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高校学生就业焦虑凸显,须谨慎提示“就业率”

百家 作者:互联网观察 2020-05-06 17:19:54
疫情发生以来,高校毕业就业工作受到严重冲击和影响。随着近日全球疫情蔓延,预计将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持续冲击就业工作。

社会舆论普遍表达出就业形势严峻的信号,国家、各级地方政府出台一系列应对方案和鼓励措施,社会舆论有一定的积极反响。应届学生个体从具体实际出发,普遍存在焦虑情绪,对就业前景失望,担忧岗位减少、遭遇性别歧视、地方歧视、待遇差别等问题。从高校学生舆论中可以发现,对政府作为、高校工作有较多期待,对个人就业质量也有不切实际的期待。


01

媒体普遍判断就业形势严峻 流程滞缓增加就业焦虑

舆论文章分析,受到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延续全球经济下行等影响,就业的市场需求量减少,就业形势严峻。疫情发生以来,停工停产、餐饮行业、旅游行业受到较大冲击,就业岗位大幅度缩水。媒体舆论普遍认为2020年就业形势严峻。有网友注意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高杲使用“形势和任务很艰巨、繁重”字眼。中央政治局会议也使用“保就业”等字眼。

从高校毕业生评论来看,受疫情影响,求职地点、求职岗位类型以及求职流程等均遇到挑战和冲击。网上可见毕业生表示已经初步定好的意向岗位被取消了。受疫情影响,毕业生在微博、知乎、抖音等社交平台提及“信息不全面、迟迟未公布、总是在延期、漫长等待进展等流程滞缓”的情况。另外,毕业生网友评论中也涉及到对性别歧视、地方歧视、差别待遇等现象的讨论。


02

各类支持政策和方案的出台,较好地鼓舞人心、仍存担忧

国家将从对中小微企业招用毕业生予以补贴,明确国有企业连续两年要扩大招聘毕业生规模,扩大基层就业规模,包括一些社区岗位等,包括扩大招生入伍规模、扩大就业见习规模、适当延迟录用接收等多个方面来积极创造就业岗位。主流媒体进行了积极报道,社会舆论有一定的积极反响。中国青年报认为只要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能保持稳定,就业市场便有望在疫情之后发生反弹。

同时,仍然存在担忧的声音。担忧声音有三。其一,担忧就业形势将在未来几年持续“走低”。有网友认为当前的一些国家政策支持,仅能在疫情期间或者一定时间内缓解压力、形成“就业蓄水池”,解2020届毕业生的“近渴”。其二,担忧国家部分鼓励措施无法落地,尤其对中小企业提供就业岗位存在较多疑虑。例如,认为中小企业已经自身难保,创造就业岗位的能力有限。例如,有网友担心,会带来新的裁人热潮:有知乎网友评论认为,一些中小企业主可能会受到利益驱使,辞退现有职工、改招聘应届毕业生。其三,地方就业支持政策往往带有“本地就业”等附加条件,不少高校大学生担忧存在地方保护政策,也有毕业生认为限制了找工作的范围。有网友认为相关政策的地方差异过大,担忧影响个人长期发展。有来自贫困地区的网友表示“更难找工作了”。


03

就业压力将持续存在,学生对政府、行业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有较多期待

媒体和舆论对就业形势有较多报道和分析,普遍认为在全球经济下行、全球疫情蔓延的形势下,我国高校毕业生将面临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判断形势严峻,并认为将持续存在。高校大学生在社交媒体讨论中纷纷表达了调整求职求学规划的意图和行动,对就业数据系统、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等提出较多期待和要求。
  • 其一,较多大学生网友呼吁各地方政府、高校及时、公开发布更为详实的相关数据,例如就业岗位数据、行业岗位分布、招聘工作进展等,同时期待政府权威官方发布、并及时更新,对高校就业工作、对招聘工作等的数字化提出更高要求。

  • 其二,行业分析报告和相关数据调研受到普遍欢迎。大学生网友期待公开更加精准的行业就业形势分析数据,有专家认为或将带来信息行业和数字产业的发展新动向。有求职大学生评论互联网海量数据、无从下手,建议行业数据分析公司公布行业分析数据,便于准确判断求职方向和待遇要求等,提高在线求职的效率,获得较多点赞。

  • 其三,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部门工作受到批评,较多批评调侃高校“就业率”指挥棒,存在一定的舆论风险。有网友认为高校在疫情期间还仍然以就业率作为工作考察指标和工作导向指标,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可理解的。有网友吐槽“就业率”给就业工作者、辅导员们带来巨大工作压力。有网友评论说所在学校的辅导员,每天一个电话、语重心长。

针对舆情反应,建议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者尤其是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注重以下三项工作:其一,尽量收集并及时公开公布相关信息。各个高校可以按照现有条件,及时更新学校公众号或相关网页信息。其二,有针对性地收集并发布最新的针对行业发展趋势的研究报告或商业数据报告,做好就业指导的行业推荐、岗位推荐、待遇范围等扶助工作。其三,减缓、延后直接与毕业、就业相关的报表填报工作,取而代之以“参加各类就业求职频次或者求职进程记录”的问卷或表格。


04

警惕长期存在的相关舆论风险迅速转化

疫情期间,求职难度增大,使得原有长期存在的歧视和鄙视链现象更为凸显,或存在舆论风险、值得警惕。其中女大学生就业难、非211985学校学生“不配”等被吐槽较多。有大学生吐槽用人单位采用“与企业价值不符”“心理筛查”等“技术手段”,掩饰歧视招聘条件,受到较多大学生网友“点赞”。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当代大学生有较高的职业理想和期待,可能会在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中,心态失衡,建议多加注意。有大学生发文表示,他们(指学校、家长和陌生评论网友)就不理解,我不是找一个工作,我是想开始一个事业。

本文作者为中央团校王丽娟,青年发展战略研究院教师。


长按关注>>>
关注
点一下在看给小编加鸡腿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