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 | 坚决防止疫情反弹,守好祖国“南大门”

百家 作者:广东发布 2020-04-18 03:05:54


4月17日,广东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第55场新闻发布会,通报全省最新疫情,重点介绍防控和救治工作进展情况。



//
将防控境外输入
摆在全省工作重中之重
//


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挥办医疗救治组副组长、省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刘冠贤介绍了当前我省防控工作情况。他表示,广东将防控境外输入作为当前重大政治任务、摆在全省工作重中之重位置来抓,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切实落实落细各项防控措施。


一是健全完善外籍人员入境措施。全省上下一盘棋,把牢口岸检疫、医学隔离观察点、社区排查、发热门诊、医院救治等境外疫情防控“五道防线”,加强航空及陆路水路运输、口岸检疫、目的地送达、社区防控“四个关键环节”,不断健全完善从“国门”到“家门”的防控措施。


二是全面做好在粤外籍人员疫情防控。针对当前疫情形势,广东深入开展疫情个案分析,查找薄弱环节和风险点,查漏补缺;对于追踪到任何可疑线索,追踪彻查到底。对疫情高风险国家在粤人员多次进行大排查,对排查到的人员开展健康管理和核酸检测,对已解除健康管理的外籍人员,要求在解除管理的第7天和第14天,主动到定点医院接受核酸检测。


刘冠贤介绍,广东省和广州市联动,成立工作专班,研判疫情传播风险,分类管理、分类施策,确保防控工作更加精准、更加有效。“我们强化流行病学调查,开展重点人群核酸检测大排查大筛查,在广州市已部署16个医疗机构核酸检测点的基础上,再增加了重点场所核酸检测流动站点,提高核酸检测效率和覆盖面。”


此外,继续强化发热门诊、药店、社区诊所哨点的监测作用,要求每日零报告。开展对重点场所全覆盖排查,通过大数据手段,加大涉重点场所人群的追踪力度,应查尽查,应检尽检。落实重点对象的健康监测,督促高校和职业教育机构加强对本校疫情高风险国家来粤学生的排查、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筛查等工作,加强对交通运输行业的健康检测和管理工作。


三是继续做好武汉来粤人员健康管理。进一步压实用人单位防控主体责任和社区“三人小组”健康管理责任,强化武汉人员来粤前健康监测和管理,落实“三个一次”健康监测措施和“三个提醒”健康管理措施。确保武汉来粤人员核酸检测能做到全覆盖。“对湖北健康码红码、黄码的武汉返粤人员,仍需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同时建议抵粤7天后,再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刘冠贤表示,广东将切实将防控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坚决防止疫情反弹,坚决守好祖国“南大门”。按照依法、科学、精准、有序的要求,对外国来粤人员实行一视同仁,同国人一样严格的防控措施。“这既是防控工作的需要,也是对人民群众包括在粤外籍人士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高度负责。我们希望在粤的中外公民自觉遵守防控措施,积极配合健康管理,同时也请大家继续保持高度警惕,做好个人的防护。”


刘冠贤说,病毒是我们共同的敌人,防控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希望大家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同舟共济,维护好来之不易的防控局面。



//
流行病学调查是
疫情防控的“福尔摩斯”
//


“近日广州市通报了出现关联病例较多的场所,如通通服装城、绿松石小酒馆等,这些场所都是疾控人员在对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发现有多个病例的活动史与此关联而确定的。”省疾控中心副主任、首席专家何剑峰表示,这些场所空间相对密闭,通风条件比较差,同时人口比较密集,人员流动也比较大,经过综合的分析,认为这些场所存在较高的感染风险。结合流行病学调查,有针对性地加强疫情防控,确保相关区域的安全,保障生产生活不受影响。


“流行病学调查是一项复杂而繁琐的专业技术工作,是传染病疫情防控的‘福尔摩斯’。”何剑峰说,通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既可以查明每个病例的感染来源,又可以摸清传播链,找出病例可能接触的人员,并对这些密切接触者做好有效的追踪和管理。在努力复盘病人发病前后的全过程中,还可以及时发现重点场所、重点人群以及聚集性事件的苗头。


“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环节就是及时发现感染者,快速甄别出密切接触者,并隔离起来,从而切断病毒在人群中传播。”何剑峰举例,有一位来自埃塞俄比亚的外国人士,夫妻俩和四个孩子常住广州,2013年开始从事商业服务工作。今年1月28日从广州返回埃塞俄比亚,3月23日一家六口抵穗。抵穗后在酒店隔离期间检测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随后接受流行病学调查期间,患者积极配合流调人员工作,有问必答,提供了非常详尽、细致信息,帮助疾控人员迅速确定和找到密切接触者,及时采取了有力措施,避免了其他人被感染的风险,保护朋友家人,也保护了周围的其他人。


“因此,我们在这里向大家呼吁,请积极配合流调人员的工作,在接受流行病学调查时,如实提供信息,帮助疾控人员确定和找到密切接触者;听从工作安排,配合做好转运、集中隔离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何剑峰说,另一方面也欢迎懂中文的外国朋友、熟悉相关外国语的人士,加入流调志愿者队伍,帮助疾控人员开展流调工作。



//
广东无症状感染者管理做法
获国家推广
//


截至4月17日12时,广东累计报告无症状感染者230例,转为确诊病例16例,仍在院或出院后转集中隔离观察210例,解除医学隔离20例。


“无症状感染者具有隐匿性,所以加大无症状感染者排查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广东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覃铁和表示,广东核酸检测力度很大,所有的无症状感染者都是通过应查尽查、应检尽检的主动大排查中发现的。广东省无症状感染者管理做法是被国家推广使用的。对无症状感染者视同确诊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同时送当地医疗机构隔离医学观察。目前,广东对无症状感染者采取以下五项管理措施:


一是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控机构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的要求及时开展无症状感染者的监测、发现和报告工作。


二是落实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后2小时内网络直报和送医疗机构隔离医学观察工作。


三是按照无症状感染者病情转归及时订正信息、开展信息审核,并于24小时内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四是无症状感染者在医疗机构单间隔离,并执行与确诊病例相同的出院标准,隔离期满后还要继续做两周的跟踪随访。


五是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参照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管理,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



//
哪些人员需要做核酸检测?
//


目前哪些人来到广东必须进行核酸检测?作为一个普通人,能不能自行前往检测?对此,刘冠贤表示,广东的核酸检测是动态调整的,目前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人群和对象主要是这六方面的人群:境外来粤人员;武汉返粤人员、湖北来粤人员持红码或黄码以及未申报两省健康码的;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新入院病人必查,普通门急诊中有明确流行病学史的人员;新冠病毒感染人员的密切接触者;口岸检疫排查重点人员;公安司法监管场所、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社会福利养老机构、母婴服务类机构等重点场所人员。


至于普通市民担心是否被感染,刘冠贤表示,根据广东省大样本的检测结果,目前普通人员感染率还是不高的。如果没有新冠肺炎流行病学史或相关症状的,建议不必要进行核酸检测。但如果市民14天内有重点地区旅居史,有发热、呼吸道症状等,有必要到核酸检测点进行核酸检测,建议近期从重点地区来粤返粤人员,7天内没有检测过的,有必要主动到医疗机构检测核酸。


据介绍,目前,广州市专门设定了16个核酸检测定点医院,如果外籍人士怀疑自己与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有过接触史,可以到这些检测点接受核酸检测。这16家定点医院都是三甲医院,覆盖了广州市的11个区,其中越秀、白云、天河、黄埔区有2家以上的(医院),还有专门为外籍儿童提供核酸检测的广州市妇女儿童医院珠江新城院区。除了16个核酸检测点在医院之外,外籍人士也可以前往广州地区任意1家设置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在医院的指引下测量体温、填报流行病学方面的资料进行核酸检测。


//
危重型病例抢救成功率超过90%
//


发布会上,刘冠贤还通报了广东医疗救治工作情况。“经过全省上下医疗卫生系统的共同努力,救治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治愈出院率居全国前列。”


到4月16日,广东累计确诊病例中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319例,占比20.23%;有基础疾病的患者399例,占比25.3%。2月9日,全省当日在院收治重型患者101例,危重型患者40例,为单日最高纪录。因此,广东重型和危重型比例较大,但经过积极抢救,绝大部分患者脱离危险,危重型病例抢救成功率超过90%。特别是1例同时使用气管插管、ECMO和CRRT治疗的危重型病例,经过40多天的全力救治,成功治愈出院。


广东始终坚持发挥钟南山院士及其团队作用,以高水平医院为核心力量,先后组织近500名专家建设临床专家组、重症救治专家组、医院感控专家组等多个专家组,覆盖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感染科、中医、院感防控等各专科领域。创新性建立了以呼吸、重症、肾脏、循环等专家组成的“高级生命器官支持小组”。专家组在“3+1”机制基础上形成“五诊”工作制,先后组建9个指导组31名专家,对全省21个地市进行指导;累计进行33次远程会诊,参与专家895人次,钟南山院士参加9次;组织6所高水平医院分别派出ICU、呼吸、心血管、肾脏病等95名专家对口指导8家定点医院开展重症、危重症的救治工作。“广东的多项做法,如‘专家巡诊’‘省级远程会诊’‘高水平医院对口支援’等成为广东经验。”


刘冠贤还介绍,在救治过程中,广东始终坚持结合广东地域和气候特点,按照“三因制宜”原则,由名中医和岭南温病专家领衔专家组,指导中医药救治工作。中医药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基本做到了让患者第一时间用上中药。截至4月16日24时,全省确诊病例1577例,中医药参与治疗确诊病例1479例,占93.8%。中医药参与治疗确诊病例中,治愈出院1404例,在院病例中症状改善53例。“广东的做法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肯定,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简报信息刊登介绍了广东省中医药做法。”


//
患者救治不分中外一视同仁
//


“虽然目前广东在院的病例数量比高峰期的时候总的数量来讲是比较少的,但我省仍保持救治制度不变、运行机制不变、医疗力量不变、保障力度不变。”刘冠贤介绍,在此基础上,广东将继续坚持不断优化诊疗方案、持续改进医疗服务,力争不断提高我省的救治质量和效率。


刘冠贤表示,我省坚持落实“五诊”(首诊、巡诊、会诊、驻诊、特诊)工作制,做到应治优治,最大限度降低重症率和病亡率。坚持“一例一团队”“一日一评估”工作要求,统筹协调省市高水平医疗资源,以患者救治需求为导向,科学选用药物和诊疗技术。组织高水平专家团队驻诊,提高定点医院救治能力。


“目前广东还有部分境外病例,我们对于境外病例的救治,和中国籍病例是一样的。在医务工作者看来,他们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我们的患者。” 刘冠贤指出,每一例病例的救治都投入了广东优质的资源、倾注了救治团队的心血、体现了一切为了患者的救治理念。


刘冠贤还介绍了珠海收治的一位几内亚籍患者救治情况。救治团队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尊重患者的文化习俗和饮食习惯,不断给予患者人文关怀。按照“一日一评估”的要求,持续做好病情监测和预警研判。经积极治疗。患者症状逐步改善,符合出院标准出院。


//
从湖北返粤的医护队员
陆续结束休整返岗
//


刘冠贤介绍,广东共派了26批2495名医疗队员支援武汉和湖北荆州等地方,到4月10日,所有队员已平安返粤。按要求,他们回来后要进行14天的集中休整。目前,最后一批返粤队员隔离也已经有一周了。“休整的过程中,队员们根据自己的个人爱好以及所从事的专业,在里面也进行了思想交流以及方方面面有利于健康、有利于休息的一些文化活动。”


刘冠贤表示,第一批回来的医疗队员已经陆续返到各自的岗位开展工作,还有些队员回来以后还进行了其他方面的援助工作。比如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管向东教授又赶往黑龙江省开展支援工作。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编辑:卓佩仪

校对:罗健鹏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