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被父母嘲笑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百家 作者:果壳 2019-08-31 11:40:38

时间拨回小时候。


比赛拿到第三名,你正为此兴高采烈的时候,爸爸妈妈会与你一同庆祝,还是浇下一盆戒骄戒躁的冷水:“才第三名而已……”


暗恋的对象心中另有其人,你将这个苦闷的秘密分享给爸妈之后,他们是安慰你鼓励你,还是取笑你质疑你:“我看是你不够好,人家才不喜欢你。”


你是否因此受委屈 | Pixabay


如果父母做出了后者的反应,这看起来似乎也没有体罚、暴力等那样恐怖。但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父母的嘲弄可能也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导致孩子与同龄人的相处出现问题,欺凌别人或者被人欺凌。


嘲弄型的父母


青少年的欺凌与被欺凌行为,可能与家庭有关。比如,许多“小霸王”的父母,要么本身就不友善,要么经常责罚或拒绝孩子。还有一种类型的家长,他们通常会使用一些贬低或轻视的话语,让孩子感到羞辱或挫败——我们称之为“嘲弄型家长”。他们教育出来的小孩,可能也会遭遇类似的问题。


这是最近发表于《青少年和青春期杂志》(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上的研究结果。来自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加拿大蒙特利尔的康考迪亚大学、瑞典的乌普萨拉大学的研究人员,对 1409 名七至九年级(13 至 15 岁)的青少年进行了连续三年的跟踪调查。他们让孩子回答问卷,并且控制了诸如体罚、过度控制等可能影响结果的变量;研究者想知道,父母的育儿模式、孩子对愤怒情绪的调整能力、孩子在校内或校外卷入欺凌关系等问题之间,是否存在联系


育儿模式会有什么影响?| Pixabay


例如,关于父母是否属于嘲弄型家长,研究者会通过问卷,来评估在与父母的交流过程中,孩子们是否感受到了鄙视、讽刺、贬低、批评等情绪这些问题类似于这样——


· 你是否曾经告诉父母某件事情,结果他们却用这件事情来反驳你?


· 如果你把自己的一些事情告诉父母,他们是否曾经以此来取笑你?


· 你是否曾经和父母分享过什么事情,后来又后悔让他们知道?


· 你是否曾私下告诉父母某件事情,结果他们却反复拿这件事情出来谈论?


· 你是否曾经因为自发告诉父母某件事情,然后受到惩罚?


· 你是否因为让父母知道太多关于自己的事情而感到后悔?后悔的频率有多高?


卷入欺凌关系的孩子


研究结果表明,嘲弄型家长的教育方式,可能会导致青春期少年对于愤怒情绪的管理失调——这种不当的愤怒,是情绪管理出现困难的标志,它会导致负面情绪的产生,引发言语和身体上的攻击、敌意等。


对愤怒情绪的管理失调 | Pixabay


当这种愤怒情绪持续增加,孩子们与同龄人的相处可能会变得困难,甚至卷入欺凌关系。例如,孩子可能会将这种愤怒和羞辱,施加于同龄人身上,做出欺凌行为。又或者,当孩子在父母的嘲弄中变得顺从和听话,他们可能会感到无力,自我感觉可能会被削弱;从而,面对同龄人的欺凌时,可能也会表现得更加被动和服从,成为欺凌中的受害者


除了纯欺凌者与纯受害者,研究者还注意到另一种情况——这些被父母嘲弄的孩子,还可能会成为“欺凌者-受害者”,也就是欺凌别人、同时也受到欺凌的人。之前有研究表明,欺凌者-受害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加糟糕,具有行为困难和自杀念头的风险也更大。如果能确定造成这种状态的特定家庭因素,或许能从根本上限制或预防这些不良后果的产生。


嘲弄型育儿可能会让孩子与同龄人的相处出现问题 | Pixabay


“不恰当的人际关系,似乎会从父母的身上传递给孩子,从而导致青少年与同龄人之间的交往困境。具体来说,嘲弄型的教育模式会在孩子和家长之间,触发一个关于愤怒和负面反应的恶性循环。”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本研究的作者之一布雷特·劳尔森(Brett Laursen)博士认为:“我们的研究很重要,因为它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父母对孩子的贬低和批评会如何影响孩子,阻碍他们与同龄人建立积极关系的能力。”


另一位作者、康考迪亚大学的丹尼尔·J·迪克森(Daniel J. Dickson)博士也认为,这个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家长必须意识到自己对青少年情绪的影响,并且应该要采取措施,确保孩子在家里不会有被嘲弄的感觉。”


毕竟,轻蔑和讽刺这些看似无害的行为,或许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已经给小朋友造成了长久的伤害。



作者:Gisele Galoustian

翻译:莫轩

编辑:麦麦


参考来源: 

[1] Daniel J. Dickson, Brett Laursen, Olivia Valdes. 2019. Derisive Parenting Fosters Dysregulated Anger in Adolescent Children and Subsequent Difficulties with Peers.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48 (8): 1567-1579. 

[2]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19-07/fau-tb070819.php


译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果壳

ID:Guokr42

果壳整天都在科普些啥啊!

吓得我二维码都歪了!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