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什么让你的外卖都变凉了才送到你的手里?外卖小哥马不停蹄风驰电挚地送餐,然而难倒他们的,经常是外卖配送到楼宇里的最后 100 米。小林在上海某写字楼的 18 层上班,每天中午叫外卖的他,都需要排队坐电梯下到 1 层取外卖,要是开会耽误了几分钟,被门口物业拦住的外卖小哥就会不停地打电话催他。被外卖小哥「连环 call」轰炸,估计是不少写字楼白领拿外卖的经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服务机器人公司 YOGO Robot 在去年就推出了在楼宇内配送外卖的机器人,它们可以过门禁、上电梯、自动避障,从外卖员手上接过外卖再送到用户的手里。<iframe class="video_iframe" data-vidtype="1" data-cover="http%3A%2F%2Fshp.qpic.cn%2Fqqvideo_ori%2F0%2Fw0828mrc5o5_496_280%2F0" allowfullscreen="" frameborder="0" data-ratio="1.7777777777777777" data-w="864" data-src="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w0828mrc5o5&width=368&height=207&auto=0" width="368" height="207" data-vh="207" data-vw="368" style="display: none; width: 368px !important; height: 207px !important;"></iframe>
1 月 16 日,YOGO Robot 在上海发布了全新产品 YOGO Station 智能配送站,这个终端配送群体机器人系统解决方案相当于一个「多兵种外卖机器人兵团」,并且首次实现了覆盖「接收 - 暂存 - 分拣 - 递送 - 提货 - 反馈 - 退货」七大环节的无人化配送流程。相比之前 YOGO 的配送机器人 Mingo、Kago 都是在楼宇里面单兵作战,YOGO Station 的优势在于它将外卖机器人从单体智能进化到了群体智能阶段,采用了层层智能的「多兵种」协作方式。YOGO Station 智能配送站由云端、智能存储分拣柜、配送机器人和 IOT 设备组成,这四个部分都是一个智能体,它们通过联合运作组成一个「多兵种」的智能团队。云端相当于智能大脑,负责包裹订单的智能调配,优化全部机器人的运力。Station 是负责仓储分拣的智能存储分拣柜,内部具有多个三轴机械手,负责分配需要配送的物件。配送机器人是负责将外卖、快递等物件运载配送到用户手里的智能体,即使在中途遇到断网等情况,也会根据具体环境和情况智能地做出决策。IoT 设备是让机器人能够自主控制闸机、电梯、电动门,在配送过程中突破各个障碍的关键。外卖员、快递员等配送人员在配送站前通过人脸识别录入需要配送的订单,并把物件投入智能存储分拣柜内。智能存储分拣柜通过内部的机械臂将物件分配给各个配送机器人。机器人进行派送,在楼宇内智能规划路径,在人群中穿行,自主过闸机、搭电梯、开关门,执行派送任务。而收件人会提前收到取货通知,机器人到达送货点后,收件人验证后即可取件。机器人在写字楼、医院这些公共场合里有条不紊地送货的未来场景,正在逐渐成为现实。在 YOGO Station 发布会的现场,其中一个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相比以往所接触的服务机器人,YOGO 的这些机器人在行走的过程中,通过特定的速度控制和智能避障,可以做到不突兀、有礼貌,并且实用。YOGO 表示,他们机器人正在模仿学习人在各个场景中的规则,按照人的规则去行走配送,甚至可以做到「优雅地挤电梯」,这都能够让机器人更好地融入人们的生活场景中。如果某一天你在楼宇里迎面遇到了正在配送的 YOGO 机器人,它会及时地躲让,也许你会惊讶「这个机器人真有礼貌」。目前,YOGO 的配送机器人在室内已经可以做到与人类共享道路,人们可以通过近距离接触与之交互,基本上拥有了 L4 级别的自动驾驶能力。机器人系统要想在人群中流畅行走,对机器人系统的感知、定位、运动规划和控制都有非常严苛的要求。YOGO Robot 表示,正是YOGO Robot 单体配送机器人毫米级的定位精度、100 次 / 秒的运动控制频率和 30 次 / 秒的路径规划反应速度,使它们可以轻松地在人群中穿梭。而 YOGO Station 的群体协作模式,则离不开三大技术的支撑。第一个是与空间站同等级别的对接精度。YOGO 研发团队早期曾有研发月球车的经验,在 YOGO Station 上则是需要考虑如何让配送机器人聪明精准地回到 Station,也被称为「怼桩」。通过借鉴航空领域空间站的对接技术,YOGO 实现了智能存储分拣柜与配送机器人的全自动化精准对接,对接误差不超过1毫米。这让 YOGO Station 可以做到「多机怼桩」,大大提升机器人兵团的运作效率。第二个是超越运动员10倍的反应速度。相比普通人的平均反应速度为 0.4 秒,顶级运动员为 0.1 秒,YOGO 配送机器人能够达到 0.01 秒。得益于多传感器的融合以及多 MCU 响应机制,配送机器人能够拥有快速的反应,从而能保证自身在突发环境下的响应能力,大幅提升安全性能。第三个是低硬件成本与高运算效率兼得。行业内大部分公司都使用Intel X86的芯片和开源的ROS系统作为开发平台,然而拥有通讯、算法、操作系统自研能力的 YOGO Robot,将核心算法嵌套在计算能力仅为 X86 五分之一的 ARM 芯片上,不仅让定位导航能力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同时还降低了产品成本和用户的使用门槛。这三个技术分别让 YOGO Station 能够做到提高效率、保证安全、降低成本,因此这个看似来自未来场景里的智能体,有着良好的商业化落地应用优势。测试效果显示,YOGO Station 协助外卖员完成上楼配送或等待接取的环节,让配送过程中人所参与的环节进一步减少。这能帮外卖员减少平均每单 10-15 分钟的配送时长,也就是比以前单次配送节省 30% 的时间,因此能让外卖员每天多配送 50% 的单量。对于消费者来说,YOGO Station 平均每单配送时长为 8 分钟,比外卖员平均配送时间节约 2-5 分钟。YOGO Station 的规模运用能够让多方收益,一方面提升整个外卖业、物流业的服务效率,另一方面能够帮助物业解决外来人员进出的管理难题,同时终端的收件人拥有更智能化的体验。此前,YOGO 的多款产品也已经在上海虹桥万科、国投大厦等地投入使用,累积工作超过 4000 小时。智能机器人从 2014 年兴起,并在后续两年中成为融资的「万亿风口」,却从 2017 年开始融资退潮。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赵杰是国内机器人领域的著名科学家,他在 YOGO Station 的发布会上表示: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是可预计的,但是服务机器人的市场份额是不可预计的,但一定会比工业机器人的市场份额大很多。而好的服务机器人需要将需求、技术和模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人力成本上升,越来越多的场景和产业需要机器人,机器人产业目前的发展并没有很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其中配送量和用人成本都在持续上升的物流行业,对配送机器人的需求尤为庞大、急切。按照饿了么的预测,他们在 2020 年将需要 1100 万骑手,然而随着国内人口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他们面临一个很严峻的问题:这些骑手从哪里来?无人配送技术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于是 YOGO 机器人与饿了么从 2017 年开始合作,饿了么向 YOGO 提出产品需求,而 YOGO 则是负责终端配送机器人的设计、研发和生产。饿了么在遍历整个配送流程后发现,「骑手在写字楼下等电梯」是一个刚需、普遍、频繁的场景,不仅需要无人机配送介入,并且具有现实业务价值。饿了么 π 团队负责人任斐在 YOGO 的发布会上告诉我们:一个订单可能有差不多 1/3 的时间是被骑手浪费在等电梯上的,如果把这部分时间省下来,他能配送更多的订单,而且可以规避掉很多不必要的超时风险。YOGO 的机器人研发团队曾走访上海几千栋写字楼,甚至大部分的研发成员都亲自体验过送外卖。他们从这些场景和体验中总结出 YOGO Station 的设计规范,并且融入到后续的研发和生产中。2018 年,YOGO 的单体配送机器人在上海部分写字楼投入使用。然而他们发现,单体机器人只能解决行业中的一环,同时会增加前后两端与它的对接难度,其实它的效率是非常有限的,甚至需要配送繁忙的时间段,会出现「人去配合机器人」的情况。要想真正做到「让机器去配合人」并且提高行业效率,就需要覆盖终端配送的所有环节,打通实际场景中所有的自动化连接,以及做到整体的智能化调度。这就是单体配送机器人进化到 YOGO Station 多个智能体协作的产品逻辑。YOGO 与饿了么在终端配送上的合作,是一个能够为 B 端降本增效,同时提高 C 端用户体验的产品探索。两者秉承智慧配送协同人工配送、从而提高配送人效与用户体验的理念,致力于赋能智能硬件与楼宇物业,打通由骑手至配送硬件、最终到用户的全链路。目前双方通过合作已经将智慧配送成功实现于多个办公楼宇,未来也将继续进行更为深入的合作。事实上,YOGO Station 不仅可以为物流行业提高配送效率,还可以为物业节省保安的人力成本,甚至节约电梯的运营成本。
今年来入局配送领域的公司很多,不乏京东、阿里菜鸟、美团这些巨头,而 YOGO 则是在资本追捧和退潮中一直踏实低调做技术积累的机器人公司。此外,互联网大公司多是从室外配送切入该领域,YOGO 作为初创公司切入的则是室内配送这个场景。值得一提的是,YOGO Robot 是国内机器人行业中,少有的拥有机器人全链路开发能力的初创公司。据悉,YOGO Station 上的设计、结构、电子、算法及云端等技术均为自研。目前机器人行业正处于弱人工智能时期,也可以说是大航海时代。人类社会对智能化的需求高速增长,人机协助已经成为主流趋势,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充满可能,同时也意味着行业尚未成熟,供应链尚未完善。这些情况对于设计生产新品类产品的初创企业而言,其中一个直接的困难就是——找不到满意的零部件。以 YOGO 配送机器人的轮子为例,一个在室内行走的机器人,需要经过瓷砖、木板、地毯、水泥地等多种类型的地面,要想实现全场景的流畅行走,并且不对地面产生磨损,就需要特制的轮子。然而现有的机器人供应链没法满足这个需求,因此 YOGO 配送机器人的轮子也是自己造的。为了解决这些产品生产的问题,YOGO 的决定是全链条自研,并在深圳成立分公司,充分结合珠三角地区的供应链能力。目前 YOGO Station 的单个配送机器人身上就有 205 个定制零件,40 个标准件,另外还有 11 个电路板、17 个处理器和 26 个传感器。YOGO 创始人赵明向爱范儿表示,全链条自研让他们可以更自主快速地迭代自身的产品,更好地控制研发成本,从而控制用户最终的使用成本和体验。全链路自研的能力和布局,是 YOGO Robot 在现有行业下的必然选择,也是必要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行业壁垒和护城河。与此同时,YOGO 也正在推动机器人产品链的进化更新。赵明曾带领团队成功开发数十款智能移动机器人,核心团队成员均有超过 10 年的机器人研发经验。他们早期的产品运用于航天和军用领域,近些年 YOGO 所开发的 go 系列商用服务机器人,已经在商业地产、酒店和文博等领域使用,以「人机协作」的配送模式为 B 端降本增效,为 C 端优化用户体验。正是因为超 10 年的实践,团队才得到最重要的共识:机器人是自动化工具,要帮助行业降本增效。YOGO 表示 YOGO Station 将在 2019 年年底实现量产,这意味着 YOGO 将实现从单体机器人独立运行,进化到群体机器人协作运行。作为一家使用场景精准且专注的机器人公司,YOGO Robot 认为机器人应该在自己的行业内专用,并且能优化所在行业的效率。赵明表示:机器人本身的价值,取决于它如何帮助整个行业降本增效。单体机器人,只能解决行业中的一环;我们希望这次发布的 YOGO Station 智能配送站作为一个系统,能帮助配送终端降本增效,优化全行业的服务质量。在机器人大航海时代里,只有具有全链路技能的舵手才能乘风破浪。YOGO Robot 通过机器人系统解决方案,提高了终端配送的自动化程度。城市物流与楼宇内配送紧密相连,让人期待和兴奋的是,如今在「让智能化的物质传递工具成为城市基础设施」这件事情上,楼宇内部的智能配送终于有了突破。

<iframe class="video_iframe" data-vidtype="1" data-cover="http%3A%2F%2Fshp.qpic.cn%2Fqqvideo_ori%2F0%2Fv0828en7sac_496_280%2F0" allowfullscreen="" frameborder="0" data-ratio="1.7777777777777777" data-w="864" data-src="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v0828en7sac&width=368&height=207&auto=0" width="368" height="207" data-vh="207" data-vw="368" style="display: none; width: 368px !important; height: 207px !important;"></iframe>
其乐融融看春晚,可电视到底该买多大?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