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牛深陷年底裁员风波,被裁员工却乐开了花!

百家 作者:董毅智 2017-12-27 11:03:54

 

文自/人力资源分享汇(hrgogogo

 

 

每到年末,就算员工再不喜欢公司,也没有多少提出辞职的,毕竟没人会和钱过不去。过年的带薪假和年终奖都是留下员工的理由。这个时候如果哪家公司裁员,HR铁定背锅。

 

然而,途牛就“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年末裁员,还一次性裁了400人。

 

 


 

员工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辞退,一早收到公司通知,要求收拾东西当天走人,连工作都不需要交接。虽然裁员来得如此迅猛,但途牛被裁员工却乐开花了。

 

 

坦诚裁员事实

因为裁得有底气

 

不同的公司面对裁员新闻,有着不同的处理态度。有些公司说是正常的末位淘汰,把裁员的锅成功地甩给员工自己;有的公司说是正常的业务调整,公司本来人员流动就大……但途牛,有点不一样,官方回应裁员传闻:

 

“是呀,你们说的没错,我就是在裁员呀!”

 

相比较其他公司,途牛坦诚了自己是在裁员。公司能不能坦诚,其实主要还是看它有没有做到问心无愧,其实说白就是对于被裁员工有没有给足钱和给足面子。

 

途牛裁员,在补偿上,已经算有良心的了,补偿标准是中规中矩的N+1。知乎上一位员工爆料,补偿拿了12万,有种中了大奖回家过年的感觉。

 


 

 

其实单就N+1的赔偿标准,小薪倒不觉得有稀奇的地方,毕竟是法定赔偿标准。但你见过裁员的时候把年终奖也发了的吗?途牛就发了。

 

 

 

年末很多公司辞退员工,其实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想给年终奖。员工辛辛苦苦一年,却在最后关头没拿到这一年里该得的奖励,心中自然有诉不完的委屈。年末裁员,还把年终奖都发了的公司,小薪不得不竖起自己的大拇指。

 

途牛之所以会不像其他企业一样否认裁员,在裁员补偿上做到位,可能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让被裁员工也能开开心心拿着补偿离开,没多少公司能够做到。

 

 

裁员难不难做

就看公司厚不厚道

 

裁员对于HR来说是一个挑战,毕竟要“砸别人的饭碗”。但有的公司裁员的时候,HR却很好与员工沟通,员工不闹事,HR也省心,背后的差别不是HR谈判能力的差别,而是公司厚不厚道。

 

小薪听过很多HR抱怨,裁员让HR去做,但补偿标准却不是HR能定的。于是有的老板,想0成本裁掉员工,否定员工的任何贡献,不能任何补偿,并且理直气壮地让HR去谈,HR若是谈不下来就丢过来一句:裁个人都搞不定,要你们HR干嘛?

 

 

 

但有的公司,HR裁员就能做到好聚好散,肯定员工为公司创造的价值,请员工对公司多一点理解,并将赔偿标准公布。在公司做到“厚道”的情况下,就算裁员问题上有不合法的地方,员工也不会闹事,比如这次的途牛。

 

《劳动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应当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可以裁减人员。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1、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2、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3、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4、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由此可见,企业进行经济性裁员需要满足的条件有:

 

1、客观情形: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

2、裁员流程:提前30天向工会和全体员工说明情况。

 

很显然,这两个条件途牛都不满足。但途牛HR在执行裁员时,虽然来得“迅猛”,却也没有“抵抗”。一家公司的裁员工作好不好做,终究看得不是HR的能力,而是公司厚不厚道。

 

 

需要裁撤员工时

最能看见公司的格局

 

知乎上有一条评论,小薪深以为然。公司经营调整或者遇到困难要裁员,员工可以理解,大方约谈并给补偿的企业,裁员也算“大快人心”;相反那些换着法儿赶员工走,而且人走茶凉的企业,才叫“恶心”。

 

 


 

企业需要裁员时,最能看到一家公司的格局。

 

不靠谱的公司,总是在员工入职时,把员工的义务交代地一清二楚,绩效稍微不满意就扣钱,工作稍有不达标就罚款;但到要裁撤员工时候,完全把自己的责任撇得一干二净,甚至把员工当做“敌人”一样对待,仿佛员工在公司这几年都在给竞争对手打工一样。于是,他们会给孕妇安排出差,将高管放到车间,给下属一个不可能完成的工作量……企图用各种方式逼迫员工主动离职。

 

而有格局的公司,哪怕是辞退不合格的员工,也力求好聚好散,让员工从心理上接受公司的安排。

 

在海底捞有个说法,叫“嫁妆”。一个店长离职,只要任职超过一年以上,给8万块的嫁妆,就算是这个人被小肥羊挖走了,也给。

 

 


 

公司对待离职员工尚且如此,何况是无过错被公司裁员的呢?

 

“好聚好散、善始善终”,不只是说员工离职时要好好交接、站好最后一班岗;公司也要感谢员工的付出,不亏待前员工。势不可使相尽,山水有相逢,离开的员工是给竞争对手效力,还是与老东家合作,完全取决于员工离开公司的时候,公司的做法和老板的格局。

 

真诚对待每一位员工,哪怕员工是要从公司离开了,这样的公司就算输在市场上,也会赢在格局上。

 

 

附读:繁一|从关键业务看途牛裁员本质

 

 

       近日,途牛大规模裁员的消息刷屏,据传在裁掉的400人里,有300人左右属于研发部门。虽然途牛方表示,此举系研发组织结构调整,但此番大动作仍引起外界的广泛猜测。我们将从收入确认方式出发,探究途牛的关键业务,进而谈一谈其裁员的本质。

 

       作为一家平台类的企业,在确认收入时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以旅游平台为例:假设顾客在平台上订购一个房间,客户实际支付价格为400元,其中360元是平台需要支付给酒店,也就是说在这笔交易中,平台可获得40元的佣金。那么,这家平台在确认收入时,收入值是400元还是40元呢?

       

       实际上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这两个数字的选择,而是这家企业的关键业务究竟是什么。在上述的例子中,途牛和携程就做出了两种不同的选择。携程选择以40元的佣金作为收入入账。因为它的关键业务就是做平台,因此它不需要承担酒店房间没人住所带来的风险。而途牛则在其跟团游业务方面选择全额入账,原因在于,途牛认为其跟团游业务采取的是直签自采的模式,它们将交通、景点、酒店等进行打包,然后把一个成型的旅游方案销售给客户。这种情况下,途牛的关键业务是产品研发,承担整个产品方案的风险。

 

       正是由于销售收入的确认口径不同,导致了两家企业的销售毛利率呈现出巨大差异。

 

       与携程和途牛类似的对比企业是天猫和京东。从商业模式上看,京东这种“产品型”企业采取的是自营模式,京东作为采购商,采购各种产品自己售卖,然后再通过自身构建的强大物流配送到客户手中,其主要收入来源是产品差价;而天猫就是典型的“平台型”企业,主要为各大品牌商户提供销售平台,赚取佣金。所以,天猫没有自己的物流体系,主要依靠第三方物流。虽然阿里巴巴入股了菜鸟网络,但是不得不说,天猫在物流这块与京东的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由此可见,表面类似的两家企业其实在产业链上下游依靠的资源和合作伙伴不尽相同。

       

       我们发现,传统OTA类企业大多与携程类似,关键业务是平台的运营和维护,获取更多的服务商与合作伙伴,精准匹配需求与供给;但途牛的自营业务,客户的价值主张与关键业务是不同的。这就让我们对途牛的业务模式产生怀疑,它是否有足够的关键资源去支撑其业务发展呢?按照途牛之前的逻辑,他们的关键业务在跟团游,所对应的关键资源在旅游产品的自主设计开发方面。我们从营运费用、供应商和员工人数三个方面,以携程为对标进行检验:

 

       第一,营运费用。途牛的营运费用中,销售与市场费用是最高的,并且每年都超过产品研发费用的3倍,从占比来看,近三年也是每年都超过60%,而研发与产品开发方面的费用从未超过20%

(单位:千)

 

       相比之下,携程近3年每年的花费在产品研发上的费用都是最高的,能维持在45%左右。

(单位:千)

 


       第二,供应商。截至20161231日,途牛有超过16,000的旅行供应商,产品涉及到150个国家,跟团游有700,000个产品组合,自助游有1,000,000SKU

 

       从中可以发现在这三项上,途牛在2015年都取得了飞速提升,这可能是由于途牛上市之后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投资各项业务。但是途牛在他自称的关键业务——跟团游方面的增长率远低于自助游,也让人怀疑途牛是否真的具有他所说的在跟团游方面的产品研发优势。

 

       第三,员工人数。我们认为,如果途牛是自营类企业,那么它在产品开发方面的员工人数占比应当相对较高,事实上,就途牛单个企业来看,它负责产品开发类的员工人的确很多,占到了1/3左右,但是与携程相比,近三年这个数字两家企业相差不大。这表明,也许途牛实际的模式与携程并没有什么区别,至少在产品研发上,它并没有展示出明显的优势。

 

       由此我们认为,途牛的各项资源与它自称的关键业务并不太吻合。

 

       这一点,从途牛的自上市以来的市销率中也能有所反映。

 

       2014年到2017年市销率(周数据)可以看出,途牛的该数值在携程的1/6左右。我们认为,途牛之所以在上市时选择将收入以全额入账,很大可能是为了做高收入,从而希望在用P/S与携程做对标时能够提高自己的市场估值。然而,这样的做法并未得到市场认可,上市以来的股价一路下滑。

 

       途牛的管理层大概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公司在2017年一季度的季报中表示,本着降低成本,争取早日实现盈利的目的,从2017年起,将改变会计政策,所有的业务收入均按净值入账,也就是把佣金确认为收入。同时,也改变了与相关供应商的关系,途牛将从责任方转变为代理方。这样一来,途牛整体的业务模式就变得与携程极为相似。在宣布这一消息的当天,途牛的股价出现了大幅下跌。

 

       今年三季度,途牛迎来了上市三年来首次单季盈利。可耐人寻味的是,在三季度漂亮的财务数据正式发布之前,公司的COO严海锋和CFO杨嘉宏却宣布辞职。

 

       结合此次的裁员事件,种种证据表明,途牛上市后的几年所宣称的关键业务——自主研发旅游产品很可能是失败的,公司长期亏损和业务数据的增长压力也已经让这个故事无法圆下去。顶着沉重的盈利压力,途牛不得不采取变更会计政策、修改合同关系、裁减企业员工等方式以达到短期内恢复平衡,为现金流止血的目的。

 

作者通讯地址:南京大学商学院 ,南京鼓楼金银街16号,210093aclvwei@163.com




董毅智

 

专业互联网(EC/TMT)、投资金融(PE/VC)律师,风险控制专家。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浦东国际金融学会会员、法律自媒体人腾讯、新浪、搜狐、网易、凤凰、和讯、金融时报、财经国家周刊、法人、创业邦、品途网、虎嗅网、艾瑞网、雷锋网、极客网、TechWeb、钛媒体、百度等多家机构特约撰稿人专栏作者、创业导师,有百篇文章在相关媒体刊登及接受专访。著作有《互联网+产业风口》、《Uber 开启“共享经济”时代》。

 

微信公众号:dongyizhilvshi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
百度热搜榜
排名 热点 搜索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