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民谣遇上转基因

百家 作者:新周刊 2020-04-08 22:54:35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叉烧往事”(chashaows)

 

最近几年,除了《成都》大火之外,民谣圈出圈的新闻大约只有三条:宋冬野吸毒被抓、赵雷在演唱会上爆粗、花粥抄袭且与教授骂战。

 

即便是这样的“大新闻”,知道的人仍然不多,因为民谣的影响力与名声已经远不比从前了。

 

大约从2010年开始,国内民谣的风气变得不大对劲了——歌越来越差,歌手的幺蛾子却越来越多。以至于有人戏称,民谣已经变成了“转基因民谣”。

 

回望当初,民谣可不是这样的。



校园民谣
 
还是走吧甩一甩头  
在这夜凉如水的路口  
那唱歌的少年  
已不在风里面你  
还在怀念  
那一片白衣飘飘的年代
—— 《白衣飘飘的年代》
 
80年代末,大陆最受人待见的有两样,摇滚和诗歌。民谣顶多算是骚柔小调,根本不入流。
 
民谣的生存空间被挤占在校园一角,只有写诗和摇滚都玩不了的青年抒发郁闷时才会想到民谣这种音乐形式。
 
1993年10月8日,诗人顾城自杀。报纸上登着《诗人死了》的标题。高晓松看到顾城去世,盯着报纸看了一整天,连地儿都没挪。
 
那个年代学生书包里都会有一两本诗集,最受追捧的是顾城和海子。高晓松把这些人当作灯塔。顾城去世时,高晓松清华大学肄业,转北影研究生未果。心绪波动之下,他写了一个长达15分钟的组曲。那是他写得最快的一次,虽然技术与节奏都欠缺,却充满了表达的欲望。
 
这个组曲一共有三首,分别是《白衣飘飘的年代》《月亮》和《回声》。这些歌化用了顾城的诗句,以示对精神偶像的纪念。
 
那一天落山风吹过海洋,
那呜咽声仿佛少年泪光,
有多少人会打开窗,
有多少人痴痴的望,
那么蓝的月亮。
—— 高晓松《月亮》
 
也在这一年,高晓松完成了《同桌的你》。他的作品被黄小茂发现,想买他的版权。高晓松不在乎钱,说签约的条件只有一个:他的歌必须老狼来唱。
 
< 老狼与高晓松 >
 
1994年,大地唱片的黄小茂收集一些北京高校大学生的作品,出了专辑《校园民谣》。1995年老狼带着《同桌的你》登上春晚,接下来,这首歌在所有音乐奖上都拿了第一名。
 
黄小茂说校园民谣这批歌手是真正开始表达的一拨人。“跟老一辈人不一样,这批人表达的是他们自己的年代。那个年代充满了这种气氛,单纯,有情怀。”
 
1996年之后,高晓松更多的精力放在经商挣钱上,成为了常驻媒体的大众熟人,老狼名利双收,过起了慢悠悠的生活。
 
我在这里啊
就在这里啊
惊鸿一般短暂
像夏花一样绚烂
——朴树《生如夏花》
 
九十年代的民谣圈,除了高晓松、老狼应该是朴树最耀眼。但朴树成名之后心情总是抑郁,写完《生如夏花》就离开圈子,一走十年。
 
进入21世纪,同样发源于清华大学的水木年华进入公众视野,但很快李健退出,组合解散。校园民谣的时代不知不觉画上句号,一种新形式的民谣正慢慢展示出力量。
 
新民谣
 
窗外的人们匆匆忙忙 
把眼光丢在潮湿的路上
你的舞步划过空空的房间 
时光就变成了烟
——张玮玮《米店》
 
不像校园民谣发源于北京高校,2000年后的民谣歌手散落在全国各地,代表有周云蓬、万晓利、李志、野孩子乐队等,他们写自己出身的城市,唱自己写的诗歌,感受过小城市的贫瘠后聚在了北京。
 
2001年,野孩子凑钱开的河酒吧开业,民谣歌手聚集在这里唱歌喝酒。彼时互联网盛行,唱片工业受阻,线下演出成了享受音乐的新风尚。这些民谣歌手没有高晓松和老狼那么大的名气,但是作品质量并不比校园民谣低。
 
暴风雨来临那一天
迷途的羔羊还没回来
铁匠铺传来了叮当叮当声
这一切没有想像的那么糟
——万晓利《这一切没有想像的那么糟》
 
2006年,在北京798的新民谣运动音乐节上,万晓利遇到老狼,给了他一张自己录的专辑,说可以听听。
 
老狼回家就把这件事忘了,几个月后的一个深夜,老狼翻出了万晓利的CD。老狼听傻了,一直听到天亮。早上6点他就想给万晓利打电话。他忍住了,反思完自己“荒废”的几年才拨通电话:“太好听了,太好听了,我帮你往外送一送。”
 
< 老狼与万晓利 >
 
那时候万晓利的经济状况很糟,如果老狼的电话再晚一点,万晓利可能就离开北京回老家了。
 
在老狼的引荐下,万晓利签约音乐公司。2007年,万晓利凭借这张专辑获得第七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最佳民谣艺人”奖。
 
也是在这一年,读大一的宋冬野在中关村图书大厦买下这张专辑,第一首《陀螺》就把他听哭了。他单曲循环了 7 个小时,从下午 4 点半一直到晚上 11 点半。
 
这之后,宋冬野开始逃课追巡演,决定做音乐。虽然万晓利成功留在了北京,但和老狼相比,他和他的朋友们都不算赶上了好时候。

盲人歌手周云蓬卖唱被抓去刁难盘问,他说自己是诗人又被要求查暂住证。念首诗能换一顿酒的年代不复返。
 
花了三十多万买房子的钱,
全靠银行贷款从今天以后,
不能随便请吃饭了,不能多喝酒,不能去旅游,
从今天以后,我要努力工作我要拼命地还钱,
我要还清这贷款不管春夏秋冬,
我要去上班不管天塌地陷。
——周云蓬《买房子》
 
奥运过后,北京房价飞涨,很多现场演出的酒吧倒闭,这一批民谣歌手四散而去。周云蓬说:房东就是命运,谁敢总向他抱怨?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转基因民谣诞生了。
 

转基因民谣
 
让我再看你一遍 从南到北
像是被五环路蒙住的双眼
请你再讲一遍
关于那天 抱着盒子的姑娘
和擦汗的男人
我知道
那些夏天
就像青春一样回不来
代替梦想的
也只能是勉为其难
——宋冬野《安和桥北》
 
宋冬野的小名是盒子,这首歌是纪念他奶奶的。
 
宋冬野为了照顾奶奶,大专毕业后去了一家出版社工作。奶奶去世后,宋冬野辞了工作,专心玩起音乐。因为父母不支持,他赌气离家。在没有收入的日子里,朋友马頔每月接济他几百块,让他能吃饱肚子。这样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没过一年,宋冬野的作品《董小姐》火了。
 
爱上一匹野马,
可我的家里没有草原,
这让我感到绝望,
董小姐。
 ——宋冬野《董小姐》
 
宋冬野是个腼腆的人,对于《董小姐》大火,他自己很不好意思,在很多场合他都不愿意唱这首,说太恶俗。
 
宋冬野对民谣仍有敬畏之心,所以演出时总自嘲是口水民谣歌手。只是第一张专辑之后,宋冬野一直写不出满意的作品,后来向毒品借灵感,把自己的前途毁了。
 
< 宋冬野 >
 
成名之后,宋冬野一直为了作品拧巴纠结,然而半路出家的大老师早已洞穿一切——民谣,装门面用的。
 
大老师的全称是中国内地主持人、畅销书作家、油画画师、皮匠、银匠、背包客、制片人、酒吧掌柜、手鼓艺人、aka民谣歌手大冰。
 
万晓利说,没人比他的身份跨度更大。
 
如果我老了不能做爱了,你还会爱我吗 
如果我老了不能过马路,你还会牵我吗 
一大一小两条淫虫现在就把爱做够 
——大冰《把爱做够》
 
21世纪第一个十年过去,民谣歌曲越发转向流行情爱,很少能见到理想与批判,千变万化的歌词背后只有一个核心思想:我很穷,想找姑娘找不着。也许是这个主题被唱烂了,歌手们写的歌词转向了下三路。
 
我去偷钱包
被人抓住了
你在一旁哈哈笑
笑你妈了个*我都是为了你 为了你 
——布衣乐队《罗马表》
 
我虽然我吃了壮阳药 
也带了避孕套
可我还是怀疑
是不是我做得不够好
——马頔《海咪咪小姐》
 
这些歌词看上去难逃低俗,但是相比花粥,这都是小巫见大巫了。
 
姐是老中医,专治吹牛逼 
头疼脑热血压低,跟我没关系
你要吹牛逼,不如打飞机 
又省钱来又过瘾,还没有压力
——花粥《老中医》
 
这首歌的后半部分还有一句:“没事也找俩小伙,玩一把3P。”花粥是女孩,也比那些大老爷们年轻,但一出手就显得比他们都要经验丰富。
 
凭借大尺度的歌词,手捏四个和弦的花粥直接出道了。
 
< 花粥 >
 
2012年,还在上大一的花粥凭借《老中医》霸占豆瓣排行榜。也许是文艺平台没见识过这种人设,花粥的《屌丝之歌》、《送我一个大西瓜》以及《妈妈要我出嫁》迅速征服了豆瓣。
 
< 花粥抄袭俄罗斯亚历山大歌舞团《妈妈要我出嫁》的歌词 >
 
很快,有人撮合,花粥与宋冬野开始了全国巡演,去了13个城市。那时《董小姐》已经很火了,但巡演时更多人都是冲着花粥去的。
 
2014年,上大三的花粥受不了学校规则,选择退学。接下来的两年,她被陈粒、赵雷压过了风头。一位业内主办方说:“如今的民谣圈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只要你不持续的推出新歌,立马就会被大众遗忘。现在谁还记得花粥是谁?”
 
2017年,花粥开始发力,一年在网易云音乐上传了13首歌,粉丝数量迅速压过其他民谣歌手,成为头部。
 
其实民谣对歌手的吉他水准以及乐理要求并不严苛,花粥那样的水准练三个月吉他就能达到。只要套用固定的伴奏套子,旋律跟着哼哼就可以了(所以花粥的歌听起来都差不多)。
 
至于歌词,就更简单了。
 
2018年,有大学教授指出《盗将行》的歌词逻辑不通,被花粥挂出来怒骂。之后,网友逐句分析了歌词,给花粥上了一课。因为骂战引发关注后,花粥曾经抄袭照搬的歌曲纷纷被扒出。
 

花粥被扒之后,民谣圈似乎平静了许多。不知道遭遇转基因劫难之后民谣还会以怎样的面貌再度出现。
 

✎✎✎


 
其实,民谣歌手确实也曾努力向上靠一靠,写出更好的作品,比如赵雷也写过《吉姆餐厅》这样给母亲的歌,但能获得市场认同的只有男孩女孩手拉手的《成都》。
 
《成都》唱火之后,赵雷演出增加不少,但每次都被点名只唱这一首。唱了几百次,赵雷终于忍不住了,在演唱会现场爆粗大骂主办方。
 
可能歌手都不明白,为什么偏偏只有这些没营养的歌能火?
 
也许是因为,小伙子们认为自己没钱又有喜欢的姑娘就是文艺青年了;而姑娘们认为,一个小伙子把自己的欲望伴着和弦唱出来,他就不再是那个欲望上脑的小伙了。
 
 
参考资料:

[1]《万晓利:被仰望与被遗忘的》,每日人物
[2]《我的时代和我》,腾讯视频
[3]《我们唱》,叶三


-END-
 
推 荐 阅 读
点 击 图 片 即 可 阅 读 全 文

中国家长,全世界最想旷网课的人

意大利没有崩溃,罗马人还在硬刚


当病毒来到非洲,人类就只剩赤手空拳

中国有八千万隐形人,别说你看不到

还没来得及抄底石油,怎么油价又涨回去了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