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乡巨变,靠这样一群“愚公”

百家 作者:侠客岛 2020-12-18 20:59:16


海雀村,贵州乌蒙山区深处毕节市赫章县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子。


上世纪80年代,村里森林覆盖率不足5%,人口增长率高达13‰。全村168户、730人皆为贫困人口,以地为席,与畜同居。每当沙暴来袭,村民们简陋的“杈杈房”会被狂风扯得支离破碎。


眼见村民腹饥囊空,时任村支书文朝荣立下誓言:“一定要与风沙战斗到底!”他常给村民们讲,山上有林,才能保山下,有林才有草,有草就能养牲口,有牲口就有肥,有肥方有粮。


在文朝荣的带领下,海雀村父老乡亲开始以种树的方式与命运抗争,走过了一段完全靠勇气、毅力、执着支撑的岁月——


100多公里的运苗山路,人们踩着稀泥,赶着马车,一来回就得几个昼夜,饿了啃两口衣兜里的苦荞粑,渴了喝山里的溪水;千辛万苦栽下的幼苗死了,一群汉子哇哇大哭;实在干不动了,文朝荣就拿来老伴为女儿坐月子攒的鸡蛋,给大伙儿补充能量。


就这样,3年时间,海雀村荒秃秃的石山上立起了1.16万亩松树,往日的“和尚坡”变成了绿色林海。如今,经过几十年苦干实干,海雀村林地面积达1.34万亩,森林覆盖率上升至70%,村里万亩林场经济价值超4000万元,人均可获收益近4万元


2014年,文朝荣永远告别了他深爱的土地。弥留之际,他在病床上嘱托赫章县县委书记:海雀村日后发展,一靠护好这片林,二靠娃娃们的教育,三靠给百姓扯起一个场(市场)


有人唤文朝荣作“老愚公”。他倾尽毕生之力,不让一人受穷,不使一人落单。


文朝荣生前在海雀村山林里巡查。图源:新华社




甘当“愚公”的,还有黔南州罗甸县沫阳镇麻怀村村支书邓迎香,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疯女人”。


麻怀村地处大山深处,山高坡陡,水资源匮乏,属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石漠化喀斯特山区。村里孩子上学,天不亮就得出门,翻山越岭1个多小时才能到校,生活物资全靠人工肩挑背驮。


一条出山路,村民们盼了一代又一代。


1999年,有村民在村南面发现了一个溶洞,溶洞另一头连接山外。村委会上,有人突发奇想:“能不能彻底打通溶洞,凿出一条隧道?”话音刚落,当时还只是普通村民的邓迎香第一个站出来,要求加入“挖洞大军”。


不久后,邓迎香带着60多个壮劳力,扛着洋镐、大锤、钢钎进了溶洞。溶洞40米深,1米高,里面还流淌着一条小溪。众人只能爬进去,坐在冰冷的水里凿石头,前后排成一行,手递手往外运渣土。


5年后,隧道终于初步打通。说是“初步”,是因眼前这条又矮又窄、坑洼不平的小路通不了车,人们弯腰步行还会撞到头。村民不是不想把隧道拓宽加高,可实在干不动了。钱花光了,人也垮了,不少人灰了心,举家迁往山外。


于是,邓迎香只身一人进洞,抡着铁锤,一锤锤地凿石头。一天下来,双手划满了血道道。不少村民被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疯女人”所感动,开始集体扩建隧道。


2011年8月,一条连接山内外,长216米、宽高都有四五米的穿山隧道全线贯通,麻怀村史上第一次开进了汽车。


此后,邓迎香当上了村支书。这两年,她引来客商,合作试种铁皮石斛,还制定了绿壳蛋鸡饲养、中药材种植、果树种植、乡村旅游等村级产业发展规划。


 “目前,村里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多块,90%以上的村民盖起了新楼房,村中共有几十辆小汽车。”提起脱贫战绩,邓迎香嘿嘿一笑,脸上两团“高原红”。


2015年12月,邓迎香进入她率领村民“刨出来”的人工隧道。图源:新华社


 

群山层叠中,一代代人在为摆脱千百年的贫困奋勇倾力;不服输的“愚公精神”也愈传愈远,汇入新一代扶贫干部的初心使命。


麻山腹地长顺县敦操乡,有一群干部10多年来下乡入户都要背上背篼,免费为出行困难群众捎带生活物资。最终,他们“背”走了贫困,被大家称为“背篼干部”


沿河县锯齿山下,大坪村第一书记文伟红常年忙于走村串户,2013年至2019年间,他驻点帮扶的5个贫困村中有4个顺利脱贫。文伟红曾给父母写过一封信,说要“等这场战斗结束,去尽儿子应尽的孝道”。不料,走访贫困户途中的一场意外,让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5岁。


2019年,毕节市金海湖新区青龙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耿展宇,在外出核查贫困户信息途中,不幸倒在了扶贫路上。当地社区便民服务微信群里有这样一条留言:“你是海,拥有宽阔和博爱;但我宁愿你是山,守护这方高原,永不离开。”


34年前,在海雀村老支书文朝荣心里,他不信眼前的大山成不了村里的粮仓;34年后,在凯旋村村主任陈相友眼中,家门口的大山就是藏着金山银山的宝藏:“农民?那是几年前的称呼了。现在有几个老百姓还守着土里刨食?大家都从事产业开发了,下一步我村还要实现全村公司化、全民股东化……”


在贵州脱贫攻坚决战中,数以万计的干部奔赴一线、扎根基层。贵州省委书记谌贻琴说,党的十八大以来,该省共有142位同志牺牲在脱贫攻坚一线


千年之变令人动容,因何而变更显厚重。探寻贵州山乡巨变的密码,或许答案千条万条,又或许只是一棒接着一棒传下来的词:使命、情怀、坚守


在全国脱贫攻坚战收官之际,向扶贫路上的这群“老愚公”致敬!(政府推广)


文/点苍

资料来源/新华社、光明日报、贵州日报等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广告]赞助链接:

四季很好,只要有你,文娱排行榜:https://www.yaopaiming.com/
让资讯触达的更精准有趣:https://www.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
百度热搜榜
排名 热点 搜索指数