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洗碗工到首富,他说:会赚钱还要会花钱,才是真正的企业家

百家 作者:创业财经汇 2020-04-22 23:47:00

封面题图|《西虹市首富》

提示:欢迎在末尾评论区留言,参与是一种美德,表达是一种进步。大量读者还没养成点赞的习惯,如果写得好,望大家阅读后,在右下边“在看”处点个赞,以示鼓励!


文 : 风马牛 

来源 :冯仑风马牛(ID:fengluntalk)


在英国,有一位传奇华人无人不知,他就是叶焕荣。

 

东莞出生的叶焕荣年轻时勇闯英国,从洗碗工一路做到英国最大中超「荣业行」的创始人。2007 年,叶焕荣登顶英国华人首富,成为第一个进入英国富豪排行榜的华人。凭借在东方食品方面的突出贡献,叶焕荣在 2010 年获得了由英国女王颁发的 OBE 大英帝国勋章。

 

回首过往的岁月,叶焕荣说:你问我当初为什么要到英国来,如果我说「我想成为有钱人」,这是一个错误答案;如果我说「我讨厌贫穷」,这是一个好答案。几十年前来英国时,我身上只有 10 英镑,到今天的成就,靠的是勤奋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华人都有吃苦耐劳的传统,只要坚持,一定能有好的收获。

 

1

 

1939 年,叶焕荣出生于广东东莞,他的家族称得上「海外打工世家」。叶焕荣的爷爷就曾出海谋求生路,远至加勒比海;他的父亲也曾赴海外淘金,赚了一大笔钱,得以在家乡置办家业。但由于连年战乱等种种原因,叶焕荣的父亲决定举家迁往香港。

 

「穷得受不了,我是客家人,从中原跑到南方,发现地都被占光了,一分钱都没有,只能跑到山上去开荒。」叶焕荣说。

 

1959 年高中毕业后,叶焕荣再也不能忍受贫穷了,为了改变命运,他下定决心远渡重洋打拼。「绕过马六甲,还要坐一个月船。」就这样,叶焕荣只身漂洋过海来到英国,上岸后身上只剩下 10 英镑。

 


初到异国他乡,叶焕荣没有经验也没有一技之长,始终找不到工作。后来在利物浦客家人协会的帮助下,他才得到第一份工作——到餐馆洗盘子。

 

在餐厅干了两年后,叶焕荣便离职了,他和两位朋友合伙在伦敦北部用 500 英镑盘下一间很小的店面,开了自己的中餐馆。叶焕荣表示:创业时期困难一直都存在,最初就是不识人,不知事,又没有钱。中国人说见招拆招,船到桥头自然直,所以想太多没用,干就好了。如果将社会比喻成一个洋葱,做生意要知道自己想成为洋葱的哪一层。我们店不卖最好的,但一定不卖最差的,我们卖中间的,我们有自己的定位。

 

也许是财运特别眷顾这位勤奋的年轻人,小餐馆开张的第二年,附近就建了一个露营度假村。休息日来此露营的客人高峰时超过 8000 人,小餐馆的生意立刻红火起来。他们一改英国人早打烊的习惯,把营业时间延长到晚上九点半,又筹资扩大了餐馆面积。随着生意越做越大,叶焕荣的两个兄弟也从家乡赶来英国帮忙经营。不到十年,叶焕荣已经拥有了 3 家餐馆和一家外卖店。

 

上世纪六十年末,英国本地的华人餐厅已趋于饱和,竞争非常激烈。当时叶焕荣心想:与其和同胞之间斗个你死我活,为何不退步抽身,将竞争变成商机呢?抱着这种想法,叶焕荣把目光投向了餐饮业的上游企业——供货行业。

 

1970 年,叶焕荣与他的兄弟们在英国伯明翰的中心地带开设了他们的第一家专业的中国杂货店——「荣业行」,主要是销售华人家庭烹调所用的调料、食品等。

 

好的选址是生意成功的必备条件之一,叶焕荣之所以选择伯明翰为起家之地,而没有选择伦敦,一则由于伯明翰的市场竞争程度相对较弱,二则看中了伯明翰相对发达的高速公路网。叶焕荣说:伦敦太大了,在伦敦开业,你只是大池里的小鱼,隔几条街都不知道你的存在;但如果在伯明翰,开业 3 个月,所有人都知道了。另外,伯明翰的高速公路网非常发达,只需两个半或三个小时,我们的货车就能将货物送到英国 3/4 的客户手中。

 

早期的荣业行


「荣业行」刚创办时,雇员不超过 10 人。遇到最多的困难是,英国海关和港口的卫生官员,不能理解为什么中餐非要用这些奇怪的调料。叶焕荣回忆说:当时还买不起房子,是租的,共 4 层, 1 层开店,地库和 2 层是货仓和工作间,我们三兄弟还有员工都住在 3 层。那时真是辛苦,今天孩子们听了都不相信。我们每天早晨 6 点起床,去进新鲜货,回来分装,然后开门营业;商店打烊后,再送货,盘点,还自制豆芽等,直忙到晚上 12 点才睡觉。当时的荣业行,资金很少,到银行贷款又很难,必须精打细算把每一笔钱用到要紧处。

 

荣业行的最大特色莫过于能在全球范围内采购到有特色的食品,且其中大部分都是从中国进口,无法在英国本土买到。叶焕荣表示,「中国生产什么,只要质量好,符合标准,我就拿到荣业行卖。我们的客户群不仅仅只是中餐馆及华人,还要想方设法吸引更多的非华人顾客。」

 

经过三兄弟共同努力,荣业行最终发展成了英国最大的中超。

 

2

 

叶焕荣


尽管成为了英国华人首富,获得英国女王颁发的 OBE 大英帝国勋章等众多荣誉,但叶焕荣却依然十分淡然,经常与员工和顾客亲切聊天。在接受采访时,他说,「当你过了 70 岁,没什么荣誉能使你惊喜,平常心对待,没什么特别的。事能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

 

面对荣业行的成功,许多人问叶焕荣,经营的秘诀是什么?他幽默地说,「要是真有秘诀,我早就给我的后代了,不过确实没有。」但对于别人替他总结的「不断学习、思考」和「善于用人」等几条优点,叶焕荣表示同意。


叶焕荣表示:现在做生意,采购是全球性的,不能不关注世界各地的新闻叶焕荣每天醒来第一件事是打开收音机听 BBC 新闻,下班后还要提一袋子中英文报纸回家看。每次回国,行李中最重的也是书。他最爱读历史,古今中外都爱看。

 

叶焕荣认为,中国人喜欢赞美勤劳,勤劳二字讲的是「力」,但只知道卖力是不够的。人类的发明创造都是为了省力,用脑才会进步。「做生意靠的不是什么理论,就是实践,要靠智慧,见招拆招。」

 

叶焕荣是一个十分稳当的人,他不像有些企业家,有 1000 镑用 2000 镑,而是有 1000 镑用 300 镑,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叶焕荣曾说:其实做生意不在钱多,而在会用钱。就像日本的柔道,不是靠体重,而是靠巧力和借力。我做生意都是做我自己熟悉的行当,不熟悉的我不做,控制不了的我也不做。多年来,荣业行以经营贸易和房地产为主,因为房地产和贸易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是骨骼,一个是血肉。

 

叶焕荣觉得,中西结合才是将企业做大做强的最好途径。在他看来,中国人更有老板智慧,西方人更善行政与制度管理。因此在用人方面,叶焕荣认为,百分之六七十的人都很聪明,要放手让他们尽情发挥。荣业行的高层管理人员都是西方人,因为在英国拓展业务,进入主流社会,西方人比较有优势。而在货物管理和计算机管理方面,华人则更合适,也更值得信任。叶焕荣介绍,荣业行的每一个部门都是一个「三位一体」:右手是中国人,左手是英国人,中间是家族的人。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家族的第二代成员都是从底层做起的。在读书期间,他们就利用假期来荣业行帮忙推车。

 

接受采访时,叶焕荣曾表示:一切顺其自然,不强求。在孩子们大学选专业的时候,我就直接问他们要不要接班。如果大家不想接班,我就把公司卖掉。他们都愿意接班,所以现在他们就根据各自专业分管企业不同部门。

 

叶氏三兄弟:从左至右叶吉荣、叶焕荣、叶利新


在中国的家庭里,因兄弟分财产致使家道中落的例子太多了。但叶氏三兄弟却十分和睦。在他们看来:钱是用来做事,不是用来打架的。和气能生财,家和万事兴。对于「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深有体会的叶焕荣感言:幸运之神赐给我两名好弟弟,助我成功发达。我个人不能没有这两个好弟弟,荣业行更离不开他们。孔老夫子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非常正确。如果华人社会都能够像我们兄弟三人一样同心同德,一定能早日发达起来,富强起来。

 

在叶焕荣看来,大多数海外华侨企业都是依靠家族力量创建并发展起来的。但不同的是,叶焕荣非常注重专业化管理。不把思考停留在常人看到的表面,而是更深入、多角度去看事情的利弊。叶焕荣有一个理论,就是老板一定要和员工一起同甘共苦,要关心企业的一点一滴,如果老板是松松垮垮的,如何要求员工认真紧张起来?在荣业行里,事无巨细,他都会关心到,是一个完全不像老板的老板。无论多晚,每天叶焕荣都要到荣业行看一眼才回家睡觉。他风趣而饱含深情地说:这就像是一个父亲每天晚上和他的宝宝亲吻道晚安一般。

 

3

 

荣业行总部


虽然在英国生活了大半辈子,但叶焕荣依然有着深厚的中国情结。他喜欢喝青岛啤酒,车载音响里都是播放中国歌曲。公司总部是琉璃飞檐的中式建筑群,连每一片瓦都是从北京运来的,充分凸显出超市主人的中国身份。在荣业行的办公室里,中国字画随处可见。例如,「知足长乐,能忍自安」;诚以待人,严以律己;「让人非我弱,得志莫离群。能遭天磨是真汉,不受人嫉是庸才」;「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叶焕荣的拳拳中国心,还体现在他对子女的言传身教上。叶焕荣认为自己的后辈必须要懂中国文化,孩子们大学毕业后,都会被他送回中国学习一年中文。在他看来,「中国人一定要会中文,绝不能数典忘祖。」叶焕荣还对子女的谈婚论嫁,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我不在意你们与任何国籍的人谈情说爱,但是,我的孙子辈一定要和我长得一样,黄皮肤、黑眼睛,必须是龙的传人。」

    

尽管叶家的规矩未免有些「不近人情」,但背后,是叶焕荣那一片赤子之心。漂泊多年,他时刻记着自己中国人的身份。叶焕荣说,「中国人要自爱,别人自然会尊重你。」他回忆起创业最初的一个故事:当年在伯明翰开第一家荣业行时,员工下班后会去对面的酒吧喝酒,但很快酒吧老板就不再欢迎他们去了。我去了解情况,才知道原来伙计们总是把花生壳随意扔在地板上。其实这不是歧视,而是我们中国人没有做好自己。后来,我在荣业行的走廊里,放了一面穿衣镜,要求每个工作人员要对镜整理自己的仪容,确定以最好的姿态为顾客服务。因为我们走出去不仅代表荣业行,更代表中国人。一个企业要想赢得别人的尊敬,就要提高每一个员工的素质,重视起自己的形象管理,成为值得他人尊敬的人。

 

低调的叶焕荣非常有个性,他很少接受采访,也不参与任何华人的社团或者协会,也没有在中国投资办厂,但丝毫不影响他关心、热心中国的发展,叶焕荣有他自己表达爱国的方式。

 

叶焕荣说:一方面,我想做桥头堡,帮助中国企业把产品卖到英国,这样比建厂更有意义。另外中国当前需要的是发展,因此我更愿意投资教育、投资人才。旧中国,八国联军欺侮我们,就是因为我们落后。以前蔡元培就说过「教育才能救国」,国家的发展要靠人才,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投资人才不是我个人受益,而是未来的中国受益。待到这些华人子弟和中国的留学生学贯中西后,中国就有了最庞大和国际化的人才力量,这种力量会在某种意义上起到决定性作用。

 

叶焕荣帮助过许多华人学生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叶焕荣便建立了「叶焕荣兄弟慈善基金会」,主要用于推广教育和扶贫济困。该慈善基金会设立了各种奖学金、助学金、中国院士基金等项目,帮助华人子弟来英国读书和开展学术研究。

 

有趣的是,叶焕荣还发动成立了「叶焕荣奖学金助学金同学会」,他经常组织获得自己支助过的华人优秀学子聚会,以增进他们的交流和联络。在一次活动中,叶焕荣幽默地笑谈道:男女同学可以交朋友,你们都是华人精英,是中国人的「优良品种」,千万不要给那些蓝眼睛的人「带」走了。他总是鼓励这些学生学成后回去报效中国。叶焕荣曾质朴地表白过自己的心声,「我们兄弟拿出的钱虽然不多,但希望可以帮助他们成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是我们华人的大计。等我老了,有一天在电视上看到这些孩子取得了成就,报效了祖国,那就是我最幸福的时刻。」

 

虽然叶焕荣没上过大学,但在他的潜意识里,「为富不仁」是他所鄙视的,「乐善好施」是他所推崇的。叶焕荣在各种公开场合总是这样直抒胸襟——「人没有钱是不行的,但为钱而活是可怜的。会赚钱还要会花钱,这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否则就成了守财奴了。取之社会,用之社会,这是荣业行的毕生追求和终极使命。」

 

叶焕荣曾经开玩笑地说,「我没有宗教信仰,我的信仰就是英格兰银行,因为金钱能够帮助我实现很多理想,过上好日子,也能帮助我做很多公益慈善事业。但前提是你必须首先相信自己,如果你连自己都不相信,还能够相信别人吗?还会有信心去做任何事情吗?倘若如此,那英格兰银行的大量金钱也就与你没有任何关联了。」

 

叶焕荣


叶焕荣的座右铭是最能代表中国人特质的八个字——「勤思、勤劳、公正、无私。」他是一个有梦想的企业家,凭借自己的智慧、坚韧、果敢、善良在异国他乡闯出一片天。但辉煌的背后,可谓充满辛酸。在公司的会议室,叶焕荣挂了他们兄弟收藏的第一幅字:少年壮志出乡关,事若不成誓不还。葬身何须桑梓地,人间处处有青山。

 

另:大量读者还有没养成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阅读后顺手点亮“在看”,以示鼓励!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喜欢本文的亲们,

请在页尾留言,点在看,转发哦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