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起,关心水果和蔬菜…的价格!

百家 作者:销售与管理 2019-05-16 15:01:45

解决销售难题,传播管理智慧  快来关注我吧!

销售

观点

洞察

案例

职场


微信最近又改版啦,为了让大家能第一时间浏览,

请大家点击上方 “销售与管理”  → 点击右上角“...” → iPhone的朋友点选“设为星标 ★ ”(安卓的朋友点选“置顶公众号”)


对民生影响最大的经济事件,其实是食品的价格。


央行的缩表无论被动与主动,都只能证明并未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因为货币泛滥而导致的物价上涨。


国家统计局给给出的最新回应,是鲜果鲜蔬价格上涨是季节性的短期冲击,不具有持续性,物价平稳有坚实的基础。


对普通民众而言,影响最大的经济事件其实并不是房价上涨,或者股票下跌。中国城市居民的住房拥有率世界第一,也就是说大多数居民在所在城市至少有一套自己居住的房子,涨到买不起的地步最多眼一闭不管了,不想改善居住就是。股票也不是人人做,就算是套住了,扔那不管就是。


但是,食品一涨价,这可就谁也躲不掉了,你不买房子,还能不买蔬菜水果?你不炒股票,还能不吃肉?所以,对民生影响最大的经济事件,其实是食品的价格。


近期,蔬菜水果和肉价齐上涨,不少人惊呼,水果都快吃不起了。比如我有位朋友在网上买鸡翅,发现价格已经相当高:



按照一斤鸡翅16个来计算,一个生鸡翅的价格已经达到3块钱。要知道,烧烤店里卖的鸡翅也不过8块钱一对。


按照国家统计局近期发布的数据,我这位朋友的感觉没有错。要知道,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了2.5%,创去年11月以来的新高。



CPI的评价标准中包括的项目很多,其中,和大家息息相关的各种食品的涨价幅度最大,达到了6.1%。菜价、猪肉、水果价格涨得尤为突出,同比涨幅都超过了10%。


蔬菜水果什么的一涨价,网上就有反应了。有网站搞了一个调查,问大家身边菜价有没有上涨,网友纷纷表示,不仅涨了,还涨的很厉害。


其中,一位北京网友更是给出了一长串文字描述:65元一斤的车厘子,买了20多个花费40元人民币;11块钱一斤的苹果,买3个花费15元人民币;毛桃最贵,买了两个花了30元人民币。


由此可见,物价上涨是铁定的事实了,无论从统计数据来看,还是日常的切身感受,都确凿无疑地证实了这一点。


那么,为什么这些食品上涨的如此厉害?



物价上涨的原因,不在货币


不少财经媒体认为,物价上涨是货币现象,钱多了,东西自然就涨价了。这种说法的一个依据在于,央行实施的降准等宽松举措,比方说,近期央行就宣布自2019年5月15日开始,对聚焦当地、服务县域的中小银行,实行较低的优惠存款准备金率,从11%降至8%。


降准了,市场上的钱就多;钱多了,借钱的成本也就相应地降低。央行宣布降准后三个工作日,隔夜Shibor、DR001利率都快速下行,而货币市场资金价格的短期利率跌幅表现明显大于中长期的利率。


5月8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曾创下近四年新低,不过在随后的几天,又稳步上升:



可说到底,降准不过是这几天的事,而蔬菜水果肉类的价格已经上涨一个季度了,问题究竟出在哪儿,是一季度央行放水过多么?其实并没有,来看一下央行官网给出的数据:



如上表所示,2019年3月的M2比一月增加了2万亿,M1增加了微不足道的2000亿,M0反而降低了一万亿。也就是说,央行并没有大规模放水,至少从一季度的数据来看是这样的。


说到这里,有必要普及几个经济学小常识:


M0=流通中现金


狭义货币(M1)=M0+可开支票进行支付的单位活期存款


广义货币(M2)=M1+居民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单位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日常买菜当然用的要么是M0——流通中货币,要么就是刷微信支付宝——M2中的居民存款。流通中货币的减少,大概率是因为现代人都不用现金的缘故。


另一方面,从央行一季度资产负债表可以看出,央行在此期间选择了被动缩表:从一月末的36.3万亿,缩到3月末的34.8万亿。这一举措,从另一个层面表明这一轮的物价上涨同货币关联不大。



既然不是货币现象,那肯定就有别的原因了,下边我继续给大家分解。



问题或许出在了生产端和流通环节


众所周知,通货膨胀的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货币端的货币太多,二是物资端的物资减少了。


既然市场上的货币没有增加,那么这一轮物价上涨的原因就只能是物资少了,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说辞也佐证了这一点,该局的一位处长在解读4月CPI数据的时候表示,去年秋季北方水果歉收是水果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猪肉少了我们知道是因为猪瘟,那么水果蔬菜为什么变少了呢?是因为天气吗?为此我专门去国家气象网查找资料,简单描述一下查询结果:


1月22日,中国气象局发布《2018年中国气候公报》称,2018年,我国气温偏高,降水偏多,台风和低温冷冻害损失偏重,暴雨洪涝、干旱、强对流、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偏轻。


2018年,主要粮食产区光、温、水匹配较好,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比较有利,但部分地区仍然出现暴雨洪涝、低温阴雨寡照、高温等灾害,农作物生长发育受到一定影响。


中国是大国,每年不是这里来台风,就是哪里下大雨,但从国家年度气候报告看,去年中国总体还算风调雨顺,没有特别大的自然灾害。


当然,局部地区特别是一些粮食产区出现的自然灾害,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产量。比方说,被外界视作蔬菜之乡的山东寿光,去年就一度遭灾减产,给华北地区的蔬菜市场带去了不少冲击。


再比方说,早前进入上市季节的荔枝,今年价格比去年高出了将近一倍,原因就是主要产地广东、广西今春以来雨水不断,导致产量腰斩。


但我想说的是,这种全国性果蔬价格普遍上涨,除了天气因素,生产端本身以及流通环节的问题同样不可忽视:


生产端的问题,无非就是蔬菜水果产量变小了;流通环节的问题则是,物资没少,但中间环节的成本加大了,最终落到菜篮子,就是物价上涨。


至于具体的原因,有人说是农民在换果树,有人说是中间冷链运输环节涨价,还有人说是因为房租上涨导致水果上涨,目前的数据尚且给不了准确答案。但唯一能确认的,就是如若不能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接下来水果的价格恐怕还要涨。


我们看期货市场上,苹果的价格已经飞天了:



红枣的期货价格也在狂飙:



当然,就在昨天,国家统计局也回应了大家对果蔬涨价的关切,该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明确表示:鲜果鲜蔬价格上涨是季节性的短期冲击,不具有持续性,物价平稳有坚实的基础。


所以,大家暂且不要慌,要相信有关部门的能力和智慧。


本文来源:功夫财经(ID:kongfuf)


销售与管理

销售与管理200万+精英关注的专业公众号。深度关注企业销售、营销、管理的趋势与创新。解决营销难题,传播管理智慧。还有提供专业大咖课程。

投稿、寻求报道、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18911264936

目前已同步入驻:头条号、一点号、QQ公众号、北京时间、新浪号、网易号、搜狐号、企鹅号等自媒体平台。

商业洞察(ID:biz-insight)

聚合全球一流商业趋势观察家,以犀利的商业嗅觉,与您一起把脉商业未来趋势,洞见企业未来成功之道。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上期热文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
百度热搜榜
排名 热点 搜索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