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替我去相亲,嫌弃年入50万的北京男”:父母要婚姻般配,年轻人想自由万岁

百家 作者:青年文摘 2021-01-29 21:05:25

点击上方蓝字“青年文摘”

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添加标 不再错过推送

每天 8点 12点 20点 不见不散~

作者:周旋

来源: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

壹心理-人生的重要命题在这里找到答案


快过年了,又到了单身男女们的煎熬时刻。


中国的家长们,永远不缺乏两种热情:


一种是催儿女结婚,一种是催儿女生娃。


前几天,一个不到30岁、年入50万的小伙子,勇闯上海人民公园相亲角,被守株待兔的阿姨们抓个正着。


在了解小伙子的具体情况后,阿姨给他下了定义:


无房、无户口、无稳定工作,“三无产品”。



房子男方出首付,婚后一同还贷款,阿姨们觉得不太行:“我们就是没房,才要求男方有房的嘛!”



开奔驰车听起来不错,但是三十几万的,一下子就拉低档次了。


老家有五六套房子?小地方不值钱。


要求这么高,阿姨家条件一定很好吧?


我女儿月入7000元,但她是护士诶,工作很稳定的。



小伙子在寒风中凌乱,最后逃离了现场。


相亲,上海有人民公园,北京有中山公园,深圳有莲花山公园。


在这里,有着最神奇的画风:明明属于年轻人的相亲,却成了一群家长的盛会。


他们早出晚归,比自己找对象还积极。


挨个比对信息,抄下号码。


然后与对方互相吹嘘、勉励一番,这一天过得充实又满足。


然而,父母这边要求高质量的相亲对象,可年轻人已经不想结婚了。



相亲,到底相了个什么?


为了占个好位置,叔叔阿姨们早早起床,穿上最精神的衣服,背上最贵的包。


他们的心思,儿女们真的接受吗?


按家长的话说,多数都不配合:


我女儿觉得我多事,她都二十八了,也不谈恋爱,整天忙。要不加班,要不就和朋友出去玩儿,说什么自己还小……


少数配合的,也只是因为来相亲角,让父母生活有了奔头,顺便锻炼身体。


与其说,家长是为了帮孩子相亲,不如说,只是缓解了家长自己内心的焦虑:那种羡慕他人,可自家孩子却没走预定路线的焦虑。


被逼婚的人,一定都听过这样的话:


妈妈的同事,现在抱了孙子,都不出来打麻将了。


别人问起你为什么还没结婚,我都不好意思说。


再不结婚,我都没法出去见人了。


这些在集体主义环境下长大的长辈,他们最大的安全,就来自于和别人一样。


而不结婚,就是和别人最大的不一样。


他们追求的,是一种集体认同感。


为了这种认同感,他们可以在不幸福的婚姻里,牺牲自己,一忍就是几十年。


一位姑娘跟我说,父母总是催婚,说什么女人早早结婚生子多好。


人生任务完成了,又有人给你带,你们两口子想干吗就干吗,日子全是自己的。


姑娘想想有道理,于是结婚生子,迅速高效。然而,婚姻给她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


婆婆强势、老公懒惰、自己准备不足,婚姻生活一地鸡毛。


她跟妈妈诉苦,妈妈却对她说,自己当时也是这么苦。


姑娘震惊了,她不理解,既然如此,妈妈为什么还催自己嫁人。自己受过的苦,为什么这么着急让女儿再来受一遍?


在父母心里,其实有着更深层的恐惧。


有一段婚姻,就意味着有一个家,意味着有一个人可以依靠,遇事有人可以商量。


结婚未必幸福,但是尚且可以“赌上一把”。


而如果不结婚,面对的将是一个人去扛所有的风雨,别人成双成对、有家有口,自己却孤单一人。


父母们承受不了,这是他们这么多年在婚姻里忍气吞声的原因,他们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承受这些。



有些人不结婚,是不敢


可年轻人,不一样了。


2018年民政部数据显示,我国成年单身人口有2.4亿,独居状态有7700万。据预计,2021年独居状态的人口将会有9200万。


年轻人不需要认同感吗?


真不是。


谁都想追求爱与被爱,想要一个安全美好的生活。


有些人不结婚,是因为不敢。


小敏从小就特别心疼妈妈,明明赚钱不比爸爸少,但回到家,爸爸啥也不做,母亲忙完工作,还要回来伺候一大家子。


她清楚记得,每次暑假,不管太阳多毒辣,父亲在家吹空调看电视,她和母亲得去地里收拾。晚上回家,又累又饿,但是家里冷锅冷灶,父亲还在等着她们回家做饭。


而她周围的邻居,也大多如此。


妈妈说:“你爸爸至少每天回家,不在外面乱来,已经比对门的叔叔好太多了。”


那一刻,她对自己说,如果天下男人都这样,我宁愿不要结婚。


他们看过父母婚姻中的龃龉,就再也没办法闭着眼逼自己忍下去了。


这背后,其实也有一种恐惧,害怕自己重复上一辈人的生活。


结婚就成了妻子、妈妈,那个独立的“自我”却隐没在各种社会角色里。


如果想活出自己,就可能对家庭、孩子有亏欠。


演员春夏是另外一种。



她在节目中说自己的婚姻观:


家族的女性,就没一个没离过婚的,生活圆满、婚姻幸福也从未见过。



没有见过幸福的婚姻模板,所以,她不知道怎么幸福,也不相信自己能幸福。


从小耳濡目染了婚姻的不幸,目光所到之处皆是婚姻的苟且,让很多人对婚姻望而却步。



我们结婚,只是为了幸福


什么样的婚姻才能吸引年轻人呢?


网上有个回答:



结婚,只是为了有人陪伴,有人分享,有一份牵挂。然而,现实却没那么容易实现。


《遇见幸福》里,蒋欣饰演的甄开放,第一集就离婚了。


她和自家小保姆说了一段掏心掏肺的话:


结婚没你想的那么简单,两个人搭伙过日子,搭着搭着就剩你一个人了,然后你又有孩子,得给孩子最好的。


你又不能亏待孩子,所以你就只能亏待自己。


结婚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两个人的事,你得做好舍生忘死的准备,才能去结婚,不然就是跳火坑。



不得不承认,现在仍有一大批婆婆,认为女人就应该做家务生孩子,男人可以做甩手掌柜。


仍有一批男性,从小被家庭娇惯,认为娶个老婆回家,是为了伺候自己及家人。


但是这个年代,我们有拒绝的底气了。


我们不再被社会赋予的角色所定义,而是可以选择自己定义自己。


韩剧《请回答1988》里,剧中三位主角的母亲,都是全职太太,她们经常坐在家门口闲聊家常,摘菜做饭,远远地等着丈夫孩子回来。



在那个年代,这是女性的宿命。


然而,东龙的母亲赵秀香,却是个完全不一样的存在。


赵秀香有自己的职业追求,退休后,她也不适应终日带孙子的生活。


她说:


我一直被叫作大龙妈妈,我不高兴这样,我的名字叫赵秀香。



然后,她就去接受培训,然后去做了收银员。


在1988年,主流价值还是父母应该为孩子全力付出,这样的女性,实属难得。


当代女性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家庭和工作之间,是无法平衡的。


选了家庭的,能力会被忽视掉,唯一的评价标准是,你有没有把家庭照顾好?


选了事业的,工作和回家哪个都放不下,只能掏空自己。


所以,有些人不想结婚,他们选择的是自己。



写在最后


父母们有一种朴素的乐观主义,自己不幸福没关系,孩子一定会幸福。


其实这种想法南辕北辙了,只有父母婚姻经营好了,活得幸福了,孩子才会对婚姻有信心,才会向往婚姻。


而年轻人觉得靠婚姻靠不住,不想结婚,这个想法也未必正确。


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潜意识,就是,我们只能靠婚姻,或者靠自己。


其实,靠自己是绝对性的,不管你有没有婚姻,都得靠自己。


不是为了把坏日子过好才走向婚姻,而是为了把日子过得更好才选择婚姻。


只有在靠自己、自己过得好的基础之上,才有可能收获婚姻的幸福。


因为婚姻不是跳板,也不是补偿,本身就是一种锦上添花。


只有到了这个时候,婚姻才不再是坟墓,而是爱情的归宿。



作者简介:周旋,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治疗师、心理作者。愿意尊重你的盔甲,也想要拥抱你的柔软。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有心事看壹心理。2000万年轻人的心理进化部落,人生的重要命题在这里找到答案。关注公众号壹心理,回复【急救】即可免费获得解救压力和心理伤害的【心理急救手册】电子版。


▽ 更多推荐阅读 ▽


蔡澜“神回复”火了,一个人越活越通透的秘密,就藏在这15句话里


这些伤感分手文案,让爷笑了一下午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