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节流 1680 万,企业这笔“人力账”怎么算

百家 作者:牛透社 2021-01-13 10:53:50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牛透社”(ID:Neuters),作者 牛小明。


2020 年 8 月,网约车平台 Uber 在美国加州面临停止运营的境地。


原因是 8 月初加州高等法院法官命令 Uber 和另一个网约车平台 Lyft ,将平台上的网约车司机归为雇员。这个命令的全意是:禁止 Uber、Lyft 这样的企业将平台司机作为独立合同工,而应该作为全职员工,提供失业保险等员工福利。


据统计,司机以承包商的方式与 Uber 进行合作,这种方式可以使平台每年节约数百万美元。这也意味着,如果 Uber 按照加州的法令执行,每年会增加数百万美元的支出。


不要小看这笔开支,对于竞争激烈甚至靠补贴乘客来争夺市场的网约车行业来说,在司机身上开支数百万美元,Uber的网约车生意会更加举步维艰。


有媒体采访了一些 Uber 司机,司机表示:自己已退休,不再想要一份全职工作,希望能够按照自己的计划工作,而作为 Uber 司机这一独立承包人的角色,其提供的弹性工作时间是他们最看重的一点。


而法令的支持者表示:所谓的弹性、灵活性根本不存在,因为司机依赖于平台而工作,司机的命运掌握在平台手里,没有保障,若司机生病,也没有“病假”这样的保障。


最终,Uber 与其他零工经济平台发起的 22 号提案在 11 月 4 日以选民投票的方式被通过。网约车平台 Uber、Lyft ,以及外卖平台 DoorDash 都不需要将司机归类为雇员(employees)。


像 Uber 这样的承包商的用工模式,各行业、各企业都会有,被称为“零工经济”。实际上,类似的用工模式还有很多,诸如小时工、自由顾问、独立设计师、退休返聘人员等等,他们都不同于与企业签订全日制雇佣关系的员工,行业里将其称为“多元化用工”模式。


在线办公的工作方式成为知识型劳动者的首选,而线下的体力劳动者将何去何从?共享经济模式下,骑手、快递小哥的出现创造了新型的工种,让企业和劳动力实现双赢。VUCA 时代,变化是永恒,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企业所要面对的挑战也越来越多。

2018 年,崔牛会在年会上提到了 CIER (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它是衡量就业环境好坏的重要指标。从图中看到,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在 2018 年第二季度、2019 年第一和第二季度都处于不太景气的就业环境里,只有二三线城市相对较好。


劳动力供给的不均衡分布,迫使企业采用多元化用工的形态来补充自身人才的缺口。


CIER 指数=市场招聘需求人数/市场求职申请人数 
CIER 指数以 1 为分水岭,指数大于 1 时,表明就业市场中劳动力需求多于市场劳动力供给,就业市场竞争趋于缓和,就业市场景气程度高,就业信心较高。指数越大则就业市场的景气程度越高。
当 CIER 指数小于 1 时,说明就业市场竞争趋于激烈,就业市场景气程度低,就业信心偏低。


01 多元化用工:企业的两难


多元化用工,这一行业术语大多数人其实并不是很熟悉。近几年,大家谈得最多的还是“灵活用工”或者“零工”,实际上它们都只是多元化用工模式当中的一种。


前段时间,人力资源云服务提供商「乾通互连」发布了《2020中国多元化劳动关系市场研报》,里面将多元化用工做了 11 种细分。


比如,从劳动关系来看,与企业有劳动关系 ,只服务于同一用人单位的临时工,如麦当劳的小时工、从事短暂且临时工作的人员等;与企业没有劳动关系,不属于任何一个企业,他们只是依赖于平台,如兼职网约车司机、兼职外卖骑手、签约主播等;此外,劳务派遣和业务外包也属于多元化用工。


多元化用工在国内经历了几十年的演变,随经济环境的变化才发展到现在这样丰富的用工模式。简单地看看整个历程:


在数十年前,无论是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还是合作社,它们的组织结构里有一个部门叫“劳动工资科”,企业的用工模式就是简单的雇佣关系,有集体编制,堪称“铁饭碗”,它属于终身雇佣关系的“二元模式”


随着经济体的发展,各类私企、民企诞生,比如乡镇所有制企业,雇主和工人(农民工)之间就出现了临时性的关系。农民会利用农闲的时候,为企业打工,而农忙的时候则回归农事。同样,企业也会根据企业效益,临时招工,用工模式就不再是纯粹的编制,开始多元化。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引来了大批外资企业,带来了“临时工”的概念。比如麦当劳,会招募一些大学生,按每小时多少钱来支付报酬,形成“非全日制用工”模式。


九十年代以后,PC 互联网时代乃至移动互联网时代,顺丰(1993 年成立)、猪八戒(2006 年成立)、美团(2010 年成立)、滴滴(2012 年成立)这类平台陆续出现,用工就不再仅仅是简单的雇佣关系,而出现了劳务承包,基于信息撮合平台的关系。


在经历了 2020 年的疫情,企业更加慎重考量成本和效率之间的平衡度。为了用更低的成本,达到更高的效率,实现企业的增长,让自己“活着”,“裁员”、“缩减预算”、“盘活老客户”等词汇不断被提及。企业希望通过多元化用工来降低成本,也就是“节流”。


然而,多元化用工模式也面临合规性问题。乾通互连 CEO 钱康说:“多元化用工源自美国,最初是来自于酒吧里的歌手。这些酒吧歌手如何纳税,是一个极具争议的问题”。


每个国家和地区的情况不同,与用工相应的法律法规也有差异。企业在真正落地多元化用工时也会面临:


第一,政策法规的风险。例如“金税三期”制度的贯彻下,用工如何做到合规合法?


第二,对非全日制员工的管理问题。例如考勤、薪资福利的安排;


第三,如何让非全日制员工融入企业,理解企业文化,保持对企业的忠诚度等问题。


这对企业来说,既要降本增效,又要面对合规风险,可谓“两难”。


「2021 中国企业服务云图」将整个人力资源划分为了 8 个类别:HR 系统、HRO、企业培训、人才招聘、绩效/工时、灵活用工、薪资福利等,各个类别里也有聚集了大量的服务商,它们通过技术手段,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效率。乾通互连就是其中一家服务商,以一站式云服务进入人力资源领域,深谙此间的应用场景。


02 爆发式增长背后的经济账


2020 年,中国多元化用工模式爆发式增长。据亿欧智库测算结果显示,2019 年国内灵活用工市场规模 4787.6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45%。在疫情影响和政策推动下,预计 2020 年国内市场规模约 7258.2 亿元,灵活用工市场渗透率为 8.24%。

如今,欧美的多元化用工已到普及程度,而 2017 年的日本,多元化用工市场渗透率已达 42%。可见,中国的多元化用工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在意识层面,市场已被“一场疫情”深深地教育了一番。所有企业讲究“以人为本”,那些已经将人力资源数字化的企业稳稳地站在了领域的前排,而尚未数字化的企业,要么倒下,要么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一家老字号餐饮企业,拥有 1000+的员工规模,人力资源数字化的结果是节省了 5.6% 左右的人力成本,人力资源运营的整合和改善度达到了 25%。


我们算一笔账:如果这家企业原本的人力成本每年是 30 万元/人,每年 1000 人的人力成本就是 3 亿元,而节约 5.6% 就相当于节省了 1680 万元。


这与前文 Uber 采用灵活用工所带来的成本节约是一样的效果。而这也仅仅是显而易见的变化,那些隐形的运营效率提升,或难以用数字估量了。


在餐饮行业,员工流动性大是常态,这对于组织架构的设置,以及 HR 及时响应是很高的要求。此外,餐饮行业经常排班工作,有早班、中班、晚班之分,复杂的考勤对 HR 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每一个用工方式的落地,其背后都有一套强大的技术系统去支撑。”钱康举例说,当一家企业采用了多元化用工之后,考虑的环节需要足够细致,保证足够的透明度才能体现出公正性。

例如:员工的工伤问题如何处理?排班、考勤、发薪、报税等细节如何安排?而这些细节的解决方案背后就是通过一套强大的系统来支撑。


对于乾通互连来说,技术(AI、区块链)能力,加上基于核心团队十几年的外包服务能力和资源沉淀,成为解决企业招聘、人员管理问题的优势。从招人、入/离职合同签署,到考勤、缴税、薪资福利发放,实现企业多元化用工相关的全流程管理。


深耕多元化用工领域,“要做两英寸深度,而不是做两英寸宽度”是钱康眼里乾通互连的未来。纵使人力资源领域里,所有企业都在提生态概念,热火朝天地构建生态,在钱康看来都只是做系统的融合和对接。


乾通互连也会将自己的系统(如,工资计算系统)与其他的系统(如,考勤系统)做对接,所有“生态”的动作,都是在为客户提供数据处理、员工关怀等服务。


03 写在最后


前几年,共享经济爆发,现在疫情未消,多个因素促使企业在用工模式上开始接受和走向多元,而企业走向多元化用工必然会面对一个巨大的挑战,那就是用工管理的复杂度。然而不论是共享经济还是疫情所带来的数字化,正催化企业用工服务的在线化和服务化。


如上面的案例提到的,一家千人的企业采用多元化用工和传统用工方式差异巨大,当然这个差异并不只是体现在节省的 1680 万,而是企业在未来会获得更强大的竞争力,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