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造谣,可耻!
有态度 有温度 全网青年都在关注


来源:微信公众号“环球网”(ID:huanqiu-com)

路透社星期五发出一篇所谓独家报道,宣称香港特首林郑月娥曾向北京提交一份报告,建议积极考虑香港示威者提出的“五大诉求”,但该报告遭到北京的拒绝。
据环球时报了解,这完全是一个假新闻。这篇报道精心构置了一个陷阱,它利用一些现实存在的公开活动,比如8月7日在深圳召开的香港局势座谈会,把这个假新闻与那个真座谈会编织在一起,移花接木,编出似是而非的消息,再利用政府机构回应这一假新闻时要避免放大它的负面效果、需要在语言上权衡轻重,来实现假新闻特有的突袭。
这是一次无耻的舆论战。路透社承认它没有看到特首的这份所谓报告,它把这则爆炸性消息建立在三个不具名信源的基础上。如此重大的事情,路透社用这种方法抛出消息,搞出三个不具名信源,让人联想到香港街头每每出现的“蒙面施暴”。我们高度怀疑这三个所谓不具名信源是编造出来的,或者他们是制造这则假新闻的合谋者。
抛出这则假新闻,目的之一显然是要挑拨离间,在当前特殊局势下破坏中央和特区政府的关系。特区政府和香港警队一直为在困难条件下维护香港的基本秩序付出巨大努力,动摇他们依法履责的决心,冲击从香港一线直到国家大后方共同遏制香港骚乱的阵线,这是一些境外势力很希望尝试去做的。

这条假新闻在星期五这个时间被抛出,舆论战的意味尤其突出。香港社会都知道,一些激进力量准备星期六不顾警方的反对举行非法示威,出现新的暴力活动的风险很大。
路透社此时编造中央拒绝港府向示威者妥协的假新闻,是要煽动激进示威者更明确地对抗中央,推动香港当前的骚乱在政治指向上进一步升级,给香港事态加注新的破坏性能量。
西方一些主流媒体利用它们的传播力在发展中社会出现危机时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路透社星期五的表现就是在跳出来,试图对香港局势开展一次关键的干预。看上去它是发了一个“独家消息”,但它实际上是要对局势做出恶意的引导,给止暴制乱的阵线捅一个窟窿。
必须指出,暴乱和反暴乱是很特殊的斗争。暴乱得以维持、升级,最需要的是“广场群众”的非理性情绪。香港施行资本主义制度,它的舆论场向西方洞开,这为美英等西方力量成为香港反对派和激进示威者非理性情绪的外部鼓动者和支持者提供了方便。美英的那些力量在利用这种方便疯狂干预香港局势,使用各种方式推动香港示威群体非理性情绪的不断发酵。
路透社星期五的这则假新闻就是西方机构挑选重要节点用舆论手段试图“四两拨千斤”的典型例子。路透社在这样做时,严重背离了它作为新闻机构应当坚守的行业道德底线,它在干美英情报机构干的事情,我们甚至怀疑,这个假新闻就是情报机构的借壳行动,路透社做了它们的帮凶。
无论如何,路透社搞这么赤裸裸的舆论战,都是它作为世界最大通讯社之一的耻辱。


聊聊你和老师们的那些事儿
第三十五个教师节马上就要到啦!趁此机会,我们来聊一聊你与你的老师们的那些事儿!还在上学的你,过了一个长长的暑假,是否特别想念你那位衣柜里全是条纹POLO衫的数学老师呢?已经毕业的你,离开了校园,是否也会在下班后突然想起教室后窗那个熟悉的面庞?或许,此刻的你也走上了教师岗位,你有哪些当年不理解现在却感同身受的经历?快来一起聊一聊你和你的老师们之间的故事,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听你们或搞笑或温暖的小故事了!也许你的故事会在下一期团团有话说中以特别的形式出现哦~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1 中俄友谊故事世代流传 7904717
- 2 日本一地出现神秘地鸣 7808911
- 3 男子出海打捞上来的生蚝带商品标签 7711924
- 4 再上19天班又放假了 7618395
- 5 “短剧女王”道歉 7520256
- 6 95后在海底捞办婚礼 餐费仅花2万多 7425796
- 7 重大政策转变 巴基斯坦宣布新禁令 7333858
- 8 《蛮好的人生》大结局太癫了 7232739
- 9 155亿深圳手机富商 在非洲遭遇强敌 7142930
- 10 关税带来的不确定性才是最昂贵的 7047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