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报志愿先选城市!选城市!选城市!
选择大学,就是在选择城市。/ upsplash
当代年轻人的头20年人生,有两个重要节点:高考报志愿和毕业找工作。前者是学生与学校的双向选择,后者是毕业生与招聘方的双向选择。
你在当年报志愿焦虑到掉毛的时候,可能根本没有想过未来会在哪座城市工作,会做什么工作;同样地,当你后来找工作灰头土脸的时候,可能也没想过,自己当年报志愿和现在自己的处境有什么冥冥之中的联系。
对于现在的高考生来说,其实,他们的人生本可以被自己更好地掌控,只要现在能好好考虑到数年之后会怎么样。
关于高考报志愿,我们曾经不断强调过这一观点——选城市,要比选大学更重要。假如一座城市落入于二元结构中的不发达地区,而该城市又没有已经发达的高等教育,它就既不能在经济上翻身,也不会在高等教育上有多少建树,还会拖累你未来的就业。一句话,“宁选一线211,别去十八线985”。
而今天我们要说的,则是什么样的城市,选什么样的专业;以及什么样的专业,选什么样的城市。
在这场高考报志愿的战役中,比别人提前胜出的秘诀就藏在这里。
选城市,比选大学重要
虽然说毕业生千千万,每个人的选择都不同,但毕业生们的大趋势是,他们中的许多人会选择留在学校所在的省份(或城市)。
总体来看,高校毕业生就业始终呈现一定的粘性特征。比如,北方上学的小明有更高的可能留在北方;西边上学的小华有更高的可能性留在西边;大家都有很高的可能去了广东,还有比较高的可能去了上海、北京。
不过,有的城市、有的专业义无反顾留下的概率比较高;有的则较低。
依据北京市2018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后文各省市、高校就业质量报告均简称“报告”),京外生源大约有一半留在了北京[5];而广东省的省外生源约有一半去了省外就业,其中最多的是去了北京,其次是上海[6]。
当然,对于许多毕业生来说,他们不是不想留下,很可能是糊口要紧,身不由己,而另外一座城市刚好有合适的工作机会,就过去了。他们顾不上考虑生活成本,也顾不上考虑是否能够长久留下来,是否远离父母家人等。
可是,如果你在几年前,事先知道什么专业容易留下,什么专业更可能离开,志愿选择、城市选择可能就会不一样。
什么城市需要什么人才,是由不同城市产业结构、用工需求不一致决定的。而找工作又是市场竞争行为,必须要考虑所在城市是否面临大量同专业的竞争者。
也许你在甲城学了法律,很容易就找到了工作;但在乙城就面临激烈的竞争,根本找不到工作。
以重庆的法学专业为例。该城市的特征是,西南政法大学这所学校培养了海量法学生。重庆大学法学院本硕博2018年毕业生只有270人,而西南政法的所有“X+法学院”本硕博加起来毕业生达到了惊人的2448人[1, 2]。
这些毕业生,有相当大一部分会被重庆或西南地区吸收走。西南政法大学的毕业生,主要留在重庆就业,约47%;而若论地域,本科生留在西南就业的又最多,超过六成[2]。
而西南政法,培养了相当多出色的法学生、法学校友,势必引起法学生之间巨大的竞争。重庆大学整体本科就业率是92%,而法学院就业率74%,列重大各学院倒数第二[1]。这不是说重大毕业生质量不好,而是体现了竞争的惨烈。
如果专业本身就是大热专业,城市选择可能还可以稍微放松;但如果该专业的就业本来就比较令人堪忧,本城市又找不到工作,那找工作就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可能。
那么何不分析一下,高校-城市-行业格局,是否可以回避激烈竞争,来选择专业和城市,并且趋向于以后的工作地域呢。
在高校-城市-行业这三个变量中,高校密度决定了同城的竞争对手,行业需求决定了人才需求,行业的城市分布决定了人才要去想的地方。
由于中国太大,东西南北一线二线各有其特征,需要分别讨论。
经济越发达,大家越愿意留下
历史上一度政治或者经济辉煌的城市,都会出现高校云集、高等教育资源丰富的情况,比如南京、武汉;而这些城市在今天的经济、政治地位未必比得上过去。
这就形成了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其中,经济发达,而高校发展没有跟上的典型是珠三角。
由于人口是经济的一种指标,哪里人口稠密,哪里经济就不会太差。因而可以根据高校生数量/人口数量的比值来看,哪里缺高校生。
2013年,广东省每万常住人口拥有在校本科生约89人,而北京、天津都超过200人,上海也有150人,其他包括福建、江西、重庆、湖北、辽宁等在内的多个省 (市) 也均在100人以上[3]。
广东不仅本科学校少,而且“985”、“211”的比重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两方面远比不上北京、上海、江苏、陕西、湖北等高等教育发达的省市[3]。
分城市来看,广东稳一线的城市深圳,人才需求巨大,但只有3所本科院(分)校,包括新建没多久的学校南方科技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为此每年都以极为友好的政策引进约4万大学生,接受的来自市外的理工生数量占总理工生数量的90%[3]。
因此,如果分数合适,当然可以考虑在广东直接上学,并在那里选一座城市就业。
深圳本市的学生容易找到好工作吗?
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018年首届本科毕业生来看,看起来还不错。他们全是经管类毕业生,共268人,87人直接就业,工作大都在大型跨国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平均年薪13.75万[4]。
而对于经济不发达,或者衰落的地区来说,毕业生就要十分苦闷了。东北地区,生源明显地来自北方,但毕业时大部分人都跑了,留下来的人很少。
东北毕业生主要一路向南,去了沿海各省市。而广东这样本地毕业生不足的地区,往往也成为流入重点。以吉林大学为例,留在吉林的本专科学生约21%,这个比例甚至还低于吉林本地生源,考进吉大的有29%是本地人[12]。
对比一下,经济发展更好的区域,学生留在本省就业的就更多一些。比如,西南交通大学,全部毕业生留在成都的占比约33%,深广共约9%,北京约6%[14]。
如果毕业时终究要离开这座城市,是否一开始就不要在这里就学,会是更好的选择?
不过正如前文提到的,京广吸纳大量毕业生,也会有大约一半外地生源离开本地,我们应该再考虑什么专业的学生,去了什么地方。
理工去南方,文科留一线
江苏的毕业生,如果留在江苏就业,他们都去了哪些行业?上海的毕业生呢?
江苏本硕博留在江苏,最多的去了制造业,约22%;其次是信软业(为免啰嗦,本文将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称为信软业),约11%;再次是教育业,9%[15]。
而上海的本硕博和高职专科进入制造业的约18%,信软业约11%,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1%;教育业约7.6%,金融业约7.3%[16]。
这里不厌其烦地列举数据,是为了揭示背后隐含的规律:江苏接纳更多制造业人才,而上海接纳较少的制造业人才。
虽然同处包邮区,江苏产业结构中制造业占比显然更高;而上海的产业结构中,制造业比重较低,有了较多的高端产业。
类似地,在北方,环渤海的河北、山东、辽宁制造业发达;而北京、天津产业结构迈向更高级阶段[8]。
通常来说,城市经济越发达,行业越多,越可能吸纳各行各业的人才。其中,服务业吸纳了各类学生,文科、理工科都有。而从多所理工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行业来看,进入制造业、信软业是就业行业占比最高的。
而如果进入制造业、信软业,它们的分布就决定了人才的去向。
制造业在沿海、沿江的地方发展良好,并且倾向于在二线城市;而产业升级走在更前面的一线城市,制造业占比已经相对降低,第三产业发展良好。
这也就形成了这样的格局:学了理工,入行制造业的同学,更可能进入二线城市;而文科生有相对更高的可能要在一线城市找工作。
考虑到一线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受教育程度高的文科生才更有能力留下来,因而文科高材生更可能留在了一线城市。
根据《2014中国大学生城市形象及择业倾向调查报告》,超过五成的大学生,把二线城市作为未来的工作目的地;其次也有约三成学生的选择是北上广。而在他们中,男生、受教育程度较高、东部地区读书、文科专业的大学生更倾向北上广就业[7]。
在此之外,南方经济体量更大,制造业规模更大,留在或流向南方的理工科学生也就更多。
从南往北走,华南理工大学,2018届本科毕业生约80%留在了广东就业[17];华东理工大学,留上海就业占比约72%[18];北京理工大学,留北京就业占比约48%[19]。
师范走四海,艺术北上广
有意思的是,师范类院校成了高校中的一股清流:他们的学生,走向了四海。
绝大多数院校,最大比例在学校所在地域就业,其次是去了北上广三省/市,但是师范类院校不是。北京师范大学2018届签约毕业生中,约四成留在北京;签约上海和广州的均为1%左右;高比例的学生去了其他东部地区、西部地区[9]。
其他师范校如华东师范大学也有类似的特征。除了留在本地的上海毕业生约59%,其次江浙各约3%、5%,北京约3%,呈现了非常分散的去向[10]。
南京师范大学主要为南京、苏州培养了大量的人才,省内占比超过七成;其他人可能各自回到了家乡[11]。
对于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最后又想回到本省发展的,或许可以选择师范院校。
与师范生这样放之四海皆可找工作相反的,是艺术生。艺术学在江西、陕西等省份的就业率都比较差,但北京、上海完全不是,上海、北京的艺术学本科生就业率分别高达98%、96%[5, 16, 20, 21]。学艺术,还是得去一线。
最后还是那句话,由于教育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毕业季,终将有一场盛大的人口迁徙,许多同学各奔东西。
如果在心仪的学校专业与最后心仪的工作地之间,终有一段距离,是否值得?
特别是当你拿着毕业证,兴致勃勃来到一座城市,却发现它的加分落户政策照顾本地学生要胜过来自外地的你,你会不会想起当年高考报志愿时阴差阳错选择的未来?
参考资料:
[1]重庆大学2018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后面的注释中简称报告)http://news.cqu.edu.cn/newsv2/uploadfile/20181229/1546074662628361.pdf;
[2]西南政法大学报告http://jyb.swupl.edu.cn/docs/20190110160053428001.pdf;
[3]汤贞敏,孙丽昕,张伟民,王志强,陈小娟,谭健欣.广东省本科学校结构、布局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研究[J].高教探索,2015(03):5-12+26.
[4]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报告,http://www.cuhk.edu.cn/zh-hans/news/9437;
[5]北京市报告http://jw.beijing.gov.cn/xxgk/zxxxgk/201812/W020181229414739752415.pdf;
[6]广东省报告http://www.gd.gov.cn/gdwjfj/附件:2018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pdf;
[7]朱迪.北上广还是二线?——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5(11):96-102.
[8]唐晓华,张欣珏,李阳.中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动态协调发展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18,53(03):79-93.
[9]北京师范大学报告http://career.bnu.edu.cn/uploadfile/bnu/admin/default/upload_file_18357.pdf
[10]华东师范大学报告https://career.ecnu.edu.cn/web_upload/File/20190114190959051.pdf
[11]南京师范大学 http://xxgk.njnu.edu.cn/info/1041/3071.htm
[12]吉林大学报告http://jdjyw.jlu.edu.cn/uploadfiles/file/article/201812/4.pdf
[13]东北大学报告 http://m.juyingonline.com/upload/201902/19/201902191035292263.pdf
[14]西南交通大学报告 https://news.swjtu.edu.cn/upload/201812/26/201812261515519653.pd
[15]江苏省报告http://jyt.jiangsu.gov.cn/art/2019/1/25/art_58320_8100937.html
[16]上海市报告http://edu.sh.gov.cn/attach/xxgk/9672.pdf
[17]华南理工大学报告http://jyzx.6ihnep7.cas.scut.edu.cn/jyzx/jyzlbg/resource/203e996ae28436ee8cb6e5f86b672492.pdf
[18]华东理工大学报告https://career.ecust.edu.cn/uploadfiles/file/20190102/6368203658892872866730570.pdf
[19]北京理工大学报告http://job.bit.edu.cn/attached/file/2019-01-13/1547378235032%E5%8C%97%E4%BA%AC%E7%90%86%E5%B7%A5%E5%A4%A7%E5%AD%A62018%E5%B9%B4%E6%AF%95%E4%B8%9A%E7%94%9F%E5%B0%B1%E4%B8%9A%E8%B4%A8%E9%87%8F%E5%B9%B4%E5%BA%A6%E6%8A%A5%E5%91%8A.pdf
[20]江西省http://jy.jxedu.gov.cn/u/cms/www/201901/09133955nbr0.pdf
[21]陕西省http://jyt.shaanxi.gov.cn/jynews/jyyw/201902/15/87293.html.
▼
推荐阅读
B站鬼畜区顶流,蔡徐坤还得往后稍稍
▼
网易新闻浪潮工作室出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扫码关注,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推 荐 阅 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唐国强老师,还有一半中国历史等你来演
宋慧乔的爱情,不需要童话
你所说的爱情,
到底是宋慧乔,还是范冰冰?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习近平为何用这句话形容中俄关系 7904901
- 2 印巴停火 7808245
- 3 中美经贸高层会谈还将继续 7711779
- 4 中国外贸进出口表现亮眼背后的底气 7618398
- 5 退休夫妻月入1.2万负债1.2亿 7521597
- 6 主播直播战斗机起降 引来境外间谍 7424110
- 7 印度证实印巴已同意停火 7331873
- 8 17岁到67岁 你居然不爱我了 7232306
- 9 专家:印度打不起 巴基斯坦不想打 7141579
- 10 金手镯剪开竟流出液体轻了近2克 7043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