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科技圆桌的出现与成长

观点 作者:科技圆桌 2019-10-03 08:16:56
不知不觉的就进入十月份了,每逢这个时候,北方昼夜温差大的特点也就凸显出来了。我距离中考只剩半年多的时间,而科技圆桌的运营也终于迎来了第两年。 其实当一个人决定开始大战一场的时候,总会乐观的向前看,即使遇到了挫折苦难,也会看当下,看未来。直到有一天了,这件事情做好了,平稳了,才开始思考过往的经历。 但,我不敢这样做,我担心科技圆桌不会成功,我也担心到了科技圆桌真做好了的时候,曾经经历的那些事情也都淡忘了,遇到的每一个人也没联系了,我害怕,因为我已经体验过曾经的玩伴长大后却不曾相见的感觉,那是无助的,我不喜欢那种感觉。 所以,我想在这科技圆桌的第二年之时,思考一下过去的经历,将他们记录下来,就像记日记一样。

出现

我喜欢将放学回家的时间用作思考,因为只有在那短短的二十多分钟里,我才能真正的放下心中的负担,不被言论或信息干扰。至于思考的内容是什么?哈哈,一个初中生能思考些什么啊,无非不就是该怎么提高成绩啊,怎样才能高效学习啊,偶尔也喜欢以一个产品经理的角度想一想新的产品如何啊,那个人的观点对不对啊等等 ...... 于是,这一段时光就成了我一个人的头脑风暴,那这场「头脑风暴」上产生的好点子,我喜欢称它为「创意」。 但这些「创意」如果不去将它记录或实施,那很快就会被遗忘,所以,当我产生做一个自媒体的念头时,就很快的在知乎中开通了一个名为「 寻找设计+黑科技」的专栏。 后来我又觉得它名字太长,又改名为「数字盒子」,也就是现在的科技圆桌。

更名

打算做「数字盒子」的时候啊,我正值初一,你想啊,一个十二三岁的学生看问题的视角能有多远啊?所以数字盒在当时名义上是「探索设计+黑科技」,但实际内容无非就是我写一些软件评测,新功能的体验什么的,当时也不知道自己哪来的自信心,觉得自己挺厉害的,同龄人没做过的事情我都做了一遍,现在再看过去,真的也不知道哪来的信心。 谈到这儿,就不得不提起数字盒子的更名,当初因为我当时觉得「数字」和「科技」两词没什么关联性,况且这个词的索引量又很低,然后想到了更名。我记得当时想出了好多带「科技」的名字,最后选择更名为科技圆桌,顺便将 slogan 改成了「讨论未来,探索黑科技」。 但当时自己看问题的眼光就摆在了那儿,所以尽管换了 slogan ,可是内容类型基本没什么变化。

建站

更名后差不多几个星期吧,搭建了网站。其实在做数字盒子的时候,我就用「上线了」为其生成过一个网站,但当时正好在和 Flipboard 谈入驻,要通过捕捉 RSS 来同步内容,而「上线了」所搭建出的网站中的 RSS 是没有文章图片的,况且正好有一个朋友愿意帮忙,所以就基于 WordPress 为科技圆桌搭建了一个网站。 得益于 coding.net 所提供的动态Pages,整个网站只花了域名的费用。 后来 coding.net 停止提供了动态 Page ,科技圆桌又在他的帮助下从 WordPress 换成了 Hexo ,来来回回折腾了半天,尤其是 Hexo 没有了实际意义上的后台,弄得我一开始也很不知所措,但后来倒也摸索出来了,顺便在摸索的过程中还学会了几个单词 ... 再后来,我购买了服务器给科技圆桌。

运营

再往后,我为科技圆桌开通了微信订阅号,但阅读量一直更差,为了提高阅读量,我就把发布后的文章分享在一些群聊中,让更多人看到,顺便增长一下阅读量。 在那段时候,我已经初二了,自然,自己在科技所关注的点已不再是原先的软件,而是一些观点文,我喜欢阅读观点文,因为在那样的场景下,我可以随文章思考,所以当时我就想,科技圆桌的内容类型是不是也可以试着改变一下了?于是我将 Slogan 改成了「深度讨论,探索未来」。 但一开始的时候,科技圆桌的文章类型依旧没什么长进,但我已经尝试着开始做资讯报道了。科技圆桌的第一篇报道还是在2018年的8月20日,那天晚上,罗永浩在北京开新品发布会,我连夜看直播,最后发布了科技圆桌第一篇资讯稿。最后它成了科技圆桌第一篇在微信订阅号里阅读量过百的文章,也就是在那开始,阅读量过百也成了科技圆桌在微信平台的常态。 除了文章的撰写外,科技圆桌还曾经做过第一次图文直播,时间的话差不多是今年的冬天,小米在北京开了小米9的发布会,当时我也正值寒假,正巧 Zeo 小半(一个合作伙伴)的网站上有图文直播功能。我当时就想,试一试呗!然后至今,我都忘不掉发布会的下午... 如果你有看过小米9的发布会,你应该知道,那场发布会是超级长的,因为发布的内容实在是多,然后我就一边不耐烦的看着发布会,一边又勤勤恳恳的将图片和附属文字传到页面上去,中途想到过放弃,但还是做完了。现在想想,那时候也挺有趣的,一个人对着电脑忙啊忙的,挺好玩的。 但原打算在直播结束后将文本整理成文章发布的,但后来实在是懒得做了,毕竟,真的太累了。 后来,科技圆桌的名字和 slogan 一直是没有改,但内容的类型一直随着我年龄的增加而改变。

组织

差不多就是那个时候,我开始考虑起了组建团队,尽管我是一个喜欢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但当时我觉得,我需要更多人来支撑它。 然后我就开始找人,在酷安和微博上发布帖子,寻找愿意加入的小伙伴,最后组成了一个名为极客小组的团队,科技圆桌终于变得充实起来了,现在你去浏览科技圆桌的网站,你会很明显的看到,科技圆桌最初文章的撰写者都是 Ruichao (我),而后来开始有不同的作者内容被发布,这些内容其实都是大家的杰作。 但你想啊,大家都是一群门外汉,我现在都忘不了我们第一次的群内讨论,宁是从最初有目的的聊变成了尬聊,最后也没聊出什么结果来。 还有一次就是采访一位开发者,当时一位成员找来了一位在酷安很有知名度的开发者 —— 老子开发,计划着一起做一次访谈,整个过程很突然,在采访前我们没有做任何准备,匆匆忙忙的添加了开发者的QQ,然后又召集了成员,在一个群聊中开始采访。 但由于没有准备,所以都不知道该要问什么问题,反正结果就是迷迷茫茫的结束了,当时还我还答应开发者说近期会合成文章发布,但后来也就搁置了,开发者也一直没有来问,那件事情就算是过去了。 对于这件事情,我想给这位开发者道一个歉。 在这些事情中,或许我们做的一些事情是失败的,但也是充满了丰富乐趣的,你想啊,能够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们讨论,组织活动,本身就是一个享受的过程啊。 到后来,毕竟大家都是学生,都该忙中考的忙中考,该忙高考的忙高考,也就不怎么活跃了,但偶尔大家还是会在群聊中一起聊一聊科技,聊一聊生活,久而久之,在整个团队中,我们不只是组织了,还是朋友。

设计

我记得当时的我有一个梦想,就是成为一名交互设计师,后来事实证明,不适合。但在那个时候,我一直以一个设计师的身份为科技圆桌设计出了Logo和很多的海报,由于不懂 Photoshop 的缘故,当时有创意的想法,最后却只得用一堆直线来组织海报,然后人们都说这海报的设计太有年代感了... 其中的一张海报 其实至今再看曾经所设计的海报,我都不觉得有什么丑的,或许是单调的缘故吧。 至于科技圆桌现在使用的 Logo,其实它的出现真的是偶然,最初更名为科技圆桌的时候,科技圆桌的 Logo 就是单纯的在黑色渐变背景下添上科技圆桌四个大字的图片。 后来新 Logo 也是我设计的,但它的设计理念嗯,其实至今我都解释不清楚,大概就是让科技圆桌的Logo变得丰富一些吧,所以在黑色背景上添加了几根白线,整个过程就是用了一下午的时间,就设计出来了,当天下午,科技圆桌的所有平台都更换了新 Logo,简直就是一瞬间。

期望

或许在很多年之后,等到我长大了,上了大学,开始了工作之时,想起小时候那段的日子时,知道自己曾和一群人曾做过一个很牛逼产品,它叫科技圆桌,再当我阅读起科技圆桌曾经和他们一起写下的文章时,不会因为内容质量过差而感到羞耻。 这是我的一个希望,我也在用行动让希望变为现实,即使运营有多么的不易,就算科技圆桌再渺小,哪怕多年之后科技圆桌依旧是没有起色,但我觉得至少我们是一个有着节操的自媒体,不是为了盈利而不择手段,我们至少在坚持,而不是随便放弃。 在过去的两年中,科技圆桌帮助我改变了我看科技,看产品的角度,也改变了我对待事情的态度,同时,我也经历了我的多个第一次,结交到了很多朋友,让我对运营这件事情有了更多的深思。 科技圆桌是一个好产品,或许它是微不足道,但在我的一生中,特别是儿时,它的影响力是最大的。尽管是我创建了科技圆桌,但并不意味着科技圆桌只有我一个,在它的背后,还有很多人,在此不一一说明了,在这里,我感谢他们的帮助,我也感谢科技圆桌的出现。 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我将要面临人生中两大考中的一考和一次极为关键升学,而科技圆桌也将会不断地成长。这看似简单的两年,可能将充满了未知的故事,但,未知也往往促使人去探索,去寄托。 我期待下一个科技圆桌的下一个两年。 Ruichao 2019/10/2 23;09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