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论“北大学生公开信”事件
“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号
这几天,一封来自北大学生的公开信传播甚广。信中提到的北大相关学院对这位同学提请信息公开一事的处置,引发舆论关注和思考。
信中涉及的相关事实还有待确认,北大相关学院也在第一时间发布了情况说明,表达了“尽一切努力关心爱护学生”“始终尊重每一位同学的基本权利、努力保障每一位同学的合法权益”的态度。应该说,学校和学生不是对立关系。让燕园更加美好的初衷是一致的,追求公平公开的目标是统一的。
这一事件,和近几个月来陆续发生在高校中的一些热点事件一样,在很大程度上都涉及如何以恰当方式回应学生诉求。如何在真情实意中消解困惑,如何用对话交流化解矛盾,也是一个做好学生工作的大问题。
“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基本方法论。说到底,就是要把握好这一代人的思想和行为特点,把握好年轻人的个性和共性特征,在疏导情绪中赢得尊重,在解疑释惑中凝聚共识,最终达到春风化雨、成风化人的效果。
的确,新时代的青年人特点鲜明。成长于改革开放后中国发展的黄金岁月,欣逢新时代开启的难得机遇,他们可谓是幸运的一代。无论是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带来的开阔视野,还是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激发的强烈自信,都使得年轻人对国家、民族、社会和自身,有着更系统、更深入的思考。他们有很强的权利意识、法治观念,也有着很强的社会责任感,比以往任何一代人都更有能力独立自主地认识世界。这是教育普及的结果,更是时代进步的表现,也是做好学生工作时应该看到的大背景。
回到此次事件,要从根本上化解对立情绪,还需要我们对这样的背景有更多的体认,对这一代年轻人的成长状况有更深入的了解。应该说,学生工作从根本上来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关爱学生、尊重学生、服务学生。学生的思想意识成长了,工作的方式方法也需要升级。在回应关切、纾解焦虑上,正需要“因事而化”,认清他们的诉求,聆听他们的声音,学会与他们对话。这不仅是方法问题,更是理念问题。
学生和教职员工一起,构成了一所大学的命运共同体。在处理问题时,双方都可以更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对学校来说,对建设性意见要及时吸纳,对困难要及时帮助,对不了解情况的要及时说明,对模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要及时引导,不能因为种种原因而躲闪回避、简单解决。而从学生方面说,也可以换位思考,而不是站到对立面上去,尤其要避免一些极端的情绪和偏激的做法,力争在理性、冷静的轨道上表达诉求、解决问题。双方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推动学校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前行。
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共进步,一直是北大最值得骄傲、最让人尊重的传统和精神。青年学生是国家民族的未来,善于做精神层面、价值层面的对话,善于做人生观、世界观的引导,才能进一步激荡青春的力量,绽放梦想的荣光。
本期编辑 郦晓君
推荐阅读
公安紧急提醒!微信好友问你这句话,千万别回
昨天,这艘世界瞩目的大船,动了!(现场视频多图)
美财长考虑来华磋商,商务部一句话回应
纵火烧死18人的嫌犯抓到了!(现场抓捕视频)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让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永放光彩 7903988
- 2 朱媛媛与癌症抗争近5年 7808934
- 3 年轻人最不缺的结婚条件被取消了 7712039
- 4 未来5年城市将有这些新变化 7618955
- 5 男子当众猥亵脱口秀女演员被拘 7522106
- 6 江西一女子从12楼不慎坠落奇迹生还 7426007
- 7 朱媛媛20天前还在宣传新剧 7329938
- 8 情侣占无障碍卫生间1小时致老人苦等 7236089
- 9 被打后还手属于正当防卫还是互殴 7138730
- 10 于正自曝被单依纯放鸽子 7041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