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猪佩奇被禁疑云背后:网络二次创作引争议

百家 作者:全球大数据峰会 2018-05-09 14:24:49

“小猪佩奇身上纹,掌声送给社会人。”近几个月,一只长得像吹风机的粉红小猪跨越“次元”,从以学龄前儿童为目标受众的动画角色,变身成为深受年轻人喜爱、带有“社会人”属性的现象级IP。强势刷屏之后,这只网红猪却陷入“被禁”疑云。


抖音等平台均向南都记者否认“封杀小猪佩奇”。不过在这些平台,小猪佩奇相关内容已大幅减少。搜索“社会人”等关键词,更无相关内容。

对此,有学者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社会人”这套话语带有一定价值虚无倾向,或许是相关内容被审查的重要原因。网络二次创作除不违反法律、遵守公序良俗外,还应考虑到对未成年人的影响。

小猪佩奇相关内容锐减,抖音否认“封杀”

日前,一张写有“抖音社区规则”的图片在网络热传。

该“规则”列举了色情低俗、违反法律法规、引人不适等违规行为的具体表现,并将小猪佩奇作为“禁止元素”放在首位单独列出。

“抖音封杀小猪佩奇,从此再无社会人。”4月29日,拥有259万粉丝的大V“互联网俊明说”发微博转发上述图片,3万余人点赞,跟帖6500余条。

其中,有网友评论“不喜欢这个小猪佩奇,好多人拿这个做侮辱类语言的图,看了心理不适”,被3749人点赞;另一评论“小猪佩奇本是一个幼儿动画,真不明白有些人把它拿来给予不好的意义是什么思想”,获1807人点赞。

之后,“抖音封杀小猪佩奇”登上微博热搜榜。亦有媒体报道称,在抖音上一度无法找到小猪佩奇任何相关内容。

小猪佩奇真被“封杀”了吗?


目前,在抖音平台上,仍可搜到与小猪佩奇相关的内容。

5月7日,南都记者在抖音上搜索“小猪佩奇”,与此相关的用户、挑战和音乐均存在。“小猪佩奇”挑战页面显示,共有2300余人参与该挑战——不过,在4月下旬,这个数字是3.6万。一些此前获赞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热门内容,在该挑战下已不复存在。

抖音有关负责人向南都记者表示,网传的社区规范是假的,“我们没有封杀小猪佩奇,会根据法律法规做社区规范管理,希望大家共同维护良好的社区规则并且遵循。”

抖音方面曾向南都记者透露,截至4月中旬,抖音视频审核团队有1500人。抖音总裁张楠表示,这一数字“每天都在增长”;快手方面亦于4月初宣布,会加强审核队伍建设,将审核团队从2000人扩大至5000人。

从低龄动画角色到青年亚文化“社会人”

小猪佩奇来自英国,又名“粉红猪小妹”,是一个只有5岁,但“出道”近14年的动画角色。

同名动画《小猪佩奇》(Peppa Pig)是一档针对学龄前儿童推出的喜剧动画片,2004年在英国首播,2015年被引进中国。故事围绕小猪佩奇及其家人朋友的生活展开,每集只有 5 分钟。

由于色彩明快、对话幽默,剧情温馨有趣并富有教育意义,该动画深受儿童和家长的喜爱。目前,《小猪佩奇》动画片在爱奇艺播放量136.2亿,优酷播放量145.9亿,腾讯视频播放量191.3亿。

一个低龄动画角色,何以成为现象级网红?

南都记者梳理发现,小猪佩奇跨“次元”走红,与网友的二次创作有很大关系。

在视频网站,网友自制的多种方言配音《小猪佩奇》片段和恶搞版本点击量可观。在B站,一段时长约4分钟的《重庆版的小猪佩奇来了》,被播放357.3万次;另一不到2分钟的佩奇吹口哨视频,被播放299万次。

在社交平台,小猪佩奇表情包已成刷屏之势。

2016年10月,动画版权方eOne公司就联合微信,推出小猪佩奇系列表情包,两周内下载量超过100万次;而网友自制的表情包,更为海量丰富。

在抖音平台,一段网友演示贴小猪佩奇纹身贴的短视频曾获超百万次点赞。目前,该视频已无法找到。

在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一句“小猪佩奇身上纹,掌声送给社会人”带来的“社会”标签和反差萌,更掀起网络狂欢高潮。贴小猪佩奇纹身贴、戴小猪佩奇手表、背小猪佩奇背包,都被视为时下最潮的“社会人”标志,用户自制的相关内容短视频不断上传,形成病毒式传播之势。

甚至,不少当红明星也顺势加入“社会人”行列,纷纷在微博发布使用小猪佩奇周边衍生品照片,询问粉丝“社不社会?”

在电商平台,带有小猪佩奇元素的周边衍生品,无论是否正版,均有惊人吸金能力。比如,定价9.9元的小猪佩奇纹身贴,月销近3.3万笔;售价13.5-190不等的小猪佩奇公仔,月销4.4万笔。

“抖音同款”、“社会人必备”已成热卖关键词。

经过不断解构和二次创作,小猪佩奇不再只是一个单纯的动画角色,而成为网络青年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电商平台,以“抖音同款”、“社会人”为关键词的周边衍生品正在热卖。

对卡通人物二次创作应考虑对未成年人的影响

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常江看来,小猪佩奇在年轻人群体中“跨次元”走红,表明在年轻人群体的集体观念里,有一种力量长期以来是受到压抑的,所以这个群体才会通过借用一个完全无害的卡通形象,去进行文化上的表达。

“所谓的‘社会人’,在我看来是一种对于自己的无力感、无助感的自嘲,他们渴望通过一套基于底层逻辑的新的社交规则,去实现一种人格的自足。”常江对南都记者表示。

不过,“社会人”的标签,为小猪佩奇带来流量,也引来争议。

4月26日,人民日报评论官微发文称,《小猪佩奇》传递了正向、温暖的家庭观念,但“在‘社会人’的路上越走越远,不少人也担忧‘小猪佩奇会被玩坏了’。”

人民日报评论指出,时下,不少中小学生以此标新立异,一些人以穿戴小猪佩奇的服饰、手表等互相攀比,少数不法商家假冒仿制相关产品,攫取利益。“小猪佩奇再社会,也不能毁掉孩子的童年,不能逾越规则和底线。”

常江向南都记者表示,“社会人”这套话语体现出了一种对于主流价值体系的嘲弄,带有一定的价值虚无倾向,这或许是近期相关内容在短视频平台被审查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儿童邪典视频”对小猪佩奇等卡通形象进行二次加工,传播血腥暴力等内容。

解构与二次创作,一直是网络亚文化的活力来源。然而,二次创作行为良莠不齐,一些行为并非单纯调侃和戏谑,甚至带来更恶劣的影响。例如,此前引发关注的“儿童邪典视频”中,就有对小猪佩奇、艾莎公主等卡通形象进行二次加工,传播血腥暴力、恐怖、色情的内容。

对此,常江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网络二次创作应把握三个尺度:第一,不违反法律,尤其是知识产权相关法律;第二,要考虑到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毕竟小猪佩奇作为儿童卡通人物,在外形上吸引很多未成年人的喜爱,亚文化群体对其进行拼贴、戏仿式的再创作,要考虑到它是不是会对儿童产生不好的影响”;第三,遵守公序良俗,不对弱势群体进行讽刺和嘲笑,也不去传达色情、暴力等内容。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向南都记者表示,对小猪佩奇恶搞、贴上“社会人”标签等行为,已超出《著作权法》中合理使用的范围,二次创作须征得版权人同意。“儿童喜爱的卡通形象等更不应成为被恶搞的对象,否则可能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造成不良影响。”

朱巍表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已于3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网络视听节目传播秩序严格管理包括网民上传的类似重编节目的通知》,要求“坚决禁止非法抓取、剪拼改编视听节目的行为”,严格管理包括网民上传的类似重编节目。

来源:南方都市报

GBDC(全球大数据联盟)是大数据领域第三方中立性平台,以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提升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宗旨,致力于打造大数据技术产业链、创新链和服务链,探索建立长效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突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形成产业技术标准,搭建有效的合作交流平台。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