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中国区营收仅占全球1.2%!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赚钱的微软, 为什么就打不开中国市场?

看点 作者:牛透社 2017-08-30 08:09:26
席卷全球的“云端之战”中,微软名声大噪。不同于AWS主要在美国如日中天,微软的云服务在全球都有着足够的品牌力(中国可能是少数例外的地区)。这家老牌科技巨头是怎么做到的?为什么在中国市场上,微软没能展现出应有的实力来?
  我们可以很容易衡量微软的价值:如今,微软市值高达5720亿美元,高于Salesforce(645亿美元),SAP(1160亿美元),IBM(1460亿美元),Oracle(2120亿美元)及Workday(214亿美元)市值的总和。   也许仅用市值作为衡量标准并不足够恰当,但至少,足以看出微软这几年的确做出了不小的成绩。   在此前的几篇内容里,我们将微软、Oracle、SAP、IBM等全球IT巨头在云服务方向上的发力和布局做了对比,对云端之战的主要势力有了大致了解。而本文,则是要对微软单独做个细致的拆解和分析。
1、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赚钱的微软
  从2014年2月出任CEO至今,Nadella已经逐渐粉碎了微软内部陈旧复杂的组织结构和产品集团的“筒仓”。   毋庸置疑,这些层层组织架构曾一度让微软的发展速度受到限制,更是扼杀了所谓的以市场为中心的创新。Nadella开始赋予微软这个“庞然大物”全新的生命力。   前不久的财报电话会议中,Nadella明确表示,他珍惜并尊重微软令人瞩目的过去,也将无条件致力于矫正和重塑公司抓住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听起来,这段话有些“假大空”。但结合公司在云业务上令人眼花缭乱的财报,正是这种对持续和以客户为中心而转型的承诺,使Nadella的微软在“云端之战”的十强排名中列第一。   回到我们调用多次的这张图,再次看看上面开头的那些数字。在世界上最强、最成功的技术型企业中,Salesforce、SAP、IBM、Oracle及Workday,这五家公司的综合市场份额都远低于微软。   在7月1日开始的新财年,微软预计,商业云计算ARR(年度经常性收入)收入将达到200亿美元,而且公司整体营收将极有可能达到1000亿美元。这意味着微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赚钱!
2、微软的“无情”转变
  Nadella很清楚,客户对微软的期待已经改变了。   尽管微软本身也一直处于变化中,但这还不够。云时代的到来,让微软有了来自外部的更加强大的推动力,这才让微软内部开始了“无情”的转变。

1、推出Microsoft 365

  外部的变化首先来源于企业员工的期望,他们需要更多样化的技能和全球分布式的团队,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工作环境。   微软对此作出的应对是——推出了Microsoft 365。它将Office365,Windows 10和企业移动与安全整合到了一个完整、安全的解决方案中,用于强化员工“软技能”,保护企业信息安全和简化IT管理。   Nadella甚至曾表示,Microsoft 365是公司构建产品走向市场,满足客户需求的根本转变所在。

2、LinkedIn + Dynamics = AI

  去年,微软以262 亿美元收购了LinkedIn,从一开始各界猜测Dynamics和LinkedIn的合作可能,到前不久,微软真正推出了Microsoft Relationship关系销售解决方案。其中汇集了LinkedIn Sales Navigator和MicrosoftDynamics以及Dynamics 365零售和人才解决方案。   这实际上是微软在数据分析和AI方向上的巨大投入。从微软的角度来看,当一个客户越来越多地将每个业务流程数字化,扩大AI模块的投入是绝对值得的。   用Nadella的话来说——未来,任何业务的核心竞争力都将是使其数据转换为AI驱动竞争的能力。   当然,这一切始于结合SQLServer,对跨越AzureDatabase、CosmosDB、Data Warehouse和Data Lake的全面数据库的支持。   在这里不得不提的是,尽管微软已经有了很大变化,但整体企业风格还是偏保守。收购一家Social类的公司后,可能还是会用做License的方式去管理,就为了管理方便、可控。   因此,有不少业内人士都表示并不看好LinkedIn被收购之后的发展。  

3、在IaaS、PaaS和SaaS各层的强大能力

  微软在云业务上的营收有目共睹,这也是其内部巨大转变的直接体现。在在IaaS、PaaS和SaaS各层的强大能力也让客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信任微软云。   两年前,微软曾设下目标,在2018财年实现200亿美元营收的商业云计算,这一季度的云业务增长让这一目标变得不再遥远。   Azure营收在本季度有所增长,同比增长97%。首席信息官和业务决策者越来越偏爱Azure。这来自于微软在云计算上的大力投入,所以我们能看到,Azure已经引入了全球40个地区,甚至在南非的数据中心也实现了扩张,其全球化布局超过任何云服务商。  
3、略显可惜的中国市场
从全球化布局和所获的成绩来看,微软是要胜过诸多云服务商的,但在中国市场却又弱了许多。   我们先来看看其中国区的营收情况。   据可靠人士透露,2016财年,微软中国区的营收仅占微软整体营收的1.2%(最低的时候甚至仅占0.78%)。这样低的营收占比,可以看出微软在中国的确是举步维艰,尤其是还在近年来国内云计算概念如此火热,大量企业开始考虑上云的背景下。   更关键的是,微软中国区的公有云收入还有高达70%都由Office365打盗版而来。这时候再看,真正从Azure获得的收入还有多少?   为什么微软在中国区发展如此困难?   我们从三个方面来看:  

1、技术能力

毋庸置疑,微软在云服务方向上的能力绝不是最先进的。   这并非贬低,事实上,不论是AWS还是Azure,又或是阿里云等,都并非技术最先进的云服务商。提供商用云服务,就意味着首先考虑的是稳定——新技术的确吸引人,但同时又意味着未知的风险。   从技术方面来看,最领先的当属Google和Facebook,不论是技术中心的先进程度还是云化的先进程度皆是如此。而二者都没有将自家的云服务能力广泛投入商用。   也就是说,微软的云服务和技术或许比Google和Facebook之外的任何一家厂商都更广泛,更深入也更成熟。但在直接体验上,差距绝非我们想象那般大。   从整体服务能力来看,老对手Oracle算是这场“云端之战”中,对Microsoft最有威慑力的竞争者了。虽说Oracle的云服务收入远不如Microsoft,但二者都是能同时提供三层云服务能力的典型代表,且都是来自美国的IT巨头。   Oracle的不足,在于其IaaS层并没有足够强大的技术积累,核心能力还是集中在SaaS和PaaS层。但得益于Ellison认准了“云”的方向,Oracle整体在云服务上是不遗余力的,中国区亦是如此。   各有优势之下,两大巨头的争锋,只能说刚刚开始。  

2、企业体制及文化

这一点或许让人觉得有些“虚”,但这绝对是导致Microsoft在中国举步维艰的关键所在。   首先,外企的体制本就未必完全适应中国本土的情况,业务拓展总会受到公司内部的诸多限制。这一点,在Microsoft尤为明显。   最令人诟病的是:一线人员很难有足够的决策权,每一项工作层层汇报后,很可能被直接毙掉。这直接导致的后果是,诸多有想法的员工都难一展拳脚。   其实Nadella早已看到这样的体制牢笼给微软带来的巨大危机,在这几年里快速粉碎公司内部陈旧复杂的体系,这也让微软整体有了极大变化(本文开篇也已经提及)。   但尽管如此,微软还是已经有了“求稳”的企业性格。也正是因此,微软此前收购了LinkedIn,在很多人的眼里,LinkedIn在担负一段时间AI发展的使命后,是难逃“死亡厄运”的。   同样的,落地中国后的微软,带着“求稳”的心态,依然面临极大的考验。   这一点上,老对手Oracle则好得多。秉承Ellison一贯“胆大”、“强势”的作风,落地中国后的Oracle显得有活力得多。一线人员明显能调动更多资源,推动更多有价值的事情。   除此之外,阿里云、腾讯云这些国内厂商则因为本土优势,战略更容易落地。  

3、政策限制

作为海外巨头,Microsoft也不免受到国家政策限制,在业务开展上远不如国内企业来得轻松。这一点,其实在AWS和Oracle上也同样明显。   微软在中国尚未发挥出足够的实力,好在这场“云端之战”刚刚开始,闯进中国区的巨头们仍在奋力厮杀,微软自身也在不断转变。作为全球云服务营收最高的巨头,微软和对手们的争锋,未来绝不止于此......

关注牛透社微信公众号(Neuters),了解更多企业级服务领域干货分享!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