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振华被辱:拯救10000个国企也拯救不了东北经济

百家 作者:创业邦 2018-01-05 02:25:09

近日,一段视频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爆火——中诚信集团创始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毛振华在视频中控诉,自己在当地投资的23万平米的土地被非法侵占。“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来了之后,是亚布力最黑暗的日子。


  作者:快刀三侠  来源:快刀财经(ID:kuaidaoyingxiao)


这个滑雪场可能并不为多数人熟知,但有一个知名的论坛你可能听过——中国知名企业家每年一聚的“亚布力论坛”。

 

亚布力论坛被称为“中国的达沃斯”,每年的亚布力论坛年会都固定于元宵节在黑龙江亚布力举行,马云、郭广昌、任志强和王石等都是亚布力论坛的常客。

 

毛振华是黑龙江亚布力阳光度假村董事长,同时也是92派企业家中的代表人物。这个亚布力阳光度假村已经经营了22年,毛振华先后为这个项目投资了20多亿元。他在视频中称:“一个正常经营企业,动不动就执法机构来威胁我们,今天查这个,明天查那个,又是公安,又是什么食品检验,又是什么锅炉检查,天天找我们麻烦,他们没有为我们办一件事情。”

 

近年来,投资不过山海关”的声音愈演愈烈,不久前召开的“2017东北振兴论坛”上,长春市市长刘长龙也表示:“‘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说法,过去一度盛行,不管是否夸张,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东北(与其他地区)的差距。近几年来大家都在积极努力,共同改善东北经济发展软环境。

 

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东北的经济陷入了疲软,连《华尔街日报》等外媒都为远在千里之外的黑土地操碎了心。

 

2016年,国家发改委印发《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三年滚动实施方案(2016-2018年)》,分年度明确了137项重点工作和127个重大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在1.6万亿元左右,主要涉及交通、能源、水利、工业、农业、城乡建设等多个领域。

 

曾经的“共和国长子”的衰落,并不是一朝一夕,而是诸多原因长期作用的结果。

 


人民日报曾登出一篇文章《开局首季问大势——权威人士谈当前中国经济》,直接提到“东北和一些资源型省份的经济依然比较困难”。同样,2015年李克强去东北视察时,也直接说到东北的经济数据让其“揪心”。而经济学者用词更是凶狠——断崖式下跌、全面衰退、塌陷。

 


计划经济毒瘤,拒投资于山海关外

 

当下中国,如果要找到一个体制桎梏最深厚的样本,东北毫无疑问是最好的选择。

 

从上世纪30年代起,东北就建成了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城市化在全国遥遥领先。新中国成立后,东北由于工业基础较好,又毗邻苏联,在国家“一五计划”下,一度占有中国 90%以上的重工业,被誉为新中国的“工业摇篮”。



到了“二五期间”,中央给东北的定位是“注意发展农业,补足工业中缺陷部门,壮大自己的力量,以便有力地支援全国各地”。

 

这个指导方针和明确:支援全国其他区域是第一位,适度发展补足自己弱势部门是第二位。然而在随后到来的“大跃进运动”中,东北地区各级政府领导人也想跟风大干一场。他们认为东北还有很大潜力,不是适度发展,而是要来一个大发展。

 

结果这几十年来,东北经济的体制性弊端和结构性弊端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国有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掌控了大部分社会资源,却低效地运转着。

 

计划经济的体制和思维最先在这里生根,沿着京哈线一路向北,你能感受到:计划经济的胎记和氛围,仍然非常浓厚。

 

举一个例子,20世纪末国企改革,当时中国3000万工人下岗,其中四分之一来自东北,可见国企在东北数量之多。

 

旧制度犹如老式的大楼,改造起来,比平地起高楼还要艰难。“投资不过山海关”已经成为东北发展困境的真实写照,“大政府、小市场”等落后体制,层层束缚着投资者的发展。



振兴东北,不是依赖政府投资

 

工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一台普通的生产设备可能就要上百万元,其本身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

 

由于政策原因,东北地区从“一五计划”开始,就一直获得大量的政府投资。20世纪末的国企改革,导致大量工人下岗,政府投资办厂按理来说是可以增加当地就业岗位,但实际情况却并没有得到改善。

 

2003年之后,又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通过大量的投资来拉动东北的经济。但面对大量投资,东三省的投资拉动率却非常之低。

 

即便再大的政府投资,对于企业来说,从政府那里拿到资金的成本很低,但是多雇佣一个工人之后的成本却越来越高,因此相对来说,东北的就业岗位并没有因为投资增多。

 

再加上经营能力的每况愈下,企业甚至把政府补贴当做固定“营收”,像吸血虫一样趴在身上,千方百计,多多益善。

 

比如沈阳机床,作为上市公司,每年都有政府补贴。2015年,沈阳机床获得了政府5267多万元的政府补贴资金,但相较于当年6.79亿元的亏损,这些补贴显得杯水车薪。

 

长此以往,政府也不好过。近几年东北超过七成重点行业税收负增长,黑龙江16个重点行业中,只有4个行业税收正增长。一个不愿吐露具体身份的财政局长说:“2015年有30多亿元的支出缺口,以前除了中央资金之外,都是省里拿钱,现在省市要三七分,我们地市本级要拿出25亿元支出,而全市可用财力总共不到30亿元,我们所有人得不吃不喝才够。”

 

2016年东北三省的GDP增速排名位列倒数后5位,其中黑龙江和吉林增速分别为5.1%6.2%,辽宁经济增速则继续下探,为全国唯一经济增速负增长地区,只有-1.3%



官僚主义盛行,公平建立在钱权之上

 

在东北,民营经济想发展起来,难于登天。在东北某省会城市,44个委办局居然有43个有行政处罚权,抓权的目的是什么?还是为了最后抓钱?

 

“关门打狗”在东北许多招商引资中是常见现象,政府用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企业投资,等企业资金到位已经开始工程建设后,原来许诺的承诺最后就像一纸空言,让企业家苦不堪言,不得不伤心离去。

 

在东北,能做的比不上能说的,有能力的比不上会搞关系的,凭本事的比不上会送礼的,有资质的比不上有背景的。

 


2005年以后,东北突然盛行起一个奇怪的政策,政府官员可以直接到国企任职,拿国企的高薪。一时之间,一些晋升高级领导无望的官员,纷纷托人花钱以“调任”或者“挂职锻练”的名义转入到国有企业。

 

这种调任,是一种公权部门赤裸裸对优质资源的掠夺,不仅违背了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还压制了原来企业员工的上升渠道。

 

还有一些国有企业老总,养起了足球队、篮球队和乒乓球队,参加各类甲乙级联赛,这些运动员被安排到各委办局或国有企业部门,平时不用上班,只需在训练时卖卖力。

 

这样的后果造就企业冗员和经营急剧亏损,据悉吉林某企业,全国同类城市这类公司只有40个人,这家企业的员工多达300人,光综合行政人员就干了一百多人,这样的企业在东北比比皆是。

 

一位哈尔滨的北漂苦述:“北京有雾霾、有堵车、有歧视外地,还有生活成本和压力,但有一条北京不具备的,那就是在北京工作要比东北公平,基本原则是看人的能力而非背景和关系。”



人口陷阱,人才外流和老年化严重

 

改革开放以前,东北地区是资源洼地,具有较高的吸引力,大量人才流入东北地区。

 

然而东北经济的日渐衰退,工作岗位的缺失,让东三省逐渐由原来的人口大省,成了中国人口流失的重灾区,反而成为人口陷阱,让后来淘金者不敢再进东北半步。据全国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比较,东北近十年间净流出人口180万,这些人中,一部分是去外地上学的大学生不再回来,一部分是举家外迁,换句话说流逝的都是精英。

 


其中大量东北移民去了海南。因两地医保对接,哈尔滨医保部门曾有统计:在三亚生活的黑龙江籍流动人口有30万之多,仅哈尔滨人就达13万,而三亚本地常住人口也就68万。

 

另外由于东三省政策性积极响应国家计划生育,人口出生率低,老龄化严重,根据2013年数据,仅仅辽宁一省老龄化水平就高于全国1.43个百分点。东北成为全国老龄化社会最严重的地区。

 

从另一个方面解读,东北人才的流失,还和“托关系”的社会风气有关。

 

北上广深的崛起是商业的胜利,大家都是凭本事吃饭,但到了东北,到处都是潜规则,上学要托关系,办婚宴要托关系,晋升要托关系,住院要托关系,几乎生老病死都要托关系。

 

托关系是商业社会公平发展的大忌,但是恰恰在东北就是盛行这一套。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劣币驱逐良币”,东北各个领域都出现了人才“逆淘汰”的现象。



众生相:东北人的社会人精神

 

由于地域黑,网上经常有“东北人都是黑社会”这样的言论,然而搞笑的是,东北虽然没有那么多真正的黑社会,却存在着一种“社会人”的文化。

 

假装自己是“道上”人物,这种文化深入东北社会的肌理。在东北,经常能看见一群“社会人”打扮的人,其标准形象要么是膀大腰圆,要么是瘦成鱼刺,寸头发型,胳膊上有纹身,手里拿着一个小包,走路弯着腰,说话痞里痞气,大金链子、佛珠和玉坠成为证明身份的标配。

 

但仔细打听,这群人根本不是黑社会,他们也许是倒腾蔬菜的,也许是开牙诊所的,也许是五金店老板,或者苍蝇馆子的厨子……用他们的话来说,“不是社会人,净唠社会嗑”。

 

大金链子小手表,一天三顿小烧烤。这种“社会人”现象,说明了东北底层文化有一种对暴力崇拜的色彩,是一种草莽秩序的发扬,这种原始而现代的思维,实在难以适应社会的创新和商业发展。

 

另外,这种社会人精神和互联网的结合,又形成了一种荒诞的低级幽默,其中被称为“拯救东北经济”的直播行业,更是东北文化的重灾区。

 

据了解,国内多家主流平台中,排名靠前的主播里超过一半来自东北。被称为YY第一男主播”的MC天佑,就来自辽宁锦州。就连中国小品之王、东北喜剧最高段位的赵本山,也破天荒地发布微博,帮自己的女儿在映客参加的直播选拔比赛拉票。

 

在中国的科技互联网版图上,东北地区也几近空白。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金融业等新兴业态严重滞后,从而造成严重就业危机。与此对比的是,绝大多数直播平台的主播收入至少在5000元以上,懒散、颓废,谁也不愿意再出门创新。

 

不是东北人不热爱自己的家乡,而是家乡除了国企和公务员,实在没什么工作岗位。或许,以直播为代表的互联网经济模式的兴起,也许能给年轻一代留在东北,提供一个理由。但是如果说让网红拯救东北经济,对于这个“共和国之子”而言,实在是可耻至极。

 

写在最后

 

东北经济不是没救,要实现工业报国,只是涂脂抹粉,做表面文章,拯救10000个国企也救不了东北经济,东北需要刮骨疗毒的勇气。



所有的企业,都是时代的企业。在时代的风口下,德国提出“工业4.0”,美国提出“工业互联网”,中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在近代工业200年历史中缺位的中国,第一次与竞争对手站在了同一起跑线。机会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 END -


MORE | 更多精彩文章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bangcbd

推荐邦哥的好朋友“毒舌科技”, ID:dushekeji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