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丽华用手语“唱”国歌:有的手势练了上百次

百家 作者:澎湃新闻 2021-03-06 13:50:33
澎湃新闻记者 何利权

3月4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开幕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邰丽华和她的手语翻译“演唱”了手语版国歌。这一幕经媒体报道后迅速登上微博热搜,不少网友感慨“无声版的国歌同样令人振奋”。


澎湃新闻注意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家通用手语方案》(下称《<国歌>手语方案》)3月1日正式实施,当时出镜使用手语进行示范的即是邰丽华。3月5日,澎湃新闻通过书面形式专访了邰丽华。

“我相信很多朋友和我一样,因为看到这样的视频而激动和骄傲。”邰丽华告诉澎湃新闻,她相信“无声的力量也能震撼人心”。

邰丽华说,以往她在需要演唱国歌的场合中只能在心里默念歌词,而现在能够用国家通用手语方案来“唱”国歌,感觉特别幸福、自信。

“相信很多朋友和我一样
感到激动和骄傲”

澎湃新闻:在“两会”上“演唱”手语版国歌,您如何看待这件事的意义?

邰丽华
:多年来,我内心一直觉得我们在很多场合没有一个规范统一的手语来配合国歌的奏唱,只有在心里默念歌词。随着国家通用手语规范化,这次难得有机会,《<国歌>手语方案》正式发布了。手语规范可以体现国歌所传达的国家民族精神,可以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对国歌的感受。

澎湃新闻:能简单介绍下《<国歌>手语方案》的缘起吗?您是如何参与的?

邰丽华
:2017年6月,中国聋协手语委员会受中国残联、国家手语和盲文中心的委托,开始了启动手语版国歌的学术研究及艺术创作。全国各地我们收集到了五十多个不同地区的手语国歌资料及手势打法,每个地方的手语打法不同,就像各地方言一样,光前进一词就有六七种打法。历时一年多的认真反复研究,最终大家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回想起我和我的团队所到之处我们演唱国歌的情形,有的人只是嘴上轻轻哼唱着,有的人激昂地比划着,也有的人用手语默默呢喃着……我深感责任重大。

2018年的夏天,我收到国家手语和盲文研究中心顾定倩老师发来的信息,邀请我录制一档关于国歌的手语节目,我很快就答应了。

澎湃新闻:为《<国歌>手语方案》录制“手语版国歌”前,您做了哪些准备?除了动作的准确性,还有哪些要特别注意的?

邰丽华
:首先我跟专家们多次探讨手语规范化的重要性,从中寻找手语规范的立身意义。国歌中的每一句歌词经过反复推敲,确定好哪些词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打出来,哪些词要依据现实情况来配合手语。专家们的意见很重要,他们的学术成果更值得尊重。

尽管我很熟悉国歌的旋律,但手语的节奏要跟上国歌的旋律,卡点要准,这有一定的难度。我要在短短几天时间内把新手语尽快掌握,还要克服以往手语打法上的不严谨,即便是练习了上百次,也总会在视频录制时出一些错误。

歌词中,“血肉”的“肉”字,国家通用手语里面的动作是右手的指头捏在左手小鱼际部位,后来考虑到拍摄时能更加直观同时兼顾视觉效果,我用右手的几个指头轻抚左手掌肚,表达出要珍惜烈士们以血肉之躯换来我们今天的和平及幸福生活的感情。

拍摄过程中除了手语,表情及情感的表达也很关键。我第一次拍摄的时候习惯性面带微笑地“唱”,后来意识到少了一份庄重,唱国歌是一种平和的心态,它包含着很多情感,对祖国的爱和尊敬等等。我想到了祖国母亲的艰难历程,想到了无数前辈用生命换来我们今日的幸福,就这样在坚强有力的旋律中带着对家国的情怀反复去“唱”。

《<国歌>手语方案》在3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我相信很多朋友和我一样因为看到这样的视频而激动和骄傲。我相信无声的力量也能震撼人心!

澎湃新闻:很多网友评论,“无声版”的国歌同样令人振奋、感动,您如何看待大家的评价?

邰丽华
:我想说,每个人心底深处都是有爱的。这种感动不仅是对于我“唱”国歌,而且是大家对国家的一种爱国主义的情怀。手语歌曲就像手语舞蹈一样,它是有艺术性在里面的,也是一种舞台表演的形式。2019年国庆70周年天安门广场以及春晚上的手语演绎,还有我在人民大会堂表演《天耀中华》的10场手语歌曲表演,也很受欢迎。

手语歌曲是手语爱好者学习手语的最有力、最直观和最吸引人的手段和方式,对推广手语国标版是起积极意义的。它是有艺术性在里面的。

新冠疫情发生以后,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将工作重点向线上云演出和新媒体宣传转移,一直在抓艺术创作。我们围绕建党100周年这一主题,结合艺术团的特点推出了“手语唱红歌,无声传经典”的主题宣传活动,每周会在抖音(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快手、头条等推出经典红歌的手语版。

我带着我的学生至今已推出了四首歌,包括她们参加今年春晚表演的手语歌《明天会更好》,我们想通过手语的传承和推广国家通用手语让更多人真正了解手语的意义。

今年两会关注“残障儿童受教育质量”问题

澎湃新闻:今年“两会”您带来了什么建议?能否简单介绍一下。

邰丽华
:我一直在持续关注残障儿童的受教育问题,也看到了近几年在政策的推动下,各地积极落实残疾儿童的教育问题,保障儿童受教育的权利。今年我更加关注残障儿童受教育的质量,希望很多孩子能够有适合自己的、得到支持和质量有保障的教育。

在即将出台《第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之际,我呼吁和倡导普通学校要针对残障儿童的特性制定更全面系统的措施,落实“一人一案”,努力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既要让残疾学生学习必要的文化知识,更要关注潜能开发,以及德、艺、体、美、老多元发展,提升残疾青少年的社会适应性。

澎湃新闻:前不久, 37个新专业被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其中即有“融合教育”,对此您有什么期待?

邰丽华
:国家从政策上推动保障了残障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尤其是《随班就读指导意见》更加明确提出了残障儿童随班就读质量的要求和方向。但我国融合教育仍处在发展初期。例如,有一个三年级的自闭症小姑娘,有家长聘请的特教助理陪读,在学校和老师的沟通下,她可以参与学校舞蹈表演活动的练习,但每次正式演出都不准许她参与。小姑娘很难理解为什么她不能上台和同学们一起表演。这种故事说明我们的校园还不够包容,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自信培养。另外,由于学校缺乏具备特殊教育知识的人员,缺乏对于特殊儿童个性化的支持——期待未来会有。

特殊孩子不是弱势,普通孩子会在他们身上看到自己没有的能力。融合教育不是简单的特殊孩子与普通孩子共处一室,它强调的是合作和友谊,希望找到每一个孩子的优点。在我的观念里,融合教育是一种好的教育方式,它对普通孩子的帮助胜过特殊孩子。所以说每一个有教育需求的人,给他们一定的支持,他们会在良好的环境下接受质量有保障的教育。


本期编辑 常琛

推荐阅读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