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纠错

-
学校总评
  • 官网地址:http://www.nwnu.edu.cn
  • 学校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东路967号
  • 联系电话:0931-7970353    
  • 电子邮箱:-
  • 学校标识码:4162010736
  • 主管部门:甘肃省
  • 办学层次:本科
学校简介

【办学历史】西北师范大学前身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发端于1902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58年以前,西北师范学院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6所重点师范院校之一。1958年全国第一次院校调整过程中划归甘肃省领导。1985年,教育部依托学校成立了教育部直属的、高等学校建制的西北少数民族师资培训中心。1987年,国务院又在学校建立了“藏族师资培训中心”。

【人才培养】学校自独立设置以来,已培养各类学生14万余人,绝大部分扎根西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特别是基础教育发展,其中80%以上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连续五期实施本科教学改革工程。2003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2006年教育部英语本科专业评估获得优秀。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各类学生34300余人。其中,国家任务博士、硕士研究生4568人,其他各类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1110人,普通本科学生16500余人,成人教育类学生13100余人。

【综合性特点】学科门类相对齐全,现有66个普通本科专业(其中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学校是国务院首批确定的三级学位授予权单位,现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0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个专业博士学位, 3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7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1个专业硕士学位。

【教学科研平台】国家有关部委依托学校设立了教育部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生态环境相关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研修基地,甘肃省依托学校设立了甘肃省先秦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甘肃旅游发展研究院、甘肃文化发展研究院等学术平台和科研机构共32个,分别承担国家和省上重大研究课题及政策咨询任务。

【师资水平】现有教职工2468人,其中专任教师1311人,教授282人,副教授639人。专任教师中,383人具有博士学位,612人具有硕士学位。现有外聘院士3位,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57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高校青年教师奖”8人,一级学科学术团队理事以上国家级35人、省部级71人,国家级专家8人,省部级专家19人,甘肃省“333”“555”科技创新人才70人,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二层次人选62人。

【科学研究】近年来,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被SCIE收录论文的数量和质量稳步提高,收录论文数居全国师范大学前10位。社会科学在西北历史与地理、民族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古籍整理、敦煌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优势突出、特色鲜明。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32项,其中全国“五个一工程”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奖70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6项(其中一等奖1项),省社科优秀成果奖329项,省敦煌文艺奖28项。

【社会服务】学校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加强应用开发和软科学研究,积极推进成果转化,取得了一批代表性成果。一是发挥教师教育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服务甘肃及西北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二是突出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优势,积极服务政府规划及决策咨询。三是提升基础理论研究水平,凝练方向,努力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四是彰显音乐、美术、体育教育风格特色,扩大学校及区域的知名度。五是注重科技开发与应用转化,加强校地、校企、校院、校校合作,产学研结合效益日益显著。

【国际交流合作】学校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同40多个国家及香港、台湾地区共120多所大学、研究机构和国际组织建立合作交流关系,举办大型国际学术会议50余次,招收培养外国留学生1100多人。目前,学校已与苏丹国喀土穆大学、摩尔多瓦自由国际大学分别合作建立2所孔子学院。

【办学条件】校本部占地面积960亩,新校区占地面积729亩,定点绿化和建设补偿用地1800亩。校舍总规划建筑面积73.7万平方米,其中各类教学及辅助用房39.58万平方米,各类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7067万元,各类图书文献资料200余万册。建成了以远程教育、综合教务管理及校园计算机网、通讯网和有线电视网为主体的现代公共教育服务网络系统。

【办学定位】学校是国家重点支持的西部14所大学之一、甘肃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建设的重点大学。目前,学校正紧紧围绕甘肃及西部地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努力向“教师教育为主,特色鲜明,西部一流,全国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