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后重映:为什么人人都爱《哈利·波特》?

百家 作者:新东方 2020-08-14 14:30:35


女同事说:

或许不是每一次选择勇敢都会得到最完美的结局,但是勇气的意义或许并不在于结果如何,而是在于,在选择鼓起勇气之时,我们可以直面自己的内心。



哈利波特的生日是1980年7月31日,也就是说,上个月他刚刚过完自己四十岁的生日。


20年前,他带着一副大眼镜走出姨妈家的楼梯储藏柜,以一封由猫头鹰送来的信开启了自己的魔法之旅。尽管信拿到手的时候哈利并不知道,那些翠绿色的花体字背后代表着一种截然不同的命运轨迹。


邓布利多说,“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说着不同的语言。但我们的感情却是相同的。我们只有表现出同样牢不可破的友谊和信任,才能与之抗争到底。”


从一个住在橱柜里、需要时时刻刻提防表哥欺负的羞涩少年,到带领巫师们战胜伏地魔、在最后的“国际电焊锦标赛”上获胜,哈利波特用了7年。陪他走过这7年时光的,是赫敏、罗恩,以及其他众多小伙伴们,和他自己。


就像邓布利多说的那样,赫敏和罗恩给了哈利波特友谊和信任之后,这群年纪轻轻的巫师们在面对伏地魔时就有了勇气。


整个霍格沃兹的老狐狸们没做到的,一群手拿魔杖还要颤颤巍巍的少年做到了。


/01/

每一个小孩都可以在霍格沃兹

找到自己的影子


罗琳在构建自己的魔法世界的时候,把对孩子们的美好想象都放在了哈利波特、罗恩和赫敏身上。她想把现实世界得不到的,都放在这个乌托邦里。


哈利刚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时候,是一个发现自己可以和蛇对话都惊讶的不行的初出茅庐小麻瓜。彼时的他任何魔法都不会,更不知道自己脑门的闪电标记意味着什么。


11岁的孩子在想什么呢?父母为什么去世、橱柜的日子什么时候到头、今天要怎么应付表哥和姨妈,唯独没有质疑过自己普通人的身份。


直到9¾站台的出现,为他开启了魔法世界的大门。到现在我也忘不了推着行李车的哈利找不到站台时的无助。


魔法是现实生活中孩子们都想拥有的超能力,甚至包括大人们,因为他们都想成为英雄。罗琳希望每一个小孩儿在面对困苦时都不要失去期待——意想不到的惊喜、超棒的朋友都在等着我们,她也希望大人永远记住这一点。


就像过11岁生日时的哈利一样,会收到蛋糕,接到一封猫头鹰送的信。


霍格沃兹的孩子们性格大不相同。罗恩除了吃还是吃,赫敏不在乎别人说他麻瓜,脑子里只有学习学习学习,哈利则在众目睽睽之下挑战学校权威。这些鲜明的性格背后,都有我们的影子,甚至我们可以幻想自己就是其中的一个。


每一个自命不凡的勇敢小孩,都可以在哈利波特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影子。


/02/

霍格沃兹变了

但孩子们没变


罗琳在她的乌托邦里也增加了现实中大人们的世界。同样的霍格沃兹,除了理想化的孩子们以外,还被赋予了现实世界缩影的意义。


霍格沃兹是我们的理想世界,但这并不代表这个世界是世外桃源,或者说是完全的乌托邦。从一开始伏地魔的复活就一直威胁着所有人,这只是其一。


麻瓜们努力又上进,但仍旧被“贵族”嘲讽和排斥,哪怕他们每次考试都得第一,一样被称为“泥巴种”;


伏地魔复活时,管理机构和现实世界的政治家们一样派官员控制舆论,甚至不惜捏造事实污蔑好人,踩着高跟鞋身穿一身粉色的乌姆里奇几乎成为我当年最厌恶的人物,没有之一;


人们从来没有觉得奴役家养小精灵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也从来没为他们想过什么自由、权利,除了赫敏愿意为他们奔走;


甚至我们的爱的人,最后也都会和邓布利多一样会离我们而去,哪怕他博学、会幻影移形,可以抵抗伏地魔。


《哈利波特》和大多数小说一样映射现实、英雄主义,但同时我们的主角们也一直肩负着期待往正确的方向走。霍格沃兹有狭隘的一面,这不可否认,他给麻瓜们翻身修习魔法的机会,但同时也让他们在这里受尽侮辱和偏见。


但那又怎么样呢?赫敏依旧是年级第一,哈利最终还是干掉了伏地魔。霍格沃兹不再完美,但孩子们没有失去勇气。


现实世界和霍格沃兹,也没什么区别。


/03/

重新获取勇气

才可以与生活继续周旋


读者和观众们到现在已经用10年和哈利一起长大。曾经那些每天想着如何才能躲开老妈的监视看哈利波特的少年,已经长成了千方百计应付生活的“大人”。


当年一直期待着猫头鹰来的孩子们,上个月甚至对罗琳的跨性别者言论展开声势浩大的讨伐,她笔下自由、努力、勇敢的赫敏开始参加各种女权活动。哈利赋予当年“11岁的小孩”的勇气,已经开始从“如何顶住家庭作业的压力”,变成了“如何顶住社会的压力”。

Photo by Alireza Attari on Unsplash


哈利从坐上火车前往霍格沃兹开始生活就在发生改变,他可以大方的掏钱请罗恩吃小推车上的所有零食,但改变不了命运。我们不知道自己的命运会有何变动,只是知道他的未知,但我们依旧需要哈利的勇气。


只凭一个闪电标记哈利就可以让伏地魔消失吗?不可能,那只是个“天选之子”的名头而已。11岁时的哈利小心翼翼,人人见到他都要讨论一下“打败伏地魔的天选之子”。后来他知道自己可以为麻瓜父母报仇,但他除了蹩脚的魔法以外,一无所有。


“让我们成为哪种人的并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


“大人们”还记得那个为了给赫敏出气一反平时的胆小如鼠,和马尔斯动手结果自己吐了一天鼻涕虫的罗恩吗?这次20年后的重新上映,给了那些和哈利、赫敏、罗恩一起长大、一起想象用魔法棒和“通通石化”来对抗伏地魔的少年们,一个重走幻想的机会。


或者叫做——


重新获取勇气,与乱七八糟的生活继续周旋。


/04/

电影和厄里斯魔镜一样

让人认清本心


写到现在我突然发现,电影和厄里斯魔镜一样,都是为了让我们看清内心的渴望。厄里斯魔镜让哈利看到了自己的父母,电影让我们了解自身。


每一次走进电影院,我们都以为接下来的2个小时将会是温馨的时刻,尽管这其中可能夹杂着眼泪,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想要一个he的结果。只是没有想到编剧为了让剧本留有美感,主角全死了。

Photo by Erik Witsoe on Unsplash


这不符合我们在厄里斯魔镜里看到的内容,但这并不妨碍我们认清本心。


硬币下落的过程就已经认定了自己想要结果,从哈利波特系列的第一部开始我们就期待着哈利波特的强大、伏地魔的game over。既然如此,橱柜里的少年做到了,我们是不是也能做到自己期待的那样?


我们等了20年没等到迷路的送信猫头鹰,自然也就无缘见到厄里斯魔镜,不过这些遗憾并不影响我们在其他领域修炼魔法啊。


想考的学校要大声说出来,想要的职位要通过努力工作获得,想买的大房子要通过赚钱、省钱一点点攒。


复仇、伏地魔必须消失是支撑哈利波特成长的一种动力,但绝不是唯一。


谁说勇气只能是对抗伏地魔呢?用来抗击生活的苦涩也可以啊。我们格兰芬多的小孩儿,永不服输。



THE END


▼ 还有好看的 ▼


万万没想到,一场新东方的跨界,让我看清这群人的真面目......

新东方和李宁设计跨界合作!!这也太神仙了8!!!

被嘲20年的“精分”男配,终于有人吹


作者:岛屿与岛

编辑:北楼8层女同事

“在看”我吗?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