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年前,天坛是如何建成的?

百家 作者:广东共青团 2020-04-25 14:31:50

本文经微信公众号“可视化星球”授权转载。



今天的北京

拥有的人类遗迹太多太多

光世界遗产就多达7项

是世界上拥有遗产数目最多的城市


北京市世界遗产地图 数据源自:邬宏《中国世界遗产全记录》| 制图@巩向杰&张靖/可视化星球


其中古建筑遗迹更是不胜枚举

大大小小的古建筑遗迹多达上百处

建筑学家梁思成曾把整个北京称为

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


北京市古建筑地图| 制图@赵榜&谢禹涵&张靖/可视化星球

 

在诸多的古建筑中

有一件极为特别

它是古代中国人宇宙观的集中体现 

它就是天坛




❶ 天国神殿

 

天坛位于北京城南的中轴线东侧

占地面积达273万平方米

接近紫禁城的四倍大


天坛建筑群位置|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在如此大的范围里

却只有寥寥几处建筑物

置身其中

无疑有种空旷浩荡的感觉


天坛建筑群总平面图|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在这寥寥无几的建筑中

有一处最为让人们熟悉

那就是位于建筑群重心位置的


祈年殿


这座圆形大殿建筑

在众多中国古建筑中

显得卓尔不群


祈年殿外观| 图片源自@VCG


三层蓝色琉璃瓦顶作为建筑屋顶

象征至高无上的“天”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

天是自然之本、万物之祖


祈年殿解剖示意注:1420年初建的大殿为方形的“大祀殿”,明嘉靖年间改建为圆形“大享殿”,大享殿的三层屋檐从上至下为蓝、黄、绿三色,清乾隆十六年修缮时将三层屋顶全部改为蓝色,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蓝色琉璃瓦之下

则是整座大殿最为复杂精巧的


木结构部分


木结构由柱、枋、斗拱、梁

等共同组成


祈年殿木结构示意|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处于最下面的为木柱

木柱由内而外分三圈排列

最内圈的4根钻金柱高度近20m

内圈之外的12根柱子被称为金柱

最外圈较小的12根木柱

则被称为檐柱


祈年殿木柱对比示意|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这些柱子正好以4的倍数分布

它们分别代表了

一年四季、十二月以及二十四节气

除了数字上的象征

柱子的主要作用就是支撑大殿的全部重量

它们由内而外依次撑起三层屋檐


祈年殿木柱图解|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为了防止木柱东倒西歪

木柱与木柱之间有额枋相连接

不同于普通木结构建筑

祈年殿的额枋需要人为进行弯曲处理

处于最上层的额枋弯曲度最大

这需要高超的技术才可以实现


祈年殿额枋图解 额枋包括:大额枋、承椽枋、博脊枋、平板枋等|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在最上层的枋与枋间

还有8根童柱相接

童柱的设置一方面是为了

钻金柱更好的承受来自上层屋檐的重量

另一方面就是内圈虽然只有四根柱子

但从外部看起来每层均有12根柱子


祈年殿童柱示意|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每层的柱枋之上

便是中国古建筑中的独特构件


斗拱


一个个斗拱分别坐落在柱头

以及与柱头持平的平板枋上

远远看去

建筑的结构显得极为精密


祈年殿各层斗拱示意|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祈年殿用到4种

共计200多个斗拱

种类繁多、数量庞大


这些斗拱不但起到结构衔接的功能

还有一定的装饰作用

并且有着明晰的等级差别


祈年殿斗拱等级差别|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斗拱之上

是大殿的屋面部分

屋面由椽(chuan)子与望板

铺设于架在斗拱之上的檩(lin)条上


祈年殿椽子与望板|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最后将琉璃瓦覆盖在望板之上

整座大殿建造完成


祈年殿屋面图解|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繁复的木结构内部

有装饰的美轮美奂的

天花与藻井


祈年殿天花与藻井| 摄影师@王琼


藻井最终汇聚于中心部位雷公柱

雷公柱的顶端就是整座大殿的宝顶了


从下仰望金色宝顶

犹如繁星中最耀眼的那颗

璀璨夺目


祈年殿顶部图解|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更为复杂的是

所有结构均为中心放射状分布

这就使得建筑本身在结构组合上

有着不同于普通木结构建筑的复杂度


从空中俯瞰

建筑主体构成了一个个同心圆


祈年殿俯瞰| 图片源自@吉正/龙脉航拍

 

这一切的精巧

都坐落在石制的祈谷坛之上

寓意天地相交而生万物

体现了农耕时代人们对自然的依赖

而产生对天地的原始崇拜


祈年殿与祈谷坛|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这样的组合

也正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中

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


正如梁思成《清式营造则例》中所说:

“在外形上,三者之中,最为庄严美丽的,······自是屋顶部分。但在技艺上,经过艰巨的努力,最繁复的演变,登峰造极,在科学美学两层条件下最成功的,确是支撑那屋顶的梁柱部分······”


它们在祈年殿这里集精华于一身

成为我们了解中国古建筑

的一个窗口


祈年殿建造场景想象图|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从象征意义到实际功能

以祈年殿为代表的封建礼制建筑

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框架

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它寓意一切生活资料

皆由天所赐予




❷ 天人合一

 

与祈年殿形成强烈对比的

是位于其正南侧360m的

 

圜丘坛

 

(yuan)丘坛位置示意|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据《明史》记载:明嘉靖年之前大祀殿(祈年殿)为天地合祭的场所,此后嘉靖皇帝实行天地分祭,在大祀殿南侧建圜丘坛用来祭天,将原来的大祀殿改为祭谷所用。清代帝王入关后沿用这一制度,并将“大祀殿”改名为“祈年殿”,把明代所建的两重坛台的圜丘坛改建为三重坛台,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圜丘坛的样子。

看似极为简单的圜丘坛

却和祈年殿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

因为隆重的祭天仪式就在这里举行


圆丘各层图解|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每年冬至日

皇帝即在圜丘中央举行祭天仪式


经过精确设计的圜丘

站在中央的人(皇帝)发出的声响

会被周围环绕的栏板反射三次

形成来自四面八方的回音

创造出“天人对话”的氛围

从而完成对天地的祭拜


圜丘坛祭天回音模拟 你听到了吗?|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这种仪式

表现了封建社会王权天赐的观念

皇帝即为“奉天承运”统辖万民的人

  

空荡荡的坛面上

把中国哲学对于“无”的理念诠释到了极致

正所谓绘画中的“无画处皆为妙境”

音乐中的“此时无声甚有声”

文学中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整座古都的神圣在这里化为

“空无一物”


圜丘鸟瞰| 图片源自@吉正/龙脉航拍

 

圜丘坛与祈年殿之间

由一条甬(yong)道相连

甬道高出地面4m

在甬道之上还有一个圆形建筑

皇穹宇

用来供奉皇帝祭天时所用的牌位


天坛建筑群主轴线航拍| 图片源自@吉正/龙脉航拍

 

一系列建筑共同组成了

天坛建筑的主轴线

在主轴线周围的地面

种有大片大片的柏树林

登临甬道如置身一片绿色海洋

沿着中间的甬道前行

就像走向天庭


天坛柏林航拍| 图片源自@吉正/龙脉航拍


除此之外

在建筑群周边还建有祭天所用的

宰牲亭、斋宫、神厨、神库、望灯台等

这一切的布局都是为了营造

一种至高、至上的氛围

把祭祀活动的气氛

烘托的更加神圣




❸ 至圣之坛

 

以祈年殿和圜丘为主体的

天坛建筑群

是中国礼制祭祀建筑的最高代表

是建筑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


祈年殿圜丘坛平面|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它们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政治理想、民族文化于一身

无论在总体布局上

还是在结构技术和造型艺术上

都是无与伦比的精华

更是世界建筑艺术中的瑰宝


天坛建筑群航拍| 图片源自@吉正/龙脉航拍


时至今日

以天坛建筑群为代表的传统封建礼制

随着时代的洪流离我们远去

而作为民族文化的象征

它的光芒仍在延续


 


创作团队

撰稿 设计| 张靖

地图| 巩向杰  赵榜

图文排版| 陈随


审稿专家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王贵祥 教授

 


说       明:

1.本文模型制作主要参考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王贵祥教授所著的《北京天坛》一书中的测量数据,因本文以建筑结构讲解为主,因此模型中细节尺度不与实际精确对应。 

参考文献:

1:王贵祥|《北京天坛》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

2:柳肃|《北京天坛》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年

3:北京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天坛志》北京出版社,2006年

4: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年

5:王其钧|《皇家建筑》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年

6:李路珂、王南 等|《北京古建筑地图》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




编辑:斐




▲关注“广东共青团”B站、抖音、微博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