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机潮营销战中疲倦的KOL,显露出自媒体行

百家 作者:互联网观察 2020-04-13 15:54:26
自第一款国产智能手机诞生开始,经历十多年高速发展,供应链崛起,国产手机告别山寨低端,迎来以“华米OV”时代,手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大手机品牌的营销策略也是花样百出,各有千秋。
2020春季迎来换机潮,我有感于华为P40“洗粉式”营销——余承东称“90Hz比120Hz屏幕更加流畅,自家充电系统领先”这一做法让我想写一篇批判国产厂商营销手段的文章。
但是,着力点过于尖锐估计影响不好,后来刷了刷时间线,我忽然发现国际一线厂商苹果貌似在数码圈投放软广告,KOL和数码媒体在同一时间纷纷宣传苹果生态这件事非常反常,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苹果在打广告。
前些天苹果产品在电商渠道降价消息不胫而走,昂贵的4G旗舰手机在国产品牌借力5G大打高端化的今天,在疫情黑天鹅影响消费能力的前提下,销售数字一定不会好看。
就在电商渠道降价后,数码媒体开启苹果生态产品众测、KOL非常仓促的上手体验就出现在了我的视线。苹果降价、罕见投放这类广告,加上国产厂商新手机比较感兴趣,每款新机我都会去各种渠道深入了解。让我终于写下“新机潮营销战中疲倦的KOL,显露出自媒体行业核心弊病”这一标题。

KOL和媒体非常疲倦的显性原因

也许是我跟“业界”走的比较近,感切比较深,总觉得今年春季新机潮不同于以往,KOL和媒体们都忙的不可开交。密集新品发布潮背后,是无数KOL和数码媒体日夜兼程在写稿、改稿,被厂商们豢养的、亲各个派系、独特另类的都在忙着应对新的任务;而开头提到的非常水的苹果产品体验视频,以及“钟文泽在发布会前提前发布上手视频”等肉眼可见的现象则从侧面佐证了我的观察。

国内数码圈从来不缺瓜,新年刚刚开工就出现“小米抓包友商黑稿”、小米产品配华为海报自嘲营销,2020年手机厂商间的撕逼大战就拉开了帷幕,而后红米小米高管参与引发的“嗡嗡嗡、哒哒哒”厂商线性马达用料良心与否的话题、“科技美学被黑成米系KOL”的话题引发了KOL们狂欢。
短暂的狂欢后,声亮较大的主流产品逐渐亮相,有发布会三句不离荣耀但是价格真香的红米K30 Pro,有价格突破消费者心理预期的Find X2系列,有售价继续攀升但产品力不足的S20系列,有“混用周冬雨排列”产品策略存在明显问题的P40系列,有继续搞“无孔化”概念但是没啥存在感的NEX 3S……
这么说吧,光是这些主流的、给钱送测的、存在感较高的,媒体是一个个上手、评测、做话题营销,就已经是应接不暇了。再加上那些细分市场的设计夸张的游戏手机,边缘化小厂商们的信息曝光等等,已经是忙的不可开交。

疲惫深层原因显露行业核心弊病

要知道,近两年数码圈一系列负面事件已经让KOL这一词失去公信力,随着粉丝军团歇斯底里的攻击和诋毁,“恶臭数码圈”这个认知标签已经无法抹去了。谁要是敢多说哪家厂商一句好话,就会被扣上“X猴”“X狗”这样具有侮辱性大帽子,媒体正常的“恰饭”也会被各种站队的评论给冲刷掉存在感。

KOL和专业媒体没有一家不是靠厂商存活的,因为撕逼互怼而被迫透明的行业,一方面是失去了公信力,一方面则是教育用户功能也逐渐被厂商培养的“高管KOL”“工程师KOL”给替代。
几大手机厂商都培养了自家人,高管负责撕逼、回应质疑,技术流的工程师KOL则是承担起以往数码KOL科普解读“以正视听”的功能。被边缘化的KOL们其实没有几个拥有技术背景能够解读新技术,厂商在营销上完全把控了信息和物料,这使得他们不得不拉低标准去亲近厂商,成为投放广告的渠道。
这是一个无止境的恶性循环,唯有换血出几个新的大神才能拯救一下圈子的声誉,否则圈子的资源就是被几家厂商垄断的。也正是这种不讲道理的,粗暴的发展逻辑,让苹果不得不一改傲娇作风,自降身段去找这些人去投放广告。当然,疫情背景也是一大原因。
有人会说,数码圈真的这么惨吗?其实从大局来看,自媒体和新媒体都将沦陷进这个泥潭,或者你只是深陷泥潭不自知罢了。提出媒介商品化概念的加拿大左翼学者莫斯可认为:传播的商品化是将“文本价值”转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使得媒介从单纯满足“信息使用需求”,转变为通过媒介商人的“技术性包装”,成为可获利的产品,并通过市场和市场化运作,转变为具有二次“增值价值商品”卖给广告商,甚至三次增值而转化成文化产业的交换过程。
依附于资本的、风险承担能力低下的自媒体和新媒体人们,只是传播链条上的螺丝钉,换句话说就是:别看日常风风光光,新手机每部都上手,职业属性显得自由又挣钱,但本质上都是厂商的“工具人”,可替代性较高,威胁和压力很大与其他白领阶层没有不同。
你仔细回想,不受外部影响的、不受厂商营销影响的数码媒体还有吗?选非热点话题出内容的都不复存在了,大家都成为了热点生物。当下出现了一批以输出科普、写“满分作品”为核心共同点的新KOL(如回形针和何同学),其实也是玩的“技术性包装”被企业用于二次、三次传播营销目的。大家都是工具人,只不过只是地位高低、链条位置上下游的差异。
中文互联网对于“资本主义”的讨论和认知愈加清晰,但是中文互联网的原创能力枯竭的观点也在同一时刻出现了。仔细想想,那些提早向资本投向的人,显得既聪明又可恨,那些没有投降的少数派, 则是Young and stupid,都无法令人喜欢起来。
我们真的想要这样的一个世界、这样的一个互联网吗?


长按关注>>>
关注
点一下在看给小编加鸡腿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