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那才叫过年,现在顶多叫放假

百家 作者:青年文摘 2023-01-24 13:31:16

点击上方蓝字“青年文摘”

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添加标 不再错过推送

每天 8点 12点 20点 不见不散~

作者:温故

来源:国馆(ID:guoguan5000)


再过三天,春节假期就结束了。


好像还没怎么好好拥抱新春,转眼就又到了行将分别的时刻。


匆匆忙忙,大概就是成年人世界的主旋律吧。


就连小时候无比期盼的过年,如今都更像是一个得以喘息的假期——比起贴年画、放鞭炮,很多人更想睡大觉。


房贷、车贷、柴米油盐……我们已经被这些东西推着走了很久,难得可以休息一下,谁又甘心错过?


但谁又不怀念那一份说不清、道不明的“年味”呢?


图/摄图网



以前那才叫过年


还记得小时候,最期待的就是过年。


那时候的儿歌是这样唱的: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吃几天,马上就是二十三;

二十三,送灶爷;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做团子;二十六,炖猪肉;

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从腊八开始,年味就逐渐浓了。


新衣服、灯笼、春联、糖果、鞭炮、挂历……大包小包的年货,拎在手上,甜在心里。


有些人家还会买一张大大的挂画,上面通常是一个圆姑娘或胖小子,怀里还抱着个大鲤鱼。


图/摄图网


到了腊月廿四,就是大扫除了,全家老小齐动手,谁也别想闲着。


门窗、桌椅、被褥、柜橱……所有角落、所有东西,但凡能洗的都给洗了,不能洗的想方设法也要给它清理一遍。


图/摄图网


待到除夕,那一天爸妈基本都是围着厨房转,炖肉、炒菜、炖鱼、酱肘子……满屋子都飘着肉香味。


孩童们则凑在桌前,望着满桌的佳肴流口水,恨不得马上就吃到。


等到所有东西备好,一家人齐齐入座,每年最丰盛的一桌“年夜饭”,也就开席了。


它不止一桌饭,更是一桌满满的幸福。


图/摄图网


吃完年夜饭、洗完澡,再换上新衣服之后,最重要的事情,便是打开电视看春晚。


那时候全家人还会一起守着电视机,等着赵忠祥、赵本山的出现。


电视里放着春晚,电视外一家人唠嗑不断,从前的除夕夜,大都是如此度过。


一直到12点,屋外鞭炮声此起彼伏,硫磺味随着硝烟弥漫开来,新的一年也就到了。


图/摄图网


从大年初一开始,就要走亲戚了。当然对于孩童来说,拜年还是其次,更重要的是意味着可以收压岁钱了。


虽然那时红包不大,但对小孩子来说已经是“巨款”了,放在兜里怕掉了,放在其他地方怕忘了……


同样忘不了的,还有妈妈的那一句:“你的红包拿来,妈妈先帮你保管着……”


那时候,大家都还没有什么钱,生活也没有现在好。


但那年味,很浓很浓。


爸爸刚炖好的肉,妈妈给买的新衣裳,兜里舍不得花的几毛钱,还有噼里啪啦此起彼伏的鞭炮声……


桩桩件件,都是永远忘不了的童年美好。


到如今,我依然无比想念。



现在顶多叫放假


多年以前,老舍先生曾在《北京的春节》里,深情回忆了北京胡同里的春节景象:


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


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从前的春节,是充满了仪式感的。


它总会有熙熙攘攘的人群,在集市、在庙会、在每一条喧闹的街道上,人们脸上洋溢着笑容,彼此祝贺,传递幸福。


它总会有眼花缭乱的色彩,檐下的灯笼、门边的春联、夜空中的烟花、巷子深处的爆竹……无一不在宣告着新年的到来。


图/摄图网


而如今,鞭炮声只存在于农村的零星角落中,麦芽糖几乎很难看到,街道上各种各样的小吃摊,也已经越来越少了……


很多东西,已经逐渐消失了。


儿时印象里的年味,它也确确实实地淡了。


以前一家人兴高采烈去采买年货的场景,已经少有了;现在更多的是网络购物,足不出户坐等快递上门即可。


很方便,可也少了很多过年的气氛。


以前年夜饭时才能吃到的诸多大餐,如今好像随时都能吃到了,可食物入口的那一种满足感,却很难再找到了。


图/摄图网


纪录片《舌尖上的新年》里有一段话:


年味越来越淡,只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年夜饭失去了吸引力……


母亲每到过年就抱怨:吃什么呢?你们想吃什么?


儿女们都说随便,您随便做。


只好年年依旧。


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新衣裳、年夜饭,也就不足以带来太多的喜悦感。


我们过年的仪式感丢了,春节也就成了日历上,再普通不过的一页。



我们怀念的年味

其实都是人情味


之前,很多人在网络上满怀期待地计划着“疫情结束后,要去做什么”。


有人说要去吃火锅,有人说要去见朋友,有人说要去旅游……我们越来越能读懂林语堂的那一段话:


幸福人生,无非四件事:


一是睡在自家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菜;三是听爱人讲情话;四是跟孩子做游戏。


很多东西,总是在失去后才知道珍贵。


年味,大概也是如此。


莫言曾回忆自己老家过年的“装财神”习俗:


往往是你一家人刚刚围桌吃饺子时,大门外就起了响亮的歌唱声:


财神到,财神到,过新年,放鞭炮。快答复,快答复,你家年年盖瓦屋。快点拿,快点拿,金子银子往家爬……


听到门外迎财神的歌唱声,母亲就会盛上半碗饺子,让他送出去。


扮财神的都是叫花子,他们提着瓦罐或是竹篮,站在寒风里,无论多么吝啬的人家,这时候也不会舍不得那半碗饺子。


图/摄图网


后来,饺子可以天天吃到了,叫花子不再有了,“装财神”的习俗也就慢慢消失了。


莫言说:“我们所怀念的那种过年,现在的孩子不感兴趣,他们自有他们的欢乐的年。”


我们怀念的年味,原来都是各自记忆里,忘不了的年月。


我们怀念的,其实是那个左邻右舍都还熟悉热络的时候,那时的快乐总是来得特别简单。


我们怀念的,满满的都是“人情味”。


你看年复一年,商店里循环播放着的,还是熟悉的新年歌;春节依然是最盛大的节日,年轻人也还在放烟花……


说到底,春节还是那个春节,只不过你已不是从前的你。


图/摄图网


小孩子才盼着长大,成年人只希望放假。


时间让我们扛起了很多责任与义务,快乐没那么容易,惟愿平安、健康。


这个年,快过完了;离家的日子,也近了。


假日无多,务必珍惜。


好好休息,然后,再好好出发。



来源:国馆,用文化温暖人心,让好书滋养心灵,以好物点缀生活。每天8点,分享有深度的好文,品味有内涵的好书,遇见精致有品的美物。

▽ 点击阅读热门文章 ▽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