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是大城市越没有年味,年轻人不喜欢走亲戚了?

百家 作者:商界智慧 2019-02-05 08:07:29

致读者:点击上方 “商界智慧 ” → 点击右上角“ ... ”→ 点选“设为星标 ★ ” 加上星标,就不会找不到我啦!

作者:西部君   来源:西部城事(ID:xibuchengshi0518)


现在最热的话题当属过年了。据不完全统计,过年前已经出现了《东北女孩过年返乡指南》、《互联网人回乡求生指南》等各种“教做人”的攻略。


的确,回家过年是件庄严的事,而城乡间的落差,又让返乡青年面临着文化切换的问题。在国贸CBD办公的Tony,回乡就变成了狗蛋;单身贵族的独立和自由,反而变成了亲友眼中嫁不出去的象征。


我们之所以牺牲色相(在多数时候,回家的你衣着极有可能土鳖化),承受着被亲友围观打量的代价,从繁华都市回到市井乡村,除了阖家团圆外,图的还是那点年味。


但你应该也发现了,年味已越来越淡,甚至徒具形式的外壳。春晚食之无味,春节拜年成了例行公事,压岁钱成了比红包大小。


而且越是大城市,越没有年味——北上广深大年三十的寂寥冷清,相信不少人深有感觉。


为什么会如此?


01

年味没了,背后是农村没了


在谈论年味前,先得搞清楚,年味是怎么来的。


春节成为法定节假日的时间不算长,不过它的习俗,大部分都是从农耕时代甚至更早的时期演变过来的。


习俗换个说法,就是各类仪式。我们记忆中的年味,基本上都是由各种仪式填充起来的。


庙会


比如压岁钱,寓意压住邪祟、辟邪驱鬼;贴年红(春联),寓意红红火火。还有很多仪式都是和祭祀有关,像祭灶和开门炮仗,等等。


另外,逛庙会、赛龙舟、赏花灯,诸如此类的大型活动也是民俗的一种。


这些源于农耕文化的仪式,在广袤的乡土社会源远流长。它反映出农业生产时代,人们对大自然和诸神的一种敬畏之情,以及物质贫乏年代又度过一年的喜悦。


大工业时代,轰鸣的机器带来了城市化,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升了。封建色彩的观念逐渐退场,许多传统的祭祀仪式,变得不再重要。


到2017年为止,全国城市化率不到50%的只有新疆、广西、云南、甘肃、贵州和西藏六个地区,上海、北京和天津甚至超过80%。


制图:西部城事


大体可以得出一个判断,在年味的比拼上,上海、北京和天津要远远敌不过前六个地区,拥有广大乡村腹地的后者,正是民俗、仪式保留比较完整的地区。


为什么?因为城市是一个全新的场景,狭窄的单位面积,聚集了大量的人口。单元楼里的邻居之间,遇上了可能都不会打招呼;80/90后记忆中那种同一个村小伙伴结伴玩耍放炮仗的场面很难出现。


城市化本身是反传统的,它的一切运转规则,服务于公共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举个现实的例子,像开门炮仗这类有负外部性的仪式,在大城市已没有执行余地,因为规章明确禁止了。


2015年全国政协委员冯骥才,曾说出了一个残酷的真相:


2000年至2010年,我国自然村由363万个锐减至271万个,10年间减少了90多万个。


消亡的是村庄,也是能撑起年味的各类仪式的载体。返乡笔记文体的火爆,以及它所引发的争议背后,不是农村彻底变了,而是城市化改变了围观农村的视角。


02

春节,北上广深阶段性空城化


城市化对民俗和年味的改造,一种方式是乡村的消亡,另一种方式则是人口的流动。


春节的民俗和仪式,具有高度的地域特色,比如江南有点岁灯的传统,而广东人给红包叫派利是。人口流动,不可避免地带来文化融合,地域特色的习俗日渐消失,一如方言式微。



当然,也有一些地域特色传遍全国。比如劳动力大省四川的外出务工人员,将川菜带到了全国,因为川菜接受程度低,且跟日常生活挂钩。


但春节民俗截然不同。首先,仪式的举行需要比较高的门槛,人口密集的城市,陌生人的社群结构和狭小公共空间往往无法提供;再者,它的频次很低,一年才一次。


所以,越是城市化高的地区,越显得缺少年味——流动人口的汇聚,让一座城市缺少共识性的民俗和仪式。


而且,更重要的是,春运季节性返乡流动,让城市出现了短暂的空心化。


不久前的《流动人口社会融合蓝皮书》显示,流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城市,正是上海、广州、深圳、北京四大一线城市,其中上海、广州常住流动人口在900万以上。


来源:网络


此外,广州、深圳、珠海的外来流动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在60%以上。二线城市苏州、天津、杭州、成都等,流动人口在300万以上,要低于一线城市很多。


越是大城市,对人口的虹吸能力越强。等到春节来临时,他们又集体返乡,传统的劳动力大省如安徽、河南、四川,变成客流迁入量大于迁出量的地区。


一座城市突然减少几百万人口时,地铁变得空荡荡,临街的店铺悉数关门,不难想象它会是何等的冷清。没有人气,年味当然也无从谈起。


03

没了年味,但过年有了新玩法


没有年味的春节,还值得过吗?


其实如果让见证过春节民俗剧烈变迁的80/90后群体,回到更有年味的时代,他们未必真的愿意。


原因很简单,乡土社会的年味,很大程度上是被浪漫化了的,穿过岁月去回忆,当然会增加玫瑰色的甜蜜感。


说到底,过去物质匮乏,过年才会有很多仪式,以示庄重,年味就是这么来的。


比如很多地区应该都有“看菜”的说法。它是指春节客人到访时,只摆上桌陈列展示,但却不吃的菜肴。有“看菜”就说明这个家庭有拿得出手的菜肴。只是这种刻意展示,本质上还是源于贫乏。


添置新衣,集中采购年货,一度也是过年的必备仪式,它同样是源于贫乏。


现在网购如此便利,物流直通乡下,在淘宝上可以随时下单买年货。城乡隔阂被打通,哪怕在平时,也能买到具有地域特色的特产风味,年味自然会淡很多。


年货的种类也在变化。网购数据显示,坚果、蜜饯和膨化食品依旧是老三样,但新需求正在诞生。游戏机、景点门票和运动手包,成为年轻人的新三样


还有春晚。过去,举家围坐看春晚,几乎是除夕夜的标配。因为娱乐方式少,拥有一台彩电都不太容易,举家观看才显得有仪式感。现在同样是春晚时间,年轻人却是用手机度过。


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这个习俗变化的背景是,彩电逐渐普及。比如2017年的年鉴显示,每百户的彩电拥有量是122.2台;1999年的城镇居民,每百户的拥有量也只有59.04台。


城市化改造民俗,技术则让春节更加便利。就像过去提到春运,我们能够想到的几个默认场景是,在人工售票窗口排队买票取票;拖着编织袋大包行李,疲惫地挤上绿皮车;吃泡面。


春运第一天,广深城际铁路率先推出支付宝扫码乘车,拿起手机刷一下二维码即可进站,车次及座位信息实时显示。与此同时,发达的网购和物流,让返乡可以轻松便利,拉杆箱成了更常见的工具;


取代绿皮车的动车、高铁更加快速,节省时间;旅途上饿了也不要紧,可以用支付宝点外卖送上车。


春节的玩法也在多样化。不太熟的人之间,为了免去登门拜访的小题大做,可以发个8.8元的拜年红包。


再比如集五福成为新民俗,亲友相互见面,寒暄的第一句可能是,你有没有“敬业福”。科技重塑了民俗IP,传统的“祈福”文化通过互联网公司这种现代感的玩法重新传承。


年味浓的年代,春节的所有习俗或者祭祀仪式,几乎都是服务于自身生存的基本诉求。


但像最近火热集福活动,福气林还发布星座福气值排行榜,根据人均浇水量,换算成福气值,把春节流量导向公益,并让公益时尚起来,新民俗的功能外延拓宽了。


小结:


最近几年,反向春运开始流行,但它涉及的人数其实并不多,指望父辈们将民俗从故乡带到城里不太现实,大城市年味越来越淡的趋势很难改变。


这当然不是坏事,一方面,年味淡不意味着过年的玩法少了,恰恰相反,现在的娱乐消遣方式大大增加,消费选择多样化。


另一方面,春节民俗背后一些负面的东西,比如浪费、攀比,比如娱乐方式只有打牌、喝酒的乡土文化,理应随着年味的淡化而逐渐减弱,向更加现代性的城市靠拢。


所以在过年这件事上,大城市会丧失一定的竞争力,但是被县城比下去的北上广深,早已经赢得了未来。


延伸阅读:为什么年轻人不喜欢过年走亲戚?(深度)


我们生活在一个撕裂的时代,任意两代人的思想差距如同天壤之别。


中国近20年来的变化实在是可怕,哪怕对于年轻人来说,几个月不上网跟进,就有一种被时代甩开的感觉。


他们早已浸泡在城市文明中,信仰「规则至上」、「利益大于血缘」,将性别平等、婚姻自主、尊重个人空间等等奉为刚需的新生代年轻人,他们也是阶层流动的得利者。


但是,即使在2018年的今天,中国的上一代人里,还有很多人的思维局限在30年前,还停留在找工作要找国企,可以先结婚后培养感情等等这种代沟,让年轻人和老一辈根本无法沟通,每一秒都是折磨,自然会渐渐远离:


上一辈的人是穷怕了,他们太缺乏一种现实中的安全感,心理的需求更多集中在生存上,所以他们不在乎精神世界的,他们更加关心你能挣多少钱。

他们的价值观太趋同了。找个好工作,有点权势,嫁个或者娶个好人,生孩子,人生的使命就完成了。


他们也因此无法理解私人空间的重要性,所以,有时,他们比你的爸妈更关心你的工资,对象,成绩。


但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这就叫肆意侵犯他人空间,当一个人的私人边界被侵犯,心理必定处于一种不安定的状态。

年轻人真正讨厌的是什么?不是他们(亲戚)穷,而是他们的精神不足以引领年轻人。


另外,现代社会没了以前礼义廉耻的教育,早已不明白什么是忠、孝、礼、智、信,只重利益,每个人都只顾自己感受和好处。


确实,上一辈人是活在大家眼里的,所以格外注重自己的形象和名声,而下一代人完全活在自己世界里,他们不会顾及别人或者大家。


其实,每一个讨厌亲戚的年轻人,背后都站着一个成功实现了阶层流动的家庭,这个家庭还带着黄土的气息,却捧起了一颗珍珠,于是他所有的亲戚都恨不得抓住这个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机会。


随着社会阶层的流动,传统的血缘社会关系在城里已经逐渐淡化,取而代之是业务缘,利益缘等等。


所以大家族式的家庭结构渐渐崩塌,这是不可避免的。这也多给了我们一些选择,不必再被各种关系所束缚,这就是阶层流动的好处。


其实,随着社会结构的稳定,未来你的孩子再也不会像你这样整日奋斗,也不会像你这样功利和麻木,和他们一起玩人工智能玩具的,还会是他们表哥、堂妹,因为中国已经过了高速增长阶段,人心会逐渐沉淀下来,毕竟血缘上的情感依是非常稀缺的的东西。


那时,你会发现所有的努力都是无用的,但是一个亲戚的随手推荐,就可以使他们轻而易举的获得一个好机会,这就是阶层固化的社会,不靠努力,靠血缘。


所以:讨厌亲戚是社会进步的产物,也只是某一阶段的产物。


这就叫社会规律。

2019年猪事顺利

喜欢商界智慧的文章,不妨按照以下方式“置顶”!

版权声明:我们所推送文章,除非确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