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好友三天可见”推出一年:认真你就真输了

百家 作者:全球大数据峰会 2018-05-04 12:31:57

去年3月份,微信推出了6.5.6版本更新。该版本最大的变化是在隐私选项下增设了“允许朋友查看朋友圈的范围”这一选项,有三天、半年和全部。对此,有网友认为很“智能”,满足了社交平台人们对隐私的需求。

也有网友认为,这是一个“让人不舒服”的功能,“朋友圈就是用来展示自己的,三天可见还有啥意思?”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自己的朋友圈设置为“三天可见”,这透露出什么样的社交心理?如今一年时间过去了,人们对“三天可见”功能是否已经改观?

谁爱设置?

女性偏爱设置“三天可见”,称为保护隐私

记者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发现,通讯录中前20人里,就有11人设置了“朋友圈三天可见”,2人设置了“半年可见”,而完全开放朋友圈的仅有7人。随后,记者又查看了身边一些朋友的微信,情况大致相同,多数人设置了“朋友圈三天可见”。

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朋友圈设置“三天可见”的人里,大多是女性。记者随机打开20名女性好友的朋友圈,发现设置“三天可见”的人数高达15人。对此,她们给出了同一个原因——保护隐私,“我的微信里加了不少陌生人,朋友圈没必要让所有人都看到啊,万一碰到坏人怎么办?”

此外,还有一部分人是出于便捷考虑。记者采访了解到,这部分人群,他们每发一条朋友圈都很纠结,终于下定决心发了,过了一段时间又想删掉,“设置‘三天可见’,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我的需求,这样就不用纠结要不要删了,有点类似于‘阅后即焚’的感觉。”

为何设置?

有时候自己发的朋友圈连自己都看不下去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把朋友圈设置为“三天可见”?在这之前,我们先来再次认识一下朋友圈。

社交时代,如今朋友圈无疑是主要阵地,很多人需要通过朋友圈来相互了解。随着好友越来越多,朋友圈也渐渐变成了亲戚圈、工作圈、小商品售卖圈,甚至是利益圈。

在询问了多名微信好友后,记者并没有得到一个统一的答案。但是记者发现,除了“保护隐私”这种理性的原因外,多数出于“感性”的考虑,大致可分为“不想让自己看到”和“不想让别人看到”两个方面。

“有时候发朋友圈就是一时矫情,过后连自己都不想看,干嘛还要让别人看到。”相信这个原因,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昨天刚发的朋友圈,第二天再次翻看到时“恶心”到自己,然后迅速删掉。想必,这是不少人的日常,而“三天可见”这项功能,恰好可以化解这种尴尬。

“不想被观察、被评价,不想自己的心事被他人偷窥。”可以说,每一条朋友圈都是人们即时的状态和想法,而往往这些内容,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后,因为早已时过境迁,确实会让人觉得匪夷所思。而设置了“三日可见”后,这些内容就可以随着时间的流逝,自然而然地淡出人们的记忆。

还有一部分人,是出于“礼貌”考虑,“有时候发的内容不希望一部分人看到,但是屏蔽的话又会让对方难堪,所幸直接‘三天可见’,省得大家都尴尬。”

就像每个人发朋友圈的原因不同,设置“三天可见”也都有不同的考虑。此外,记者还在网上搜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反对派

不要用“三天可见”冷掉别人在乎你的心

小王是一个在朋友圈里“坦荡荡”的人,对于“三日可见”的设置,他倍感不爽。“朋友圈本来就是展示自己的地方,如果只能三日可见,这不是很矛盾吗?那干脆不要发好了。”因此,他每次翻好友的朋友圈时,一旦发现自己只能看三天的内容,心里头就很不舒服,“有一次朋友转发了一个好电影的推送,过几天我想再去找来看时,发现已经看不了了,可以说是很无奈了。”

小王的经历,相信不少人感同身受。试想一下,当你兴致勃勃地想去某个好友的朋友圈互动一下的时候,翻着翻着就被那条白线无情地截断了,心里有何感受?

当网络社交成为人与人之间相互了解的平台,“朋友圈三日可见”无疑成了一道屏障。

“大学时候一个很要好的朋友,毕业后好久不联系,前段时间加了微信,想看看她最近过得怎样,结果发现对方只给看三天的内容!那一刻,真的觉得好失望……”海口市民蒋女士说。

我对你敞开心扉,你却对我“三日可见”。在很多人看来,“三日可见”是一种“拒绝”的态度。“对于普通朋友来说这没什么,但如果好朋友,我的内心一定会产生芥蒂。”小王说。

心理专家解释

人自身矛盾的产物,“三天可见”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海口龙华区未成年人校外心理健康辅导站的董老师认为,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三天可见”是在社会普遍适应度下的一种分裂表现,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人们自身的矛盾心理而产生的社交的复杂化,“其实这种现象并不是第一次出现了,QQ设置的隐身功能,跟现在的‘三天可见’差不多。”

董老师介绍,有相当一部分人在面对社会的时候,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就是分裂——内心一套,对外一套。“但是,他们又觉得不能永远将正面形象呈现给别人。为了保持理想状态的一致性,便设置朋友圈三天可见,至少三天内是可以保证的。”

“为什么很多人在看自己以前拍的照片或写的东西,会有一种‘不忍直视’的感觉,其实就是这个意思。三天前发的朋友圈,已经不是我现在的想法,所以就想删掉。‘三天可见’可说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条捷径。”

董老师表示,这是从心理学层面的分析,当然不排除“三天可见”是出于自我防护或一些社交方面的考虑,“设置三天可见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每个人都要回到自己的内心,了解自己的快乐,了解自己的悲伤,了解自己到底是谁。当明白了这些之后,接纳了自己,朋友圈权限几天,朋友圈发什么内容,都不重要了。”

来源:大数据周刊

GBDC(全球大数据联盟)是大数据领域第三方中立性平台,以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提升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宗旨,致力于打造大数据技术产业链、创新链和服务链,探索建立长效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突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形成产业技术标准,搭建有效的合作交流平台。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