社会之前,需要一个舞台来让他“练胆子”。


那时的张学友还不知道,有一天他会站在歌坛的顶端。




进入社会后,张学友专心“养家”,先后在香港贸易发展局和国泰航空公司就职。


就这么工作了几年,到了1984年,张学友去参加了香港十八区业余歌唱大赛。这个比赛被大众称为“香港乐坛摇篮”,摇篮里诞生的第一位乐坛巨星就是张学友, 第二位是李克勤。



张学友在“摇篮”里一路过五关斩六将,在决赛之夜,他一首《大地恩情》,让评委给出了这样的评论:


“不用打分吧,一定是他了吧。”



从万人中脱颖而出,23岁的张学友成为香港金牌唱片公司宝丽金的艺人,正式踏上了他的“歌神”之路。


▲香港“四大天王”


娱乐圈的生活到底什么样?张学友还未有太多感受,他一边继续着他的票务员工作,一边听从公司安排,在签约第二年,出了他的第一张个人专辑《Smile》。


什么叫一夜爆火,一张专辑让张学友体会到了。


专辑一经推出,迅速打出了20万张的成绩,他成为一名闪耀的新星,曾经遥远的香港乐坛,此时触手可及。




张学友辞去了票务员的工作,专心唱歌,于是他的第二张专辑也卖出了20万张。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张学友会一路飙升到乐坛顶峰的时候,他的事业开始走了下坡路。


之后出的三张专辑,销量持续下跌。


事业受挫,张学友迷茫又痛苦,他开始用酒精麻痹自己。



喝酒误事,张学友因酒接连给好友添了几次麻烦,他深感歉意,与此同时,他也意识到这样不是办法。


就这样,张学友点亮了自己的另一个技能——演员。




张学友的初次大银幕“触电”,是在他签下宝丽金之后的第二年,与王祖贤、洪金宝一起主演电影《霹雳大喇叭》。


第一次拍电影,年轻的张学友青涩稚嫩,演技蹩脚,一场打斗戏一连NG了60多次,紧张歉疚之余,他也更为努力,认真对待每一次、每一个镜头,直到导演满意为止。


人生第一部电影,已然能够看到日后最佳男配的影子。


▲《霹雳大喇叭》剧照


之后两年,张学友在经历了事业低谷的失落后,开始投入到电影拍摄当中。


一年拍了九部戏,每天连轴转,有时一星期只睡十几个小时。


高强度的工作让他渐渐从失意中走出,还让他对演戏越发游刃有余。


就在这九部戏中,张学友获得了他人生的第一个电影奖项。


▲张学友获金像奖“最佳男配角”


那一年,张学友和王家卫还未出现坊间流传的“不和”,那只是他们的第一次合作,是王家卫的处女作。


王家卫1982年编写个人首部电影剧本进入电影圈,1988年开始执导自己的首部影片《旺角卡门》。王家卫邀请了刘德华和张曼玉来当主角,张学友作配角,演一个不学无术自以为是的打手乌蝇。


估计当时王家卫也没想到,张学友能凭这么一个角色把两位大主角的光环都抢走。



乌蝇,一个黑帮打手,十足的社会底层小人物,出身不好,脾气不好,他蛮横、自大,做事完全不计后果,还得理不饶人。


他跟着阿华,被阿华保护得非常好,但这并不是他想要的,他想要扬名立万,坐上“头目”的第一把交椅。


从头到尾他都端着一张“欠扁”的表情,浑身上下萦绕着一股让人气得牙痒痒的气质。


很难想象,这人是歌唱比赛的冠军,是那个歌坛闪耀的新星,是优雅稳重的张学友。



张学友把这个角色的可恨展现得淋漓尽致,也将他的可怜可叹展示得毫无保留。


看着他在接下死亡任务,安顿好家人之后,毅然决然去执行了那个“自杀”的任务,竟让这个讨人嫌的角色多了几分悲壮。


他被他的大哥阿华保护了这么久,终于不必再拖累他了。


宁做一日英雄,不做一世乌蝇。


这是乌蝇最后的志向,被张学友完全诠释出来。



在这部影片当中,张曼玉曼妙动人,刘德华情深义重,他们展现给观众的似乎都是最好的自己,唯独张学友,不是鼻青脸肿就是一副欠扁的嘴脸。


然而,这部电影之后,成就最高的竟然就是这个欠扁的乌蝇哥,张学友。



这部影片让王家卫获得了金马奖、金像奖最佳导演提名,让刘德华与金像奖影帝擦肩而过,让张曼玉一只手触碰到了影后的奖杯,更让“乌蝇哥”张学友打败了凭《霹雳先锋》入围的周星驰,获得了金像奖最佳男配。


那时张学友还不知道,在他音乐事业受挫的两年,会在电影事业上接连拿下奖杯,也不知道在二十几年后,他会成为“表情包影帝”。




张学友的第二个“最佳男配”的奖杯,来自徐克的作品。


在《少林寺》的影响之下,武侠片风潮席卷全国,著名导演徐克联合一众香港导演拍摄了一部由金庸小说改编的武侠电影,《笑傲江湖》。



这部影片一开始是由胡金铨导演,后来因为与监制徐克产生了分歧,胡金铨卸任,徐克等人共同接手。


▲《笑傲江湖》剧照


在这部电影中,张学友饰演东厂太监欧阳全。


他完全把反派人物的那种奸诈、狡猾、阴险展示了出来,符合了角色形象,也符合了大众对东厂公公这个反面人物的想象。


这个角色让他问鼎了金马奖最佳男配角。



接连拿下两个电影大奖,任谁也没想到张学友会有这样的成就。


有人说,张学友的长相是“四大天王”里最普通的那一个,但他却是四个人里最有天赋的。


唱歌有天赋,演戏也有。


张学友的演技究竟有多好呢?



拿下金马奖最佳男配的那一年,吴宇森找到了张学友,他在自己的电影《喋血街头》里特意为张学友量身打造了一个角色,辉仔。


这部电影讲的是三个兄弟之间的故事,当时和张学友搭戏的是梁朝伟、李子雄、任达华等人。


辉仔没什么大作为,他只是三兄弟中最普通的一位,跟着两个朋友一同打拼,默默守护着二人,穷尽一切为兄弟。小心翼翼守护着三个人的友谊,最终却受了好兄弟的蒙头一枪。



▲《喋血街头》剧照


奇迹般活下来的辉仔落下了头痛的后遗症,只能靠杀人赚钱买毒来缓解。


毒瘾发作时的痛苦疯狂、摄入药物之后的癫狂状态、再见旧友时的清醒无力、选择放弃生命时的无奈和解脱……毫无表演痕迹,那一刻,张学友就是那个陷入痛苦困境的辉仔。


▲《喋血街头》剧照


电影的英文译名“头颅上的子弹”,似乎更为贴切,张学友这个“非绝对主角”也被认为是全片最大的主角。


那一年,张学友第一次被提名了金像奖影帝。


▲梁朝伟和张学友


也是同一年,张学友先后跟张国荣、张曼玉搭戏拍摄了王家卫的文艺片《阿飞正传》,与还不是“星爷”的周星驰合作了无厘头喜剧《咖喱辣椒》。


文艺片中,他是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没有职业,是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一个人。


但他重情重义,用他的所作所为让人们看到了什么是爱。


这样的他,在张国荣和张曼玉两大电影巨星的光辉下,仍旧耀眼。



▲《阿飞正传》剧照


在和周星驰唯一的一次合作中,他是吊儿郎当但工作突出的咖喱,无厘头的笑闹他也完全hold住。


▲《咖喱辣椒》剧照


从正派到反派,从文艺到无厘头,从文戏到武戏,从现代到古装,从主角到龙套,到1996年宣布息影之前,张学友共出演了近60部作品。


每一部作品,每一个角色,无论大小,他都认真对待。


在影坛漂泊十年后,张学友宣布息影,专心唱歌。


沉寂五年,张学友带着更加沉稳老练的演技重返影坛。




时年41岁的张学友,在重归影坛后的第一部作品,是与好友梅艳芳共同出演的,著名导演许鞍华的《男人四十》。


已多次登上乐坛巅峰的“歌神”张学友,观众不会知道他在40岁的时候有没有中年危机,只知道他将主角林耀国所遭遇的那种社会现实之下的困扰与无奈,完全展现了出来。


在爱与痛的边缘徘徊,在妻子与学生之间游移,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挣扎。


男人的中年困境,张学友展现得惟妙惟肖。


▲《男人四十》剧照


同时,导演许鞍华还惊喜地发现,年过四十、已为人父的张学友,在五年之后重返影坛,除了演技更加成熟老练、人更稳重温柔了以外,他对角色人物的理解也更为通透了。


四十不惑,张学友40岁之后在电影方面的发展也更上一层楼了。


▲《男人四十》剧照


这部影片再次将张学友送进了金像奖最佳男主角的角逐圈。


可惜,当年与张学友同时进入“决赛圈”的,还有事业如日中天的周星驰。


“影帝”之名被周星驰凭借《少林足球》夺走,张学友再次失之交臂。



如何评价张学友的演技?


网上有一个非常经典的回答:


在《澳门风云3》这部乏善可陈、空洞无聊、连发哥都力不从心的贺岁片里,他是唯一的演技担当。


他用一个痴情汉子的角色,贡献了全片的泪点。


流泪不光因为他的角色痴情,更因为他痴情地死去时,还要给自己唱背景音乐!




曾经有人说相声演员于谦,是一个被相声耽误了的影帝,张学友就是一个被歌声耽误了的演员。


据不完全统计,张学友与金马奖、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项的擦肩而过多达八次,颇有一些“小李子”与奥斯卡的感觉。



坊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在香港,最被低估的,就是梁朝伟的歌声,以及张学友的演技。


两次问鼎“金奖”(金马奖、金像奖最佳男配,八次提名最佳男主角。



非科班出身的张学友尚且能凭自己的努力拿到如此成就,科班出身却还在用替身、配音糊弄观众的演员们,你们还有什么借口呢?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淘漉影单(ID:taoluyingdan)。淘漉影单,每日推荐电影给你看。


▽ 更多推荐阅读 ▽


她用99元报低价团旅行,花了10000元才从导游手里逃出来


2020年的爆梗,都是他20年前玩剩下的


青年文摘开通视频号啦!

小编出镜,为大家答疑解惑

点击关注我们,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