町町单车或其他:真的是因为缺钱吗?

百家 作者:快公司FastCompany 2017-11-02 05:11:24



很多年以前,有家北京当时颇知名的网络公司(当时归类很模糊)杀到上海滩,准备掀开一个听起来很大很大的计划。那个事情给我印象最深的部分,并不是它的大,而是我经过之后开始想一个貌似很不严肃的问题:对商业而言,怎么样的剧情发展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悲剧?

计划失败算不上悲,每天推陈出新的计划海了去了,要是每个计划(或者大部分计划)都成功,那才是没天理了——各个计划都要消耗资源,地球吃得消吗?

计划失败之后,所有曾经投入真金白银、真情实意的付出、具体而微的点滴都透着当事人心血的实物(产品、包装、物料……)等等,居然没过多久就“融解”了,消失于无形就像它们从来不曾出现过。嗯,至少已经比上一条悲伤很多,而且,这都是真的,一遍遍都是这么在发生的。


但若是经历了这更悲情的一幕,主角还搞不清楚因何而败呢?哇呜,泪目,还能更令人悲伤吗?事实上,这种情况却远称不上鲜见。


虽然无论说多少遍,也不会有多大的劝说效果,但站在《快公司FastCompany》的立场,还是再多啰嗦一遍:想赚钱开个公司也没啥,但要当得起你称之为“创业”的,最好从真正的创新(哪怕一点点)开始——之所以非加个“真正的”定语,着实是被不少人的顾影自怜给逼的。


最近读了一篇《创业家》朱丹采访前町町单车创始人丁伟的口述节选。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人物:前町町单车创始人丁伟


经历:从什么都不懂18、19岁开始,名下被父母亲挂上7个公司,但开支一直来源于父母打的零花钱,而非这些公司的分红。具体有参与过的是父亲在上海的珠宝店,但“我才23岁,不太想卖黄金珠宝这些事儿。”


行动起源:“去年我爸来上海看我,发现我每天上班放着跑车不开,而是骑摩拜单车。去年8、9月份正是摩拜最火的时候,我爸觉得共享单车使用方便,商业价值也挺高。我也觉得挺好,于是就创立了町町单车。”


行动前的预估:我们接触到共享单车项目的时候,摩拜、ofo各方给的官方数据是每天10次左右骑行次数、每次1块。我们当时想着5毛一次、预估每天8次左右骑行次数,每天每辆单车有4块收入。这样算下来,仅靠单车的使用费用只要一年半就能全部回本。


从这个角度看,原文作者朱丹在导语中写的“作为‘富二代’的他颇喜欢折腾,去年底靠着父亲的投资在南京跟风创办町町单车”,是颇为准确的。


行动的开始:“町町单车的车身设计是我主导的,我之前不是玩跑车嘛,町町单车的漆用的都是保时捷上的那种漆,轮胎都是实心胎。因此,造价除了摩拜没人比我们更贵。我们前期投入了大概2000多万元,全是我父母公司出的。”


行动的阶段成果:去年12月18号召开了第一场发布会,投放了第一批车。截至6月倒闭,町町单车铺了1万多量单车、有15万用户。



对于“丁伟”们来说,一个很残酷的事实是,百团大战也好,共享单车也罢……其实他们很容易一旦被大致确认为“跟风创业”,就已经隐隐被列入到一张“可以无视”的企业名单中。


说老实话,如果不是从这篇对话中读到了一些细节,我可能还在延续从未曾考虑过留意町町单车的状态。


“我爸妈的公司是做投资理财,做一些社会融资。我们在泰州有一家保险财富、大概有20多家门店的规模。这家公司倒闭了,老百姓到期的、没到期的都过来取钱,不管这个钱有没有收回来。借款人们一看我爸公司出事了就都不还钱了,还钱的那些也是欠100万只还50万还要求当面撕毁借款合同的那种,但逼得没办法只能接受。我爸拆东墙补西墙,还去借高利贷还款,最后整个公司就拖垮了。”


这是中国商业环境中非常常见的短融长投,与这种现象关联的失败也是数不胜数。这大概是丁伟因此说:“町町单车会倒闭,是因为我父母公司作为输血方资金链断链”的原因。


但他紧接着又说:“就因为缺钱,这个事儿没成。我觉得特别可惜和不甘心。”真的是“就因为缺钱”吗?特别值得“不甘心”吗?


之所以点出这两点,真的是被他刺激到了,“不过我一点都不愧疚,因为我没有偷懒。每一次组装车、铺车我都亲自上。晚上铺车到凌晨五四点,白天还去开关于规范停车会议、交通部各种会议……还得谈融资和商业合作。每天都是风里来雨里去。打心底来说,我很想把这个事儿干成。”


拜托,你是创始人,你所忙着干的这些事都是别的角色能替你完成的,有那么少数几样旁人都替不了的、唯独创始人能干的活却偏偏没干,这要都能成,让别的创始人情何以堪?


我曾经在某些创始人身上观察到类似的状况,我称之为“勤惰”。勤劳与懒惰本来是对立的,“勤惰”大概意思是“貌似勤劳实则懒惰”,你可以大概理解为:“勤”于干体力活或其他一些压根没重要到创始人才能搞定的活却“惰”于对企业要命的问题深入思考。


“勤惰”的创始人,通常你多从不同角度问几遍“你为什么觉得这样能行”,得到的都是顾左右而言之。


“勤惰”的创始人,通常你只要指出其逻辑基于某个或某些假定,你再问他如果某个或某些假定被推翻他怎么办,你是得不到答案的,因为他没设想。


“勤惰”的创始人,每天都很忙,因为只有这样他才会心安,而最后失败时,他因此“一点都不愧疚”。


所以我们会看到,“摩拜、ofo各方给的官方数据是每天10次左右骑行次数、每次1块。我们当时想着5毛一次、预估每天8次左右骑行次数,每天每辆单车有4块收入。”


所以我们会看到,“我们是首家南京共享单车企业,今年过完年摩拜和ofo就进来了。我们根本没办法跟摩拜这种有大资本的主抗衡,他们一个月能铺十万辆,而我们总共才铺了一万辆。摩拜、ofo的车出门就能看到,町町单车出门左转还得再找找。我们怎么跟别人打?!”


所以我们会看到,“我们也去谈过融资,但大的风投基本上都投摩拜和ofo了,不会再投其他单车公司了。我们只能找一些小的、实体公司谈投资,最后还是没谈下来。”


拜托,这跟祥林嫂的“我单知道冬天有狼……”有啥区别?更让人无语的是,就这样还能感慨,“但关于共享单车的未来,我的设想和摩拜他们正在走的路算是不谋而合。”


‐End‐


本文转载自:创新柯学家(ID:kinovation)

图片 | 网络

编辑 |  区嘉盛


阅读原文,购买快公司大会门票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