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老外过春节,感觉自己过了个假年

百家 作者:青年文摘 2021-02-17 21:53:44


点击上方蓝字“青年文摘”

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添加标 不再错过推送

每天 8点 12点 20点 不见不散~


本文经授权转自公众号硬核看板

ID:yinghekb


今年的春节假期马上就要过去了,但在特殊的克制氛围里,很多人好像少了一份依依不舍的心情。

 

而在地球另一边,德国西南部一个叫作迪特福特(Dietfur)的小镇上情况却恰恰相反,一帮外国人正在教全世界人民如何欢度中国新年。

 


德国巴伐利亚地区的迪特福特是个只有六千多居民的小镇。虽然他们看起来高鼻深目,典型的欧洲面孔,却非常喜欢称自己是“中国人”。

 

比起前段时间德国总统默克尔的换届,这里的居民更关心中国的春节怎么过。

 

每年中国农历春节前,会有超过两万人涌向迪特福特镇,参加中国新年的庆祝仪式——中国狂欢节。

 


在这里,你既能看到中国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还能感受到入乡随俗后的德式舞龙、舞狮、舞熊猫表演。

 


从1928年开始,迪特福特的中国狂欢节已经举办了92年。我们的传统春节文化一路飘洋过海,在这里生根发芽。

 


自称中国人的老外


和中国人一样,小镇的“春节”从除夕开始,孩子们在黎明前起床在市中心敲锣打鼓,把全镇的居民叫醒,宣布:“今天我们都是中国人。

 


节日当天,全城机动车禁行,镇上的居民和游客会自发化装成想象里“中国人”的样子,穿上自制的“中国传统服装”,走上大街游行。

 


一片锣鼓声中,金发碧眼的男女老少身穿唐装马褂,手拿纸扇灯笼,见面互道“Nihao”,这种时空倒错的场景像是穿越到了《功夫熊猫》电影里。

 

除了穿得像“中国人”,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更是令人大开眼界。一些在中国农村都已经见不到的传统节目,在这里被“完整保留”。

 

狂欢节最瞩目的环节是一年一度的选“皇帝”。根据迪特福特传统,大家每年用砸金蛋的方式随机选择一名居民作为当年的“皇帝”。

 

两天的节日里,“皇帝”就是全镇的明星,即使镇长也会被贬成“皇帝”的“大官吏”。

 

选出的“皇帝”会仿照中国古装剧里的样子,坐在两层楼高的轿子上巡回小镇一圈,随后进入“宝座”,宣读“圣旨”,为来年的风调雨顺祈祷。

 


上届“皇帝”曼弗雷德·科勒是镇上一位52岁的泥瓦工,为了表达对春节文化的重视,他特意托朋友从中国网购了套“龙袍”,还非常认真地给自己起了个称号叫“富高帝”。



游行结束前,全体居民还会聚在一起奏唱他们巴伐利亚州歌和中国国歌。

 


迪特福特中国城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唐人街,但在鲜有华人出没的迪特福特,竟然拔地而起了一座中国城。

 

走进这座小城,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挂在大街上方的横幅,上面用中文写着 “迪特福-巴尔丽施中国” ,译为 “迪特福特-巴伐利亚式的中国” 。

 


镇上唯一一条主干道被叫作“气功之路”,指示牌上画的是一套来自中国的太极拳法。

 


沿着“功夫之路”径直进入小镇广场,广场中心立着一块“天安门广场直线距离7984千米”的石碑,向中国北京的方向隔空喊话。

 


人气最旺的景点是市政厅门前的 “华人泉”,泉水被做成一个清朝官员的模样,头戴尖顶帽,挂着八字胡,昂首挺胸,举目注视过往的行人。

 


尽管这座小城已经是一个很亲近中国的地方,但对迪特福特人来说,外在的复制远远不够,他们对中国文化爱得深沉。

 

打开迪特福特的政府官网,每个月都有不同主题的文化交流活动,教当地德国人汉语、中餐、打麻将……



除此之外,他们还修建了中国博物馆和孔子学校,不遗余力地给下一代传递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渗透到了福特迪特人的生活中,但生活中的他们,并没有见过多少真正的中国人。

 

根据当地最新的人口调查,镇上屈指可数的6094常驻居民里,只有1位华裔。

 

那么问题来了:福特迪特人为什么这么爱中国?德国小镇和中国文化近百年的纠缠又是怎么来的?

 


福特迪特和中国


其实最早的“中国狂欢节”和中国没什么联系,是当地在天主教大斋戒前的最后一个星期四举行的传统仪式。

 

但在几百年前,迪特富特人开始与中国商人做生意,用当地的白银、手工艺品等换取中国的丝绸、瓷器和茶叶。


交往多了,迪特富特人渐渐喜欢上中国以及中国春节的传统文化,并按照自己的想象开始过起了“中国春节”。



1928年,迪特福特人的狂欢节里第一次有了中国元素,节日里吹奏班的乐手们,首次穿着中国唐装公开演奏。

 

到了后来的纳粹德国时期,历经战乱,小城失去了狂欢的劲头。直到二战结束后的五十年代,出于对传统的延续以及和平的希望,小镇上的人们才又恢复了庆祝狂欢节的传统。

 

在1954年的"疯狂星期四"狂欢节上,小镇第一次选举了一名“中国皇帝”。

 

此后,迪特福特的狂欢节"疯狂星期四"就摇身一变,成了"中国狂欢节"。因为和中国农历春节的时间邻近,就有了外国人过春节的奇景。



地球好像真的越来越像个村,中国传统文化在这种流动中开枝散叶,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迪特福特人对春节的模仿算不上精致,但也有自己迷人可爱的一面,他们所热爱的正是我们生活里变淡的那部分。

 

其实,过年的内核,无非是想让大家找个由头聚在一起,吃吃喝喝、快快乐乐,感受一下团聚的氛围。


春节的意义应该由人赋予,只要有人还能看见和记住,这份仪式感就会永远传承下去。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硬核看板(ID:yinghekb),让硬核的知识先发声。


▽ 更多推荐阅读 ▽


昔日童星4岁赚千万,长大后无戏可拍:“别替我惋惜,我过得挺好!”


他开中国第一家“玩偶医院”,背后的暖心故事治愈了无数人……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