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马云的《功守道》,我终于忍无可忍,要亮出真功夫了!| 墨墨说

百家 作者:楚天都市报 2017-11-27 12:12:02



马云的《功守道》于1112日上映,一天过后,点击量过亿。


各种蹭热点接踵而至,总归绕不开马云爸爸的荷包,无非是“天下武功唯钱不破”云云。



直到3天后,一项新兴的体育竞技赛事功守道揭幕战在北京打响。这时候,很多人才恍然大悟,原来电影《功守道》只是个序幕,推广太极才是真意


功守道,一攻一守,一推一防,正是太极功夫的精髓。



李连杰和马云,一个是塑造过《太极张三丰》的功夫巨星,一个是师承陈氏太极19代传人王西安的商界巨星,二帅归心,为的是把太极文化弘扬天下。


他们这次玩儿得很大——直接冲奥运会去的。奥运会有日本的柔道、韩国的跆拳道,为什么不能有中国的太极?李连杰甚至将设想发在微博上:20328月,第35届奥运会在上海举办,中国队拿下‘功守道项目12块金牌中的11块!



所以,不管别人怎么说,我始终相信马云和李连杰拍这部电影的初心。


话说回来,既然是一部讲中国功夫的电影,我和很多人一样,第一时间联想到的是《一代宗师》。“见自己,空见天地,见众生。”同样是讲功夫的初心,《一代宗师》已然成经典,恕难被超越。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一代宗师》热映的那些天,墨墨遍访武汉三镇,做了一次至今想起来仍觉得热血澎湃的采访。这期的“墨墨说”,就来说说这次没有见报的采访,说说江城曾经的“一代宗师”,他们的故事,以及那个逝去的武林。

江城“一代宗师”何处寻

他们的故事,以及那个逝去的武林


汉口精武路。一条不足千米的窄街,近20年因鸭脖而名噪南北。


少有人知的是,1926年以前,精武路还叫西满街。这年,由霍元甲开创的精武体育会,在此建立汉口分会新馆,窄街从此烙上“精武”的印记。


汉口精武路,宋枕涛 杨鲜摄


当年精武会馆的痕迹,如今早已是羚羊挂角,无处可寻。只剩地方志里的只言片语,以及断壁残垣上曾经晃动的尚武拳影。


80多年后,精武路周边的各大影院,王家卫的《一代宗师》热映。中国功夫的精气神,在那一代武术宗师身上,映射出最后的荣光。


功夫,工夫。正如《一代宗师》中所讲,功夫其实就是时间。


在你我生活的这座城,也曾有那么一群人,甘愿用一生的工夫,专注一言一行的经营,一招一式的拆解。也曾有那么一个真实的武林,流派林立,拳种纷显,不见玄法神功,甚少刀光剑影。


汉口沿江全景 图片来源网络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留一口气,点一盏灯。


当全城人都在咀嚼王氏台词的余味,我们开始在江城民间寻访,试图一探那些曾经的“一代宗师”,以及那个逝去的武林。

 

精武会与三大内家拳南传

 

昔日精武路上的精武会馆,究竟是怎样一片英雄之地?


今人如我,只能合眼,想象。80多年前,曾有微风拂过这片空旷的土地,尘土轻扬,拳脚下不只闻咆哮,刀枪间不只见流星。


作为《湖北武术史》(1993年版)的编者之一,民间武者林鑫海,曾遍翻史料,寻找汉口精武会的蛛丝马迹。


在他出生前2年,1931年夏,武汉大水成灾,精武会馆荡然无存。1930年代中期曾重修复兴,但随后因武汉沦陷,精武会活动时断时续,直至终止。



“不少人因为看《霍元甲》,知道了精武会。”林鑫海说,精武会全称精武体育会,是最早的全国性民间武术团体,1909年上海创办,1918年起,在武汉、绍兴、广州等地开始兴办分会。至30年代,国内外分会达到40多个,会员超过10万。


1918年77日,上海精武体育会的汉口分会成立。上海总会推荐来的第一位老师,便是河北形意拳名家的耿霞光。


 耿霞光图片来源网络


耿霞光,其父耿继善,为国手级形意拳大家刘奇兰的弟子,人称直隶四大金刚之“粉面金刚耿大枪”。而刘奇兰的师父李洛能,则是将“心意拳”改为形意拳”的近代形意拳宗师,咸丰、同治年间,八卦拳董海川,太极拳之杨露禅,鼎足而三,、八卦、太极三大内家拳领袖


耿霞光身形瘦小,初到汉口时,还发生了一段小插曲:


汉口精武体育会及武术界人士前去码头迎接,有一武师见耿霞光不高,其貌不扬,于是上前握手有意试力制耿。不料耿霞光顺势将他采一旁摔倒随即又将其搀起,表示歉意。武师愧服,让大家一同鸣鞭放炮,以示欢迎。旁观者惊叹这是“遇敌以得人为准,以不见形为妙的上乘功夫。


从此,中国三大内家拳之一,形意拳传入武汉。


图片来源网络


之后,又有任之义、赵振尧、陈又新等人应聘任教精武会馆,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等拳术在武汉习练开来。


1926年,新建汉口精武会馆落成于西满街口时,会员已发展到8千余人,遍及武汉三镇,是时“会务大展,乃有霞蔚云蒸之势”。

 

河北拳师的江城传奇


    

而今三镇习武之人,说起近代武汉的民间武术,总绕不开两个名字:一位就是耿霞光,另一位叫祁殿臣。


祁殿臣


二人是河北老乡,同为将形意拳在武汉光大的代表人物。


“两位老爷子私下里很熟络,祁师爷称耿老‘老猴子’,耿老叫祁师爷‘老小子’。因为耿老个矮,身手敏捷,他比祁师爷年龄大一点,辈分高一点。”


73岁的何道伟,是祁门第三代弟子,他的父亲是祁殿臣徒弟。虽是得祁殿臣亲授,但按武林规矩,何道伟也得尊一声“师爷”。


2014年217日,在中山公园例行的晨功之后,何道伟带几位徒弟,如约来到茶馆,与墨墨碰面。祁老的故事,在茶香里娓娓道来。一盏茶,两个钟头,只动了一口。


1893年,祁殿臣出生在河北新城一家豆腐铺里。家穷,他10岁就开始推车送豆腐。有一家客户是盐镖镖局,总镖头张长发,即是刘奇兰的第三代传人。


祁殿臣送豆腐的空当,学着镖师们一招一式比划,日积月累,竟悟出了门道。后被张长发看中,收为弟子。


之后,祁殿臣又拜师伯——南京“中央国术馆”教务长孙禄堂为师,南京国术馆是当时官办最高武术机构。


期间,祁还随武当剑派传人、北伐武将李景林学剑法,并曾到陈家沟与陈氏太极拳传人切磋半年。“一路寻师会友,形意、太极、八卦、摔跤、少林,祁师爷已无不精通。”



1945年之前,祁投身抗日,经历武汉会战、随枣会战、长沙会战,后步行至西安。


抗战胜利后,祁殿臣南下武汉。同耿霞光一样,祁初到武汉教拳,也遇到挑战。当时有三位人物,号称“武汉三山”——熊玉山、王贵山、吴金山,门下弟子众多。一日,“三山”的得意弟子多人,到祁殿臣拳场“踢场子”。祁悠然而上,一一破了,后伸出一手指,说:“能撅我一指否?”一众人等使出浑身解数,均不能撼其分毫。 

  

由此,引发祁殿臣与“三山”的比武,最终祁 “德艺服三山”,在武汉落户。培养了许多武术人才,影响深远,被尊为“祁门”。


祁门盛况


“练功还得练药。练功不练药,到老是病壳”。正如《一代宗师》里的八卦掌传人宫二先生,耿霞光和祁殿臣还是闻名的中医,专事推拿与骨科。


1961年,中科院组织成立经络研究课题组,想用西医的方法证明经络之学。协和医院专门为此设置康复科,请来祁殿臣共同研究经络。“这一课题是周恩来总理提议的,当时来请祁师爷的,即是周恩来考察三峡时的随队医生顾继珍。”何道伟说。


1963年,汉口前进四路12,耿霞光按摩诊所开业据其弟子说,10余年间经耿治愈的骨科跌伤病人不计其数。

 

汉口码头,一个练家子的江湖


为什么学拳?

因为太穷了。林鑫海说。


1935年,林鑫海出生在武昌起义门附近的一间民舍,家境苦寒。祖辈是浠水人,晚清迁来武汉。父亲一根扁担,扛起一家人的生计。


“乡下来的穷汉,进不了大码头,经常受人欺负。我爹就跟人学些拳脚,必要的时候对付两下,不然拉不到生意。”


林鑫海念了几年私塾、又读几年小学之后,便挑起箩筐,和父亲一起谋生。那一年,他不到10岁。


“爹挑两个大箩筐,我背个小箩筐。”随父亲混迹码头的日子里,林鑫海从扎马步起,开始了与武术相关联的一生。


而此时,张友刚祖父的茶馆,正在汉口码头红火经营。


张友刚,魏铼摄


张友刚,65岁,汉口民间拳师。祖父是洪门拳传人,从小习武,后来在江边开起茶馆。


“当时茶馆不是一般人能开的,得黑白两道都通。”张友刚听祖父讲,动乱年代,打码头的事情时有发生,常有人去茶馆解决纠纷。


彼时的汉口码头,弥漫着浓重的江湖气,“连水果摊的老板都是练家子。”


据《武汉地方志》记载,汉口码头不仅帮派林立且帮内有帮派内有派门户森严错综复杂。各码头头佬之间为争夺势力范围,打码头吃码头”,发生争斗和内讧,自然,这些都离不开拳脚。据称,目前在武汉广泛传习的地方拳种——洪门其诞生与清末洪帮也不无关系


“洪门一头牛,打死不回头。洪门拳,打的就是一个刚猛劲。”说话间,张友刚打出一套洪门拳,招式和眼神之间透出一股力道。收拳,提气,张友刚有点喘气,摇摇头:“年纪大了,对打训练也少了,这年头,没人能跟你真的对练了。”


张友刚更愿意相信关于洪门拳的另一种说法:洪门拳源于宋太祖,“赵匡胤三十二手定天下”,并受到了武当道教的影响。后来经过历代拳师们的研练,发展成现在的洪门拳。清代初期在汉阳、黄陂、武昌等地流传开来。


湖北人的拳法:孔门与鱼门

 

1945年,林鑫海10岁那年,拜了第一位师父,吴高管。


吴高管是大冶人,授孔门拳。孔门拳发源于大冶,相传创于明末清初,距今已300多年。因尊孙悟空为祖师,故原称“空门”。上世纪30年代,由吴高管师父胡铁砣传入武汉。


“胡铁砣是江湖别号,铁砣就是拳头狠。”为编撰《湖北武术史》,林鑫海曾去大冶考证过孔门拳的历史。孔门拳舒展洒脱,柔中带刚,受内家拳的影响较大。当时流行于大冶、黄石、武汉、鄂东各县。如今在大冶农村,习练孔门拳之人还不在少数。


吴高管初来武汉,主要是教场子,就是聘用老师,在各个武馆间巡回授徒,“小场子教40天,大场子教100天。”


吴高管因病去世,林鑫海又拜了位师父,叫李炳林。李炳林的师父与吴高管是师兄弟。两年后,李炳林在去武馆途中,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后国民党败退途中,他趁机逃走,又回到武汉。


辗转跟了两位师父,林鑫海学到三套孔门拳拳式:占山,龙虎斗,下山。“孔门,最厉害的是侧锤。小时候看师傅打过,反掌打过去,很厉害。”


当时,洪门、孔门、鱼门,是武汉地区最流行的三大地方拳种。如今仍是。


鱼门拳的历史,与湖北的水有一番因缘。


相传,起源于咸宁龙泽。明朝遗臣戈定、韩通、董奎、赵玄、薛礼、钟师六位道者,游泉山金夙峡,惊叹于游鱼穿逐转跃之妙,渔人撒网用力之巧,于是展图索姿,融会一体,共创鱼门拳,又名“鱼门六家艺”。


清末,咸宁鱼门传人陈光洲来到武汉访友收徒,特意悬牌茶肆,号称“专教武汉名师”,引来不少名士比武较技,不敌陈光洲,从此鱼门拳根植武汉。


“相较于洪门拳的刚猛,鱼门拳主柔,以柔克刚。”习练洪门拳的张友刚,也练鱼门拳。如他展示,鱼门拳形似游鱼,一碰即转,也有推手之法,与太极有几分相似


张友刚和同门练习,魏铼摄


拳诀云:碧波描艺观鱼游,鱼在水中善穿逐;摇头好似龙摆尾,摆尾又如凤回头;浮沉翻复轻灵巧,左右开弓精气足;要学鱼门精巧艺,常在水边观鱼游。


武汉开埠,不仅北拳南传,湖北各地的地方拳种也流入武汉。比如,源于京山的严门和熊门,源于沔阳的水浒门,源于汉川的隐仙门,源于通城的字门,还有源于黄梅的岳门。


千斤坠,失传的绝技

 

武林之中,不乏传奇。


彼时武汉,流传最广的传奇绝技,要数耿霞光的“千斤坠”。


耿氏形意拳传人陈湘陵,曾著文回忆:耿霞光于1931年居汉口宏春里时,与夏向先生创办身心修养研究所,教拳授艺。一个冬日,附近南京皮业作坊的三名硝皮工人来访,素闻耿师付千斤坠功底深厚,我们三人未曾见得,今欲试力不知愿否?耿遂应允,以形意拳三体势桩站立,令三人用白腊杆顶住小腹,任其推,动则为负。该三人使出平生气力顶推,耿却坚如磐石,纹丝不动。后三人精疲力尽作罢,服贴作揖,赞名不虚传


林鑫海则亲眼目睹过这一绝活。“老头子的功夫是很纯的。”


1959湖北省第三届运动会期间,大会在东湖为耿霞光拍摄形意拳套路纪录片。耿展示完毕,一位武钢的苏联专家过来比试。洋专家年轻力壮,身材高大,瘦小的耿霞光折手端坐地上洋专家使出周身力气,竟不能将耿从地上提起,最后折服认输。


据传,在耿霞光去世前几天,还演示过千斤坠。他坐着,对弟子们说:“来,把我抬起来。”三个弟子过去,抬不起当时不足90斤的他。


祁殿臣的绝招是“迎门三不落”。


何道伟,魏铼摄


祁门传人何道伟说,抗战前,祁曾在保定军校授拳,一天突然来了三个人,找他切磋。三人武艺精湛,祁动用“迎门三不落”,将三人制服。事后不久,祁被调入国民党军界任职。后来才知,那三人是蒋介石的侍卫,蒋当时正在保定军校视察。


“这个绝招我师父见过,可惜我没见过。只有棋逢对手的时候,才用的到。后来没人找他交手了,时代不同了。”何道伟叹气。


1972年,耿霞光和祁殿臣两位师傅在同一年去世。他们的绝活,真的成了“绝技”。


他们的绝技,还有武学修为。


1938年武汉沦陷耿霞光即刻停止设场授徒,闲居汉口民族路乔家巷挑卖劈柴为生。有日本人听说武艺高深,曾数次以重金礼聘耿去教武术。但以装聋作哑和年高多病为由拒绝应聘,不为敌所用。


1954年,武汉大水。60岁的祁殿臣参与抗洪,在长江边上扛沙包,比年轻人扛得多,跑得快。儒家的中和之道,文人用笔写,祁殿臣则用拳法演给弟子们看,“一招一式皆是道”。

 

真实的武林渐成绝响



2013年117日晨,何道伟在中山公园双龙桥习武。凌晨5点起床,步行30分钟到中山公园,练武2小时,已是几十年的习惯。


何道伟带领同门练武,魏铼摄 


双龙桥是有历史的。1933年建成,1938年秋冬时节被毁。2001年中山公园改造时,用精铜复制双龙于双龙桥。


双龙桥,见证了19344月那场规模宏大的国术考试,300多人参加擂台比武,倾城观看,史称“中山公园打擂”。


“武汉,吸收了北派拳术南来之妙。”林鑫海说,1933年,武汉市民国术表演大会的《秩序册》记载,大会共表演拳术115套,其中湖北地方拳52套,北派少林拳等为63套。当时“国术救国”得到提倡,除了官办的国术馆,精武会馆等民间国术馆也风生水起。


彼时,武汉地区的群众国术组织就有15家。还有党政军警的国术组织,比如1934年成立的武汉骑射会,发起人是张学良。


80年过去。这些国术组织,在抗战后大多烟消云散。曾经以武术为生的名师,也相继离世。


丰厚的民间武学,已难觅专一的传承人,因为练武不再是生计需要,已成健身之道。


“现在大多是练套路,真功夫太少,花拳绣腿太多。连教太极拳的专业队,现在也讲究高、飘、美,而不讲究怎么踢出去有力。”何道伟,曾任1960年湖北第一届专业武术队队长。他说,武术的本真,就是对抗精神,现在没有了。因三年自然灾害,武术队解散,之后何道伟到工厂当工人,直至2004年退休。


现在,何道伟在老年大学教太极拳,也带自己的形意拳徒弟,“尚未找到合适的传承人”。他说,他的两个女儿宁愿花钱去学拉丁舞,也不愿跟他学拳。


何道伟与师弟李超对练推手,魏铼摄 


何道伟的师弟李超,则潜心研究师门历史。他专门购置了摄像机,拍摄师门前辈的视频,查阅师门资料,以作留存。他说,他们的拜师帖上有一句话:刻苦练功,纯洁正宗。


洪门拳传人张友刚,上个月还参加了澳门武术比赛。他说,时代不同了,原来武术就是讲胜负,不是像现在为了表演,他赞同《一代宗师》里的一句:功夫,两个字,一横一竖;错的,倒下;对的,站着。


“我一生都没离开过武术。”在司门口胭脂巷的老房子里,风湿严重的林鑫海行走艰难,讲起武林旧事却兴致很高,一连3个多小时,直至暮霭降临。他不时比划拳法,露出鹰的眼神。


2013年120日,中山公园对面的电影院。在墨墨的邀请下,何道伟看了《一代宗师》。



为什么武术叫功夫?功夫其实就是时间。”梁朝伟饰演的叶问独白。


“对。”何道伟喃喃自语。


何道伟对墨墨讲起他第一次见到祁师爷的情形:


大热天,院子里。祁殿臣一身瘦长布衫,扎着马步,端一大筛,摇煤球。汗水直滴,但老人目不斜视,乐此不疲。


“摇的时间越长,煤球越圆。这不正如功夫么。”


来源:楚天都市报原创

作者:陈凌墨

编辑:小Z


领导说了!

你点一个
小编的工资就涨五毛!


楚天都市报新闻爆料,随时随地!

1、新闻热线:027-86777777

2、新浪微博:私信或@楚天都市报  

3、"看楚天"APP:点击右上角“报料”“我要报料”即可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