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世界首例新冠肺炎逝者遗体!刘良团队:生死度外,探求真相

百家 作者:科技日报 2020-04-24 17:16:07


◎ 吴岩 科技日报记者 刘志伟


这是第一例新冠肺炎逝者的遗体解剖。


曾对SARS逝者做过遗体解剖的刘良教授清楚,他们在挑战一件相当危险的事情,稍不留神,就可能被感染。


做好层层防护后,刘良团队9人进入手术室。


“我记得当时是2月16日凌晨1点左右。应该说,是很冒险的。”4月23日,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刘良回忆说,穿上防护服仅10分钟,他就满头大汗,呼吸困难,眼镜、护目镜朦胧一片。



刘良教授法医病理学阅片


老将请缨,急!


医者恒心,三十余年如一日,执着揭秘真相。


“对新冠肺炎逝者遗体进行病理解剖,可为临床治疗和诊断提供有力支持。”刘良说,1月24日,他代表团队向湖北省政府提交了紧急报告,强调遗体解剖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请求参与解剖工作。


刘良从事法医工作30多年,亲自检案数千次,其中不乏疑难、典型和重案要案,17年前,曾对SARS逝者做过遗体解剖。“当时肯定着急啊,越早知道病变,对临床治疗就越有价值。”他说。


请战报告获批后,寻找病理解剖所需的场地成为老大难。彼时,武汉各大医院正在全力救治新冠患者,征求病人家属是否愿意捐献遗体也是难点之一,遗体解剖工作进展一时不顺。



刘良教授团队 右二为刘良


“大灾当前,如果我们不起点作用,真是羞愧!”等待期间,刘良常跟团队说,遇到这场世界大疫情,作为一名法医工作者,尽己所能为一线服务,义不容辞。


防患于未然,刘良团队规划有多种解剖方案。因老人是病毒易感染人群,起初,团队决定让年轻人上,年龄大的医生当助手在一旁指导。


到真正解剖时,59岁的刘良毅然选择自己上。


刀尖舞者,险!


2月15日,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同意安排一间负压手术室用作遗体解剖。当晚9点左右,金银潭医院一位新冠肺炎逝者家属同意捐献遗体,供刘良团队解剖使用。


2月16日凌晨1点左右,在做好层层防护后,刘良团队9人进入手术室。


这是全球第一例新冠肺炎逝者的遗体解剖。刘良团队清楚,自己在挑战一件相当危险的事情。


“应该说,是很冒险的。”刘良回忆说,穿上防护服仅10分钟,他就满头大汗,呼吸困难,眼镜、护目镜朦胧一片。手术中途,刘良出现心慌头晕低血糖表现,不得已退出手术室。


刘良团体成员深知,即便在呼吸道传染病人抢救中,仅仅是气管切割就会喷出大量病毒,而遗体解剖需要打开的面积和部位比气管切割要多出很多。解剖过程中,无法预计有多少病毒散发出来,时间越久浓度越大,作为一群刀尖上的舞者,他们知险而进——向最核心、最危险的地方。



刘良教授团队正在工作中


遗体解剖持续两个多小时,直至凌晨三点五十分结束。当日上午,刘良再次接到张定宇电话,“又有一例需要解剖。”刘良急招队员,再次赶赴医院,第二例新冠肺炎逝者遗体解剖于当天下午4点开始。


追寻真相,冲!


2月28日,世界首例新冠肺炎逝者遗体解剖报告公布,提示气道大量黏液,主要引起远端肺泡损伤。刘茜是该文第一作者。


3月4日,第七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新增了“病理改变”一章,包含了刘良团队进行的解剖与病理研究成果,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意见。


“通过病理解剖,配合临床医生找答案、找方法、找真相,这就是法医的职责。”刘茜说,她是武汉人,家乡有难,更应有一份责任感。随后,武汉协和医院等多家医院建立清肺小组,用纤支镜为重症患者清理肺部黏液,对患者症状改善明显。



刘良教授团队 右三为刘良


24岁的刘盼是一名法医鉴定助理,也是刘良团队一员。“当时挺害怕的,一怕工作出现纰漏,二怕被感染。”走进手术室,参加工作仅半年的刘盼没有丝毫犹豫,“这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责任,必须冲上去!”


“法医不仅仅是为法律服务,在疫情等灾难面前也可以为社会做贡献。”刘盼说,这次战“疫”让他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多理解,激情满满。


在刘良看来,法医是一份翻译工作,遗体不会说话,法医要做的就是把逝者的语言翻译给需要的人听。




来源:科技日报  文中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编辑:李俊霞

审核:王小龙

终审:冷文生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